锦衣御明(校对)第3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8/510


第044章
华夏科学院的科学大会
  剪彩,召开会议,誓师大会……
  为了确立高级学院的地位,赵宗武算是倾尽所有,所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进一步扭转世人心目中的顽固观念。
  “侯爷此举,对我华夏科研院有再造之恩啊!”徐光启精神抖擞,神情中难掩激动,右手抚摸着那驳杂山羊胡。
  创建高级学院,除了对辽东地方发展有明显帮助,同时也能为华夏科学院,源源不断的提供人才。
  宋应星亢奋道:“是啊!不说多,每年能够提供90名初级研究员,这对于科学院的科研,都将会有质的飞跃!”
  自东海镇创建之初,赵宗武就已经开始搜罗、集结各类科研人才,通过不断搜刮大明京城、北直隶、山东、辽东等地匠户,将他们源源不断的输送过来,并且现在这一过程依旧在进行。
  北有叶超、沈炼、丁修等人,南有蓬莱商会驰骋。
  通过这样的大力扶持,东海镇每年都吸纳匠户超两千余户,当然这样的频率也在大幅度降低,毕竟大明的匠户群体就那么多,今天你搜刮这么多,明天你搜刮那么多,终究有搜刮完的时候!
  因为拥有充裕的匠户群体基础,再加上从一开始创建科研所,赵宗武就一直诱导着科学的发展,到今天进驻华夏科学院的各类人才高达459人。
  这还不包括隶属在外的,华夏科学院·外院人才,以利玛窦、汤若望为首的298名各籍传教士。
  华夏科学院,作为最高科学级别聚集的机构,赵宗武完全是按照厚后世制定的规则来办的,以院士为最高级,以研究员为最低级。
  院士、工程师、教授、博士、硕士、研究员。上述六个大的品阶,又细分初级、中级、高级、精英级四类,选拔资格之严苛,那绝对是绝无仅有。
  以徐光启、宋应星、孙元化、毕懋康为首的高品阶科学精英人才,也不过评了个高级教授。
  在华夏科学院,当的最多的就是初级研究员,或许他们在地方上,那绝对是宝贝级别人才,但在华夏科学院就不一样了,因为在这里的人才,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自从当了辽东经略,赵宗武的生活变得异常繁忙,他为了能抽出这几天宝贵的时间,已经连续五天,每天都干到深夜,为的就是听一听、理一理,华夏科学院如今在科研一道的发展轨迹。
  结束金州高级学院的相关事宜,时间已经过了正午,在孙传庭他们的陪同下,简单与徐光启、宋应星他们吃过饭后,便开启一年一度的华夏科学院科学大会。
  在华夏科学院的科学大会上,会将具有突破意义,具有划时代意义,具有改变现有框架意义等诸多具有价值的科学技术,以文字的形式进行阐述,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左右高层部署相关事宜时,能够更快、更好的筹建相关建设。
  通过这样的方式,确定华夏科学院的相关扶持,明确华夏科学院的人员配置,职称晋升情况,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扩大华夏科学院的占比。
  作为第一次召开的科学大会,那拿出手的东西,必定要具有一定价值,虽然说徐光启他们是读过书的科学家不假,但是人自带的那些特性,并不是因为读过书就会减少,相反为了让世人更加看重华夏科学院,拿出一些惊世骇俗的东西,对于华夏科学院只好不坏!
  “有关轨道车建设的答疑。”
  “有关燧发枪量产的诸多建议。”
  “有关特种钢材建设的相关部署。”
  “有关原油提炼的诸多问题。”
  “有关开花弹立项的诸多答疑。”
  “有关后膛炮创建的诸多因素。”
  “有关蒸汽发展的诸多引象。”
  “有关……”
  赵宗武看着手中汇总的报告目录,他仔细翻看每一页,这多达三十七项报告,有的已经成熟,有的已经立项,有的已经建立初级概念!
  每年需要向华夏科学院,提供固有银币四百万枚,甚至因为追加报告,而向华夏科学院追加两百万到四百万不等的银币,这么多幅度的支持,要人给人,要钱给钱,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成熟的科学体系。
  除了科学大会的开场白,是由他进行相关宣读的,这长达数个时辰的流程,赵宗武多半都处于惊叹的状态,因为华夏科学院带来的改变太大了!
  虽然说赵宗武他的意识是超前,但是具体到细节的科研项目,他是半瓶子晃荡,别看他能看懂这些,但是具体的相关流程,他还不是特别的清楚,对于这其中带来的产业革新,其实也多是揣着些许迷糊。
  时间一点点流逝,一项项科研成果得到展示,经过高层的审定,最终决定该项是继续研究完善,还是投入相关建设中去,而在这过程中也伴随着资金、职称的倾斜。
  “晋升徐光启,为中级工程师!”
  “晋升毕懋康,为中级工程师!”
  “晋升孙元化,为中级工程师!”
  “晋升宋应星,为初级工程师!”
  “晋升徐驾,为初级教授!”
  “晋升……”
  “晋升利玛窦,为初级教授!”
  “晋升汤若望,为初级教授!”
  “晋升……”
  作为举办三天的科学大会,最终的落幕是宣读各类晋升职称名单,这份涉及428名的晋升名单,由赵宗武一人宣读,并对各品阶人员授予应得的制服、勋章等物。
  与此同时,伴随着他们职称的提升,他们被授予的基础耕地,也会得到大幅度提升,作为最高级别的群体,华夏科学院人员获取的耕地,绝对是寻常百姓心里难以想象的。
  一场圆满的科学大会,就以宣读全部晋升职称名单后宣布结束,同时这也为后续开展科学大会奠定了基础,科学大会发生的相关事宜,尤其是职称评定、待遇福利更是经过辽东日报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知识的待遇!
  虽是在大明,但给人的感觉却已经有了后世的几份韵味。
第045章
燧发枪引发的革新重组
  “在华夏科学院,召开科学大会,目的只有一个,为了更好的扶持、倾斜发展辽东的科研水平,真正做好辽东科研这块大局,只有这样,也唯有这样,才能保证辽东在未来的风雨中,能够披荆斩棘!”
  召开完科学大会后,赵宗武又专门召开了华夏科学院、辽东高层的联合会议。
  不仅孙传庭他们来了,就连卢象升他们也来了。
  经过数月的发展、锤炼,东海镇、辽西之地,已渐渐有向整体发展的趋势,只要地方民生能够很好的融合发展,那么分开的两部势力,无需太长的时间,就能做到融会贯通。
  孙传庭、卢象升、史可法他们仔细聆听着,徐光启、宋应星、孙元化他们频频点头应和。
  一场科学大会的盛大开幕,使得辽东地界,皆记住了华夏科学院,同时来自各方势力的关注也多了。
  伴随着赵宗武在辽东的强势崛起,聚集在他身边的势力群体,也从原先的零基础,走到了今日的强盛,看似没有区分的势力群体,其实真要细分下来却可分成十余类,乃至更多。
  人多了,也便有了江湖,遮挡在内心深处的思想,那不是谁都能完全窥透的,毕竟内心的黑暗除了自身清楚,其他人根本就做不到掌握。
  不去理会身边人内心的想法,赵宗武只需要做好自己,团结、拉拢、提升能紧跟上自己脚步的群体即可,在奋斗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分歧者,对待这类人,自己只需妥善处理,不拖自己后腿就行。
  赵宗武道:“一直以来,我辽东的立世根本就是军队强盛,从糜烂局势算起,我辽东军队,被强悍的建奴大军压制着打,这其中固然有军纪涣散、军备不利的现象。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我辽东军队就真的一文不值了,抛开一切能够克服的因素(吏治腐败、自然灾害等等),我们再去谈论军队,想要重现一汉当五胡的壮举,我辽东军队就必须要大力发展火器!
  秉着这样的原则、目的,华夏科学院一直都在研制燧发枪,作为能够大批量列装军队的可能性火器,虽说火炮的威力更大,可单论战损比、实用性来说,列装燧发枪才是真正能够做好的。”
  讲明白这一点后,赵宗武说的话,便彻底展现出了本意。
  是的。
  燧发枪的所有工艺流程,华夏科学院皆已研制完毕,不管是燧发石、还是弹簧、亦或者撞针,华夏科学院的科研人员,依靠着集体的智慧,经历重重艰辛,终于将所有工艺流程皆搞了下来!
  不仅仅是这样,伴随着燧发枪工艺流程的明确,这也较为明显的带动了,辽东基础工业的整体发展!
  譬如弹簧的研发,间接带动了特种钢材产业的发展。
  如果说赵宗武他现在还是东海镇指挥使的话,他完全没必要考虑这么多,只需将研制成熟的工艺,优先安排到金州县即可。
  金州县作为东海镇境内,最安全、最稳固的地方,不放在这一纵深大的地方,赵宗武十分担心会被建奴一窝端掉。
  但是。
  现如今他已经荣升为辽东经略,这使得他必须一碗水端平,从此刻开始他必须要改变思想,不能单纯的以东海镇作为发展对象,应该把心思放在整体的辽东上面,唯有做到首尾兼顾,他才能集结一切可以集结的力量,真正将底蕴打下来!
  “……说这么多,本侯的意思只有一个。”看着全神贯注的众人,赵宗武总结发言道:“原先制定的侧重发展金州县、复州县发展规划,需进行小规模的变动。对盖州县、定武县、广宁县三地,需增强投入资源比例,尤其是特种钢材这一新兴产业,都必须要做到,在上述五处地方真正落实下来,做好每一处的衔接。”
  工艺流程分提升,带来的不仅仅只有产业的促进,更会带动一系列产业的革新,这牵动的面非常宽泛,所以在这一次的推动革新中,赵宗武他必须要做好指导事宜。
  虽然具体的工艺流程他不清楚,但是主流的发展脉络,在他的心中还是很清晰的,不让辽东在发展中走弯路,是他必须要做到的一点。
  孙传庭点了点头道:“侯爷放心,具体的衔接已经做好对接,现如今在基础工业的建设上,东海镇、辽西之地已经整合成为一处权柄。
  具体的勘探情况,延展情况,皆交由具体负责的机构去做,对上述五处地方的产业需求,他们会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配,争取早日完成相关建设,并就当前产业所需,尽快安排生产事宜。”
  赵宗武笑道:“不错,这一点你们做的都很好,辽东都司是一个整体存在,先前因为历史遗留问题,不得不在辽东地区搞两套班底势力。
  但现在随着局势的问题,辽东都司已恢复当初的境遇,这涉及到根本利益的问题,我们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不能在辽东都司去搞所谓的两面对待,这不是在争夺权力,这其实是在贬低权力!
  借助产业的发展,你们同时也必须做好辽东都司行政班底的完善,如果说一面旗帜下,拥有两道声音,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值得称赞的事情。”说到最后,赵宗武脸上却堆满了严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8/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