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御明(校对)第4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4/510

  本身聚集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就会使得他们的胆气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恢复,这也就给我军带来了坚实的基础。”
  赵宗武对辽东、陕西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很多时候,辽东的那种发展模式,其实是不可复制的存在,在这中间有着很多不可控因素主导,如果说那时候的机遇,短一些或者长一些,这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走势。
  作为穿越众,赵宗武本身就拥有很强的气运,再加上他的先知先觉,促使了这一气运变得更强。
  这也就使得辽东地区,能够在赵宗武的手中,在短短七年的时间,就能够得到这般突飞猛进的发展。
  “国公爷您讲的没错。”卢象升神情淡然地说道:“现阶段我军想要彻底改变陕西面貌,那就必须从此刻开始,有意识的筛选一批合格的本土基层官吏,让他们在基层开始锻炼,并且有意识的在此次扩军中吸纳陕西籍兵卒。
  通过双管齐下的方式,起到稳定陕西地方的作用。
  在一个国公爷您既然在京城时,就已经明确了定国党这一体系,那么借助这次征讨流寇,您就可以将定国党真正发展起来。”
  其实对卢象升来说,他一直都在思考,思考如何能让陕西更快的发展起来,因为在辽东摔打了那么长的时间,这也使得当初在他内心深处的不成熟思想,都被残酷的现实一步步给掐死了。
  要知道在辽东的七年时间,赵宗武真正跟孙传庭、陈奇瑜、卢象升他们,拥有近乎和平的相处模式,那也是在后期的一两年时间,在前期很长一段时间,那都是相互比斗的一种模式。
  当然主导这一切的是赵宗武。
  这也使得孙传庭、卢象升他们,虽说心中存在着效忠大明这个痕迹,但是在具体的地方发展时,他们心中会潜移默化的向着辽东模式去思考。
  因此这也难免卢象升他会考虑,通过定国党这一固定的体系,开始在地方培植势力,确保己方做下的种种努力,最后不会化作烟云……
  在官场上待得时间也久,那必然会出现种种站位,不可能说,你一个人,在官场上不站位,就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这本身就是不现实的。
  在辽东看了这么多,在陕西见了这么多,再结合自己年轻时见过的那些,这很自然的就会让卢象升,将主动权放到赵宗武的身上。
  因为卢象升的心中很清楚,想要挽救大明,除了依靠自家国公爷,余者根本就没办法做到。
  赵宗武笑道:“建斗讲的很多,这些本公先前也都考虑过,只是先前战事紧急,本公就没有细致的思考下去。
  现阶段我军已经收复了陕西东部境遇,陕西的局势虽说糜烂,但最起码这主动权,已经掌握在我军手中。
  那么就眼前这种情况来看,就必须按照建斗你说的那种模式来办事了,通过定位、分批的方式,不仅要让我们从辽东抽调过来的基层官吏掌握主动,同时也要起到锻炼起来一批陕西籍官吏。
  按照本公的预测,想要彻底解决陕西的种种顽疾,没有两到三年的时间,那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
  对于孙传庭、陈奇瑜、卢象升他们,赵宗武这心中还是很信任的,尽管说这最终的野心他不能讲,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切最终都能顺其自然的实现的,他还年轻,这样的事情不用着急。
第112章
初明志
  赵宗武的话,让卢象升这心中反有了几分疑虑。
  原本按照他的想法,这陕西爆发的流寇,会在今年就能得到平定,最多两年的时间,就能让陕西逐步恢复平定。
  但是现在自家国公爷这般讲述,这反而让卢象升明白,自己先前的想法有些过于乐观。
  似乎是看出了卢象升的疑虑,赵宗武缓步走到关中地域图前,似自顾自的讲述:“现如今的朝廷,已经不再是那些精明的朝臣在把控,这其中有多部分朝臣,都是为了能够达到那个位置,而在暗中使出了种种力气。
  对他们来说,他们关心的不再是地方上的疾苦,他们这心中最关心的,就是自己脑袋上的那顶乌纱帽。
  现阶段的陕西,虽说是由于旱灾导致庄稼绝收,因为这地方上的百姓,没有了活路,无奈之下才揭竿而起。
  但是建斗,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说在接下来的时间,甘肃、陕西、山西等大明北境,接连遭遇旱灾、蝗灾等灾难袭扰,那么我们单纯的在表面上整饬好了一地稳定,可要是面对本公方才讲述的情况时,你觉得被我军整饬稳定的一地,还会再度出现反叛、揭竿起义的情况吗?”
  赵宗武讲述的这些,让卢象升这脸上起了惊疑,尽管他心中不敢相信自家国公爷做出的这种假设,可心底的理智又告诉他,一旦说国公爷讲述的情况真实发生了,那么这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啊!
  赵宗武看了眼惊疑的卢象升,接着讲道:“人不能没有危机意识啊!
  与其到那时手忙脚乱,这反倒不如趁着这次陕西流寇,我军放慢一些收复地方的进度,从而趁着这段时间,真正将陕西地方给彻底梳理一遍。
  你进入官场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虽然说你长时间在辽东做官,但是在大明其他官场的境遇,恐你也多是有所耳闻的。
  再加上你掌控榆林府、延安府等地的权柄,恐这段时间也多有了解,这陕西地界的官场是怎样的存在。
  依靠这群贪官污吏去整饬地方,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事情,恰巧,本公在京城成立了定国公,与其让那些贪官污吏去祸乱地方,那倒不如我军从一开始慢慢坚实基础的好!”
  听完自家国公爷讲述的这些,卢象升这心中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同时这也让他心中先前诸多疑惑尽数解开。
  “有国公爷在这定下基调,那下官接下来就能够放心的执行了。”卢象升的脸上带有几分意动,接着便讲道:“其实说来,我君早先在榆林府就夯实了些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摸爬滚打,也已经让他们中间锻造出来一批,堪将一用的基层官吏。今日听国公爷您讲述这些,下官这心中其实还有一言,要向国公爷讲述。”
  原本卢象升心中有些疑虑,但是此刻他心中的所有疑虑,都已经自我解惑了,因此他要为自家国公爷继续献策。
  赵宗武笑着道:“但说无妨。”
  卢象升道:“其实在很早的时间,下官就知道国公爷您想要掌握九边,因为九边糟糕的境遇,严重拖累着我大明。
  蓟镇是您的一次实验,而就任蓟镇总兵的马世龙,很好的完成了您的种种部署,这也就使得您更加坚定心中的想法。
  原先下官这心中还有些疑虑,但是今天下官这心中就没有这些疑虑了,您其实是想通过这次平定陕西流寇起义,从而达到掌握九边,整饬九边的目的。
  但如果说您想要做到这一步,那么难免就需要逐步掌握毗邻九边的地域。
  正如国公爷讲的那般,现阶段的朝廷已经不再是那个朝廷了,这其中有多半都是为了升官而做官的。
  但国公爷想要完成这样的部署安排,就需要大批的银钱、辎重去支撑,可单纯的去依靠辽东,这明显是不现实的事情。
  因此掌握在九边地界最多的关中之地,通过国公爷您的意愿,去让关中之地,真正摆脱原有的糜烂境遇。
  按照辽东的那种发展模式,真正去整饬关中地区,唯有这样才能做到国公爷您心中想达到的目的。”
  赵宗武听着卢象升讲述的这些,可心中却显得十分惊诧,他万万没有想到,卢象升居然会想到这一步境遇,尽管说他二人考虑的最终结果是不同的,但是这部署的过程,却是出奇的相似。
  真不愧是明末贤臣啊!
  “这种想法的确很出奇,但现阶段本公还不想考虑那么远。”赵宗武稳定了下心神,接着便道:“对我军来说,想将陕西地界给彻底稳定下来,那么我军才能进一步按照新的局势去调动。”
  对于卢象升的这种解读,赵宗武选择不应和,既然说卢象升已经想到了这一层次的部署,再加上他这心中本身就有几分想法,那么卢象升从心中就不愿意看着大明北疆,会因为腐败的官场而彻底困顿下去。
  对于有能力的官员来说,让他们一方面看着好的一面,另一方面看着坏的一面,这对他们来说其实是备受煎熬的一件事情。
  所以赵宗武他选择静观其变,让卢象升他一步步自己走到那一步,从而达到卢象升内心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身边的很多官员,最终就算是知道自己心中的野心,他们在几番挣扎后,会最终投效到自己的羽翼之下。
  而在这段时间,他也可以进一步去加大培养,完全忠诚于自己的优秀人才。
  在辽东已经拥有了这样的培养人才机制,那么在陕西也可以着手组建,相应的培养人才机制。
  谋国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所以这每一步都必须要走的扎实,不然这中间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就会导致很多问题出现。
  赵宗武他不希望自己心中的野心,就因为几件不牢靠的进度,最终导致功亏一篑。
  七年他都已经忍耐了,再忍耐七年又如何?
  相信到那时,优势就站到他身后了。
第113章
闯王获新生
  纵观整个明末历程,对赵宗武他来说,让他心中记忆深刻的风云人物,其实就那么寥寥数位。
  这其中就包括李自成。
  “本公是应该叫你李自成呢?还是应该叫你李洪基呢?”看着眼前这位长相有些丑陋的巨汉,赵宗武的心中多少带有几分唏嘘。
  虽说在大明已经生活了七年之久,有些时候就感觉这一切都像是一场梦,但是每每想起自己曾经见到过的各类人物,这反而让赵宗武在心中坚定,自己度过的这段时光,绝对不是一场梦境。
  强如努尔哈赤、黄台吉这类枭雄他见过!
  悍如毛文龙、刘兴祚、满桂、代善、莽古尔泰这类猛将他见过!
  睿如孙传庭、卢象升、史可法这类官员他见过!
  狡如张维贤、朱纯臣这类勋贵他见过!
  奸如魏忠贤……
  此时的大明朝,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舞台,那绝对是你来唱罢我演之。
  这是一个更新速度极快的舞台,稍有不慎你就会被彻底淘汰下去,而早先他不过是一个小角色,可转眼间,通过自己的努力,便成功地站在了这座舞台的中央。
  在这座舞台扬名的文臣武将,赵宗武可以说见过不下百余众,至于那些稍差一些的存在,那见到的更是数不胜数。
  可即便是这样,赵宗武的心中,对于每一位即将出场的人,都充满着极高的警惕。
  “早先的李洪基,已经同盖虎一起死了。”李自成神情平静的看着赵宗武,语气淡然地说道:“大人你还是叫小人李自成吧。”
  虽说李自成被虏获了很长时间,但是由于先前那段时间很忙,所以赵宗武他一直都没有抽出时间见李自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4/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