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御明(校对)第4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3/510

  既然做了大明的皇帝,那么就应该承受一些风暴。
  这对于朱慈燃来说,或许显得有些残酷,但是这都是皇权所带来的附加品。
  看着手中的情报,赵宗锡这心中颇为感触,甚至有些不想让朱慈燃接触的想法,但是武哥的命令,他又必须要无条件服从。
  一面是朝夕相处看着长大的少年天子,一面是自家武哥,这使得赵宗锡的内心,真的很是煎熬。
  早在天启五年,赵宗武就已经是赵氏一族的族长,赵氏里的族人,许多皆安排到了最合适的位置,当然也都是以能力作为衡量标准。
  在心中轻叹一声后,赵宗锡便半自我安慰的暗道:“一切就看陛下的选择了,说来陛下也到了武哥所说的叛逆阶段,堵不如疏,有些时候过度的压抑,反而不是什么好事。”
  就这样朱慈燃,在被过度保护多年的前提下,终于要直面应对,属于他身为帝王的噩梦!
第053章
大明英杰洞时局(上)
  蜀地·石砫宣抚使司。
  “母亲,此番朝廷下旨,征调我石砫宣抚使司帐下,白杆兵两万,经夔州,入湖广,征讨盘踞在湖广之地的张献忠、高迎祥两部,恐此事背后没有那么简单吧。”
  在宣抚使司衙署的正堂,只见一位长相英俊,年岁在而立之年,身穿白袍轻甲,端坐于正堂下首左座,目光炯炯的看向端坐于正堂主位的老妇。
  在石砫宣抚使司,一老妇能有如此地位,那除了大名鼎鼎的巾帼英雄,秦良玉以外,恐不会再有其他人能这般了。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秦良玉能以一介女流,稳坐势力的第一把交椅,那自身能力的确是非常强悍的存在。
  “麟儿,你心中揣测的没错。”秦良玉微眯双眼,语气淡然的讲道:“根据当下了解的情况来看,恐朝廷中的四国公争权冲突,已经到了无法缓解的地步,但另一方面定国公又心忧大明边疆,这使得他从一开始,就主动放弃最为主动的钳制优势,选择退而求其次,去固守大明北部边疆。”
  因为赵宗武的出现,使得崇祯年间的历史轨迹,与原有应该出现的历史轨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如果按照原有的历史轨迹,崇祯三年,清军大举进攻,使得毗邻京城的永平四城失守,皇太极率部进围京都。
  紧接着便是秦良玉,率侄子秦翼明奉诏勤王,这是白杆兵,既入辽抗击建奴,浑河血战,奢崇明之乱后,再一次接受明廷征召,贡献属于他们的一份力量。
  但又因为秦良玉率领的白杆兵是客军(非明军编制,土司兵),这也使得他们每一次出战,秦良玉都会散尽家财,来贴补贫穷的白杆兵。
  此后的白杆兵,就像是救火小分队,哪里需要哪里搬,诸如孙承宗欲修筑大凌河城,秦翼明便领着麾下一万人进行保护,修成后率兵回。
  诸如流寇势力渐大,从山西打到了河南,朝廷便任命秦翼明为总兵官,让他率领军队前去讨伐。
  而在这一阶段,秦良玉被朝廷从京城调回四川,留儿子马祥麟、儿媳张凤仪,在京警备,命秦良玉归家专办蜀贼,此后马祥麟、张凤仪又率部征讨流寇大军,千疮百孔的大明,不断填补漏洞……
  只不过这般勤奋的白杆军集团,最终获取的下场,却不那么的好。
  作为熟知明史的赵宗武,这心中怎会不清楚白杆军,既然他能够改变大明北方局势,那么也一定可以改变白杆军的命运!
  在赵宗武看来,骁勇善战的白杆军,不应该在内耗中崩盘,诸如秦良玉、马祥麟、张凤仪之流,不应该这般遗憾战死!
  因此崇祯三年后,在赵宗武基本掌握陕西、山西大局后,便有意识的派人前去石砫宣抚使司,与征讨蜀地叛乱的秦良玉、马祥麟接触,并且从那时开始,赵宗武就开始在暗中资助秦良玉他们。
  在最开始的时候,秦良玉面对赵宗武的资助,这心中其实是有警惕的、有抵触的,可石砫宣抚使司过于贫瘠,这白杆军之所以这般凶悍,就是因为他们每战过后,能分到可怜的粮食、银两,以此来让家中吃上几顿饱饭,而战死后会一笔清,给家中一笔银两。
  这世上不存在所谓的公平,就算是表现的忠心耿耿,可对于秦良玉他们来说,却也不能得到所谓的平等对待。
  面对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不公待遇,也在所难免的让秦良玉心中有了其他想法,或许对于大明的情感尚存几分,但是为了能让石砫子弟兵过上好日子,也使得秦良玉在心中对于赵宗武多了几分亲近。
  不单单是秦良玉,诸如马祥麟、张凤仪,秦翼明、秦拱明(秦邦屏子),秦佐明、秦祚明(秦民屏子),秦卫明、秦兴明(秦邦翰子),秦永平、马祥虎、马祥豹、马祥斌、马翔峰、马翔陇、马万年、马万春等一应白杆军马、秦两家主要将领,这心中也多对赵宗武有亲近之意。
  因为赵宗武的存在,使得以石砫为中心的贫瘠之地,开启了作坊加工时代,原本连填饱肚子都是问题的百姓,现如今不仅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楼房,还家家都能娶得上媳妇。
  听到这里,马祥麟微皱眉头道:“母亲,那定国公可传来什么消息?”尽管说赵宗武用这种方式,获取了白杆军的心,但是他们之间的联系,却是基于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对于一些事情的演变,不能有过快的进展,贪多嚼不烂的道理,是一定要懂得的。
  秦良玉道:“暂时并没有消息,不过依照定国公的本事,必然已经知晓了当前的情况,我军暂时先集结大军,前去夔州静候,届时究竟该如何作战,就一清二楚了。”
  因为在蜀地经受的不公平待遇,使得秦良玉现在对于朝廷已经不那么信任了,这也是她为什么对大明尚存几分情感,但是必要的防备还是要有的,毕竟这地方官员,在心中根本就瞧不起他们这些土司兵出身的军队。
  马祥麟点点头道:“既然是这样的话,那此次征战湖广,便由儿子率领大军前去平叛吧!”讲到这里,马祥麟便躬身向秦良玉请战。
  秦良玉思索片刻后道:“麟儿,此战一定要多与定国公交流,在定国公消息未传来前,大军不可轻易出夔州,此战你便率领秦翼明、秦拱明,秦佐明、秦祚明,马祥虎、马祥豹、马祥斌七将跟随,每将统辖一营兵卒(四千),携定国公配发的火器前去。”
  川地多精兵,尽管说赵宗武没有直接拿下白杆军,但是这些年,他也从川地吸纳了不少于八万的精锐,这也使得其麾下军队,能够确保高强战斗力的因素之一。
  随着局势的变动,大明暗地里的涌动,也变得是愈发强烈起来,这恐是谁都没想到的。
第054章
大明英杰洞时局(下)
  “哼!现在的大明,如果不再寻求变动,恐真的就要被那些乱臣贼子给搞得灭国了!”夏允彝神情愤慨的看着众人,语气中更是带着激昂的讲道:“朝廷每年消耗那么多的银饷,征调了那么多的兵马,去讨伐这些罪大恶极的流寇,可倒头来得到的是什么?
  不过一日,中都凤阳被流寇攻破了,皇陵更是被穷凶极恶的流寇掘取了,接下来短短两月间,更是让流寇势力遍布河南、山东、湖广、南直隶等地,这前去征讨的兵马,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对正处于热血年龄的夏允彝来说,他看待事情的标准,就是用自己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去做最终的衡量标准。
  二十出头、三十出头的书生,因为饱读圣贤书的缘故,使得他们这胸膛里,皆有一颗忠军报国的‘赤胆忠心’,或许是因为他们从没有经历过挫折,这使得他们才会表现的如此激昂。
  作为复社年轻一代的佼佼者,夏允彝、陈子龙、顾炎武、黄宗羲、徐孚远、黄淳耀、侯歧、杨廷枢、方以智、陈贞慧、吴伟业、侯方域他们,尽管说来自于不同的地域,出生于不同的家庭背景,但是他们因为相同的理念聚集在一起,或许在学业上不能有所进展,但是嘴炮上还是能够寻求几分慰藉。
  顾炎武皱着眉头讲道:“如果不是因为英国公、成国公、平国公他们,为了所谓的政治权衡,一鼓作气平定流寇大军,哪怕是损失再大的代价,那也终究好过让流寇现在肆虐大明各地要强。
  现在可倒好,原本被打的势弱的流寇大军,得到了大批财富、军械、粮食,使得他们能够裹挟大批流民,这才有了如今的流寇盘踞各地的根由!”
  作为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尽管说那时的顾炎武思想日渐成熟,但那也是经历了极大的挫折后才拥有的,对现在的顾炎武来说,他思考的方式,也是相当的单纯,在年轻的他们眼中,事情只有对错,并不分所谓的政治利益。
  也是这般,才使得夏允彝、顾炎武他们才能够在这里探讨。
  “忠清所言极是!”听完顾炎武的回答,在旁的黄宗羲语气铿锵道:“如果不是因为有这等权臣把持朝政,恐当前的大明也绝不会糜烂到如此地步,英国公他们要对此次流寇祸乱负主要责任!
  再者就是那定国公恐有异心,明明这手中拥有着大明最精锐的兵马,就算是为了抵御来犯异族,那也不足以连一两万的精锐大军都抽调不出来,有定国公率领的这两万精锐大军,单单以定国公的战绩来算,就算是流寇大军再占据人数优势,恐也根本就不是定国公的对手!
  可就算是这样的道理,连三岁稚童皆明白的,偏偏精明如定国公这般的人物,却怎么也想不懂!
  定国公、英国公他们都是大明的罪人!!!”说到这里,黄宗羲是忍不住心中的愤慨,怒拍桌案。
  “太冲兄所言极是!”接着黄宗羲的话茬,在旁的徐孚远亦情绪激昂道:“但凡是他们心中有一丝为大明江山社稷考虑的心思,那么今日的大明,也绝对不会走到今日这种天地,所谓的四国公辅政,到头来不过就是一纸空谈罢了!
  定国公、英国公他们心中所想,那无非就是为了巩固自身权柄,甚至于为了自身权柄,哪怕是让大明的江山社稷,遭受到再多的冲击,他们这心中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怜悯!!这样的辅政国公要他们又有什么用啊!
  现在的大明,就需要我等激昂青年,来为日渐腐朽的官场注入一股清流啊!”这评议之后,风向慢慢也演变成为夸赞他们的话了,若是赵宗武在这里听到了,恐会笑掉大牙!
  对赵宗武他来说,他本身对于思想这东西,并没有太大的感观,所谓的政治理念,那不过就是他们立足官场的根本,这世上不管是谁,那没有不喜欢权力的,就算是复社这群年轻的成员,诸如夏允彝、顾炎武、黄宗羲之流,或许他们真的有几分才能,但是这种空洞的空谈理念,并不能带领着日渐腐朽的大明走向新生。
  因此赵宗武对于他们并不是那么的看好,先前赵宗武不是没有遣派人,应邀顾炎武、黄宗羲他们前去西北、辽东来观看新世界,可是江南士林的独特性,使得赵宗武这样的部署,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也使得赵宗武在心中很明白,江南地区的排外性,那也是前所未有的强盛。
  尽管说大明末期,人才并不在少数,但是这些人才,并没有把精力用在正道上,反而是对于打嘴炮却异常精通,对于各种空谈的治国理念,那绝对是一个比一个出彩,可恰恰是他们的这种行为举措,才使得大明在一次次浩劫中,最终被彻底消耗掉了全部底蕴。
  “说的就是!如果说能让我等参与进来,那么绝对不会有此等事情的出现!”侯歧脸上带有几分意动,接着话茬就说了起来。
  也是从这时开始,黄淳耀、杨廷枢、方以智、陈贞慧、吴伟业、侯方域等人,也加入到了这臆想探讨之中。
  也是从这时开始,他们探讨的方向也发生了改变,一切都是围绕着他们当上某某官职,这大明会带来怎样的变动,这流寇大军会怎样被他们率领的大军给攻破。
  如果一切事情,都像他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恐赵宗武就不会这般辛苦的在前线布局了,这大明恐早就在赵宗武的手中掌握了。
  这到底是少年心性啊!
  不管他们读了多好年的书,可没有在实践中体会真理,恐他们并不知道治理国家,并不是那么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国家真的交到他们这类人手中,那才会败亡的更快!
第055章
风雨欲来
  时间向前调拨到崇祯八年三月初,辽东镇。
  “此次本帅将你三人尽数招来,目的就是为了明确下一阶段,我军对草原攻势的相关事宜。”尤世威身上散发着惊人的煞气,看着端坐于座椅上的尚可进、陶国祚、孔有性三将,脸上浮现出几分特有的笑意。
  伴随着赵宗武麾下兵马的快速扩充,这也使得其麾下少壮派将领,得以被提拔到军团一级的位置中来。
  如果按照大明固有的晋升机制,单单是赵宗武麾下七成以上的高级将领,其实是没有资格谋取到此等位置,因为他们在世人眼中,实在是太年轻了,尽管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皆已过而立之年,但那对于当官、武将来说,实在是太过于年轻了。
  可是赵宗武并不是一般人,他拥有着常人不曾拥有的魄力,也是基于这一点,才使得他能够掌握这么多的兵马。
  十五位总兵官,十五位抚军使,四十五位军团指挥使,四十五位军团宣抚使,这从另一方面也反应出,在赵宗武的麾下,拥有着怎样恐怖的人才群体。
  对于一个冉冉上升的年轻势力来说,宁可让年轻的人才占据领导职位,也不能因为顾及年龄、资质的因素,使得处于衔接处的领导职位空缺,那样本拥有着无限潜力的势力,终究会因为种种原因,从而放缓了前进的步伐。
  尚可进嘴角微扬道:“尤帅您就吩咐吧,我部军团早已准备妥当,按照往年的惯例,此次怎么算,也该轮到我部军团进驻草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3/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