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1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716

  当局者迷的吕哲很难去看清那些,中枢是否还贤明,始皇帝是否变得昏聩,这些离他实在太远了,也根本没有意识到正是因为他的“出现”才让历史发生了改变。
  远在咸阳坐等各地烽烟四起的始皇帝,他每知道有一处地方有人起兵脸上的笑容就变得更加狰狞。他已经在关中的东面门户三川郡驻军十万,北疆军团也抽调出十万部队转移到上郡与太原郡的交界处,就等那些该死的家伙全部跳出来,然后用雷霆之势扫荡一切。
  对于南郡还在不断传来的军情,始皇帝其实没有用多大的心思去关注,相较于整个庞大的帝国来说南郡情势怎么样是极小的一部分,他只是交给王绾和赵高去处理就不管了。
  始皇帝有着强烈的信心,他能扫平中原一次,那就绝对能够扫平第二次,以前那些该死的家伙有国家有建制都那么不堪一击,现在那种互相割据乱战的情势怎么可能抵挡住战无不胜攻无不取的秦军!
  稍微猜出始皇帝想做什么的吕哲,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安抚南郡的父老,专注于内政的建设,也在后方为在黔中郡的军队保障后勤。
  收买人心对于拥有足够资源政权来说并不困难,黔中郡先期缴获的粮食已经大部分运回南郡,有了足够的粮食,再则就是因为产生新的急迫感,吕哲加大了对工程的进度,一度又招募了大量的人手加入建设。
  吕哲的招募是一种有偿的应征,政权招募人手动工还给钱,在这个年头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情,民间自然不会抵制反而十分的踊跃。
  考虑到接下来可能会遭受来自秦国的打击,为了提防这一个假设的发生,详细的查看了一下,南郡与巴郡的交界处,南郡与汉中郡的交界处,南郡与南阳郡的交界处,这几个地方都有新的工程启动。
  那些交界处的要道需要建立防线,也就是能够屯兵的兵堡,几条水系边也加设了防御链和烽火台。
  相应的,除了建设防御工事之外,吕哲已经在思考反制措施,除了派遣探子进入巴郡、汉中郡绘制地形图,还在观察从南郡进军这两个郡的路线。
  南郡的北方还有南阳郡这个人口众多的郡县,不过这里的粮食出产并不丰富,矿产之类的倒是不太清楚,只是一直以来的驻军数量也不是很多,吕哲虽然有关注不过相对倾注的心力较少,毕竟南阳是靠近中原的一部分,攻取了只会提前加入中原的乱战。
  巴郡和汉中是个多山的地形,两个郡之内的耕作体系也趋于成熟,一旦察觉秦国要对自己不利吕哲将会第一时间出兵这两个郡,而后进军蜀地。不过,他万分期盼千万不要发生这样的事情。
  南郡位处长江中游,哦……现在这条江还不叫长江,事实上它还没有经过秦国的开凿,也还没经过隋朝时期杨广的改建,这条水系现在还不成熟,满布暗礁和深浅不一的情况之下至少是无法安然地利用起来进行水运。
  南郡的地理位置在某些时候其实很不错,不过用军事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四战之地”,或者应该说“七战之地”比较妥当?
  与之多个郡县相连的南郡,它其实并不能算是一个潜伏发展的好地方,所幸的是它位处多山多水地带,利用天然环境来建立堡垒倒是能构建出严密的防御体系。可是呢,任何的防御体系都有一个首要的前提,那就是有足够的兵力。
  现下吕哲麾下算上郡县兵总共有部队十四万,只是防御姿态的话并不缺乏兵力,不过任何的战事只是防御只会灭亡。
  吕哲自己推演过,只是衡山郡、长沙郡、庐江郡三面来攻,利用堡垒体系的话,只要七万左右的部队就能够防御住三面,最差也能拖延至少半年。在半年之内,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防御两方攻其一方,很快就会把合围之势破解掉。
  与之南郡相连的可不止有长沙郡、衡山郡、庐江郡而已,黔中郡、巴郡、汉中郡、南阳郡都与南郡交界。
  如果是七个方向同时都有敌军来犯,那时候只能利用地形选择逐步抵抗逐步后退,转移南郡的人口到防御体系完整且有天险的夷陵和江陵,集中起人口和军队来进行固守。突围什么的很难办到也无需去突围,只能等待外面的敌军缺粮自行撤退。
  在这种多战之地的地形,吕哲比谁都清楚要做好外交,避免被同时进犯。为了避免被多面围攻的窘境,他已经有计划的接触周边势力较大的首领,燕彼已经前去长沙两天,他希望可以用吴芮做一个尝试,看能不能改变地形带来的劣势。
  从种种举动来看,虽然还没有亲自接触过,不过吕哲发现吴芮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吴芮已经做出实际割据的举动却是没有举起反旗,这与吕哲是多么的相像。
  没有举起反旗就还有转圜的余地,吴芮的举动让吕哲觉得他们是同一类人,觉得有潜在威胁的同时也更加想要接触看看。
  吕哲还有另外一个打算,他想尝试能不能用不是那么激烈的手段去吞并吴芮的势力,而这显然是很有可能的事情。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谁让吴芮本身是秦国的官吏又没有举起反旗呢。
  距离动乱已经快要三个月,咸阳要是有所反应近期就会发来公函,那时候也就会知道咸阳的选择。
  为了应付可能发生的恶劣环境,也因为近期缺粮得到缓解,吕哲近期又开始在招募兵源,短短四天之内各地招募的新兵数量已经有近四万,他在取得各地族长、豪绅们的支持后也在整编原有的郡县兵。
  吕哲预期是想将军队的规模扩编到二十万,其中挑选出七万左右作为战兵,其余下的作为屯田兵。二十万部队也是南郡所能承受的极限,再多的话当地的壮年男子就将被抽调一空。
  按照秦国的模式,士卒在成为士卒之后并没有军饷,但是南郡的壮年男子基本都成了士兵,民间的劳动力虽然有大量的战俘补充,可若是不进行一些补贴可能会破坏民生。
  吕哲不敢明面的破坏秦军没有军饷的这一个“传统”,他换了个方式来进行运作,在收粮期间是动用辅兵帮黔首收割,整理田亩那些也让辅兵帮忙。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弥补民间劳动力的不足,也变相的达到了“军民一家”的浓烈气氛。
  事实证明来自“我党”的作风十分有成效,自吕哲调动辅兵帮助民间收割开始,黔首对吕哲的认同和爱戴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也正是因为这样征兵才会那么顺利。
  南郡的多处矿产开发之后,治金师已经在尝试制作铁质的兵器,他们按照吕哲提示的那样利用煤石来提高治炼效果,倒是去掉铁之中更多的杂质,不过虽然有了一些成果却没办法改变铁制造兵器之后太脆的难题。
  对于治金吕哲实在是不懂,他也没有办法来解决铁制兵器太脆的问题,只好向民间悬赏,期盼早日能够对青铜武器进行更新换代。
  实际上,这个年代对铁的利用并不是那么不堪,战国时期的楚人、赵人、齐人已经开始在制造铁质的兵器,只是相对于达到顶峰的青铜治炼技术来说,制铁成为兵器的性价比太过高昂。
  所谓的高昂应该这么解释,就是说铁质兵器相对于青铜兵器的损耗太过严重。打个比方,一把青铜戈矛在经过数次作战之后可能会有损伤,不过并不会那么严重,但是铁质兵器只是一两次的作战就会断裂。
  对于军队来说,需要的兵器数量十分庞大,要是兵器动不动就损坏,那还怎么做后勤的保障呢?光是修补兵器就成了一个大难题。
  青铜兵器对于铜的需要十分大,不过并不是说什么铜都可以,所谓的青铜兵器其实就是铜锡合金制造的武器,它是一种多种元素和锡青铜组合起来的金属,并不是什么铜都适合。
  南郡目前正在开拆的铜矿有三处,除了制造兵器需要的铜之外,留下非常多的白铜和黄铜。
  白铜在这年代的用途几乎是没有,被当成一种废物金属,稍微有点用途的是可以被溶解成板状的物体,在上面雕刻图案,可以作为装饰品使用,价值十分的低。
  现在最重要的贵金属是黄铜,黄铜主要是现下的货币原料,南郡三处铜矿开采出来的黄铜数量十分可观。如果是制作成半两大概会造出三十万个上下,而那只不过是不到一个月的产出。
  三处铜矿的黄铜出产,作为私财数量会非常庞大,要作为一个郡的发展资金也能说绝对足够,吕哲现在并不打算动用,现在只是将它们暂时的封存起来。
  南郡的内政在吕哲的调控下进行得十分顺利,他初步计算了一下,包括在巴郡、汉中郡、南阳郡那些新增的工程和旧有的工程,大概会在两个月内全部完工。新城池的外城墙的地基也已经全部挖掘完毕,部分城墙也开始在建造,差不多会在三个月之后完成,在经过一个月的凝固后也能投入使用。
  大量工程的建设,除了木材、泥浆等物可以取自大自然,很多东西都是向民间购买,前来做工的人又有钱拿,人有钱自然会产生购买力,因此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购买力的旺盛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对商品的需求增加,吕哲十分乐意看见民间的商业发展,毕竟商业发达不但会使税收增加还能吸引商人。
  必需说明的是,南方虽然陷入动荡,可是民间的商业虽然也受到波及不过并没有完全停止,南郡拥有旺盛的购买力十分吸引其它郡县的商家,这样一来也能使其它郡的商品流入南郡。
  南郡的收割已经开始,黔中郡的作战也没有因为吕哲不在就陷入停顿。
  按照吕哲事先的布置,季布派出大量斥候探查骆摇所说的那些地方,刺探到的情况果然如骆摇所说的那样,乌梁、黔广、岭山等地有着非常多的存粮且基本没有驻军。
  季布根据吕哲的命令,让武梁携带骆摇率军一万前去攻略,在骆摇的配合下没有遭遇抵抗就取得那些粮仓,获得了一百三十万石的各类粮食。
  新获得的粮食已经在慢慢集中往临沅,对于黔中郡治府的探察却是还没有消息,不过从乌梁、黔广、岭山等地的情况来看,骆摇很可能没有说谎,那里的驻军数量不会超过七千。
  大概有七成的把握吕哲就敢冒险,他也就命令从南郡赶去黔中郡的苏烈、梅鋗、赵显、昆川做好备战,只等待第二梯次的三万战兵休整完毕就让骆摇作为向导,顺着沅水这条黔中郡内的大河南下攻取黔中郡治府。
  如果下一步的作战计划顺利,那么吕哲就等于攻占了整个黔中郡,那时无论做出什么选择都有足够的空间来作为依托。
  哪怕顺利攻取黔中郡治府都会是半个月之后的事情,半个月的时间足够来做非常多的事了,吕哲现在在南郡忙的就是布置防御链和操练部队。
  在接下来吕哲又将投入新的战场,短时间内无法亲自防御南郡,那么对南郡的防御就必需重视起来。他只等待攻取了黔中郡治府,就将率领第三梯次的三万部队进入黔中。
  而那时吕哲也将会把苏烈和季布调回南郡作为正副守将,他们将会与留守的部队共守南郡。吕哲也会任命对民生有一定能力的娩杓来主持南郡的民政,他则是会亲率黔中郡内的部队展开新的军事行动。
  吕哲一直都觉得先发制人才是战争制胜的关键,如果骆摇所说属实,那么译吁宋就不在百越屯兵重镇镡城,那时他将率领七万的战兵和三万辅兵……总数多达十万的军队去进攻镡城!
第0165章
利益捆绑
  吕哲很清楚自己为什么会一直取得军事上的胜利,之所以每次能够以弱胜强无非就是深透了解“出其不意攻其无备”这个真理罢了。
  这一次对黔中郡的进攻而是将那个理念再次用行动体现出来,在南郡经过大动荡谁都觉得不可能会启动战事的情况下,又一次的打了在做战争准备的百越人一个措手不及。
  是百越人大意了吗?不,真的不是。现在的社会构造有些特殊,战争对民生的破坏力非常大,处理起来需要大量的时间。再则就是哪怕无视民生想要发兵,那也总要有时间来准备,而准备的周期一般需要很长。
  在这种前提下,任谁都会有一个固定的思维,谁能够想到经历大动荡之后的南郡竟然没有休养生息,反而那么快做好战争准备大举出动进行攻伐?
  南郡在缺粮的时候竟然出击了,可以说这次军事行动根本就不符合当时战争的常识,不过也正是那么认为百越虽有防备却也并不重视,吕哲才能率军轻易地攻下临沅,后又利用消息的不顺畅逐步扩大战果。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只是在战争早期有效果,等待消息被传播出去就将失去作用。所幸的是这年头可没有电话、电报等远程通信手段,消息传播的速度很慢,估计黔中郡治府知道临沅等地被攻陷的消息时,秦军也已经兵临城下,那时知道与不知道根本就没什么差别。
  南郡的大军对黔中郡的攻伐是掠夺性质的作战,除了苏烈、梅鋗、武梁率着三万战兵顺沅水继续南下,共尉、季布、赵显、昆川正在组织人手收割新占领地的粮食。
  到目前为止,此次作战吕哲所部已经缴获两百一十五万石去年的旧粮,共尉统计了占领地的田亩估计还能再掠夺一百五十万石左右的新粮。财帛、皮货等物由于不是太过紧要还在缓慢统计之中,不过价值应该不菲。
  如果对黔中郡治府的进攻顺利,苏烈等人又将会缴获起码一百万石的粮食,那么南郡从黔中郡总的掠夺数量就会超过四百六十五万石粮食!
  还有,屡次对百越的作战,所缴获的皮货数量都十分庞大,之前几次大大小小的作战缴获的皮货按“车”来计算已经超过五百车,而这些还没有算上黔中郡的掠夺。
  对财帛有很大兴趣的娩杓有专门计算过,一“车”的皮货价值普遍在四百到五百镒金之间,而这还是初步的计算,要是挑出珍贵的皮货再经过商业手段贩售价值会更高。
  吕哲对皮货的价值并不清楚,他对皮货的处理的方式十分的简单,那就是挑出认为珍贵的皮毛,把那些适合做甲具的皮革专门归类出来。
  皮革一直是制造盔甲必不可缺的用物之一,若是没有皮革甲具就没得制造。一件甲具的构造到处却缺不了皮革的作用,首先盔甲的内层就是一层经过处理的皮革,甲片的链接也需要用到皮革,束紧盔甲的更是需要皮革。
  对于以前无法实现的东西吕哲一直有着很浓烈的兴趣,比如造城或者……构思出一种华丽的甲胄。他在空闲的时候在琢磨怎么来造出一套看去华美又有强悍防御力的铠甲,已经画了几张构思图,不过并不觉得满意。
  吕哲对于管理并不陌生,恰恰应该说十分的熟悉,毕竟以前有管过五百人规模的工程队。
  在一切都部署下去之后,吕哲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忙。说句实话,若是一直忙得脚不着地,那只能说是一个不合适的领导者。
  一个合格的领导者无非就是将事情进行分类,找出相应的人才去执行,领导只是做出部署者和协调者而存在,必要的时候下去巡视和检查罢了。
  有了吕哲身在南郡统筹,一切很快进入正轨,南郡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高峰期。
  大量的工程招募了非常多的民玞,他们有钱之后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最近涌入南郡的商贩数量在激增。
  许多最先来到南郡的商贩赚了个盆满钵盈,南郡有大量商机的消息被他们传了出去,更多的商贩来到南郡。
  一些自觉有实力的商人来到南郡之后求见吕哲,大多是来请求购地建设商店的事情。一些商人知道南郡现在有大量的皮货,十分有眼光地想要一口吃下,并要建立购买契约达到垄断的目的。一些胆大的商人则是请求随军出征,当随军商人。
  吕哲前前后后见了非常多的外商,他正奇怪郡内的宗族与豪绅怎么无动于衷之际,那些族长和豪绅果然来了。
  其实族长和豪绅们上次随同燕彼一起面见吕哲就是要谈一些事情,只不过那时候吕哲正在气头上又陷入短暂的迷惘期,他们十分有眼色地没有打扰。
  “你们来得正好!”吕哲看着相约一同前来的族长、豪绅们:“我有一些事情正要你们去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