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1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7/716

  蒯通顺势而起,笑眯眯等待吕哲接着往下说。
  也不知道是哪个混蛋传出去的?吕氏哲坐拥南郡与黔中郡却是一个不学无术之徒早就传遍天下,有人当做笑料有人却是忌惮非常。不学无术的人能将南郡治理得富庶,又先后击败蛮族百越,那说明要么是术业有专攻要么就是天赋或者天命。其实认真说起来,天命这个理解的方向才是最吓唬人的。
  “嗯,或许哪谁与先生比喻都不合适。先生与我,一起为后人创造一段佳话吧!”吕哲厚着脸皮圆过来了,脸上也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
  蒯通眼睛一亮,收敛笑容变得严肃,慢慢将腰弯成九十度,语气十分的庄严:“愿共勉之!”
  吕哲歉然道:“没有准备高台,没有邀请宾客,实在是委屈先生了。”抬起手环指周围的环境,声音并不洪亮:“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行,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时候未到哇!”回味一般的闭起眼睛,蒯通良久意味深长道:“这个隐喻好,十分好,实在太好。”
  龙在现下不过是诸神布雨的一种神灵,并不是指皇帝。到了三国时期曹操拿龙来比喻英雄,因此可见龙在当时也不是指皇帝,罗贯中那么写是按照明朝时期的思想自己代入。皇帝为天子,就只是天子而不是龙,似乎是到明朝时期龙才与皇帝挂钩,“我大清”自言继承朱明,到这个时候龙才是“权威”最盛的时代。
  蒯通说好的原因不是吕哲自喻为龙,而是话里面那种能伸能屈和等待天时而力行的思想。
  青涩少年名叫韩信,现下年纪是十二岁,他好奇地听着两人说话,眼睛一直盯在吕哲身上的甲胄,眼眸里的渴望十分强烈。
  吕哲身高已经接近一米九,以前的小白脸皮肤风吹日晒早已变成小麦色。他虽然没有拼命地练武,可是该有的锻炼从来不少,军伍饭吃多了外加训练得当身体条件看去也变得雄壮。为了展现某些东西,比如让各方豪杰看到治下的治金手段,或许也是想要与众不同,几个匠师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才按照花样造出他身上的这套兽面吞头连环铠,一身红色锦袍外加威武的甲胄,头上的兜又插着两根颜色艳丽的翎羽,看去自然是华丽无比。
  兽面吞头连环铠的出现又是吕哲为数不多的恶趣味之一,这个样式的战甲是历史上三国第一猛将吕布的甲具。
  有了这么一个开头,吕哲索性也就多画了几幅样图,打算“复制”出历史上出名战将的甲具,造出来后会看情况奖赏给武将们。
  “你叫韩信?”吕哲对蒯通再次行礼后终于看向还没长成的少年:“知道我是谁吗?”
  韩信似乎有些天然呆?眼睛还是盯着甲胄,嘴巴张了张,有些拖着音节:“知道的。南郡吕氏哲,自称麾下谋士如雨、猛将如云,将士近百万。是南方诸郡的唯一霸主。”
  自称?吕哲脸色瞬间就黑了,什么叫作自称啊,那不等于是吹牛吗?
  蒯通喜爱地摸摸韩信的后脑勺,“还不快快拜见。”
  韩信眼睛根本就没有离开吕哲身上的兽面吞头连环铠,舔了舔嘴唇问:“这件甲具看着好看,应该没什么防御力吧?”
  呃,兽面吞头连环铠雕刻兽头,包括肩甲的片和护腕、肋护、腹部鳞片有着起码五十个的组件,为了赶时间铜片加了不少便于雕刻的铅和锡。加了铅和锡的特点就是脆,光泽也会有一种暗金色。
  麾下有二十多万众,轮到吕哲自己去打生打死除非是部下们死绝了,因此几乎没有再次亲身肉搏的机会,甲具对于防护力也就没有那么讲究,反正怎么威武怎么好看就怎么来。要是想要造型华丽又有强悍的防御力,兽面吞头连环铠的制造过程起码需要五个匠师劳作一年的时间,怎么可能一个月就赶制出来?
  吕哲佯怒:“发现了这个秘密,我应该砍你的头。”
  脖子似乎缩了一下?韩信眼睛总算不是总盯着兽面吞头连环铠看了,他吞了吞口水:“你吓我的对不对?千里迢迢派人寻找,不会是找回来砍头。”
  年纪轻轻怎么有这样的心眼呢?吕哲故意面无表情地指向满是无头尸身的刑场,而后一字一字地说:“不好说,那些人千里迢迢来到南郡,不是被砍头了吗?”
  韩信顺着吕哲所指的方向看去,看到血腥的场面眼瞳收缩了一下,转头看向吕哲想说什么竟是从嘴巴喷出秽物,“呃,哇”喊着弯腰狂吐。
  蒯通看看满地的尸身,又看着双臂被反绑的二十六人,“被斩的是各郡细作?二十六人是本郡的官吏?”,看到曹咎和项辩等等被甲士围着,“身穿黄衣,是新楚的使节吧?”
  吕哲一直在点头,等待蒯通说完才看一眼远处监斩的梅鋗,举起手臂往下一按。
  梅鋗早就在等待命令,看见吕哲的示意点下头,出声大吼:“斩!”
  本来已经停止呕吐的韩信被声音吸引转头看见甲士挥下战剑,那些失去头颅的身躯像是喷泉一般的在喷洒血液,喉咙动了动又是一阵狂吐。
  蒯通有些无语,觉得自己这个新拜的主上玩心也太重了一些,提醒道:“主公,您可还欠着这孩子一套兵策呢。”
  啊?吕哲有些不明所以……
第0198章
蒯通的立身
  蒯通是个风趣的人,不知道为什么吕哲看到他的第一眼就有这样的印象。
  风趣有时候并不代表幽默,而是一种圆滑中给人如履春风的愉悦感。
  这样的人有一个共同点,永远不要百分百的相信自己所看见的一切,懂得圆滑意味着有一颗玲珑般的心思,若不是共同去经历过什么,这种人根本不会真的对谁忠诚。
  忠诚在很多时候就是一个笑话,兄弟有忠诚,父子有忠诚,朋友也可以有忠诚,主从关系讲忠诚就可笑了。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不是不背叛,只是利益不够。再则,主从就是上下级关系,何来的忠诚之说呢?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吕哲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总是用猜度的心思在看待所有事物,很难对一个人产生百分百的信任感。或许,当一个人变成主宰之后,对谁都是不信任的?
  吕哲派人出去寻找人才在事后有做过专门的功课,一些自己记得人并不像想象中那样。
  被陈余劫持到砀郡的吕雉并不是一个花季少女,而是二十岁了还没有嫁出去的“老女人”。这个女人在单县十分出名,不是有才情也不是貌美天仙,人长得倒是好看,家中是殷实人家不假,可是就喜欢白日做梦,非贵族不嫁。
  韩信更加不是一个整天捧着兵书看的人,原先以为有二十来岁结果才十二岁不到。他因为自幼父母双亡寄住在族叔家中,十岁之前整天不是劈柴就是挑水,别说看兵书,连字都不认识一个。到了十岁时他族叔的儿子启蒙才跟着学字。家中不是武将世家,甚至连殷实人家都算不上。在这个传承无比困难的时代,别说兵书,哪怕是竹简都没有几捆,有的还是大众人家该有的《诗经》。
  蒯通并不是一个无名之辈,他在战国时期就广有名气,时常行走于各国,更是在齐国的稷下学宫与众多学子辩论过强国之道,以辩才闻名于列国。其人先学道后学法再学儒,后面对杂学也起了兴趣就跑去被秦国庇护的卫国,偶遇阴阳学士又对这门学术起了好奇心,对纵横之道也略有涉及。
  历史只是记载而不是绝对的真实,吕哲早就看清楚这点,不过还真没有见过一个比蒯通更加三心二意的人物,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没有专精,这大概也是蒯通为什么到现在都会混的不如意的原因?
  读学百家之余,蒯通认为法家是强国的不二法则,研究后发现“法”“术”“势”并不是法家的全部,认为法家的真理其实就是权变之术。其实他自己都没有明白一点,权变之术在明朝之成了帝王之学,是法家、兵家、纵横家、到家、阴阳家的混合产物。
  懂得多,而又没有在某个领域有著作,那算不上是宗师或者名家。宗师一般都是自身有才情又有人鼓吹的产物,名家却是在某个领域有很大建树的大家。
  蒯通一不是宗师二不是名家,在有军士来找自己的时候其实很不确定会发生什么事。在军士没有明言之前,他甚至认为以前得罪的人来找自己麻烦。得知军士是千里迢迢从南郡来请自己,他依然不敢确定,以为是哪个仇家要让自己出丑。
  一路上试探造让蒯通清楚邀请自己的是什么样的人物,只是对骑士找到了自己为什么又费尽心思找一个娃娃感到迷惑。一个掌握十几二十万雄兵又坐拥两郡诸侯一般的人物找自己还有点理由,无非就是邀请自己去辅佐,可是找一个娃娃好像没用吧?
  可能很好笑,不过其中的苦涩只有蒯通自己知道,他还是看见吕哲身穿华丽甲胄出迎才确定是真的邀请自己,不是仇家报仇也不是戏弄,是真的在邀请。
  浪费了那么多年的光阴,曾经的自荐和卖弄,太多太多的经历让蒯通瞬间做出决断,一路上亲眼所见天下大乱已经无法到来,既然吕氏哲第一个邀请,南郡也有争雄的实力,他矫情犹豫个什么劲,当下也就参拜定下主从名分。至于吕氏哲年轻,不了解南郡的真实实力,他看看总会清楚,最不济尽人事再抽身也就是了。几十年都过来了,不是吗?
  南郡需要一名智者,蒯通对兵家或许不懂,对内政也许也不擅长,不过他的学识很广,正是吕哲需要的人物。
  蒯通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找到自己的第一个用处,他主动找到吕哲,说:“我主克己修身是一件好事,不过做的有些太过了。”停下来观察吕哲有没有生气,见吕哲只是迷惑,接着说,“通左思右想觉得应该给出第一个建议,还请主上仔细思量。”
  吕哲对生活环境没有太大的述求,只要有张床榻能够歇息也就可以,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根本没有贵族的风范。
  南郡的官僚因为吕哲不追求生活质量的关系也不敢要求太多,许多将领看吕哲长久住在军帐没有府邸也就随行,吕哲不爱好女色没有广纳美姬自然下属们也不敢追求女色。
  “通问过,主上想在南陵城城墙建立之后再起一座府邸,这在平时是最恰当不过。现在的情况有了一些变化,您不止是三十万雄兵的主帅,而是三郡之主,没有一个诸侯会长久居住在军帐。”蒯通的语速比较快,顿了顿似乎是想让吕哲消化,一会才继续说:“通知道您并不缺少钱财,应该在江陵先起一座府邸,越是富丽堂皇越好。几位将军和重要的文员也该有相应的府宅和仆人。”
  “没有三十万那么多,只有二十六万。”忙着军事部署的吕哲听后有些不明所以,他最近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对黔中郡和衡山郡的驻军安排正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南郡接近巴郡、汉中郡、南阳郡的布防和对民间的安排也是极为急迫的事情。他放下手中的炭笔:“大战之前的犒赏?”
  蒯通笑了,笑得非常畅快,创业的时候跟着一个聪明又能接受建议的主上实在是太好了。他重重地点头,见吕哲明白也就不再重复多说,而是转移了话题:“通初来,不知道您的性情,有些话您愿意听,通也就说?”
  吕哲早就盼谋士有如盼甘露,蒯通是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谋士。刚才蒯通那一番话已经证明是一个合格的谋士,吕哲怎么会阻止蒯通接着提建议呢?
  “您善待黔首,有些方面却是忽略了下属。在起步之初,因为众多事务而忽略下属的生活没有关系,现在您已经在南郡站稳脚跟,黔中郡也慢慢进入掌握之中,得到衡山郡只等军队布防完毕就可以。到了现下的阶段,您应该多为下属考虑一下。”有些话蒯通还是不能说,吕哲拉拢部下的手段很直接也显得粗暴,特殊的环境下这种手段能后很快成效,但是却不能不进行改善。他不希望自己效力的主上因为疏忽而势力土崩瓦解,思虑再三才有了今天的劝谏:“财帛和官职是一个过程,有利益怎么能没有情分呢?”
  情分?南郡现在的将校哪个不是跟着吕哲从废墟中杀出来的人物,那一路的相扶相持不是吗?
  蒯通见吕哲一脸的思索心里舒了口气。他初来乍到,想要快速站稳脚本必然需要卖众多将校一份人情,刚刚提建议为文武建造府宅配置仆人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情分,会使得将校们迅速的接纳。
  作为一个幕僚或者说谋士,蒯通需要展现自己的价值,他建议建造府邸虽说有自己的考虑,但是也真的是在为吕哲着想。
  哪一个拥有这么庞大实力又不缺少财帛的人会去住帐篷啊?只有草原上的胡人和深山老林里的蛮人才会一直住在帐篷里。一座富丽堂皇的府邸展现出来的层面有许多,比如府邸的规格能展现贵族风范什么的,很小的一个作为可以表达的意思实在太多了。
  在蒯通看来,吕哲对待下属的手段也太粗糙了一些,不会学那些老牌贵族玩什么恩出于上、恩出于情收买人心的手段。想要使属下愿意效命光有财帛是远远不够的,哪怕加上情分也依然不足,需要的是层出不穷的雷霆和雨露。
  想明白过来的吕哲饶有兴趣地看着蒯通,他大概知道蒯通是想卖人情,索性道:“那么这件事情就交由你去办吧?”
  蒯通愉快地接受命令,行礼之后退下了。
  文士的花花肠子就是多呀,总是有那么多花样能玩。南郡不缺财帛,既然蒯通想做,吕哲有什么理由不答应?他又想起了韩信,现在的韩信才十二岁,问过之后才知道根本没有看过兵书。不过吧,韩信很聪明,学习能力也非常强悍,只是读了几篇兵策就能举一反三了,用着刚学的知识与一些五百主玩起了兵器推演,虽然是输多赢少却一点也不气馁,大有越输越奋发图强的意思。
  “等韩信能用那也是四五年之后的事情了……”收拢一下思绪,吕哲注意力又扑在满是标注的山川舆图之上:“秦军就要发力了,还是先做好布防吧!”
第0199章
中原军团
  秦国的部署已经进行了四个月,预计是在三川郡聚拢三十万雄兵,北疆军团也有十万精锐被调往上郡与太原郡的交界处。
  所谓部署自然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做到的事情,那需要长久的时间来进行准备。吕哲根据赵高透露的消息得知,始皇帝在三川郡聚拢的部队和从北疆军团划拨出来的精锐有了一个称呼,叫“中原军团”。
  三川郡的聚兵过程有点复杂,先是将三川郡各县的郡县兵整编,而后从关中和陇西征调良家子,是那种慢慢成军的过程。
  吕哲对这种军队的成型是最熟悉的,他本身就是这么被征召,对这样的军队战斗力也有一定的认识。
  兵力差不多到十万的时候,咸阳中枢似乎是觉得有点不够?始皇帝再次发布命令,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为兵,直至半个月前三川郡的秦军数量才有二十七万,离三十万还差了三万。
  一直在关注秦国动向的吕哲,得知徐岩率领三万蓝田大军补充三川郡缺额的时候震惊了一下。蓝田大军几乎是秦军中第一序列的精锐,一点也不比北疆军团差多少,那些乱军连刚刚成军不到半年的南郡部队都打不过,又怎么可能是蓝田大军的对手?
  徐岩成了中原军团的统帅,号征东将军。
  这是徐岩在中央与众多同僚争斗了许久,有了赵高、王氏帮忙才争取来职位,他到达三川郡的时候吕哲立刻将南郡该上缴咸阳的赋税准备好,果然没过多久三川郡就派人前来押解。
  王贲成了中原军团的副帅,称征东中郎将,令上郡与太原郡交界处的十万大军。
  王氏硬生生从蒙氏手里夺了十万精锐,至此与蒙氏算是结下了梁子。朝堂之上两家似乎遇到什么都要争锋一下,被看不下去的始皇帝各抽五十大板才收敛了一些。
  得知徐岩率领三万蓝田大军抵达三川郡首府洛阳,吕哲又准备了二十万石粮草,等了很久却是没有派上用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7/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