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1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716

  一万叛军先前不动是被突然出现的秦军骑兵吓住了,本能地停下脚步观望。随着秦军骑兵越来越靠近,他们心里的恐慌也就越强烈。还没想好到底要怎么办的时候,他们眼尖的发现不远处的矮山上飘起了秦军的旗帜,立刻从惊骇中回过神来,下意识觉得追来的少量骑兵是先锋,后面会有更多的秦军杀来。一个率先脱离队伍跑,随后是更多人拔腿就跑,一万人像是天女散花似得四处逃窜起来。
  徐志前前后后打了几年的老仗,比这个更加荒谬的场面也不是没见过。他看见前面的敌军喊叫着像是没头的苍蝇乱跑,立刻下令骑兵加速。
  这是一场没什么好描述的战事,无非就是骑兵追在后面屠杀,其过程是骑兵追上一个从后面劈出长剑或是刺,要么就是驱动战马撞或踩。
  等待义兼后面派来的部队到达战场,看见的是尸体一直朝前延伸的画面,追了一小段遇到回转的骑兵,这些骑兵的战马两侧挂满了血淋淋的首级。
  “进入城内的敌军数量不会超过两千,其余或死或逃。”徐志有那么点满脸红光,五百骑兵击溃一万敌军,说出去是极为长脸的事情:“若是各郡的叛军都是这样……”
  义兼截断:“衡山郡的叛军精锐全被调去攻打安丰,万般不可轻敌。”话是那么讲,可实际上他内心里非常瞧不起叛军。
  徐志有点不以为然:“邓宗有军队十万,围攻只有一万且没有城墙的安丰守军两个多月还打不进去,由此可见不过是人多,战力嘛……呵呵!”
  他们断定邾县守军不敢再出城作战,商议了一下决定由义兼率领三千跳荡兵、二千藤甲兵、一千弓箭手、一千长矛手、一万先行开到邾县外围震慑敌军,徐志就领着一千陌刀手、一千弓箭手和剩下的辅兵留在原地看守浮桥。
  义兼来到邾县外围时,一眼看去是一道低矮的城墙,墙高不会超过四米,而且从墙面夯土的不同颜色看去,显然是叛军后面加高的。
  “不堪一击的叛军,低矮的城墙……”义兼很轻蔑地在嘲讽,转头看向麾下的部队时正想大笑出声,而似乎想到了什么笑容僵在脸上:“不堪一击?对啊!叛军这么不堪一击,那收复中原岂不是会很轻松,南郡真的有两年的时间?”
第0175章
情势多变
  帝曰:“朕欲定邦,固不动也。今时到,取中原乎?”
  博士答:“中原新得,复又判,乃邪。旧国贵之多,民不堪征,判也。赵,良人寡众乎?魏,其邪兮。大患于东,田氏复也,急攻。”
  帝曰:“朕伏两路,上郡、三川之地,计四十万。募玞,百万计也。”
  博士曰:“时不同,囃唬也。欲民附,善耳。征死,讨也。定,不可也。”
  帝怒:“朕意决!判,坑之。复判,平之。兵盛,嫣复又之,大蹂大搏。”
  博士泣之无声,众从之。
  ……
  吕哲看着咸阳传来的情报默然无语。
  始皇帝向群臣说,是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麻烦,动乱开始的时候选择按兵不动。等待了许久,各地应该起兵反叛的人都行动了,已经到了出兵一举扫平叛乱的时机。
  博士在秦国已经不复以前的地位,所以情报中的博士不是单指一个人,而是广博有才的人向始皇帝解说。他们解释,中原攻占的时间并不长,反叛一直有,不过这次的规模太大,诸地的民生被破坏殆尽,若是没有一套实际可用的安抚手段,镇压得了一次还会有下一次。他们又向皇帝解释,六国旧贵族躲起来了,想要清剿干净比较困难,民间的赋税和徭役也太重,反叛的人才会那么多。赵地心向赢秦的根本就没有多少,杀是不是要全部杀光。真正的心腹之患其实在齐地,应该把首先起兵的田氏血腥镇压下去,只要齐地平叛了魏地的反叛却是小小的旨意就能安抚。
  秦国现在已经准备好四十万的大军,分别是在上郡和三川郡,始皇帝还打算征召上百万的民玞用以保证后勤,只等待他的一道命令,扫平中原叛乱的军事行动就要开始。
  众多臣子劝说,现在已经与以前不同了,光靠杀戮是损耗国力,想要使黔首真的对秦国归心不能只靠血腥,还需要进行善待。各地对秦国广征徭役的举动十分的恐惧,认为服徭役出门就无法回家了,光靠征讨杀戮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应该从根本上去解决,也就是给予民间休生养息的时间。
  始皇帝的答复非常简单,大概就是和当时唐雎对辩差不多,敢于反叛的都应该杀干净了,不相信兵锋鼎盛之下谁还敢再判,若是一地有一人反叛就杀光一地。
  嬴政是暴君吗?从某些方面来说,是的。吕哲毫不怀疑反抗没有停止的话,始皇帝真的会把中原给屠杀干净。
  按照时间,徐岩现在应该已经被任命为征东将军,他抵达三川郡之后就该出兵,那么秦国对中原的作战就要展开了。
  吕哲本来是应该动身前往黔中郡,不过既然秦国要出兵中原扫除叛乱,现在显然已经不适合去黔中郡,应该留在南郡关注中原的动向,出了什么事也及时做出反应。
  在没有搞清楚中原战事的发展之前,南郡对百越的攻伐估计是要以守为主,大军也不宜驻扎在黔中治府,一旦将那里的粮食、财帛、人口掠夺完,他们就会退回临沅。
  从咸阳到三川郡路程超过五百里,徐岩哪怕是快马加鞭也需要半个月,而他既然是要到三川郡掌军,自是不可能车装从简,必要的护卫和后续物资肯定要带。
  到了三川郡之后,徐岩也不可能马上出兵,必然是需要一段时间来了解军队,熟悉带兵的将领。这个过程也不会太快,起码会有两个月左右。
  赵高写来的信件中,提起始皇帝有意让王贲先从上郡攻入太原郡,十万北疆精锐去对付太原二十来万互不统属的叛军。
  信件也让吕哲稍微了解中原的局势,在他看来那些叛军之前或许会互相攻伐,可是一旦秦军杀来必定抱团。王贲攻打赵地的准备也不足,粮秣只带了三个月的量。之所以带这些粮草肯定是中枢粮食紧张,或者是打算因粮于敌。
  十万北疆大军的粮食要取自赵地,可以看出咸阳这项举措的一个含义,他们根本没有把这次作战当成是境内的战争,根本就是打算执行进入敌镜作战的那一套。
  就粮于敌啊,那是军队杀进去后抢掠当地的粮食,不会去管当地平民死活的一套战法。从这里可以看出因为反叛的声势浩大,咸阳中枢已经不信任赵人到了哪一种地步……或者应该说新占的六国土地上的人,他们都不信任了。
  “秦国缺粮?”吕哲相信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得过来。
  差不多也应该应该这么解释了,秦国启动的大型工程太多了,又是直道又是皇陵,北方也在将那些原本互不连接的长城连接起来。这些工程的劳力非常多,动用的徭役总数量已经超过两百万,那要消耗掉多少粮食呢?
  “不对啊?既然是要用兵,应该会停掉几个工程。”吕哲觉得这个应该是常识才对,毕竟接下来秦国就要两线、乃至于多线作战了。
  事实也是那样,秦国目前除了北方的长城和直道之外的工程已经停止,那些民玞正在向内史郡汇集,想来这些人就是要担负中原之战后勤的劳力。
  关注完咸阳的动向,吕哲拿起衡山郡的战报详细端详起来。
  进入衡山郡的三万大军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攻下邾县,后面义兼又率领部队出城和从安丰赶回的邓宗七万人在野外进行一场大战。
  邓宗从安丰赶回的是一支久攻安丰不下的士气低迷之师,这支没多少士气的叛军从安丰到邾县足足赶了两百多里的路,士气低迷加上连日赶路战斗力下降到最低。
  义兼初次领军,其人又没学过兵书战策,埋伏什么的他倒是有想过,可是当地的地形基本没有这样的地理位置,因而这场野战倒是打得堂堂正正。
  从安丰赶回的叛军遭遇挡路的秦军,如此怎么会想不到邾县已经被攻陷,原本低迷的士气更加不堪,邓宗倒是邀请阵前喊话,说是攻击南郡并非出自他的授意,完全是误会云云。
  义兼出去回话,虚与委蛇一番讨要攻击南郡之人的首级,没想到邓宗还真的拿出一个人头。
  这次南郡出兵怎么能够虎头蛇尾,义兼看到邓宗拿出首级后敌军士气更加低迷,七万叛军内部哗然之际,义兼抓住这个机会发动了进攻。
  邓宗完全没有想到自己这么低的姿态竟然没有被接受,看着秦军如狼似虎的扑杀过来,倒也做出了反应。
  义兼获得高位的时间不长,不过再怎么说也是出身自正统秦军,这种正面交战一直以来都是秦军的强项,他虽然初次掌军却也将攻击阵型安排得有模有样。
  一千重步兵推进,随后是三千弓箭手在重步兵后面抵近射箭。两翼有三千跳荡兵从左右两边扑杀,藤甲兵与戈矛手作为预备队。这样的攻击阵型其实并不符合以寡敌众的军阵,不过初步掌军作战的义兼也只能这么安排了。
  堂堂正正的推进之下叛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是根本抵挡不住手持大阔剑的重步兵和弓箭手不断的挤压。不断有同伴被砍成碎尸,中箭倒毙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叛军正面根本就是一触即溃,两翼再被威胁之下,叛军这种无组织、无士气、无体力的乌合之众干脆全局崩盘了。
  乌合之众的特色就是挤在一起还有拼命的本钱,一旦四处逃散就会没命的逃窜,无论邓宗怎么叫喊已经无法阻止败局,他无奈之下果断带着人向西陵县的方向奔逃。
  虽是击溃了敌军,可是义兼经验不足的缺点也展露无遗,他没有携带足够的兵力,敌军溃散之际也没有及时的派出部队拦截,一场一击建功的野战打到最后竟是只杀伤不足两千敌军,抓到的俘虏数量也只有可怜的五千多人。
  吕哲不断地摇头苦笑,衡山郡的叛军集中在一起倒还好,四散之后必定会分为无数团伙,想要短时间内歼灭成了难事,而邓宗想要再聚集起那么多人在那一败之后估计是不可能了,衡山郡在未来只会是四处割据混战的局面。
  黔中郡那边也有情报传来,共尉在组织人手将缴获运回,骆摇也联系上不少百越部落,苏烈和季布向吕哲请示什么时候回转临沅。
  有多少缴获还没有统计出来,不过看战报应该是不少,物资的缴获不是吕哲关注的重点,现下各处兵荒马乱,有财帛也买不到其它郡县的粮食。他比较关注的是捕获的二十余万人口,这些人中老人和孩童只占了极小的一部分,余下全是青壮年和在生育年龄的妇女。
  掠夺的人口押解回南郡后,对南郡的建设将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南郡目前的工程很多,劳力比较急需的是新城池的建设,本来已经有十八万人再加上那二十多万人中挑出来的十四万,三十多万人没日没夜的建设会极大地加快新城池建造的速度。
  情势一变再变,吕哲也不得不做出改变,他急迫地希望在明年开春之前将新城池的外城墙的第一道建好,那时无论有什么恶劣的环境也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第0176章
困难重重
  咸阳来信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中枢已经准备好对中原展开平叛之战,只是粮草方面的准备还有些不足,赵高提醒吕哲需要把南郡今年的赋税缴纳中央,为以前的失分的进行补救。
  失分什么的吕哲是有在想弥补的方法,可是让他运粮说实话是很不愿意,毕竟粮食在现今就是一切。
  南郡今年的赋税还没有统计,查看往年的记录是三十万石左右,考虑今年受过兵灾影响,民间缴纳的赋税该是在二十万石之间,可能会更低。
  一石是三十斤,二十万石就是六百万斤,战时士卒每顿饭的饭量是在八两左右,十万人的部队每天要消耗二十五万斤左右的粮食,二十五万石其实也就够二十来天的消耗。
  南郡从黔中郡缴获的粮食大概有五百万石,按斤算就是一亿五千万斤,目前南郡的肉类食物提供得不错,对植物类的粮食消耗减半,若只是提供给南郡的十八万军队食用可以吃上整整两年。
  不过,吕哲在南郡不止要养军队,那些被招募的民玞也需要提供粮食,俘获的人口也会消耗粮食。在册的民玞数量有三十七万,从黔中郡捕获的人口计有二十四万,士卒每顿饭的食量是五两,民玞是三两,俘虏按二两,这么一来五百万石的粮食算下来也只够支撑一年。
  南方各郡大乱,对生产的破坏力远要比想象中来得大,近期派去各郡的探子回馈不少信息,很多郡县尽管是刚刚秋收却是粮食严重不足,个别县已经陷入粮荒。
  黔中郡的掠夺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事件,仅次一次不会再有下次,所以今年的粮食总量在明年根本就不适用了。中原即将爆发大战,南郡不能按照原计划进军岭南,至少是短时间内无法进兵,否则要是能击败译吁宋集结起来的百越大军,黔中郡靠近岭南地区的农田倒是可以继续播种。现在向岭南进军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能利用的只是黔中郡靠近南郡的区域。
  吕哲仔细看过南郡的农田统计,若是光靠南郡的出产根本养不活十几万大军,这是他最为烦恼的事情。现在秦国要对中原用兵,南郡扩张无路也不能扩张,他已经在思考向巴蜀民间购粮的可能性,毕竟南郡的矿产丰富,以前也缴获了大量的皮毛。
  说到矿产,后期派入黔中的勘探人员回报,他们在澧水的上游山区里发现了大量疑似有矿物的地脉,现在还无法确定到底是什么矿种。
  在南郡郡内,汉水附近的区域也新勘探到大量疑有贵重金属的矿物,初步断定会是铁矿和银矿,一些无法搞明白的矿类也十分多。而在巴东那边,也就是巫县那边再次发现三个铁矿和六座煤矿。
  吕哲是清楚现代的湖北矿产十分丰富,他没记错的话尤其是铁矿和煤矿居多,只是现代能够开采不代表秦时有那个技术,下面的人就回报看地层确实有矿,可是根本无力开采。
  现在能利用的矿产基本是离地表比较近的矿坑,饶是这样南郡能够投入开采的矿产也不算少,只是在制铁技术不成熟的年代,铁矿似乎只是一种鸡肋,远没有铜矿来得珍贵。
  越城这个治金大城已经接到命令,他们对铁器的研究在有煤矿的加入后有些进展,去掉炼铁的大量杂质是办到了,煤燃烧起来的温度足有一千度以上,根本不是木炭可以相比的,他们甚至在研究阶段也炼出疑似钢的金属,但是经过实验出现更多的问题,制造的兵器不是太软就是太脆。
  听到有软性的金属吕哲还是蛮惊讶的,命人带来一看那分明是一种含碳量低的钢材,在现代好像很有用途,只是现在能干什么?
  不过呢,炼出疑似钢材的东西可是一件大事,吕哲干脆抛开政务带着亲兵就往越城赶。
  越城其实不是当地的地名,先前吕哲还以为南郡这个越城是后世考察出来越王勾践时期的那个城池,后来才知道所谓的“越城”是一种治金城的泛称。
  南郡的越城并不大,里面大概有四千多的人口,在册的匠师数量只有三十六人,匠徒数量有七百三十四人,余下是家属。
  江陵距离越城不过才二十八里的路程,吕哲到来之前并没有通知任何人,他们这股五百余人的骑兵接近越城五里不到,越城旁边的军营立刻响起了报警的号角声,等待远远看见是自家军队的旗号又是一阵号角,从备战进入警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