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御明(校对)第3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3/510

  相比较于军队武将的遴选重用,对于辽东官员,赵宗武奉行的就是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
  不管你曾经是干什么的,不管你是谁,只要是来到了辽东,来到了他的手下做事,那么就必须从最基层的做起!
  对于那些心高气傲、不服角的人,摔打的尤为惨烈!
  人性本恶,一个人的立世品德,不会因为你饱读圣贤书而变得美善,也不会因为你饱读圣贤书而变得聪慧,所以任何意义上的强大,都必须要从基础锻造出来。
  能做好一村之长,那稍加历练,绝对适合担任镇长一职,能当上镇长的官员,基本上皆能理清楚县治分管事宜,能在县治分管事宜中脱颖而出,那绝对适合出任一县父母官,而能在一县父母官做好的,那绝对能成为知府一级的官员……
  秉着这样的原则,再加上先前树立的培训体系,赵宗武积极接纳被魏忠贤,被阉党发配到辽东的政敌,每年都以成百上千的规模发配,几年下来,让赵宗武手中拥有了充沛的储备官员。
  当然在这中间绝大多数,都是不堪重用,或者扭转不过来的歪才,对待这种人,赵宗武用的也是最简单的方式。
  想在辽东活下去,你就必须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否则没人会养活你这个废物。
  这也就使得辽东拥有着最充沛的识字群体,固然他们无时无刻不在阐述自己的那套理论,但是对辽东百姓来说,他们最感恩的就是给他们活命机会的定辽伯、平辽侯!
  再者因为辽东地理环境的缘故,使得其处于绝对封闭的状态,外面的人不知道辽东的实际情况,辽东的百姓不知外界的纷纷扰扰,他们在赵宗武的指挥下埋头苦干,所以这使得赵宗武在对待那些读书人群体,并没有如同大明那般尊崇,甚至于对待那些不服从命令调度的人采取的更是严苛惩处!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所有的一切都是虚假的存在。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由此也使得辽东这般庞大的读书人群体,因为赵宗武的威慑,瑟瑟发抖的贡献着自己的那份能量,而取暖的、点亮的却是数以万计的群体!
  五年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但是改变一个人却足够了。
  辽东实行的这种模式,让辽东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尤其是拥有了一支强有力的行政班底!
  为了确保辽东拥有更好的发展,赵宗武一直以来都在实施,去卫所、兴府县的根本体系,那时的行政班底还是东海镇地方衙署。
  但随着辽东失地的尽数收复,从大义上来说东海镇这一烙印就必须要去除掉,于是乎在此基础上,赵宗武明确了辽东政务院,并让其作为建设辽东的最高管理权力圈。
  “伯雅,现阶段辽东已明确的诸府体系,职能建立、运转的怎么样了?”
  在结束了军院的相关事宜后,赵宗武便直奔政务院,因为是辽东民生建设最高权力机构,这也使得政务院在这数月间,一直以来都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而领衔政务院总理的孙传庭更是忙得停不下来。
  作为赵宗武最看重的人才,孙传庭一直以来都在磨练中成长,二人更是在斗争中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这也使得孙传庭慢慢成为了赵宗武治理地方的左膀右臂,因为在赵宗武嘴中描述出来的世界,实在是太过于美妙了……
  虽然孙传庭很忙碌,但其依旧神采奕奕,见到赵宗武时更是亢奋道:“回侯爷,就辽东当前的情况来看,去卫所、兴府县绝对是改变辽东的一种方式。
  明确府县制一来,昔日存在的先天不足补齐了,无论是地方筹建,统筹百姓,调动积极性,确立发展核心等等一系列方面,辽东都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在前行!”
  作为辽东的最高权力机构,政务院的职责就是带领着辽东百姓,走向更好、更繁荣的生活。
  也因为这一点,使得赵宗武给予了政务院绝对的权威,给予了孙传庭他们绝对的权力!
  正因为如此,才让辽东在政务院的统辖下快速恢复元气。
  而政务院创建之初,要推行的第一件政务就是,明确辽东地方统治架构。
  有原先东海镇打下的基础,先前已经明确的县治,以孙传庭为首的政务院核心,经过层层筛选、商讨后,便在辽东明确了八府。
  定远府,辖下辽西走廊地带,建三县;北镇府,辖下辽西核心地带,建五县;东宁府,辖下金、复、盖之地,建七县;平治府,辖下盖、营、海、鞍地带,建七县;归宁府,辖下辽、沈、抚重镇,建五县;安乐府,辖下铁、辽、三、安地带,建五县;本溪府,辖下本溪地带,建三县;镇东府,辖下秀、定、平、镇地带,建七县。
  如此辽东境内的县治,更是达到了四十二县之巨!
  四十二位县治父母官,八位府治父母官,这加起来就是五十位主宰地方的官员。
  好在,赵宗武不是初至辽东时的赵宗武,因为拥有五年拼搏时间,再加上先前就建立了完整的上升渠道,这也使得赵宗武麾下积攒着很大一批优秀官员,这中间有涅槃重生的读书人、官员,更有伤残的兵卒用自己的能力拼上来的,更有基层的吏员一步步做上去的,辽东就像是一个大熔炉,烧锻着他们身上的杂质,让他们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
  八府知府就此产生。
  定远府知府李士元,北镇府知府阮大铖,东宁府知府张壶,平治府知府阎应元,归宁府知府陈雄,安乐府知府杨嗣昌,本溪府知府钱龙锡,镇东府知府周文郁。
  而基础的县治、镇、村诸级官员任命,皆从已经控辖的地方抽调、任命,而在这期间辽东地方更是经历了明确诸府、诸县、诸镇、诸村界碑,重新编练田亩数量,对治下百姓进行编户造册,一切都在非常忙碌的状态中,但却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值得一提的是,赵宗武在这几年的时间里,除了挖掘出了马士英、阮大铖这样的官员,更在随后阉党、魏忠贤遣派的官员群体中,发现了周延儒、温体仁、李士元、杨嗣昌、钱龙锡、杨景辰等崇祯一朝的风云人物。
  于是乎,政务院的相关官位也就被授予了。
  政务院总理、审计署署长孙传庭,统筹署署长卢象升,民生署署长杨景辰,农业署署长马士英,税务署署长张辉,工业发展署署长张力,建设署署长周延儒,教育署署长温体仁,商务署署长史可法,交通署署长王一宁,水利署署长铁铖。
  辽东文官群体是前所未有的强盛!
  熟知明末这段风云历程,赵宗武的心中比谁都清楚,自己身边聚集着一群怎样的妖魔鬼怪,但是没有人顶你,你除了任用这样一群官员,抛开品德、权力欲望等诸多因素,马士英、阮大铖、周延儒、温体仁他们都有着很高的执政才能。
  这也是赵宗武为什么从一开始,就态度坚决的要在辽东地界,推行军政分离的原因,本身就掌管着绝对的权力,这在让他们与军队联系上,那他还过不过了?他不是崇祯,他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理会这些弯弯绕!
  好在赵宗武的根本就是在军队,他能够拥有今日的成就地位,那完全要得益于他在一开始就在战场上明确建立起来的威望,不然单单辽东军队拥有的那些个妖魔鬼怪,也不是一般人所能镇压的!
  短短五年的时间,赵宗武就在辽东这一地界上,聚集了在明末皆能挂的上名号的文官武将!
  越是因为这样,也越让赵宗武看重体系的搭建,因为只有健全的体系,才能确保一切皆按照他预想的走势前行。
  赵宗武点了点头道:“虽然说你总控政务院,且兼任审计署署长一职,但对于辽东地方的发展一定要多上些心,如果说根底打不牢的话,那么这一切都不过是烟云而已。
  虽说现在我们收复了辽东,可建奴并没有真正被平灭,据前线传来的消息来看,建奴主力已在代善的率领下遁逃,单单是那份决绝的心态,抛家舍业的态度,如果日后不将其平灭,其必将再度成为我辽东的心腹大患!
  虽然我们光复了辽东,但是这并不是全部,我们在这过程中付出了多少代价,恐你心中比谁都要清楚!”
  对于代善率部东进的事情,赵宗武不是没想过率部追杀,借此一举除掉建奴这一隐患,但是残酷的现实却使得他根本就不敢这样做,别说是更进一步的战斗,就连进攻建奴老都,那都是一件非常费劲的事情。
  此战,辽东损耗高达千万两之巨!
  这可是集结蓬莱商会、扶桑、半岛等地数年收益,最终在这一战全部释放出来!
  当然换取的战争财也比较夺目,只不过这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完完全全的体现出来,短时间内根本就体现不出。
  孙传庭道:“侯爷所言极是,虽说辽东收复了全部失地,建立了完整的府县体系,筹措了相应的地方建设基础,但是这段时间对我辽东来说也是最虚弱的时候,单单是这一千五百余万百姓的口粮,就是我辽东现阶段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
  拥有的资本不断增多,但同样需要付出的比例也在持续加重,这也是为什么获得的越多,反而变得愈发小心谨慎,因为你一个错误的决定,就可能让你全部家当顷刻间泯灭!
  早在赵宗武收复过半辽东疆域时,其麾下百姓已经突破了千万,这中间要感谢一直在外的奋斗的张辉。
  因为其出色的手段,使得其用计聚拢了北方多数破产的百姓、流民。
  更因为其建立了完善的收拢人口的相关机制,也使得他年纪轻轻便顺利当选,辽东政务院的税务署署长一职。
  赵宗武道:“本侯知道政务院的同僚经历怎样的压力,但是现在的辽东最需要的就是元气,而快速恢复元气的根本,就是拥有最充沛的人口基础,筹建最迫切需要的建设基础!
  粮食的缺口本侯会帮你们解决,但是在这期间你们一定要保障辽东百姓有粮吃,不会被饿死人!”
  孙传庭他们面临的压力有多大,赵宗武心中比谁都清楚,但是压力这东西扛扛也就过去了,这人总不能被尿给憋死吧!
  话糙理不糙。
  孙传庭听后脸上带有喜色,这是他这段时间听过最好的消息,当即躬身行礼道:“侯爷您放心,只要您能够确保后续粮食供给,卑职一定不会让辽东饿死掉一名百姓,如果这中间有任何差池,您大可取卑职项上人头!”
  见孙传庭这般,赵宗武是忍不住笑道:“你啊,看来这一次当真是为难伯雅了,不然你也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不过据本侯所知,在军院手中还扣留有一批规模不小的银钱啊,伯雅何不找其暂借……”
  手心手背都是肉,掐哪一个都疼,有些话,赵宗武他也不能说的太明白,毕竟二者都需要发展。
  但孙传庭又是何等人物,听自家侯爷这言外之意,那不就是现在的辽东军队大势已经基本稳定下来了,暂时不需要手中的那笔银钱,既然是这样,老子打欠条借你的,给你利息,这总成吧!
  当即。
  孙传庭便喊来身边的差役,让统筹署署长卢象升、民生署署长杨景辰、税务署署长张辉三人共同前去军院,找宣抚本署署长范天雄商讨有关套借银钱的相关事宜,毕竟现在的辽东太需要银钱的注入了!
  规矩!
  在辽东最注重的就是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也是赵宗武一直想完善的根本所在。
第085章
国之命脉
  在向孙传庭他讲述了上述事宜后,赵宗武又将重点放回到辽东的地方建设上来,在这个时代体现生产力的最好标准,就是依据钢铁产量的实际产出。
  辽东的气候虽说谈不上多好,但其蕴含的资源却极其丰富,不管是物产资源,还是矿产资源,皆充斥在这白水黑土之间,而在这其中尤其要以铁矿石资源为具体标新,就辽东当前的这种开采模式、生产手段,当以蕴含在鞍山地带的铁矿石资源开采最为便利。
  赵宗武的优势在于哪儿?
  他最大的优势就体现在这里。
  因为脑海中携带着后世成熟、便捷的发展模式,不需要他夜以继日的再去探讨其他,只需按照这种模式去套用即可,再者辽东大致的地域资源分布他非常了解,这也使得在辽东进行具体的资源生产时,就节约了不必要的麻烦,比如说不必要的勘探,不必要的实际考察,不必要的风险评估等等,直截了当的进入到遴选队伍、就地筹建这一阶段。
  由此也就影射出现下正处大建设时期的鞍山。
  作为后世东北地区著名的钢铁冶炼产业,辽东在后续想拥有怎样的发展,其实都离不开一座完整的钢铁产业的支持,因为这也使得鞍山的筹建必须到位,否则不管你辽东今后如何发展,都会存在着太多的潜在掣肘。
  想明白这一点,赵宗武便询问道:“伯雅,当前鞍山的筹建进度进行的怎样?”
  按照赵宗武的发展思路,钢铁的实际产量,会左右辽东基础工业筹建的进度,而影响其进度的开发,更将会影响到辽东是否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崛起!
  孙传庭听后,当即回答道:“根据侯爷的指示,在明确鞍山地带存在大量铁矿石资源,尤其是半露天铁矿石资源时,卑职便着令有司从金复两县抽调工匠两千余户,且根据钢铁产业的实际筹建,先后三批次进行移民,共计三万九千余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3/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