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御明(校对)第3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5/510

  这没有办法,张维贤他们发愁。
  这有办法吧,张维贤他们还发愁。
  他们心中一番衡量,根本就没有筛选出合适的将领啊!
  亦或者说,根本就没人能够达到这种标准。
  “定国公!这是你的分内事啊!”但是就在这时,徐希突如其来的大声喊了一声。
  也因为他这声喊叫,让本在心中苦恼的张维贤、朱纯臣,在经过了短暂狐疑后,接着那眼神中都流露出了几分精芒!
  对啊!
  谁说平定陕西之乱没有合适的人选?!
  赵宗武不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吗?!
  在辽东立下的赫赫战功,使得其被天启皇帝封为定国公,更是凭借一己之力,击败了强势的建奴大军。
  如果说在大明境内,还有人能够被称之为战神的话,那么这个人,必定是赵宗武无疑。
  原先因为想钳制赵宗武的发展底蕴,张维贤、朱纯臣、徐希他们对于赵宗武看的比较紧,毕竟兵权这东西,那不是一般人能沾的。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中局势是一变再变,这也使得朝中出现了四党当政,由此也牵扯到了更多的纷争。
  若这个时候能把赵宗武剔除出朝廷,让其出京参与平叛,那么在这段时间内,他们是不是就可以巩固自身权势了?
  或许赵宗武在平叛的过程中,会掌握一定的兵权,但是这大军供应可是捏在朝廷手中的,通俗些说就是捏在张维贤、朱纯臣他们手中,如果张维贤他们能够稳定朝廷大势,那么即便是赵宗武他,能够掌握一定程度的兵权,那又能如何呢?
  张维贤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道:“平国公讲的没错,当真是缺少了最重要的一环,定国公身为平定辽东的大明战神,此时朝廷有了心腹之患,恐需辛苦定国公亲自前去平叛了。
  本公这思前想后,还真没想到大明中还有谁,能比定国公更合适领兵,前去陕西平定叛乱了。”
  见张维贤这般说,赵宗武嘴角闪过一丝笑意,心道:‘看来是上钩了,但还是需要钓一钓才行。’
  只见赵宗武他眉头微皱,挥了挥手否定道:“那肯定是不行的啊,尽管说本公掌握着大明兵权不假,但是先前我们也都达成了默认方式,本公不能过分的去掌握兵权,否则诸位这心中恐就会不安吧。
  毕竟这兵权不比其他啊!”
  既然你们想搞这一出,那老子就先玩一出挑明,来好好的臊一臊你们。
  听了赵宗武说的这话,不由分说的,让张维贤、朱纯臣、徐希他们这脸上有了些许的不自然,尽管说先前他们并没有提及这些,但是根本做法还是这样一种方式方法的。
  可现在朝局不同了,他们肯定不会承认的啊。
  毕竟能把赵宗武甩出去,这是在合适不过的事情了。
  朱纯臣笑着讲道:“定国公你当真是多虑了,当初我们既然商定,四位辅政国公分别掌握,大明不同领域的权柄,这本身就是为了让大明能够更好地运转下去,或许定国公你当初揣测错含义了。”
  “成国公说的不错,本公可从来没有想着要限制定国公你掌握大明兵权。”在这一点上,张维贤与朱纯臣是罕见的默契。
  徐希耸了耸肩道:“反正本公没想过要限制定国公你什么。”
  见张维贤、朱纯臣、徐希他们这般说,那神情,那姿态,简直是太不要脸了,赵宗武心中是真正冷笑。
  真没想到他们几位演起戏来还真是够逼真的。
  既然是这样,那他不妨在趁势,好好臊一臊张维贤他们,反正这也能让张维贤他们坚定此刻的想法。
  只见赵宗武他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道:“原来你们是这样的想法啊,原先本公想着整饬京属大军,在这过程中可能是得罪了你们,在这中间也闹了很多不愉快。
  以至于我们之间存在着很多矛盾,甚至于这京城中的勋贵群体,都想着一次次的捣乱,本公原先这心中还以为,是你们为了打消本公整饬京属大军呢,如今看来那的确是勋贵群体的意图。
  这群家伙忒不是东西了!!!”说到这,赵宗武那绝对是在指桑骂槐。
  张维贤、朱纯臣他们在听了后,那脸上是接连变色,以至于为了实现他们的目的,不得不陪着赵宗武一起装傻。
  张维贤笑道:“过去的事情我们就不提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尽快解决陕西民变的事情。
  正如定国公你说的那般,如果说给陕西贼民太多的时间,那必然会让陕西之地的民变,变得是愈发不可收拾。
  我们作为辅政国公,那首先想到的就是大明的江山社稷。
  如果说这一次,我们不能尽快的解决陕西民变,任凭其变大,恐届时就会蔓延整个关中地区,到那时对我们来说,就当真是不利了!”讲到这里,张维贤那神情也是罕见的严肃了起来。
  作为一名标准的政客,张维贤他们只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如果说这样做对他们有利,那么他们就会不假思索的将其按在他人头上。
  正是因为明白他们内心的本性,这也使得赵宗武从一开始,就想着怎样才能光明正大的领着大军出走,并且还能获取到相应的利益。
  等到他真正到了陕西本地时,恐一切的安排部署就跟他们商议的那般不一样了,届时他就可以正大光明的扎根在陕西了,借此通过剿匪的名义,不断去扩充相应的势力范围,由此确保他自身的根本利益。
  见张维贤这般说,那赵宗武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定,遂讲道:“既然英国公都这么说了,那本公若在是推辞,就显得本公贪生怕死。
  既然说大明的江山社稷,现如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那么本公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去帮助朝廷前去矫正。
  反正这几个月间,本公对京属大军已经完成了基础框架的整饬,那么本公就携带三大营前去陕西平定叛乱吧。
  至于整饬京属大军的扫尾工作,本公就让总署的相关人员去做,确保朝廷在不消耗超额银饷、粮草的前提下,能够拥有一支具有一定战斗力的镇戍军!
  这样就算是本公率领六万余众三大营精锐前去镇压,也不至于京城会出现什么乱子。”
  听到赵宗武这般说,张维贤他们先是一愣,在心中思索了片刻后便道:“好!就如定国公说的这般!”
  赵宗武这话看似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但是背地里还有另一层意思,‘想让本公前去陕西平叛可以,那么本公必须带上已经整饬过的三大营前去,有这等精锐之师在手,本公才能确保陕西民变彻底平定。
  在一个就是本公在离开京城期间,整饬京属大军的相关部署,你们不能干涉,否则本公也不会答应……’
  赵宗武接着道:“本公还要带走三千名工匠前去陕西,为了稳定这些工匠的心,其家眷也必须一同前去。”
  这……
  因为赵宗武明白工业基础的重要性,所以说他不管到哪里,都会构建最基础的工业链,以此来确保一切都能够稳定下来。
第052章
剿总帅府
  但是赵宗武的这种做法,实在是太鸡贼了。
  原因为何?
  因为他索要的度,恰好是张维贤、朱纯臣他们能够忍痛割肉的底线。
  要知道在辽东的那六七年间,赵宗武先后在京城,北直隶,乃至整个北方,归拢走了超过一万七千余名的各类别匠户,这也一度使得京属匠户人才凋零。
  要知道朝廷掌握的匠户,那绝对是最优秀的人才,尤其是在锻造火器一道上,那都是有着自己独特见解的大师级存在。
  但另一方面,大明实行的又是重农政策,这也使得从事其他行业的人选,在社会地位上根本就很低下。
  商人在明初或许不是人的存在,但是在这个法度已近乎崩盘的明末,那绝对是叱咤乡野的跋扈之辈,当然这也不否认其中有良善之辈。
  可是工匠就没有那么好的待遇咯。
  一辈子围绕着那方寸之地,为了能够赚取一家的口粮,没白天没黑夜的接受着剥削,而赚取最多的就是权勋官员……
  “这三千名工匠是不是太多了?”听了赵宗武的话,在旁的张维贤微皱眉头讲道:“你这一时间让我们去凑这些工匠,那也根本凑不足啊!”
  这分明就是在耍赖啊!
  对待张维贤这样的做法,以及朱纯臣、徐希他们的那种态度,赵宗武他绝对是不能容忍的。
  好嘛!
  老子这还没有率部离京平叛呢,你就给老子来这一套了,这要是老子敢率部离京,恐会经历怎样的待遇,那就真不一定咯。
  赵宗武很光棍的讲道:“如果连这三千匠户都凑不齐,那么我们就不要在这里费口舌了,本公肯定是不希望麾下的将士,因为没有充足的武器装备,去与那些饿红眼、杀红眼的叛军搏杀的。
  再者说本公要这三千匠户,变相的也是减轻朝廷供应压力,在陕西本地建立起相应的供应体系,少了这般长途跋涉的中转运输,在这其中能够节省多少银饷,恐成国公这心中要比所有人都清楚吧。”
  听赵宗武这般说,张维贤、朱纯臣他们还能讲什么?
  动不动就以不去来说话,就算是损失再大,那也要满足赵宗武的这一要求啊!
  若真让陕西民变搞大了,那他们可能需要付出的就更多了。
  再者说等到赵宗武离开京城后,他们现在受到的这些损失,一定会在其他地方找补回来的。
  朱纯臣重拍其手道:“好!既然定国公都这般说了,那我等就算是绞尽脑汁,也一定要满足定国公的这一要求!”
  对张维贤他们来说。
  现阶段将赵宗武成功的忽悠出京城,已经越过了陕西民变这件事,由此才能让张维贤他们,趁着赵宗武不在京城的这段时间,来进一步巩固他们自身的权势,借此来做到拿捏住赵宗武的命脉。
  对赵宗武来说。
  现阶段他必须要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获取到足够让他在陕西立足下去的底蕴,只有这样,他才能逐步去实现掌握九边,由此展开他更宏伟的计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5/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