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御明(校对)第3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4/510

  随着现下鞍山矿产资源的勘探明朗,以钢铁为核心的产业链快速形成,按照实际的发展需求,政务院在此地明确县治,选派各级官员,形成了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官营生产,预计每年生铁产量可达六千万斤,精钢一千万斤!”
  赵宗武点了点头道:“鞍山的钢铁产业链一定要尽快完善,这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钢之城,标准的重型工业体系,这难免就会弱化它在其他方面的实际发展,对于农业生产不比过于强求,平治府一定要协调发展好该地域的整体模式!
  就辽东眼前的这种形势,想要快速发展起来相应的工业体系,必然会造成农业的某种落后,对于这种情况,也就使得辽东必须拥有完备的粮储制度,手中无粮睡不安的道理,相信每一位经历过灾年的人心中都清楚。
  你身为治理辽东的主要负责人,一定要帮助辽东百姓,建立完整、坚实的粮储袋子,不能让无数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收复回来的辽东,因为百姓吃不饱饭,而出现再度溃散的情况出现!
  当然现下辽东粮储出现的短板,本侯一定会给你想办法补齐,但本侯要向你讲明一点的是,对于新粮食的推行一定要坚决的推行下去,不能让没有见识过新粮食产量的百姓,因为不知晓新粮食从而抵触。”
  粮食,这是一件你怎么绕,其实都绕不过去的问题。
  辽东不管拥有怎样的发展,不管建设怎样坚实的底子,确保其稳固发展的,必定是粮食的绝对稳定供给。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随着辽东疆域的快速扩张,随着辽东麾下将士的快速扩充,随着辽东治下百姓的急速增多,这首当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粮食是否充盈,不管细化到哪一项,你手中粮食不充沛就无法保证发展的稳定。
  这也就使得对于土豆、玉米、红薯等高产粮食的推广必须坚决执行,现阶段辽东半岛基本已经实现推广,亦菜亦粮的作物,是确保辽东现在局势稳定的关键所在。
  “侯爷所说既是,对于这些政务院一定会严格落实,不会出现丝毫的马虎。”对于赵宗武讲的这些,孙传庭表示非常的赞同,尤其是因为有土豆等新粮食的出现,否则就当前辽东这等庞大的疆域,这等庞大的人口基数,这等庞大的军队数量,想依靠辽东一地之力去供给,那绝对是天方夜谭般的存在!
  对于孙传庭总管辽东民生建设,赵宗武的内心,其实还是非常的放心的,本身就拥有天赋,在这些年的摔打中,孙传庭以可见的速度快速成长着,这也是为什么赵宗武他会无条件相信孙传庭的原因所在。
  就辽东眼前的发展来说,这一阶段是最难把控的,因为拥有底蕴的地方实在是太少了,除了金复两县拥有完整的发展体系,其他地方几乎可以用一张白纸来形容,但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况,也必须倒逼着辽东其他地方快速发展起来,不然治下庞大的人口基数,已经出现的财政赤字,这都将会拖垮这个好不容易才有些许拼劲的辽东!
  发展弹性。
  只有稳定住辽东现存的这种发展弹性,才能确保辽东在后续的安排部署中稳如磐石。
  努力。
  现在的辽东处于时代的浪潮,在大海之上已经开始尝到甜头的他们,想要让大航海时代真正夺回到自己的手中,更需要的就是拥有一个强有力的资本!
  通过这样的模式,赵宗武才能不断将优秀的人才推出海外,才能将优秀的精锐之师派向海外,通过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来不断诱导着辽东走向更繁荣昌盛的未来,进而影响着整个华夏民族!
  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时代,赵宗武对于这样的未来,在心中充满了希望,因为他相信这一切距离他并不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
第086章
财富永远属于进取者
  处在这样的时代浪潮,想要拥有怎样的人生,这其实就要看自己最初依仗的那份抉择与坚持。
  辽东地方处处充满着机遇,从大明各地大规模的进行移民,这必然会造成其中拥有不甘平凡的群体,这些人在世人眼中或许是地痞无赖般的存在,或许就是凶神恶煞般的存在,但是如果能把他们用好的话,那绝对是移民建设的第一急先锋!
  尽管说在辽东建立了完备的行政体系,但是这也难免因为辽东疆域过大,使得这其中存在着某些漏洞,尤其是在半岛地域,作为辽东的倾销地、吸血地,那这中间绝对存在着很多黑暗、血腥的事情。
  虽说袁崇焕在半岛担任督师一职,毛文龙更是亲率一部军团驻扎于此,但是随着辽东疆域的快速扩充,也一度使得半岛府署的发展陷入停滞状态,除了毗邻海军势力范围下的府道,绝对掌控在半岛府署的权力范围之下,余者在这一两年间皆或多或少出现了叛乱的情况。
  叛乱的对象无一例外都是那些曾经的既得利益者群体……
  为了能够改善这类情况的发生,在无法确保从辽东汲取到更多的支持后,袁崇焕便在该地祭出了最大的杀器。
  由此也演变出一场波及整个东北地域的淘金热潮!
  赵宗武能够在短短数年间发展起来的根本是什么?
  其实论根本来说,就是因为其在扶桑汲取到了淘金的根底,又因为拥有这样的根底,才使得他能够一步步走向强盛!
  这也就使得赵宗武极其看重治下金银矿的掌控,在辽东境内私自开采金银矿,那绝对是杀头的重罪,但是总有那么一群胆大包天的存在,为了能够实现快速发财的淘金梦,为此不惜赌上身家性命!
  “大兄!这半岛棒子真是个棒槌,你说他们怎么就对这些金疙瘩就不心热呢?每年就这样种着这点贫瘠的土地,真不知道他们的脑子是不是坏掉了!”小熊一般的身躯,顶着锃亮的脑袋,豪迈的骂着眼前那群老老实实种地的半岛百姓。
  因为半岛已经没有了国度之说,现在其只能算是辽东治下的半岛府署,所以很多时候袁崇焕采取的皆是汉文化的那一套,想要真正让半岛融入到华夏的体系中来,就必须坚决彻底的泯灭其可怜的文化信仰,只有这样,也唯有这样,才能让半岛彻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汉土。
  在袁崇焕的治理下,这样的底蕴已经在海军势力范围下的府道得到了贯彻,但是在一些不那么理想的地带,就显得比较捉襟见肘了,而由此也使得该地叛乱不断。
  因为那些曾经的既得利益群体,就隐藏在这中间,率领着这些半岛愚民,用可怜的粮食不断驱使着他们来进行反叛,借此得到更多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
  “二狗你他娘的不要在这里胡讲!”听到自家弟弟在这胡咧咧,陈熊那带有锐利的眼神狠狠的盯着陈狗,不要看眼前这群半岛棒子弱不禁风,可一旦涉及到根本利益,他们表现出的凶残是难以想象的,为什么前往半岛淘金的队伍多是以千余众为大编制?那都是前来半岛淘金的先驱者用他们的死趟出来的!
  看着棒槌一般的弟弟,陈熊更是不留情面地骂道:“既然想在这里发财,就他娘的不要不服这,不服那,你他娘的记住,如果不按照淘金的规矩做事,你连死都他娘的不知道怎么死的!”
  在半岛摸爬滚打了两年多,这让陈熊在金州置办了家业,但是陈熊心中并不满足于眼前拥有的这些,因为眼热日益昌盛的海外贸易,其实就是想去当海盗,毕竟那样劫掠赚取的钱财要比淘金多得多。
  但其手中的资本,根本就不足以让他组建一支远赴海外的小型船队,为此陈熊绝对铤而走险,不仅带上了自家亲戚,还从移民中拉来了百余位知根知底的家乡子弟,由此组建了一支七百余人的淘金队伍。
  而在陈熊看了,拥有这样一支队伍,只要小心谨慎些,再加上自己这两年多学习到的宝贵经验,不说拥有多大的财富,在金州在置换数套地产,并且购置一支小型船队那绝对是绰绰有余的事情!
  在辽东像陈熊这样的人有很多,别看他们起身并不怎么样,但是因为时代的浪潮,终究使得他们是最能发达起来的人。
  或许在辽东军队中的儿郎皆是好汉,但在华夏一族中这样的好汉不在少数,只不过有些是在这一方面得到了体现,而有一些则是在另一方面得到了体现。
  培养华夏一族的外拓基因,用最简单粗暴的金钱诱惑要比什么都来得快!
  从站在社会底层的群体倒退,也不难看出,当前的辽东拥有一个怎样狂热的环境,正是因为拥有这样一个狂热的环境,也就使得辽东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皆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
  当然在这样一个激情澎湃的大时代浪潮下,惨死此间的群体不在少数,累累白骨堆积出来了辽东的繁荣昌盛!
  在世界不断推动前行的历程中,这样的情况是避免不了的,毕竟你不可能一方面手握红利,另一方面却一点风险都不愿意承担,对那些人群来说,这样的风险就是生死!
  想要谋取到自己心热不已的财富,那么就必须要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这世间的财富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每一位淘金者都是令人敬佩的存在,因为他们不辞千里的来到陌生的地域,为了自己的那欲望而坚决的前行着!
  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也间接促进着辽东的发展,毕竟辽东能够拥有这等狂野的氛围环境,淘金者在这中间贡献的力量不在少数!
  这是一个属于奋勇向前者的时代!
  任何想靠着在后方捡漏就能赚取财富的想法,那都是不切合实际的存在!
  你不具备富家子弟的标准,就不要妄图去想这些!
  财富永远属于进取者!!
第087章
定国公镇辽东!
  天启六年6月末。
  时间一点点的在流逝,辽东却在这样紧张的环境下不断发生着改变,而在这样的氛围之下,辽东上下其实都在眼巴巴的看着一件事。
  功勋!
  为什么在辽东的军队敢于舍我其谁?
  这从根上就是因为赵宗武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功勋体系,虽然说这在大明治下是不符合规矩的事情,但是在那时的东海镇怎么会考虑这些,外界联系完全被海洋隔着,朝廷想要主动联系赵宗武,那绝对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跟脚作保证,才使得赵宗武敢于在封闭的辽东,执行各类他想实现的政策。
  也因为建立完整的功勋体系,并且在一场场战役之后,绝对确保每一位功勋将士的既得利益,这也就使得辽东的军队呈现飞跃式上升趋势,这是即万历三大征后,在萨尔浒之战后的数年间,损失数十万军队后,辽东才得以依靠着自己的力量,得以一步步强盛起来的典范啊!
  也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出现了一股以赵宗武为核心的辽东军勋势力,昔日这样一股势力并不明显,但是随着赵宗武不断加深这股势力的核心利益,使得他们皆变成辽东的既得利益群体,这也就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发的紧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平辽侯所立功勋,当晋定国公,赐丹书铁券,赐万金,赏巨宅,赠宫娥百位。
  并命其将定国公府设于辽东,领兵治理好辽东……”
  一封标准的圣旨,当着辽东一应核心群体的面,被宣旨太监慷慨激昂的宣读着,而当听到自家侯爷成了国公,并且还有上书此次平辽功勋的机会后,那些在后面跪着领着的一应武将、官员,眼神中皆流露出了几分狂热!
  作为此次平定辽东的首功,自家侯爷被晋升为国公,这等年纪就成了国公,那绝对是绝无仅有的存在,虽然说不是世袭罔替的国公,但是能在这等年纪就被封为国公,那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啊!
  对于朱由校封赏的定国公,赵宗武的心中其实很平静,虽然说他在很多时候纠结自己应何时做皇帝,但是内心深处那一丝骄傲告诉他,唯有成为这个世界上真正独一无二的存在,他才能做到主导华夏一族的真正崛起!
  让穿越众在这样的乱世中还俯首称臣,赵宗武他还做不到这样的圣母,只不过因为朱由校的特殊身份,以及他身上所带的特殊含义,使得赵宗武当前并不想撕破脸皮,至少在朱由校活着的时候他不想这样……
  说句不好听的,他当前拥有的这一切,其实都是建立在这位少年,对他绝对信任的基础上才得以迈出关键的第一步的!
  因此赵宗武的内心在平静之余,心中却也变得愈发纠结,纠结自己,如果朱由校真的把自己传召回京城,自己到底该怎么做?
  是对此置之不顾?还是欣然赴约?
  如果说在这个时候他宣布起义造反,那么聚拢在他身边的群体,又会有多少人愿意跟随呢?
  赵宗武不愿冒这样的风险!
  说到底大明此时在天下百姓的心中还没有彻底的丢掉民心。
  时间!
  因为这样一则圣旨,使得赵宗武心中对于时间变得愈发紧迫,以至于连李永贞宣读完圣旨后,他却没了接下来的反应。
  也亏得在后的孙传庭小声提醒,不然这接下来的事情就真的不好办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4/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