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716

  带着老长的尾音,吕哲知道在询问根由的意思,答:“我也是听萧大人称呼之后才知道他们的名讳。”言下之意就是,他和刘季、樊哙没有什么交情。
  萧何首次毫不掩饰的露出迷惑的表情,他本以为吕哲是刘季到阳周之后结交的朋友,犯事之后嘱托这个朋友找自己求救,没想不是那样。
  沛县人不会怀疑刘季交朋友的能力,或许刘季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但是独独“交朋友”这一个本事是他人所难学习的。
  没有搞懂状况的萧何抬手做虚请姿势,没等他说什么,吕哲就说……
  “依照秦律,斗殴监禁一年,致伤三人以上鞭挞三十,情节严重刺字服劳役(刑徒)。”
  萧何脸上的笑容没有了,他不解的看着吕哲。
  “刚才受伤的民玞人数有十八人,其中两个呕血严重,明显是伤了内脏。”吕哲神态很诚恳:“依照秦律,请县城教我,他们二人该判什么?”
  这下萧何终于变了脸色,他已经猜出眼前这个人正是拘押刘季、樊哙的军官。他深深了解,如果这名军官上报时把情节严重化,那么刘季和樊哙绝对讨不了好。
  “还没请教名讳?”萧何得知军官叫吕哲,再次做出虚请的姿势:“还请移步。”
  吕哲笑了笑拒绝道:“军命在身,恐怕无法接受好意。”顿了顿继续说,“在这里等萧大人是想和您说下,还请萧大人不要像在楚地那般种种。”语气变得严肃,“老秦人刻板律己,如果萧大人像在楚地四处求情,四处贿赂……恐怕结局会更糟。”
  说句很真实的话,萧何真的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不然他也不会知道刘季与樊哙被关押的消息就往牢房闯。
  这时被一个陌生人提醒,萧何终于反应过来楚地和秦地完全不同,知道做某些事情非但得不了好反而会更糟,搞不好连他都会被牵连进去,刹那间反应过来之余竟是内心生出感激的情绪。
  一直在观察其神态的吕哲见到萧何眼神里的变化心里松了口气,他知道自己已经初步得到萧何的好感。
  萧何真切讨教:“还请上造明示。”
  吕哲知道言多必失的良言,他摇头:“我在这里等不是为了那两个人,而是不想萧大人这样的人身陷牢狱。”说完整了整衣装,对着愕然的萧何笑了笑,毫不犹豫地抬脚就走。
  整整有那么几分钟,萧何一直是那种发愣的表情站在原地。
  依照秦律,贿赂者与被贿赂者是共同有罪的,所以吕哲那么说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读过秦律的萧何自然也是知道贿赂罪,他只是很不明白一点,他是首次来到上郡,在阳周县逗留也是为了一些公务,除了办公与任何人都没有私交。
  如果说是刘季、樊哙告诉吕哲一些事情,那么知道人名是自然的,最使讶异的是吕哲第一次见面而已,为什么对他萧何有一种十分明显的善意呢?
  “不明,实在不明。”
  摇了摇有些涨的脑袋,萧何又看了一眼牢房。
  他是沛县县丞,刘季是泗水亭的亭长,樊哙是泗水亭一个杀猪的(服徭役期间的游缴)。三人来自同一个县,来上郡也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公务,那便是押送徭役前去上郡首府肤施。
  这时押送徭役是需要“回持”的,所谓的回持就是证明确实完成任务的凭证。这种凭证需要接收徭役的狱掾(县狱的典狱长)和县尉共同盖印才算数,他们已经得到狱掾的印章,而肤施的县尉因为有公务来到阳周县,所以也就追过来了。
  三人来阳周县已经半个月,没想到肤施县尉一直没空接见。
  萧何一直是在县衙等待,至于刘季和樊哙两个浪荡子出门有点财货则是动不动就跑去青楼潇洒。
  他们是已经拿到县尉盖了印章的回持,放松下来一开心当夜喝得伶仃大醉,本来说好隔天醒酒就要启程回乡。
  然而,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始皇即将北巡的告示已经张贴,民间已经严禁走访。
  这不是最坏的,糟糕的是本来没醒酒的樊哙天亮又喝了一顿,惹出了斗殴的事。
  有人倒霉就有人开心,比如吕哲的心情就非常不错!
  刘季和樊哙最轻的惩罚也是需要被关押一年,而由于“禁行令”,萧何也会在阳周县待上至少半年。
  那边,看着忙碌的民玞们,吕哲心情愉悦:“至少有一年的时间。呵呵!”
  他在想什么?
第0040章
布局开始
  神州大地有史以来行政效率最佳的可能要当属大秦,这种行政效率哪怕是以后的朝代也没有一朝可以比拟。
  斗殴事件在人犯被羁押的当天已经录犊记案,甚至有令史找到吕哲询问经过。
  秦律的庄严在老秦人心里已经根深蒂固,吕哲自然不能加油添醋的描述当时的情况,否则与其他人对证不符合也会被算是犯罪的一种。
  实际上也不需要加油添醋了,令史得到事情经过之后,挑起殴斗的樊哙已经被打了十鞭子,从犯刘季也挨了五鞭子。
  秦狱卒抽打人的鞭子是用马尾编成,这种鞭子极有韧性又不失柔软度,鞭打起人来每鞭子必然会留下一排麻花状皮开肉绽的伤痕。
  伤口看上去可怖的同时,别忘了那是动物的毛发,上面的细菌该有多少种呢?它会使人留下难以弥合的疮口,长久不用盐水清洗必然造成感染和糜烂,体质差的人会在高烧中病死。
  樊哙被判两年外加鞭挞三十,鞭刑并不是一次性完成,分为五次行刑过程,每次隔开半个月抽打六鞭。除了鞭挞之外,这个胡须男还需要服刑,也就是作为徭役补偿自己的过错,也就是两年的劳动改造,好处是管吃食。
  作为从犯的刘季被判监禁一年,这家伙没有额外的鞭刑,也不需要出去劳动改造,不过苦逼的是需要为自己在牢里的吃食付钱。很搞笑的补充,大秦没有白养罪犯的做法,如果没有钱购买食物,犯人饿死在牢里也是符合秦律的。当然,特殊犯人不在此例。
  挨了鞭挞的不止是刘季与樊哙,为了警告和体现秦律的庄严性,被动斗殴的民玞也每人挨了一到三鞭,哪怕是重伤的民玞也没有例外。这里是不是也体现出秦律的“不管缘由”和“不讲人情”呢?
  县令的判决传到吕哲的耳朵里时,他对判决充满了感慨。“暴秦”几乎是历朝历代对大秦的定性,然而这种定性是充满恶意的。
  简单而言,不是暴乱的六国叛军不知道法律的重要性,而是他们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找一个富丽堂皇的理由。
  身为一个现代人,吕哲怎么能不知道法律的庄严性,而对法律的践踏恰恰是从秦亡之后留下的祸根,哪怕是现代的天朝法律也是一种权贵玩弄的笑话,这恰恰是历史遗毒。
  一段关于刑法和判刑的严肃过程让吕哲感慨了很久,他没有当过特权阶层不了解玩弄法律好处,从来都是小民的经历让他产生了一种想法。
  “要是大秦没有亡国,法律的庄严会被践踏吗?”
  以前是为了活命而奋斗,有了这个感慨之后,他惊讶于自己的节操,加上捍卫法律的想法去奋斗,简直就变成一个高尚的斗士了。
  在工作之余,吕哲一直托人观察萧何,其中不乏借用徐阳背景的威慑力和李良的财力。
  当两人不明白的追问时,他总是用憧憬的语气说:“你们不会了解这个人的统筹能力是多么可怕。”
  徐阳不明所以:“不过是中等县的一个县丞罢了,会有多大的能耐?”
  屡屡被借钱的李良则是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吕哲不会做无用功,特别是得知吕哲不留余力的怂恿徐阳绑都要把那个叫萧何的人推荐到蒙氏一族麾下时,更加的重视。
  每日监督民玞其实是一件很繁忙的事情,不过从中可以学习到非常多的事务,比如吕哲身为屯长除了麾下的士卒之外,他还被额外赋予管束五百民玞的任务。分管很像后世的分片,这种分配似乎是按照一名士卒管十个民玞的比例来约束。
  得到分管任务的同时,吕哲还发现这一次县城有为民玞准备粮食,不是像往常那样民玞需要自带。
  了解过后,吕哲得知在特殊征调时,秦律里面明明白白写着发布征调命令的县城需要为被征调的民玞提供食物,而这个提供食物是有一定数额的,比如一名成年男子每天的食物是一斤豆子。最讶异的是一些特殊的人才县城甚至需要支付工资,这可把他搞得有些晕乎乎的。
  “我这里需要一名专门统计工量和粮草的督记官,每月劳薪是三‘半两’。你愿意做吗?”
  这天,吕哲对着明显是来寻求帮助的萧何是那么说的。
  所谓的‘半两’是中枢刚刚定下的一种货币,其实这种货币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在用,只不过现在是定位为国币。
  萧何道谢,颔首:“可以。”
  不得不说,出门长达四个月的萧何本来已经缺钱,本来省省还可以过日子,可是刘季入狱之后就显得不够了。
  狱卒在任何朝代都不是好相与的角色,哪怕是在秦律庄严的大秦也是这样。
  得到回应的吕哲显得非常高兴,他将怀中的账本拿出来,之后连着三个半两的钱币一同递给萧何。
  账本的记录方式是萧何从没有见过的样式,他看了半天呐呐指着里面的阿拉伯数字:“这些粮食后面注释的‘符文’是……?”
  还真别说,那些字跟道家的一些符文十分相识。
  吕哲嘴角带着莫名的笑意:“比如这个竖形的字,我把它称呼为‘1’,这个……”
  一通解释,萧何越听越惊,特别是吕哲用一个小时讲解九九加乘除的表格。他稍微弄懂了之后神情状态变得有些诡异,死死盯着表格嘴巴不断喃喃自语。
  等待萧何恢复神态,吕哲在旁边悠悠地说了一句:“这是我家的不传之秘。”
  听见那么一说,原本很高兴的萧何脸色瞬间就变了:“这!这……”,表情非常之不淡定。
  知识即为力量,知识即为特权,知识即为权力。
  在上述三种理论的年代,萧何十分明白所谓的不传之秘是个什么情况,这也是为什么一听就表情色变的原因。
  “哈哈!”一阵大笑,吕哲说:“想必萧大人很迷惑?”
  萧何何止是迷惑,自从他一次两次得到不同人的帮助和关照,事后知道是吕哲托人帮忙,他就一直心存不解。
第0041章
行云流水
  萧何没有得到过多的解释与讲述,一句“想交你这个朋友”在这个时代的所作所为就是最好的注解。他虽然不了解自身有什么被结交的价值,不过出门在外多个朋友并不是什么坏事,特别是面临困难的时候。
  在沛县担任县丞的萧何平时并不少接触统筹,在秦时县丞的这个官职是做什么的呢?其实就是管理县城一些关于税收、安排徭役、收拢官粮的职位,那么必然需要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布局才能。
  而所谓的统筹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计算和布置全局的意思。这个时候还没有《算术九章》这篇巨作,人们计算东西依照的是王诩的那篇《鬼谷子》的一些流传本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