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1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716

  “那就对了。”吕哲笑了笑:“我估计,最短三个月,最长不会超过半年,百越的大军还会向南郡扑来。那时候我们需要对付的可能是十五万、二十万、乃至于更多的敌军。”
  苏烈脸色变了,别说是十五万或者更多,他们现在对付起十万敌军都会非常吃力。
  “知道我为什么会那么做了吧?”吕哲叹了一口气:“从咸阳得知南方动乱到调兵南下,最早也需要三个月。”
  苏烈点点头,当初他们被从四处调往咸阳就用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而这还是咸阳事先准备好相应物资。
  这一次南方的动乱来得有些突然,大秦的战兵基本都被抽调到北地郡、上郡、雁门郡、代郡等北方的边疆,他们哪怕没有回到咸阳备战而是直接开向南方,从遥远的北疆来到南郡也需要走上四个月,而且还是快速行军的姿态。这种姿态到了南方还能发挥出多少战力实在难说。
  物资方面,因为要发动与草原胡人的战争,库存的大部分物资其实都集中在北疆各郡县,调运物资比调动军队要难得多了,那又要花多少时间来征召辅兵(民玞),运到南方又得多久,更别提路上的消耗是多么的大。
  “发给南方的物资本来就少。”吕哲有那么点眉头不展,“也就是说,我们一直以来不但缺衣少粮更是兵器不足。几个郡县再动荡,那么运输线可以说只剩下巴蜀那一条,险恶的山岭再加上不通顺的水运,我们能够获得多少物资上的补充?”
  周边已经围过来很多军官,他们表情各异地听着吕哲讲述。
  “我们在最少半年之内别想获得任何支援。哪怕是一兵一卒都别想!”吕哲的声量在加大:“与瓯越的一战,我们缴获了足够十万人吃一个月的粮草。刚才在桂越和闽越的营地内又找到了足够十万人吃上一个半月的粮草。”
  军队没有粮草是万万不行的。听到缴获那么多的军粮,旁听的人基本都露出了笑容。
  “我们有多少人?有二十多万人!”吕哲的语气在放缓,“依靠那些缴获的粮草我们省着点可以维持两个月的用度。巴蜀的粮食需要至少三个月后才能送来。那么其中的一个月怎么办?”
  梅鋗嘿然一笑:“既然百越人粮食那么多,当然是去抢他们的了!”
  “对啊!”吕哲说话的音量突然加大了:“是去抢百越人的粮食,但是由谁去抢!?”
  苏烈明白了,绕来绕去主将还是不愿意杀伤太多。他叹了一口气心想:“话说得非常有道理,为了有足够的兵力只能留下他们,但是这样真的会后患无穷啊。”
  “靠谁呢?!”吕哲抬起右臂做了一个画圈的手势:“靠你们,靠士兵。士兵是怎么来的?别说是人生爹妈养,现在下崽子来得及吗?”
  很多人被那话说的有些想发笑,不过硬生生地忍住了。
  “靠的是你们、他们、我。”量词用的有些多,吕哲走向苏烈,低声道:“他们会死。算是将功赎罪,让他们去死在与百越人的作战上。如何?”
  苏烈苦笑:“职无话可说。”
  吕哲很认真,像是要得到一个保证:“与同袍们沟通一下,帮我劝劝他们。我们现在太需要人手了,以其由我们去杀掉那些罪人,不如将他们整编成轻兵,让他们去抢夺百越人的粮草,死在与百越人的战事中。”
  苏烈心里得承认,他确实是被吕哲说服了。他默默点头:“烈相信同袍们能理解主将的苦心。”
  似乎是将这个尴尬的话题圆过来了?吕哲如释重任地吐出一口浑气。
  军队离不开秦人的军官们,与之六国人来比较,秦军军官的素质高出那些人实在太多太多了。同样是那群士兵,由秦军军官来带领可以发挥出不俗的战斗力,由六国的军官来率领打起来没一点节奏感,更加别提什么友军之间的配合。
  吕哲的话被传递出去,得知的人是怎么想的无法控制,燕彼却是一脸喜色地回来了。
  燕彼也不知道是向人许诺了什么,几乎是在他回来之后没多久,造反派自己将营门打开了,一队一队的人鱼贯而出,十分老实地选个空地或站或蹲待着。
  造反派人心不齐,燕彼其实也没有许诺太多的条件,只是代吕哲说明会将其收编。
  收编!不是斩尽杀绝?担惊受怕的人知道不会被杀,很光棍的答应下来。可以说,在昭氏丢下他们自己逃走后,他们真的没有了抵抗的勇气。或者应该说想抵抗也组织不起来,在灭亡只是早晚之间的前提下,只要不死他们基本都能接受,何况乎只是收编。
  正统的秦军已经都被派出去,留下来的基本都是六国出身的士兵。这些士兵对造反派没什么切肤之痛,吕哲派他们去维持次序算是选对了。
  决意被收编的人发现来看管自己的是同样六国出身的人,他们会进行一些试探。
  两方交谈起来,士兵将自己的遭遇很朴实的说出来,那些人得知跟着吕哲的人好像过得挺不错,士兵又说出根本没接到处死谁的命令,这下他们是真的放心下来了。
  燕彼显得很高兴,他追上即将离开的吕哲,兴奋地说:“军主,加上那三万多青壮,您现在总共能够组织起起码七万人的军队。下一步我们应该怎么做?”
  吕哲却是一点兴奋的感觉都欠奉,他能够清楚的知道很有隐患只是暂时被压制着,要是再一个处理不当隐患将变成危害。所以他需要想方设法的来解决那些隐患,而且是越快越好。
  “彼还有一些消息。”燕彼神秘兮兮:“是昭氏那边透露出来的消息。他们说,会稽的项氏早就在秘密练兵,琅邪那边也有旧齐贵族在招兵买马,同时衡山郡、九江郡、长沙郡、衡山郡等几个郡县也有人相约起兵。您看……?”
  吕哲停了下来,他看着一脸兴奋的燕彼:“记住我一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那些跳得早跳得高的人,他们是在找死!”
  燕彼像是一块火红的木炭被水浇灭,垂着头有些不死心:“南郡周边的郡县全部起兵,会稽郡和琅邪郡也会有人起兵,这样一来秦国根本不会有援军来南郡了。到时候我们就会被包围在中间,那时……”
  “没什么包围,南郡的西边还有巴、蜀、汉中,我需要做的就是掌控整个南郡……不,是最少也要死死守住夷陵和江陵。”吕哲的目光十分深邃:“刚才有人奉劝我不要因小失大。我需要看清楚哪个是‘小’哪个是‘大’。”
  呆了呆,燕彼心想:“伺机而动吗?军主是在思考要不要趁势进攻巴蜀?”
第0147章
未雨绸缪
  伺机而动吗?吕哲还真的有这么点意思。
  南郡的动乱注定会蔓延到其余郡县,巴、蜀、汉中这三个秦国占领非常久的郡或许会轻微一些,但是被秦国新占不久的郡县如衡山郡、长沙郡、九江郡、庐江郡、会稽郡是绝对会大乱的。
  以上五个郡县全部乱起来,那就差不多是整个旧楚的地盘全部陷入混乱,到时候只要旧楚四处起兵秦国只有调动更多的军队前来平叛。
  旧楚乱了,那其它如齐地、燕地、赵地、魏地、韩地的动乱还会遥远吗?只要秦国没能迅速地扑灭起兵的旧楚贵族,统一战争的成果就将会遭到破坏,中原各国很可能会纷纷复立。
  秦国目前有多少军队呢?北疆大概是三十万左右的部队,这支北疆军本来是要作为北击匈奴来部署的。其余郡县的部队是一些郡县兵,除了赵地、魏地、齐地的郡县兵数量相对比较多一些之外,韩地、燕地的郡县兵数量非常少。楚地本来应该有五万,屠睢和任嚣先期带了一万过来,有四万还在抽调之中。
  现在楚地的秦军分成很多块,南郡这边只剩下两千左右的秦军,南征军的正副统帅死的死、失踪的失踪,最高的主事者是吕哲。四万南征军还有两万没有编制起来,也就是说是“存在部队”,还有两万有五千在九江郡、五千在衡山郡、一万分布在庐江郡和会稽郡。
  南征军加上原本的驻军,整个楚地的秦军数量应该是有五万左右,不过比较零散,而且屠睢一死还没有人可以调动军队。
  始皇帝嬴政行使的是“外紧内松”的国策,在边疆部署的兵力非常庞大,内部的驻军却是显得略少。十年来新占土地的驻军,拿赵地来做例子,那里虽然说是有郡县兵,不过整个赵地的驻军根本就不超过三万人,这三万的部队还是那种战斗力要逊于边军的兵员。
  秦国的士兵大概分为三等,第一等是蓝田军,第二等是边军,第三等才是郡县兵。
  蓝田大营的部队基本已经被调往北疆军序列,留在咸阳的只有五万戍卫部队,他们主要是防御咸阳,战斗力怎么样不好说。
  偌大的疆土中,除了老秦人旧有领地的部队稀少之外,各地的驻军从三万到五万不等。同时可能三万驻军会被分布在很广阔的区域,这个县两千、那个县三千,分布得很散。
  在去年,始皇帝命令拆除全国的城墙,最先开始拆的就是楚地和齐地,然后才轮到赵地和魏地。与此同时,疆土内的关隘也被始皇帝下令捣毁,哪怕连函谷关都没有放过,差别就是接到命令的地方官先后不一,各个关隘的破坏程度不同。
  整个大秦目前到底有多少军队除了始皇帝之外估计没人知道,不过保守估计应该有八十万左右的常备军。
  这八十万的常备军都是轮换制度,他们之中的三十万北疆军绝大部分是出身于老秦地,各地郡县的驻军之中大部分则是由秦人担任军官士兵却是出自六国,只有在少数敏感的地方,比如关中咽喉的三川郡兵源才是来自于老秦地。
  老秦地目前的总人口才多少?撑死了绝对不会超过五百万,那么按照二十抽一的比例,也就是有二十五万的兵源,而北疆军包含辅兵都不止三十万青壮了,说明不止是二十抽一那么简单,可以说整个社会上的主要劳动力基本都被抽调,其实已经严重负荷了。而这还没有算上其余的军队,可以想象的是老秦地的每家每户都有男人在服役。
  整个华夏版图上的人口有多少呢?保守估计不会多于三千万人,那么其中的男人是多少,青壮年又是多少,适合作为战士的有多少人?
  想想都不寒而栗,经过长达十年的统一战争,秦人哪怕是无敌铁金刚都不可能没有损失青壮,而他们要依靠五百万人的老底子去统治多出自己五倍的人口,那些人还对秦人恨之入骨。不乱倒还没事……其实乱了也没多大的事,只要大秦劲旅不败的神话没有破灭,任何叛乱都会被扑灭。可是……可是大秦不败神话被打破了呢?
  吕哲不清楚咸阳到底知不知道南郡已经大乱的消息,他只敢肯定一件事情,那就是不但南郡乱了,南方的郡县都要混乱,只是不知道会乱到什么程度。
  “始皇帝一定会暴怒,挥军南下平叛是肯定的。只是……那北击匈奴是不是要没了或者延后?”
  北击匈奴可以说是华夏历史上最关键的一个时间点,如果没有秦军将匈奴南侵的图谋遏止,河朔这块水草肥美的良好产马地被匈奴人占去,那匈奴的实力就会被无限放大。
  是秦军将匈奴击败,那一战歼灭了匈奴十五万左右的部队,让击败月氏人的匈奴遭受重创,一直到十年后匈奴损失的十五万青壮才补齐。那时好像也再次发动了一次南侵,刘邦似乎也知道河朔的重要性所以挥军五十万北上,最后被围困在白登,世称“白登之围”。
  如果秦国的注意力被牵扯到南方来,那匈奴扩张起来岂不是更加肆无忌惮?一旦匈奴占据河朔,他们只要继续南侵就会一马平川地顺势打到咸阳……
  “要是秦国灭在匈奴手里,而不是六国举兵而起的人手上,那……那就完蛋了啊!”
  这并不是不可能的!始皇帝是一个易于暴怒的君主,他怎么能够容忍辛辛苦苦打下的疆土被复国,那时绝对会是一场比统一之战更加激烈的“平叛战争”爆发,不难想象中原绝对会在始皇帝的暴怒下杀个血流成河。
  战争的破坏力远比想象中来的大,南方打烂了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人口也会因为战争的关系锐减得非常厉害。
  平叛战争打完之后,华夏的人口会剩下多少?对经济和民生的影响又有多大?大部分青壮都去当兵打仗了,战乱又使得农耕没有平和的环境进行劳作,那时候估计会陷入很长一段时间的缺粮期。因为少粮肯定会爆发饥荒,那又得死多少人?
  哆嗦了一下,吕哲有些恐惧。他似乎已经看到四处烽烟的画面,一个又一个郡县成了荒无人烟的废墟,路边皆是倒卧的骸骨,虚弱到极致的华夏政权陷入对北方胡人的弱势,然后苦苦支撑,或是送女人,或是送财宝,承担屈辱和财富来求存。这还要看北方胡人乐不乐意共存,不愿意的话胡人牧马中原的时间估计要被提前。
  “应该不会打得那么惨烈,毕竟现在始皇帝还没死,嬴政不是那个昏庸的二世胡亥。”
  吕哲放下手中的笔收拾一下心情,案头上摆满了等待审阅的竹简,它们之中大部分是人口的登记,有些则是民生。
  军队的整编进行得并不是那么顺利,不是缺少兵器而是经过半个月的动乱人心还不稳定,同时绝大部分人也太过疲劳了。
  连续半个月的移动和作战对人的摧残不止是在身体上,说实话吕哲自己也是感到精神上有一种难以维持的疲劳感,那就更加别提那些担惊受怕了很久,或者是有亲人死亡的人们了。
  可是现在时间不等人啊,南郡的夷陵和江陵被战争摧毁了民生,造成的死伤更是无法统计。而因为有吕哲和这支军队的存在,夷陵和江陵还算是好的,至少局势已经得到控制,其余的县没有驻军弹压,大大小小的动荡还在继续。
  瓯越、桂越、闽越是组织起了一支大军并且战败了,那么那些没有参加联军的小百越部落呢?他们正在袭扰其它县,有的县因为人口较少已经被攻破,更多的县则是在县令(长)和县尉的组织下在抵抗。
  “三天,最多三天就要重新动起来!”吕哲拿起记录青壮的竹简,“还有七万左右的青壮,排除掉那些实在不适合作为战士的人,应该能够整编起一支五万人左右的部队。”
  老弱的数量在战争中锐减得非常厉害,原本的三十五万六国遗民锐减到二十二万人。这二十二万人中的老年人基本被“淘汰”了,数量只有三万不到,其中妇女的数量有十万人左右,十岁以下的孩子占了两万。
  “每个家庭都是支离破碎,只要是有参与作战都有伤在身……”吕哲合上竹简,重新拿过记录武器的竹简,“重新整编的五万部队该怎么来分配呢?”
  骑兵是别想了,重步兵没有甲具也无法筹建,那就只有长矛兵和戈矛兵再加上弩兵和弓箭手。
  秦军的编制很有特色,基本上是以戈矛兵为主,其次占了多数的则是远程部队,像是长矛手和剑士只是作为特别部队存在。
  吕哲原本以为长矛兵很好训练,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
  长矛兵的战法看上去似乎很粗糙,只不过是奔跑中竖出六米的兵器,但是真的有看上去那么简单吗?
  六米的长矛多重?拿着一头需要刺出绝大部分所产生的力量又是多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