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御明(校对)第4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9/510

  但显然他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这就使得他只能退而求其次,采用双管齐下的方法,一方面用自己的智慧,去诱导孙传庭他们不断朝着自己预想的方向前行。
  如果说在这过程中有跑偏的,赵宗武会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是如果说他们没有抓住这样的机会,届时赵宗武就会将他们关到小黑屋去。
  一方面赵宗武从基层开始培养人才,并且建立对应的教育机构,让他们在相对安逸的环境茁壮成长,这也就使得他们能够拥有很长的发展空间,待孙传庭他们步入到国家一级的领导圈时,那些培养出来的新型人才,就会全面接管地方的治理大权。
  至少对赵宗武来说,他选拔的这九位政务院总理,孙传庭、卢象升、史可法、袁崇焕、张壶、陈雄、周延儒、温体仁、杨景辰。
  他心中是非常的满意。
  想到这,赵宗武点头道:“你们是治理西北地区、辽东地区的核心圈,别人可以出错,但是你们却一定不能出现任何的错误,因为在你们身后,背负着两千余万众百姓的生死,看似这是一件概念性的存在,但是如果说因为你们的疏忽大意,导致境内百姓有任何意外出现,那你们需要承受的罪责就大了。
  在世人眼中你们身上掌握着巨大的权柄,但是对本公来说,你们更多的是承担一份责任,一份要带领着受苦受难的百姓,坚决的走向安定生活的责任!”
  如果说在势力开创初期,赵宗武还可以具体去插手地方建设,因为那时的治理团队,尚处于草创阶段,很多团队成员,都是通过各种办法,更多的是采用了强虏的方式,从而聚集在一起的。
  所以说赵宗武他需要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展现出自己超强的手腕,以此来初步整合他们的团队。
  唯有将这样一个团队,初步整合为一个整体,那么他能够带领着自己麾下的成员,去做他想做的蛋糕。
  经过时间的推移,先天优势的诱导,使得他想做的那个蛋糕,逐步成长为了一块很大很大的蛋糕。
  那么这个时候需要亲自操刀的就不再是他了,他只需要站在幕后,去指挥着活跃在台前的首席执行官就行了,他就像是一位隐藏于幕后的霸道总裁,用自己的理念,去不断诱导着首席执行官,不断地为自己卖力。
  在赵宗武看来,首席执行官是一个群体性的体现,在政务院这里有:孙传庭、卢象升、史可法、袁崇焕、张壶、陈雄、周延儒、温体仁、杨景辰他们,在九边帅府那里有:陈奇瑜、洪承畴、范天雄、丁悝、祖大寿、赵率教、孙祖寿、李赟他们,并且在他们下面,还存在着不同等级的执行者群体。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金字塔般的人才库,才得以使得赵宗武他敢铺设这么大的摊子。
  对民生建设来说,拥有一个相对完善的行政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就眼前赵宗武掌握的疆域,如果说还单纯的依仗着大明固有的地方模式,这并不能真正发挥各地的优势。
  就以这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来说,它囊括着后世的:陕西全境,山西部分,甘肃,宁夏部分,四川部分,并且很多地方用的是已经烂到根子上的卫所制度。
  如果说想要让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迎来新生,那么就必须要让它真正的去军事化,主民生化。
  在过去的几年间,赵宗武统筹政务院、九边帅府,就一直在归整此类情况,真正做到非要隘之地,皆归地方官府管控。
  如此一来,这也使得陕西承宣布政使司的很多大地方,皆做了撤卫归府的政策。
  而这样也导致单纯的依靠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去管理这么庞大的疆域,显然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
  经过这几年的默许剥离,在陕西承宣布政使司的基础下,逐步分离出了一些新的机构出来。
  “为了能让西北地区的百姓,能够拥有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今日我等就要再议一议这地方改制的问题。
  去年我等就此事的讨论,并没有达成一个共识,这也使得我等在这过程中闹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是经过这一年的运转,恐在座的心中都清楚,有效的分离地方疆域政权,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由此,赵宗武就顺势提出了,对于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进行剥离的提议。
第009章
承宣布政使司的增添
  “下官赞同国公爷的提议。”温体仁神情郑重的讲述道:“在这段时间,我政务院管控着西北地区、辽东地区两部地方,相比较于辽东地区的职权明确,在很多时候,西北地区却表现的并不是那么的明显。
  甚至于在九边重镇相继撤卫归府后,对于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来说,它整体就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并且陕西承宣布政使司的核心中枢西安城,距离最远处的甘肃一地,何止是千里之遥!
  如果说在甘肃地方,出现一件紧急的事情,想要靠布政使司出面解决,恐局势早已愈演愈烈。”
  按照赵宗武所控的西北地区、辽东地区两块疆域上,有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山西承宣布政使司,辽东承宣布政使司,平东承宣布政使司(朝鲜半岛)。
  除了平东承宣布政使司,属于是新成立的行省级机构外,其余皆拥有着合法性的老牌行省级机构。
  明确划分的承宣布政使司,使得其辖下划分有府、县、镇、村四级权力机构,这也使得地方拥有着超强的发展韧性。
  将别人的地盘,纳归到自己的地盘中,这对于大明来说,还是一件可以接受的事情,毕竟赵宗武这些年不断在外开疆扩土,使得原本近乎丢失完的辽东被收复,并且为了能让辽东拥有强悍的底蕴,便在此基础上创建了辽东承宣布政使司,同样的道理,朝鲜半岛,也在这样一种前提下,被赵宗武永远的收归到了华夏统治圈内。
  至于已经被划拨成数部倭岛,因为其地距离华夏本土过远的缘故,再加上赵宗武心中很清楚,华夏本土的建设,尚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所以对于倭岛只能采用半掠夺、半压制的模式来对待。
  这也就使得赵宗武暂缓了倭岛相关政权建设的计划,从而启动殖民的方式,在半岛疯狂掠夺人口资源、金银资源、矿产资源等,将各类资源,尽数运输到辽东承宣布政使司,来发展相应的工业基础。
  但是陕西承宣布政使司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创建到现在,已经有两百余年的历史,如果说我等冒然将其拆解开来,恐朝中的舆论对我部来说并不那么的有利。”听着温体仁的讲述,在旁的周延儒讲出了自己的担忧:“固然说拆解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时,是一件有利于地方发展的事情,但是我们也必须要考虑朝廷的感受。
  再者说九边帅府提出的诸多部署,各地兴建的军防体系,尚处于半完善状态,如果说我等冒然拆解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这中间会出现怎样的风险,我们是无法预料到的。”
  依照着现有各地承宣布政使司的明确,现阶段这各地承宣布政使司的主官皆已明确,不同于原有复杂的官员体系,赵宗武恢复了明初时,以布政使作为承宣布政使司的主官。
  由此这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钱龙锡,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阎应元;辽东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周文郁;平东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杨嗣昌。
  温体仁、周延儒二人的讲述,也代表着现阶段政务院的两种思想,可对于赵宗武来说,在合适的阶段,就应该去做合适的事情。
  如果说在前两年,他是绝对不会提出拆解陕西承宣布政使司的提议,因为那时的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实在是太过于虚弱了,即便说那时的甘肃,还是那么远的距离,但那时的甘肃,可以说是少有的贫瘠地带。
  也是因为这两年多不断前移流民,并且加大对于甘肃、宁夏等地的扶持力度,这才使得他们有了复兴的希望。
  既然说发展的苗头已经出现了,那么在这个时候,去剥离出一个合理合法的行省级机构出来,那也避免了后续无尽的扯皮。
  在这件事上,赵宗武他不想在过多的扯皮了。
  遂讲道:“对于你们各自的想法,本公这心中都已知晓,但是本公向你们申明一点,现阶段的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已经无法掌控这么大的疆域。
  随着政务院对甘肃、宁夏等地的大幅度扶持,这也使得当地皆拥有了强有力的发展势头。
  并且在这过程中,九边帅府也对上述地域,进行了全面的军防体系的改善,这也使得上述地域民生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军事含义。
  所以说这也是本公,为什么想要在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中,去拆解出行省级机构的原因所在。
  今日本公提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的拆解,并不存在打压、提升谁的地位,在这件事上,本公需霸道一次。
  对朝廷的奏疏本公已经写好,本公有意将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一分为三。
  自此西北地区可分为:甘肃承宣布政使司,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宁夏承宣布政使司,山西承宣布政使司。
  并且推举朱家仕担任甘肃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黄絅担任宁夏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
  面对赵宗武的讲述,原本还想继续争论此事的政务院众人,遂灭了继续争论此事的心思,因为这些年的发展,使得他们心中早已接受了赵宗武的一锤定音,并且在很多时候,赵宗武的一锤定音,可以很好的帮助地方发展起来。
  对孙传庭、卢象升、史可法、袁崇焕、张壶、陈雄、周延儒、温体仁、杨景辰他们来说,既然自家国公爷已经决定了,那么他们就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这样一件事情,而再去争论什么。
  如果说真的有那么大的精力,那还不如再去为地方多做几件实事的好。
  同样也通过这一举动,也推测出赵宗武在孙传庭他们心中,拥有着怎样说一不二的地位。
  用五年的规划,将西北地区彻底军政分离开,这也使得赵宗武将会彻底掌握,这片广袤的地域,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西北地区也将会改变其原有的贫瘠模样。
第010章
新学
  “国公爷,既然您要对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进行剥离,那么对应的一省一新学的构想,是否也要在甘肃、宁夏筹建?”卢象升神情中带有几分凝重,“而甘肃、宁夏两地情况,又不同于陕西、山西等地,对待该地的监察应该如何确保?”
  剥离出对应的行省级地方机构,那并非是一句简单的话,就能够处理妥当的。
  但凡是粘住人的世界,想做到雷厉风行的一刀切,那恐是不现实的事情,一个人的眼界,造就一类人的思考模式,这也就使得在这中间会沾染太多的利益牵绊。
  就提这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一分为三,不仅会让西北地区的官场出现波动,还会引起地方军镇、经济、民生、文化的波动,并且后续还会因为这行省级机构,到底应坐落到那一座城池还争论纷纷。
  相比较于其他,卢象升更关心的还是在西北地区、辽东地区推行的新式教育,因为按照赵宗武当初的部署规划,为了保证各地承宣布政使司,能够拥有充沛的精英基数,会在辽东现有执行的教育体系中推出新的教育模式。
  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彻底的去除鬼神论、崇尚科学论,以绝对科学的模式,来培育选拔进入各地承宣布政使司的新式学堂。
  前两届被选拔进来的生源,皆是从辽东现有教育体系中,经历了重重选拔后,最终才筛选出来的。
  为了让各地承宣布政使司的新式学堂,能够顺利的开办起来,赵宗武不仅调拨了巨额银钱支持,还将这一批次的生源,以相对平均的方式,分别派往陕西、山西、辽东、平东去进修。
  教育,是一个民族兴盛的根本。
  如果说一个民族,不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那么就算你这个民族,表现出在强盛的威势,恐最终还是难逃衰败的跟脚。
  赵宗武微微一笑道:“先前本公就提到,只要是有对应的行省级机构,那么该地就必须拥有对应的新式学堂。
  你们都是站在领导核心的群体,经过这些年的执政,恐不用本公多说其他,这心中也要比任何人都要清楚,想要真正确保一地能够拥有强盛的根底,那么就必须拥有对应的教育培养体系。
  治理地方的根本是什么?
  不是所谓的政治体系,更不是所谓的制衡有道,所有的根本,都是围绕着人来进行的。
  没有人的出现,根本就不会出现这么多复杂的问题。”
  赵宗武讲到最后,这神情却变得严肃了起来,在他心中很清楚一个道理,这世上从来都没有一劳永逸的行事模式,任何执政体系的明确,只能说是相对于适宜某一阶段的,如果说想要确保势力能够拥有强劲的发展势头,那么从一开始就必须要明确科学探索的跟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9/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