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716

  吕哲自己尝试过,一杆六米长矛的重量大概是三十五斤左右,可是只拿着一头的重量会衍生出二倍以上。这牵扯到力学原理,就不解释那么多了。
  要用七八十斤的力量去承托起长矛,还要持续的奔跑很长的距离,那需要很强的臂力还有足够的耐力。那么对长矛兵的体能要求该有多强?
  与之长矛对比起来,戈矛的长度是三米二左右。戈矛兵的体能要求不是那么高,只是需要懂得运用戈矛的战技,战技可以教导学习,体能的打熬需要很多很多的食物来补充营养,也就不难猜测为什么戈矛兵会在军队中占了大多数比例,而不是冲锋凶猛的长矛兵占多数。
  “大概五百重步兵还是能凑出来的,他们与五百左右的骑兵作为特殊兵种。长矛兵甄选一下也应该能凑齐五千人……”吕哲念念有词:“让妇孺们加班加点编制一下滕盾,凑足一万的滕盾短矛兵也没有问题。”
  那样就安排出去一万六千人,吕哲想了想又在竹简上写下“至少两万戈矛兵”的字样。那些青壮大部分有服兵役的经历,几乎基本懂得戈矛的战法。至于剩下的一万四千人,他打算组建四千的弩兵,余下的全部安排成弓箭手。
  “箭矢……”吕哲翻开记录兵器的竹简,“一万人齐射一次就有一万枝箭,八十万枝箭矢只能齐射八十次?”他摸了摸下巴,“战后还可以回收一下,那就按照五十个基数来算,一场作战最少也需要一基数的箭矢……那就是说五十场左右的作战箭矢就会消耗一空?”
  所谓的基数其实数量并不固定,比如现代的炮兵一个基数通常是二十发炮弹,要是战事的规模庞大,一个基数的数量可就会超过二十发炮弹达到三十五发。吕哲设想的都是小型的战事规模,一个基数就是二十枝箭矢,达到了弓箭手臂力所能承受的极限。
  “南方的木材不知道适不适合作为箭杆……也不对,哪怕适合作为箭杆,箭镞的三棱箭头也没办法造出来。看来要设法恢复一下生产,至少兵器的修复和建造都要着手开始准备。”吕哲站起来走向挂着舆图的木架前,“夷陵和江陵中间有那么大一片平原,这里不利用起来实在太可惜了。只是不知道现在补种粮食……哦!开垦耕田消耗的时间太长,今年是不可能种粮食了。”
  手在地图上比划着,吕哲虚画了几块区域,“应该安排人手准备筑城。不是建那种动辄几里长几里宽的大城,可以先建造一些堡垒形式的卫城,把挑选出来的区域用定点的方式先圈起来。”他摸了摸卓越成长的胡须,“……以后再建造城墙将这些卫城链接起来,那中间就能够留出非常大的地盘,可以建造居住区,也可以规划成耕田。只是这个水利怎么办?水利工程需要的劳力太庞大了!”
  敢情吕哲是想在夷陵和江陵的平原地带建城!?
  “不知道要乱多久……还是先利用地形的天然屏障建造关隘,当做是有备无患吧?”吕哲目光一直在巡视,“听说南方群山之中的矿产不少,不知道这些山岭里有没有什么矿产?”
  这年头的勘探技术还不成熟,不过江陵既然是南郡的首府应该有相关的记录才对,只是不知道府衙中的竹简还在不在?
  吕哲想了想召唤:“来人!”
  猛三拉开帐帘走了进来。
  吕哲没有回头,只是说:“带人去县令的府衙将那里的文录搬回来。”
  猛三十分干脆地应“嘿!”又转身走出去。
  “希望那些竹简还在,也希望附近确实有矿产。”吕哲眨了眨眼睛,“好像还要有会采矿的人……”
  劳力是不需要担心了,毕竟几战都有俘虏,战事结束后瓯越和桂越就被俘虏了两万一千多,一些没来得及逃走的闽越也有三千多。
  “嗯!关乎到以后的计划,所以答应过那些瓯越的事情要办到。”吕哲情不自禁的坏笑起来,“那就由那些瓯越人当监工,让他们配合分配过去的士兵一起监督那些桂越和闽越战俘干活。”
  帐篷外有人求见,听声音像是季布?
  吕哲大声让人进来,来人除了季布还有几名军官。
  季布进来后行礼:“主将,布前来缴令,夷陵的人已经全部接过来。”
  吕哲点了点头,“辛苦了。”看向其余的军官,苏烈、陈宣、梅鋗竟然也来了?
  几人一致行礼,“参见主将!”,而后梅鋗开口说:“回主将,库存的兵器已经接管,收缴和缴获的兵器也大多归类。接下来还要做什么,请主将示下。”
  吕哲径直问:“除了这些还有什么?”
  陈宣向前一步:“除了兵器,职统计的时候发现大量的动物皮毛。”他似乎很高兴,“有许多牛皮和猪皮,更有‘角兽’的皮和角,这可是好东西啊!”
  角兽?好吧,其实是犀牛。别奇怪,现在犀牛还真的有在南方繁衍,甚至是大象和鳄鱼都有。
  吕哲瞬间明白陈宣高兴的因由了,他也露出笑容:“不错,组织人手仔细分类一下,准备召集妇女,由懂得制作皮凯的人教会她们,我们是应该有一些甲具了。”
  “这个……”苏烈请示道:“角兽可以制造出重凯,可否全部规划到这边?”
  “嗯?”吕哲愣了愣,重凯不是需要大量的金属还有很强的工艺才能制作吗?
  苏烈解释:“剑士现在的甲具损坏有些严重,职业找到了会修补的辅兵。”
  吕哲细想了一下,宋朝的步人甲是由金属丁片链接起来的一种重甲,而同一时间的蒙古人似乎有一种由皮革做的重甲,那叫什么来着?
  好吧,忘记名字了,不过那也不算是完全的重甲,只是一种防护力相对强一些的甲具。这种甲具对箭矢的防护力也是不行,不过对刀剑的防御力很不错。
  “百越人的箭矢基本是骨箭或者干脆没有箭镞……”吕哲看了一眼满脸期待的苏烈,“你可以挑出适合的皮毛,按照你们自己的意思来做。”顿了顿,他有些纠结:“不过别弄得乱七八糟,最好制式化一些。”
  不是强迫症,而是吕哲不想率领一支服饰和甲具看去乱糟糟的军队,很多时候军队的穿着是不是统一很关键,不统一的战袍产生的凝聚力要打折扣,打起仗来的误伤更是严重到没边。
  苏烈大喜:“嘿!”,似乎是达到想要目的,行礼之后转身离去了。
  似乎是被苏烈一提醒,吕哲大声召唤卫瀚,等这个传令兵进来,他问:“负责收集物资的燕彼呢?”
  卫瀚茫然地摇头。
  吕哲道:“让燕彼注意一下,看看有没有会染色的匠人,收集布匹将它们染成黑色,然后着手制造秦军样式的战袍。”
  卫瀚十分恭敬的应“嘿!”行礼也出去了。
  吕哲看向还留下的三人:“你们还有什么事?”
  三人互相对视一眼。
  梅鋗先说:“职请令记录善射者,也需要挑选人手组建持弩士。”
  陈宣随后开口:“职请求主将规划一些妇人。”
  季布也开口:“职是想请令继续追捕逃窜的百越人。”
  请求兵员和追击算是正常,但是陈宣要求划分妇人是想做什么?吕哲奇异地看着陈宣,心里在想:“是提供给士兵发泄?”,要是陈宣敢这样,他绝对二话不说将这个王八蛋砍了。
  陈宣被吕哲看得有些不自在,汕汕地笑了笑了:“职没别的意思,就是想……想着不浪费人力,想要组织妇人归纳那些皮毛,挑选出价值高的皮毛封存。一些可以制造甲具和革带的皮毛也开始分理一下,她们都会女红,做这些不难的。”
  意外啊,吕哲觉得陈宣有这样的想法真是很令他意外,有些迟疑问:“说说你的想法?”
  陈宣没半点迟疑:“职冒昧猜想,我们接下来会进入休整和练兵期,那些妇人有手有脚也不能光吃粮食不做事,那是不是可以极大限度的安排一些事情让她们来做?”
  吕哲怀疑陈宣肯定是商贩或者地主家出身的!
  季布“呵呵呵”笑着,帮嘴:“确实是这样,这些六国的妇人虽然没有秦地的妇人能干重活,不过做一些手工还是没问题的。”
  根本没有拒绝的意思,吕哲只是一时意外没开口应允而已。他重重地点头,“宣,你很不错。”
  陈宣被夸得胸膛一挺:“职分内之事……分内之事,当不得主将如此夸奖。”
  像是被打开话匣子,吕哲将刚刚思考的那些事情说了出来,包括筑城和对军队的整编,与三人慢慢的讨论。
  梅鋗听到会组建一万四千远程部队眼睛彻底亮了,听到会在平原地带建城眼神变得深邃。
  季布得知吕哲即将建城先是迟疑,后面想到了什么神情也是一变,不过很快就掩饰下来。
  这两人对吕哲想要建城有差不多的想法,都觉得吕哲之所以建城是有着长远的打算,透露出来的想法根本就是想长期的发展。
  “主将图谋不小,跟着这样的人也不知道是福是祸?”他们迟疑了一下几乎又是冒出同样的想法:“似乎遗落了什么?对了!南方注定大乱,那么主将这么做是未雨绸缪,有利无害啊!只是……只是城有那么好建吗?”
  吕哲自然是看出了他们脸上的疑惑,解释道:“不是你们想象中的那种大城,是屯兵堡之类的要塞。”
  “哦……”三人明了了。
第0148章
踟躇满志
  堡垒计划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最终吕哲只能选择依靠地形进行“建城计划”的第一步,在有利地形先行建立关隘式的兵堡。
  南郡是一个多山多水的地形,很多道路都绕不过群山和水道,这样的地形对于防守方有利有弊,不过总得来说利多于弊。
  先期稳固夷陵和江陵,利用两地的地形向外扩张,吕哲的想法就是这么的简单。
  或许不应该说扩张,现在可远远没到诸侯混战的乱战年代,更加应该用“光复”这两个字来说才对。
  夷陵是暴乱的起点,也是最先恢复平静的一个地方,那里的人口不是死就是被移动往江陵。
  空无一人的夷陵没有平静多久就再一次迎来客人,那是一些衣衫残破的人们,人数大约是三十来人。他们像是在寻找什么人或是物,逛了一圈发出哀嚎声:“这里的驻军呢?”
  这不是唯一的一批,前前后后有十来批人数不等的人来到夷陵,他们之中大多为青壮年和孩子,老人和妇女的数量比较少。
  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不知凡几的群体移动过来,人数汇集之下夷陵的住客又有数千人。他们在谈论一些事情,关于夷陵还有驻军的往事,那些血染疆场击败凶残百越人的故事。
  他们是谁?是被百越人袭击的村庄、城镇的幸存者。袭击他们村落和城镇的有小部落也有溃兵,他们是从一些再次被俘的溃兵口中知道夷陵还有秦军,心喜之下过来寻找庇护。
  人口较多或者去袭击的百越人较少的村庄或是城镇,人数占优之下面对敌军一波又一波地成功防御下来,他们虽然屡次成功打退入侵,但是也急迫渴望得到支援。
  他们成功防御下来的依仗不是城墙、不是军队,是县里面的县令(长)和县尉有点魄力,求盗、游缴反应及时,青壮们在有入侵的第一时间被集中(武装)起来。按照每个县人口的数量和县令的魄力有多大,他们的防御就有多么坚固。
  始皇帝虽然还没有下令收缴民间的兵器,不过不是驻兵县或者物资中转地,县里面才会有多少武器?他们哪怕是被武装起来也只是拿着锄头之类的东西或是棍棒当武器。
  用望眼欲穿这个词来形容南郡大部分县的秦人一点都不过分,他们哪怕是成功防御百越人的入侵也算是幸运,袭击他们所在地的敌人是少不是多。
  江陵会战结束后的第三天,吕哲终于下令整编军队,他这一次做的远比上次更加大胆,足足新任命了三十六个军侯、三百八十七个百将,余下如屯长、什长、伍长更是多到没边。
  吕哲还有更加大胆的,他的权限任命军侯或以下的军官还算合适,但是这一次他竟然任命了校尉。这已经不止是大胆那么简单的事情了,应该用胆大包天来形容他才对。
  秦国的政治体系十分严密,地方官的县级以上,军中的五百主级别以上,只要超过这个级别就必需由皇帝来亲自任命。军中有时候情况特殊,领军主将可以先行任命军侯以下的军官,事后一般会被追认,文官体系却是没任何商量的余地需要中枢来任命。
  吕哲任命校尉时,几乎所有在场听见的人都呆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