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御明(校对)第3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3/510

  每月召开三次大型朝议,此列涉及在京所有官员,目的就是能在这过程中,通过一次次的博弈来获取相应权利,当然现阶段谁都没占到什么便宜。
  七月初的大朝议就这样召开了。
  但注定这一次的大朝议,并不会那般平静的度过。
  “定国公,你讲的京属大军所需银饷,本公经汇总后,并不能调拨给你那么多,按照最初你规划部署的那般,单单是北直隶境内的卫所军垦,就能够彻底满足京属大军所需粮草所需,现在你又向朝廷报备这么大一批银饷用来购买粮草,恐……”朱纯臣身穿大红袍服,站于殿首,目光如炬的看向对面的赵宗武,言语抑扬顿挫的讲着。
  大朝议议的是什么?
  议的就是各项决策事宜。
  在这期间,主要议论对象就是赵宗武、张维贤、朱纯臣、徐希四人,他们根据各自掌握的权柄,来向对方解析自己的举止。
  面对朱纯臣的刁难,赵宗武从一开始就已经想到了,对此便讲道:“本公早在一开始就言明,整饬京属大军分为三个阶段,现在正处于整饬的第三阶段,因此本公上报的银饷所需,那都是合情合理的存在!”
  因为他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着一股庞大的势力,所以这也使得他们在争论时,都是针锋相对的存在。
  退后半步,就代表着你掌握的权势有所降低。
  朱纯臣道:“定国公!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般潜在的隐瞒部署,恐朝廷……”
  原本朱纯臣还准备了一大堆的说辞,说什么他也要打掉赵宗武上报的半数以上银饷,毕竟让赵宗武掌握那么多银饷,就算是变相的增强了赵宗武的势力,这对于朱纯臣来说是绝对不能忍受的。
  可原本威严无比的大朝议,在此时却闯进一将,其受陕西巡抚胡廷宴临终委托,特向朝廷上疏奏报!
  “报!陕西剧变……”
  因为这内廷的外围防线,是锦衣卫亲侍司领衔管控的,所以在得知陕西惊遭剧变时,当值锦衣卫亲侍司千户,就将其放了进来。
  这一点是最初赵宗武交代过的,不管当值时遇到怎样的突发情况,也不管内廷当时在干什么,只要是涉及到地方稳定的,必须尽快放行!
  由此就出现了方才这一幕。
  那声歇斯底里的怒吼,使得朝中大臣瞬间被吸引过去,连带着朱纯臣这脸上也堆满了不悦,因为他好不容易才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怼赵宗武怼的正起劲呢,而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变故,你说他能高兴吗?
  毕竟先前他被赵宗武怼的那叫一个惨啊!
  而赵宗武在听到那怒吼后,心中猛然一震,‘陕西剧变?!什么情况!’
  只见来将神情憔悴,在锦衣卫的搀扶下进来,也不管议论纷纷的群臣,眼神恍惚的看向前方,道:“陕西剧变!白水县贼民王二首举旗造反,聚众攻蒲城之孝童,韩城之淄川镇。府谷王嘉胤、宜川王佐挂趁势并起,攻城堡,杀官吏……陕西巡抚胡廷宴被叛军流矢射中,意外身亡。”
  带有陕西腔的方言充斥整个大殿,那将在将该说的话讲完,从怀中半掏出密封完好的文书时,便昏死了过去……
  什么?!
  谁都不敢相信自己方才听到的那些。
  陕西发生民变了?
  而且听其所讲,其势已经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这可不是什么好势头啊!
  赵宗武紧皱着眉头,接过锦衣卫递上的密封文书,当众打开后便看了起来,但是这不看不要紧!
  在陕西境内,已经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
  本静立原地的张维贤,此时走到赵宗武的身边,询问道:“定国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尽管说那昏死过去的将领,已经将最基础的情况讲述了出来,但是张维贤、朱纯臣、徐希这心中多少还是带有疑惑,尤其是主管民生的张维贤,那心中更是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毕竟在不久前,他才从胡廷宴这里得到确切的消息,说陕西境内出现的灾荒,已经得到了彻底的根除,境内百姓无不感谢皇恩。
  怎这才月余不到,陕西就出现了这等剧变?
  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听了张维贤的询问,赵宗武并没有多说其他,而是将手中的奏疏递给张维贤,简单地说道:“陕西半数府县已经乱了体制。”
  张维贤这脸上带着狐疑,接过赵宗武递给的奏疏,可看后那脸上的神情是愈发阴沉。
  赵宗武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连带着最初在陕西爆发的农民起义,原本只是小打小闹的存在,可就是因为朝廷出现了变动,有了四国公辅政,使得地方上为了讨好上官,对于一些实际情况采取欺上压下的策略,这也进一步使得原本就积怨不断的地方,彻底成为了一个爆发的火山群!
  王嘉胤、王自用、张献忠、李自成等一应明末造反派尽数出现!
第049章
朝野震动
  “这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张维贤神情阴郁的看着赵宗武,语气却十分坚定的讲着:“不久前本公才着令有司,处理了陕西发生的旱灾,胡廷宴还上书信誓旦旦的保证,一定处理好陕西境内的一切事宜。”
  作为管辖民生的主管国公,这等时候陕西出现民乱,甚至于这暴动之风,已经有了席卷之势。
  那这事不管怎么说,最主要的失责人就是他张维贤。
  赵宗武听了张维贤的话,微皱眉头,余光看了眼议论纷纷的群臣,遂强压心中要起的怒意,道:“今日朝议到此结束,内阁当值大学士组织后续。”
  讲完这一点,便不管群臣,走至张维贤等人身前,皱眉低声讲道:“这事不要在这里讲,去文渊阁再辨别真假!”
  尽管说他们四位辅政国公,当前存在的矛盾很多,但此时陕西出现这么大的变故,却不是闹分歧的时候,不然他们就将会被很多人盯住。
  不要以为当前朝廷上下一片平和,但是这内部暗潮汹涌,有太多的人想推翻国公辅政,重回文官巅峰时期的模式。
  只是碍于当前大势,只能暂时蛰伏于阴暗处,一门心思的寻求机遇,确保能一击致命的效果。
  原本站在原地的张维贤、朱纯臣、徐希三人,在听到赵宗武的提醒后,很快就反应过来了,尤其是张维贤!
  四人一路无言,神情严肃的朝文渊阁走去。
  刚抵文渊阁,神情严肃的张维贤,便扭头对亲随讲道:“在门外看好,不得让任何一人靠近!”
  而朱纯臣、徐希亦是这般。
  “都说说吧,你们是什么看法?”进入文渊阁后,赵宗武是开门见山的讲道:“本公先声明一点,现在不是推卸责任的时候,当前陕西出现这等情况,恐没人敢以此来开玩笑。
  更何况陕西巡抚胡廷宴更已身死,他本人更是不会开这样的玩笑,一旦说此事闹大了,我等身为辅政国公,不管是身居何位,恐都脱不了干系!”
  尽管说赵宗武他,是主管大明兵权的国公,但先前碍于张维贤他们心中的忌惮,也就使得赵宗武并没有真正管控过兵权,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度过。
  所以说陕西发生民变,这件事再怎么绕,也绕不到他赵宗武的身上。
  听到这话,让原本在心中想了诸多说辞的张维贤不说话了,因为他清楚赵宗武讲这些话的含义是什么。
  如果说对这件事采取鸵鸟心态,就是死不认账的那种,恐本就不容小觑的民变,其规模会朝着更大的方向发展,单单是扰乱一个陕西这并不算什么,若是耽误了平叛,使得其势蔓延到整个关中,那麻烦就大了!
  张维贤点了点头道:“定国公说的没错,方才的确是本公做得不对,不应该一上来就推卸责任。
  不管怎么说,这陕西之地出现民变,就与本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根据方才本公看到的消息,此时陕西之地的贼酋有多股,其中势力较大的有王二,王嘉胤,王自用等贼,皆多有向府谷一带递进的趋势。
  当前陕西巡抚胡廷宴,在镇压民乱的过程中被流矢射中丧命,这也使得陕西地方恐已乱做了一团,这也就给了陕西贼民机会,使得其势力能够快速蔓延开来。”
  这到底是老油子啊。
  既然说事情已经发生了,既然事情已经甩不开了,那么倒不如坦荡摊牌,与赵宗武他们商量事情究竟该怎么去解决。
  就当前陕西这一突发情况,不管是哪位国公,都不能置身事外。
  既然掌握着大明的顶级权柄,现如今在大明的境内,出现想掀翻大明统治的不稳定因素,那绝对是一件不允许的事情啊!
  这关乎他们的合法性。
  如果说他们自己都不认真面对,恐没人会在意他们的权势。
  这世上做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
  朱纯臣皱着眉讲道:“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说这些事情,当前我等需明确一点,这陕西出现这等境遇,朝廷应该怎么办?
  且不提其他,既然陕西方面发来了这等告急文书,恐陕西本地兵马已不堪重用,可如果朝廷从其他地方调动兵马,我等应该如何进行调配?”
  因为谁都不能置身事外,所以这也让主管财税大权的朱纯臣,接着张维贤的话就说了起来。
  这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尽管说朱纯臣他依靠着这个权柄,安置了很多嫡系进来,也在这过程中获取了很大的利益获取。
  但是既然做了这份工作,那么最起码要确保大明能够维系下去,可大明实在是太大了,他有着众多的承宣布政使司,还有着诸多的卫所、边军等复杂的军队系统,再加上庞大的驿站体系需要维系,尽管说在这之前朱纯臣他已经裁撤了一些不必要存在的驿站,对大明庞大的驿站系统进行了所谓的精简,但是这还依旧存在着很大的财政缺口……
  也因为这样的做法,使得一些依靠着皇粮活命的驿卒活不下去了。
  据赵宗武了解所指,在后世闻名的闯王李自成,就是因为驿站被精简,他被裁撤掉了,才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明末农民起义军来的。
  原本以为朱由检没有登基称帝,恐李自成就不会有这个机会,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明末农民起义军中来,这样也就不会有与陈圆圆那轰轰烈烈的爱情了吧,更不会有吴三桂那冲冠一怒为红颜吧。
  当然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3/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