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御明(校对)第3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7/510

  像救赎营的那群阉党官员,只能协助处理一些政务上的事宜,具体到细节的基层事宜,则需要专业的基层官吏去负责。
  卢象升道:“根据国公爷先前的调令,此次下官从辽东带来了千余名基层官吏,这些都是地方优秀的基层官吏,将他们安排到新的地方岗位上来,很快就能转变过来状态,并且后续从辽东毕业的学院生,还会分批次从辽东出发前来延绥镇。”
  千余名基层官吏,这足够将大半个陕西给囊括起来,待大势真正稳固下来,这过程中还会产生一批优秀的基层官吏出来,到那时他只需稳步发展就能逐步的掌控整个关中地区,借此来用关中地区掌控九边重镇!
  赵宗武点了点头道:“既然是这样,那你们便跟本公一起商议,相关的人员任命吧,先将延绥镇的基层政权真正树立起来。”
  从一开始赵宗武推崇的就是军政分离,前段时间,因为种种原因,使得延绥镇的地方只能暂时军管。
  这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
  好在现阶段的延绥镇处于赈灾期间,但是如果说长时间的处于军管模式,这其实并不利于后续的统辖。
  而卢象升他们携带来的这批基层官吏,则可以很好的解决,延绥镇境内地方基层政权的完善。
  既然是这样,那还是将延绥镇的军政分离开比较好,毕竟二者混淆在一起,对于延绥镇的后续发展并没有什么好处。
  如果延绥镇的根底没打好,那以后想要真正掌控九边,就会成为一纸空谈。
第071章
打造第二个辽东
  生活在这个复杂的人世间,总想着眼前的一切,皆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运转。
  可现实却往往非常现实。
  不管你拥有怎样的能耐,但个人终究无法统筹一切,作为群聚性生物,一旦离开了集体生活,个人的能力即便是再强,也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进。
  “国公爷,根据这三天来的细致梳理,下官已对延绥镇东部、中部两大防区内所涉地方,完成了村、乡官吏建制的委任,此次所涉及的基层官员,共计有二百七十一名。”
  卢象升神情淡然的站于陕西地域图前,手持一根指挥棒,讲述着:“因为在接下来的历程中,我军需完成对陕北地方的掌控。
  若按照原定计划来做,我部所携基层官员,仅够对东部防线、中部防线的基层政权搭建,若再从辽东境内调遣来一批,不仅耽误宝贵的发展时间,同时也会拉低辽东发展的底蕴。
  所以在详细了解了陕西的基本民情后。
  下官便会合马士英、温体仁商议了此事,并且达成了一致意愿,决定改变原定的规划部署。
  此次搭建基础权力,决定以我部所携基层官吏为主,并在麾下军队中,流民群体中遴选出一批合格的村级官吏。
  在发展初期,我部所携基层官吏,担任乡级、县级官吏,并且将自己在基层实践出来的各项所得,以制度的形式,在基层进行贯彻。”
  赵宗武这一次从辽东调遣过来了,千余名优秀的基层官吏,看似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但真要量化到陕西的地方上去,那根本就不够看的。
  单单是一个小小的延绥镇,都无法真正贯彻下来。
  更何况在接下来的镇压过程中,那些在兵乱中丧失政权的地方,必然是要回归到剿总帅府麾下的。
  简单些说,就是要归到他赵宗武手中。
  没有人能用?!
  那就太尴尬了!
  好在卢象升、马士英、温体仁都是在辽东历练出来的干才,在第一天遇到这样的问题后,他们便碰头来了个紧急决议,在不惊动赵宗武的前提下,很快就结合陕西本地民情,制定了一套适宜陕西发展的道路。
  听到卢象升所讲,赵宗武便已知晓问题所在。
  也明白自己在先前的部署中,有了一些脱离实际的思考。
  但如果说从流民群体中遴选,那么会不会对基层权力的夯实,造成一定量的影响?
  他这一次来陕西平叛,目的就是为了真正去收归乡野的权柄,让盘踞在乡野的士绅,彻底没有了能够滋生势力的土壤。
  “对于你们提出的相应变动,本公这里没有问题,但是有一点本公需要明白。”赵宗武在思索片刻后,便看向卢象升询问道:“你说在接下来搭建基层权柄的时候,要从流民群体中遴选出一批基层官吏。
  但是你如何去保障,我们在辽东实行出来的那一套权柄,能够真正在陕西境内得到贯彻?
  如何保证这些在流民群体中遴选出来的官吏,能够绝对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办事,不会出现贪腐的情况发生?”
  卢象升他们提出来的这条建议,的确适用于现阶段的陕西民情,但赵宗武想要的是一个有牢靠的地方权力带。
  先前他在辽东搞这样一套地方权力带,那是因为他从征战沙场中伤退下来的将士中,在经过相应的培训后,才通过遴选的方式去确保基层官吏的素质。
  更为重要的一点,辽东能有拥有今天的成就,那是从东海镇时期,一步一个脚印,一点点夯实走出来的。
  可在延绥镇就不一样了。
  一上来这掌控的地域,就是整个延绥镇防线,并且日后还会在短时间内扩张到陕北、陕南……
  尽管说携带了有千余名基层官吏,但是在最基层的地方,却是由那群并不知根知底的流民群体中遴选出来的官吏去管控的,这在整体素质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你说赵宗武他能不担忧吗?
  对于自家国公爷提到的种种看法,卢象升显然是已经想到了,于是便讲道:“国公爷提到的这些问题,下官已经与马士英、温体仁在事先已经制定了标准。
  鉴于延绥镇上下有大批流民聚拢,首先要做的就是收其心,用在辽东盛行的诉苦大会来兜底,确保我军麾下掌握的这一大批流民,皆能将心聚拢在一起,让他们知道,谁才能真正带领着他们吃饱肚子。
  在一个因为延绥镇地方设施已没有最基础的保障,尽管说成立了相应的村、乡基层政权,但是在地方水利整饬未彻底就位前,暂以青壮营的形式,在各乡推行青壮整饬地方水利运动。
  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在乡级青壮营的统率下,分别在乡辖区的村级地域分置村级青壮营,在这过程中会有相应的评判标准,采取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奖惩机制,最大化的激励有能力的人。
  并且每隔三天,就需要以乡为单位,召开相应的培训,在这期间下官会组建督导队,对不合格的基层官吏就地罢免。
  在整饬延绥镇地方水利期间,是我部基层队伍锻造的关键阶段,如果说这期间的人才培训一切顺利的话,那么即便后续掌控更多的地域,我部皆能以最快的速度铺设开来,如果说整饬地方水利失败了,恐一切都需要从头再来!
  但下官心中有信心,此次在延绥镇铺设基层权力带,一定会成功的!”
  听完卢象升讲述的这些,赵宗武的心中多少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这与辽东最初的发展模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尽管说此次延绥镇,铺设基层权力带展开面更大些,但毕竟其拥有着辽东在铺设基层权力带,所不曾拥有的资本。
  那就是赵宗武麾下,有着一批绝对优秀的基层官吏!
  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前提,才使得卢象升敢于用这样一种激进的方式,去展开延绥镇的相关工作!
第072章
总揽民生大权
  “好!本公同意你这样的一种模式。”赵宗武在思索了片刻后,重重的点了点头道:“既然说延绥镇的发展前提,与辽东的发展前提存在着差异性,那么就按照你们的观察去理解,本公相信你们的能力!”
  既然让卢象升他们过来了,那赵宗武他就会选择无条件的去信任他们。
  毕竟自己分身乏术。
  如果说他能够什么事情都能兼顾到,那他根本就不会把卢象升他们喊过来。
  但既然他无法做到事事兼顾,所以最基本的信任就必须要做到。
  “谢国公爷信任!”卢象升心中满是感动。
  因为与先前商定的发展理念有着很大的出入,所以卢象升他们这心中多少还是有些忐忑的,害怕自家国公爷不同意他们的这种治理理念,但是让卢象升万没想到的是,自家国公爷表现出最大的信任。
  单单是这一点,就足够让他内心感动的了。
  这份魄力,也不是谁都能拥有的。
  赵宗武笑着挥手道:“既然本公把你们从辽东喊来,那么这些最基础的东西是一定要确保的,如果在这过程中给你们种种限制,这不让你们做,那不让你们做,那把你们大老远的喊来干什么?
  听声筒吗?
  恐你卢象升绝不会心甘情愿!
  在一个也为了更好地让你们去发展地方,掌控地方,建立相应的权力带。
  从即刻起,延绥镇正式划分为两大体系。
  在日后。
  延绥镇就单纯的以军事为中心,所负责的范围就是延绥镇防线巩固,确保草原部族不会突入进来。
  而在现有的阶段,去除榆林卫体系,组建榆林府,除有军事价值的营堡,一律归入到民生建设中来,归榆林府直辖。
  而那些名义上在延绥镇管控区域的地方,日后皆回归到各府编制体系内,军事就是军事,民生就是民生,二者不能存在丝毫的混淆。”
  讲到这里。
  就不得不佩服赵宗武他的果决与魄力!
  这么多年的墨守成规,早已让延绥镇的许多道道皆属于模棱两可的存在,什么是军事?什么是民生?
  大明卫所的执行,在明初那个时期是非常好的国策,毕竟那时的明朝刚刚从纷乱中稳定下来,人口处于相对空缺的时期,用卫所这种军民两用的体系去管控,可以最大化的去利用人口资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7/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