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御明(校对)第3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3/510

  科学进步离不开战争,但同样战争也离不开科学进步,细数下来,每一次大跨步的进步,哪一次不是通过长时间的战争沉淀而奠定的?
  随着张辉的离去,赵宗武将一切最隐秘的科研场所,尽皆移交到陈奇瑜手中,并让其全权负责。
  作为辽东军队的参谋本署署长,陈奇瑜经过这两年多的摔打锤炼,已经成功达成了自我蜕变。
  做到这一点,赵宗武才敢把更多的事情交待给他。
  讲述完辽东皇家海军的外围情况后,赵宗武又把心思放在内部建设,而确保内部建设最为关键的一环,那就是蒸汽时代的研制工序。
  没有看错。
  就是蒸汽时代!
  赵宗武心中很清楚,依照现阶段的科技水平,想要造出成熟的蒸汽机,那依旧是不现实的一件事情,最简单的也是最难的一环,密封性,就是一件不那么好处理的工序。
  简单的是,他清楚想解决密封性,必须要得到橡胶,因为只有橡胶,也唯有橡胶,才能完美解决这一问题。
  艰难的是,蒸汽机的研制、建造,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密封性问题,这其中还涉及到传导、运转等诸多系统性环节转换。
  想到这一点,赵宗武心中带有疑问,看向陈奇瑜询问道:“安置在长山的蒸汽研制,现阶段进行的怎么样了?有没有什么实质性突破?”
  “回侯爷。”见赵宗武询问蒸汽机研制事宜,陈奇瑜在脑子里简单过了一遍,接着便讲述道:“根据南洋地区运输回来的橡胶,相关人员已经揉炼出合格的密封塞、环,虽然说成品率并不高,但是已经足够小规模使用。
  可是解决这一点,随之而来的动能传导机制,却遇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虽然燃烧煤炭,蒸汽大量产生,但是搜集蒸汽,确保它能够驯服的前去某一处地方传导,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根据蒸汽研制所传来的消息,研制已经陷入到了停顿阶段,现在他们正在积极搜集情报,争取早日突破这一难关!”
  作为参谋本署署长,详细记载每一件事情,是陈奇瑜的必备技能,如果不是因为这些,他怎么压制日渐强盛起来的参谋本署?
  要知道兴华讲武堂,每一期都会有三十名优秀毕业生,被分配到参谋本署,而每一年同样也会有三十名编内成员被淘汰!
  残酷的淘汰机制,确保了参谋本署的质量!
  赵宗武点了点头道:“有问题就需要提出解决,被选拔进蒸汽研制所的人,那都是本侯精挑细选出来的,具体的情况本侯能帮助的,能指导的,皆已经做出了详细的指导。
  具体的科研难题,科研难关,本侯没有能力帮助他们,但是本侯这有些话,你陈奇瑜一定要亲自带到!”
  见赵宗武这般郑重,陈奇瑜当即表态:“侯爷您说,卑职一定亲自传达到位!”
  赵宗武指着陈奇瑜,神情郑重地说道:“遇到问题不要藏,科研道路中没有无师自通的状态,一切的道路都是通过虚心请教出来的。
  在不违背保密准则的前提下,蒸汽科研所的人员,可以向辽东境内,大明境内学习一切有用的技艺,故步自封,只会走下坡路!”
  赵宗武他没有研制过蒸汽机,也不懂相关流程,但是他心中很清楚,科学进步那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推翻前有,才能够创造出更为坚实的后续。
  蒸汽机如果能尽早研制出来,那对于辽东的发展,将会是翻天覆地的改变。
  蒸汽时代解放的不仅仅是劳动力那么简单的事情,他解放的还有人的天性,追逐利益的本能。
  通过蒸汽火车的建设,拉近这种地域上的差距,想要建设完整的日不落帝国,蒸汽火车将会是非常重要一环。
  当然这样的壮举,是埋藏在赵宗武内心深处的存在,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如愿开启大航海时代,那就是一件非常值得庆祝的事情。
  想要建设铁轨道路,这其中掺和的事情更多,人必须要脚踏实地,才能真正做到不断进步。
  认真听完赵宗武讲的,陈奇瑜郑重点了点头道:“侯爷说的是,卑职一定把这些话带到。”
  辽东每年向蒸汽研制所,投入海量的银子供应,为了确保绝对的保密,所走的渠道还是通过参谋本署,所以这其中的很多渊源,陈奇瑜心中比谁都要,清楚同时他心中也很清楚,一旦蒸汽机研制出来,那带来的改变是怎样的。
  从一穷二白,到如今这一地步,赵宗武他做的当真是不容易,更何况在没有任何外力帮助的前提下,赵宗武他能做到这一步,能从建奴手中夺回辽东过半疆域,这属实是一件非常非常不容的事情。
  现阶段辽东的一切建设,仍然需要脚踏实地的继续努力才行!劳动现在拥有的一切,仍然需要奠定基础!
第054章
辽东都司的凝聚
  天启五年,这一年对辽东都司来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以赵宗武为首的辽东执政群体,对辽东都司进行了非常深远的改革创举。
  地方改制,基础授田,功勋分授,移民入辽,原始基础工业的夯建,确立军衔、军制体系,整顿吏治,学院体系的搭建,整合民间势力……
  多达近百项大小不一的革新,使得辽东都司,在这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成功完成了从无秩序时代,大跨步迈入秩序时代!
  广宁·辽东经略府。
  地方高层齐聚一堂,开启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
  赵宗武看着眼前齐坐一堂的众人,心中充斥着感叹,脸上扬起几分若有若无的笑意。
  赵宗武神情郑重道:“树立辽东都司的双治所体系,并不是为了分裂权柄,相反是为了更进一步加强,辽东都司地方的权柄机构。
  按照本侯事先构思的部署,由广宁统属辽西诸县,由盖州统属辽东诸县。明确副承宣布政使司级管制,有利于帮助辽东探索出一套全新的前进班底。
  为明确辽东都司地方统属关系,本侯向皇帝陛下上奏,请立广宁巡抚、盖州巡抚二职,由此来统属地方治权,幸得皇帝陛下批准,准史可法出任广宁巡抚,卢象升出任盖州巡抚。
  同时结合现有机构,确立辽东经略府、巡抚、县令、镇村长四级统属关系,搭建完备的地方权力机构。”
  赵宗武他曾经不是没想过,依照辽东经略府,明确起来一个不亚于明廷的小朝廷机构,但是后来想想这样过于明目张胆,并不利于辽东的后续发展,他不想让无尽的扯皮拉缓辽东的前进速度。
  统筹署、财政署、民署、工业发展署、交通规划署、水利建设署、商业署,这是辽东经略府治理地方的全部。
  简单有效。
  后续再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或增添,或减少权力机构。
  “从即刻开始,辽东都司全境试行民生治理,刑罚,监督,军事分离,以民生治理为开端。”
  在大明的经略、总督、督师等地方大员,那可以说都是总管一地,或者数地军政大权的存在,其权势那可以说海了去了,如果不去遏制这种模式,对于辽东后续发展来说,并非是一件好事。
  讲到这就要提及大明,在地方所设的权力核心盘: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而这上述三司分别对应的便是军事、行政、刑罚。
  各管其职管理其事,这所立其意是好的,但实际在操盘中,却不是那么回事儿的。
  大权皆掌握在一人手中,这肯定是不行的事情。
  要分离,要确权,赵宗武想要的便是政令通达,在大明因为一句,所谓的皇权不下乡,使得政令除了县城以外,其威信度几乎等同于零,在这历史遗留问题中,存在着很多很多的因素所在。
  自创立东海镇开始,赵宗武就一直在做这件事,到今天这一步,他已经顺利在辽东都司全境,推行了完备的、集权的、听从指挥的地方村镇权力机构,这其中也要得益于大量退役伤残将士。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辽东都司现在就是赵宗武的一言堂。
  “按照侯爷做出的指示,辽东都司现阶段已完成革新。”接着赵宗武的话,端坐在旁的辽东同知孙传庭,端着手中的文书继续讲道:“现阶段辽东都司,明确副承宣布政使司体系,细化诸县体系,夯实村镇基础权力机构。
  一年多的发展时间,虽说这期间建奴时来挑衅,但是因为有辽东陆军、驻防军的管控,使得辽东都司的大势趋于稳定,尤其是整治辽泽地区,为辽东都司拓土数百里疆域!
  以锦州,以广宁,以复州,以金州,以平武为首的县城,已成功建立完整的原始基础工业链,相应的道路体系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阶段。”
  作为辽东都司地方管制的第一人,孙传庭是具体负责人,赵宗武在辽东现在是紧抓军权,对于其他领域的建设,都是分属到其他人来负责。
  赵宗武点了点头道:“发展一定要脚踏实地,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去进行发展,不能盲目的拓展,不可为了发展而做些违背定理的事情。
  现阶段对我辽东来说,稳定是确保发展的一切根本,想要有好的发展,想要让治下百姓安心从事生产,该做的事情就是确保基础稳定大势。”
  从原本的两大势力体系,再到如今的归一,赵宗武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通过外部环境的绝对稳固,确保权力归一的辽东都司。
  看着眼前这一位位官员,赵宗武语重心长地说道:“现如今各位的职务,皆已重新进行了调整,本侯希望你们到了新的岗位,能够尽快熟悉自己手头的工作。
  辽东现在看起来很强盛,但实际上这里面还存在着很多漏洞,我们身为辽东的高层管理,需要做的就是查漏补缺,真正做到把所有漏洞彻底堵上!”
  进行这么久的改革,辽东想要的发展还远远没有就位,虽然说经历了三年多的发展时间,让辽东拥有了较多的发展时机,可是这些都不能作为发展刚需。
  基础。
  辽东现在拥有的是发展基础,没有发展基础的发展,根本就没有办法做到很好的基础发展。
  “谨遵侯爷教诲!”听到赵宗武的回答,一应官吏皆起身,躬身朝赵宗武恭敬说道。
  尽可能的去集合一切能够使用的土地,让自身根底尽可能的深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不断堆积起来完整的体系,而现阶段做的这些,就是为了给辽东军队奠定深厚的基础。
  一年多的军队革新,已经成功把陆军、驻防军、海军完成了必备的编制改组,现在要做的就是突破固有模式,真正去发展强大的军队模式,这样一来即便是在强大的敌军,辽东军队也不怕!
第055章
强大的华夏海军
  辽东·金州·旅顺警备基地。
  “报告平辽侯,经略大人,华夏海军现已编组完毕,所属将领军衔、军职,皆已明确。”李赟神情郑重的看着赵宗武,手中捧着文书,语气铿锵有力道。
  看着手中的详细资料,赵宗武的神情中带有几分淡然,脑海中回想着华夏海军,之前所发生的种种,华夏海军能拥有今日的成就,那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以战练战,是海军自创立之初,便定下的基本格调。
  海军在最初组建时,根本就没有几位合格的海军将领,以范天雄、周遇吉为首的年轻将领,被赵宗武赶鸭子上架,单薄的肩膀上承担起了很重的担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3/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