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御明(校对)第4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3/510

  一方面是平凉府以西的流寇势力,一方面是西安府以东的流寇势力,不管是那一股势力,我们都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可在剿总帅府麾下,就存在着四支军团,在这样一种前提下,并不适合我军来真正解决陕西地方流寇!”
  赵宗武讲完这样的立意,这已经让在场众将心中皆明白,自家国公爷想要扩充剿总帅府麾下军团,已经是必然的事情了。
  毛文龙点了点头道:“国公爷您说的没错,尽管说我军麾下将士是十分的精锐,但在很多时候,我军征讨地方流寇,并不能单纯的用精锐二字来概述,毕竟流寇势大,尽管说他们麾下的精锐不多,但是这人数众多啊!
  虽说在征讨的过程中,每支军团麾下,皆配发有一支数量不小的新编兵源,但就整体指挥而言,这并不是那么的有利。
  如果说我军此番能够扩充军团,并且有相应的优秀军官来指挥,那么每进攻一地流寇,或独立进攻,或相互配合,那必然会有不同的效果!”
  到底是赵宗武的结义大哥,毛文龙的这一番话,很好的帮助赵宗武阐述出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
  听完毛文龙的回话,刘兴祚接着便道:“毛帅说的没错,其实在很多次进攻的时候,末将就已经有类似的想法了,尽管说那些新编兵源已经非常的努力了,但是因为麾下军官体系不全的缘故,使得在很多时候,他们并不能很好的领会末将所下达的军令,这也难免会造成一些军机贻误。
  即便是这一次收复西安城,尽管说麾下新编兵源已经表现的非常优秀,可是在某些地方,还是存在着些许差强人意的感觉,如果说在一些地方上,他们能够变得更优秀,或许我军便能够咬住王嘉胤、王自用等一应溃逃的流寇头目。
  当然末将讲这些,的确是有些马后炮的嫌疑,让那些流寇头目逃脱出去,这也与我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祖大弼接着也讲道:“末将也赞同毛帅、刘帅的意见,组建新的同规格编制,的确对我军征讨陕西地方流寇,有着很大的帮助。
  根据末将了解到的情况来说,我军到现阶段也仅仅是触及到了陕西东部的流寇势力,对于那些盘踞在陕西西部的流寇势力,其实我军并没有进行实际性的接触。
  像聚集在甘肃的老回回、九条龙、四天王李养纯、上天猴刘九思、丫头子等流寇势力,就是因为我军精锐兵马太少的缘故,使得他们依旧在该地肆虐!
  如果说我军能够成功扩充麾下兵马规模,那么就能让我军的触角,真正接触到整个陕西地界,从而才能确保地方流寇被真正镇压!”
  面对毛文龙、刘兴祚、祖大弼先后发声,抛开其他的不说,就以扩充军队的角度来说,那都是十分迫切的存在。
  洪承畴点点头道:“毛帅、刘帅、祖帅他们讲的,也正是我军现阶段所遇到的最大的问题。
  伴随着西安府的收复,也使得陕西境内的流寇势力,被我军硬生生的分割成为了两大部分,这同样也就把压力转移到了我军身上。
  先前我军只需通过泰山压顶之势,不断领兵镇压盘踞在陕南的流寇势力,对平凉一带的流寇势力,进行较为有效的打击就行。
  但是现阶段却不一样了,随着我剿总帅府、剿总民府驻扎西安城,这样就使得我军需要考虑的问题就多了,可是想要考虑这么多的前提,就是麾下必须要拥有足够多的精锐之师,因此单纯的四大军团,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镇压陕西流寇的需求了。”
  洪承畴这话一讲出,算是彻底点燃了在场众将的话题,对他们来说,这扩充军队,对他们只有好处,而没有半分的坏处。
  同样来说,这也提供了一个新的作战思路,毕竟新组建的军队,按照辽东的军事指导意见,那是需要用以老带新的方式来磨炼的,既然说麾下的将士可以这样做,那么成建制的军团为什么不能这样做?
第110章
调动
  面对毛文龙、刘兴祚、祖大弼、洪承畴他们的先后答话,赵宗武这嘴角扬起了几分笑意,心中更是暗道:‘不愧是让老子看重的人才,我这才刚刚提一嘴,你们就把相关解读都讲出来了,这也省的我去多费口舌了。’
  既然说毛文龙、刘兴祚、祖大弼、洪承畴他们,已经把该说的都讲出来了,那么赵宗武他就不打算把时间浪费在这里了,他就要直截了当的阐述自己的意见了。
  赵宗武微眯双眼道:“就眼前的一种情况来看,归属到剿总帅府的京营,并没有在征讨地方流寇的过程中,起到最大利用的价值,因为头上顶着京营的头衔,使得在很多时候,会产生不必要的猜忌。
  为了进一步去改变陕西地方流寇的局势,本公决定将京营九成九的精锐尽数抽调出来,作为新编军团的骨干,剩余的京营精锐,则重新筛选、填充相应的将士来重新力量,作为剿总帅府麾下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
  作为赵宗武在京城做成的一件大事,经过整饬的京营,那绝对是一支拥有精锐底蕴的兵马,让他们单纯的在后方追赶,这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与其这样,反倒不如将他们整编成为新的华夏军团。
  在这说这些京营将士,多是在北直隶境内选拔出来的,依照着赵宗武的想法,未来的关中之地都将会在他的手中,到那时这些镇御地方的华夏军团将士,也必然会秉着就近编组入地方的原则进驻地方,与其让那些在辽东已经安稳下来的军团将士,再度费尽心思的迁移到关中地界,那倒不如让相对距离较近的北直隶军团将士驻扎关中之地。
  再者说拥有这般底蕴的将士,赵宗武肯定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在边上混日子,如果说想真正掌握九边势力,那么他需要的兵马,那是一批非常可观的规模啊!
  与其说到最后他不知道该怎么办,那倒不如从此刻开始就开始夯实基础。
  对于赵宗武的想法,在场众将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意见。
  所以赵宗武继续道:“为了确保陕西流寇能够早日解决,本公决意以抽调出来的京营精锐为骨干,以新编兵源作为新编军团的填充,同时本公还会从四大军团抽调相应的将领,来充任新编军团中高级武将。而根据本公现阶段的想法来看,想要尽快解决陕西境内的流寇,那么就需要再度扩充7个军团!”
  如果说赵宗武先前讲的这些,让在场众将这心中皆为之一震,那么他说要在接下来的时间,再度扩充7个军团,那在场众将的心中如海啸般震撼!!!
  7个军团啊!
  按照辽东整建制的军团规模来算,那可是十三万余众兵马啊!!!
  再者说,需要扩充的这7个军团,就需要7位军团指挥使,7位军团宣抚使,7位指挥同知,这加起来就非常的不得了了!
  可以说在场众将的职务,必然会有很大的调动。
  震惊!
  当真是太震惊了!
  谁都没想到,自家国公爷会有这等魄力,如果说真的能拥有这等变动,那么别说是陕北、陕南的流寇势力了,扩大到整个陕西境内的流寇势力,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平定!!
  看着震惊的众将,赵宗武笑着说道:“对我军来说,在接下来的征讨过程中,我军会参考蓟镇的模式。
  马世龙在就任蓟镇总兵官,通过新得指挥模式,采取总兵管控三军团的方式,真正确保蓟镇上下不存在任何漏洞,同时也让麾下的作战体系有着明确的标准。
  尽管说我军在陕西看似不需要这等高标准,但是为了尽早解决陕西流寇,本公决意让毛文龙、刘兴祚、祖大弼、尤世禄四帅,分别统率不同程度的新编军团,前往不同的方向去征讨地方流寇!”
  向众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后,赵宗武也不管在场众将心中有多震惊,便当众下达了逐客令。
  对赵宗武他来说,自己阐述的这些东西,仅仅是为了让众将心中有谱,而接下来他还需要会同剿总帅府四本署,商讨有关军团中高级武将的任命,毕竟一个蓝图,与一个真实的贯彻相比,这中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为了明确相应的体系,赵宗武便将新扩充的军团,继续延续华夏陆军的体制,依次组建了第14军团,第15军团,第16军团,第17军团,第18军团,第19军团,第20军团。
  同时也任命了上述7大军团,指挥同知以上的中高级将领。
  第14军团指挥使:梁仲善,军团宣抚使:尚可喜,指挥同知:姜名武。
  第15军团指挥使:祖大乐,军团宣抚使:王来聘,指挥同知:赵宗宝。
  第16军团指挥使:贺诚,军团宣抚使:徐彦琦,指挥同知:艾万年。
  第17军团指挥使:陈忠,军团宣抚使:江万春,指挥同知:虎大威。
  第18军团指挥使:朱万良,军团宣抚使:耿仲明,指挥同知:贺人龙。
  第19军团指挥使:杨应乾,军团宣抚使:朱良江,指挥同知:猛如虎。
  第20军团指挥使:汤九州,军团宣抚使:刘兴基,指挥同知:尚可进。
  为了抽调上述中高级军官,也使得毛文龙所部、祖大弼所部、刘兴祚所部、尤世禄所部,也出现了相应的调整调度。
  恐谁都没有想到,一场征讨流寇的战争,居然会让他们的职务有所提升,并且提升的幅度会这般大。
  同样对剿总帅府麾下的军团来说,出现这一系列的变动,在所难免的就会让他们出现一段虚弱期。
  而这样的一段时期,恰好是他们需要磨练的阶段,因此这在所难免的就会给,王嘉胤他们留下足够宽裕的,苟延残喘的机会。
  这也就使得剿总帅府的军团,会经历一段很平静的阶段,这也导致陕西平定流寇的阶段陷入到了停滞不前的时期。
  这恐怕是谁都没有想到的……
第111章
定国党的强盛
  “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流寇肆虐的陕西地界,逐步被我军收复,但随之而来却陷入另一种境界。”赵宗武看着眼前的地域图,神情严峻地说道:“尽管说有从辽东抽调过来的官吏,亦有救赎营的罪官在这顶着。
  可陕西这地界,却是一个极度讲究乡情的地方,尤其是一些贫瘠的地方,这种情况就显得尤为的严重。
  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我军在陕西这地界的工作开展,就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建斗,你对于这样的情况,是如何看待的?”
  虽然说赵宗武带领着大军,收复了陕西东部的多部疆域,可是在这中间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看似这流寇消灭掉了地方上的士绅群体,可对那些根深蒂固的思想,并不是依靠着杀戮就能够泯灭掉的。
  赵宗武他如果说想彻底掌握关中之地,那么从已经收复的陕西地区,就要着力于根治这些基础东西。
  简单些说就是要在陕西地方掺沙子,通过多方位的聚拢人才,简拔那些具有一定身份色彩,同时能够听从命令的地方官吏,进而达到将自己的权威,逐步渗透到基层的目的。
  卢象升点点头道:“回国公爷,近段时间下官也一直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尽管说我军从辽东抽调了大批基层官吏,但是在很多时候,地方上的政务,是需要本地人协助管理政务的。
  有道是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这一点在陕西就显得极为明显。
  虽说在榆林府,我军通过整饬地方,举办诉苦大会,使得榆林府上下,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的状态。
  但是伴随着被流寇肆虐的地域,被我军不断收复,加之大批流民重新归拢到我军麾下,这也就使得问题、矛盾开始大规模爆发。
  尽管说在这中间,有很多都是鸡皮蒜毛的小事,但如果说我军不能解决这些小矛盾,长时间积攒下来,就会迸发出新的祸端!”
  赵宗武微微一笑道:“建斗这份分析很独到,一看就是在实际工作中,懂得分类,善于分析。
  这陕西的问题,终究与辽东是不相同的。
  辽东说到底,是在建奴手中被肆虐了很长时间,这使得辽东本土的士绅、豪强势力被铲除的差不多了,而居住在辽东地界的百姓,这身上的傲骨,也多半被剔除的差不多了。
  而当时的辽东又必须要尽快发展起来,这也使得辽东七成以上的人口,都是从各地迁移过来的流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3/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