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2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2/716

  依稀记得是在春秋时期,好像是有发生过那么一件事情,当初的管仲遇到齐王,齐王问“欲图霸业,但是我这人既喜欢酒色又喜爱猎艳,可成霸业否”,管仲回答“无妨,只要大王将事情交给合适的人,只管酒色财气,齐国仍然可以成就霸业”,齐王愣愣的说“那我就是一个人形的印绶”,管仲回答“什么操心的事情都有臣子干了,您成为一个人形的印绶也能成就霸业,难道还不知足吗?”。
  司马欣懵了,这个似乎没有什么好笑的吧?世人都能从这个典故看出,只要身为人君任人唯贤、唯贤任人真的是霸业有期。有什么好笑的吗?
  “最近也有人向我说了差不多相同的话。”吕哲一脸的晒然:“不是我有毛病,那就是向我这么说的人有毛病。”
  司马欣理解了,齐恒公和管仲的那个年代和如今这个年代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同时吕哲也不是齐恒公,不需要有管仲那样的臣子。
  不是说吕哲不需要有如管仲那样的能臣贤臣,而是说吕哲的地位不是继承而来,是靠着一刀一枪的打下来。
  当初齐恒公和管仲是处在什么环境?天下诸侯也是“有种”的年代,那时的臣子最大的梦想是相将封爵,没有干掉君主自立为王的土壤。
  吕哲怎么成为一方集团的主人?靠得不是祖辈的血统荫继,他自己开了一个黔首创建势力征讨疆土的例子,和齐恒公完全就是两个样子,怎么可能安安稳稳的无条件放权,所以那么建议的人要么是脑子有病,要么绝对是存心不良。
  “杀。”司马欣毫不犹豫:“那厮分明是想祸乱我等,该杀。”
  “杀不得哟,人家自比梦蝶的庄周。”吕哲对这一类看不清楚时局,认为自己有惊世之伟才的人,特别是还真的有点名气的人是相当的无语。
  说那话的人叫什么?他叫郦食其,乃是陈留高阳乡人。
  郦食其本是小吏,听说家贫还不忘读书。注意了,家贫不忘读书,现在可不是谁的家中都有书的年代,在一例竹简只能写不到一百言的现在,书比金子都还要难以见到。就是这么个环境里,家贫竟然还与书读,要么郦食其是交了一个书香子弟,要么郦食其就是用尽了各种手段找来了书籍。
  家里穷还想读书,那就是想要出人头地,这样的人不像是没有脑子的蠢货,怎么会见到吕哲说出那样的话?
  吕哲虽然不是君王,可是怎么说都是一方的霸主,并不是随便谁想见就能见,郦食其很难得能见到吕哲,竟是说出了谁都觉得不妥的建议,不是故作惊人之言,以期得到吕哲的关注,那又是为了什么。
  故弄玄虚,故作惊人之言,自认为才学不凡的人总是喜欢玩这一套,说一些大话空话来引起君王的注意力,然后来一个详谈深谈,再卖弄自己的才学,从君王那里获得高位。
  这一套吕哲很熟,不是说竟然预见这样的人,而是影视作品、小说等等上面看太多这样的人了。通常敢这么做的人也确实是有真材实料,不然不敢做他人不敢做的事情,毕竟没有点才能敢这样被杀也没人会同情。
  “庄周?庄子!”司马欣感觉太惊讶了,庄子可是大才,一个谁都不敢用不能用的大才。
  为什么没人敢用庄子?不是庄子无才,而是当时是大争之世,庄子一直讲什么无为、什么顺其自然,那时候不争就要亡国毁掉宗庙,谁敢不争、谁敢顺其自然,因此又绝对不能用。
  “愣了吧?”现下虽说不是什么大争之世,但是现在绝对是大乱之世,吕哲跟司马欣是同样一个反应:“一个明显是来求官的人,自比什么庄子,这分明是要自绝于庙堂。可是看样子,郦食其不是要自绝庙堂,反而觉得我会需要他那样的人。”
  司马欣慎言,没有搞清楚吕哲是什么想法之前不敢下定论。他迷惑地看着吕哲,犹豫了一下才问:“主上留下末将……”
  “哦!”吕哲是有事要和司马欣说,会谈到郦食其也和这事有点关系:“南陵整编的部队,经过一个多月的甄选,已经有五万士卒编册成军。”
  都是打过战的士卒,只需要按照年龄进行第一步的删选,第二步则是在训练队列中再次挑选出懂得服从军令的士卒,到了第三步不过是编辑造册,不需要再有更多的步骤。
  整编军队不是为了好玩,就是将那些适龄的青壮集中,教会初步的听从号令,剩下只不过拉出去拼杀,光靠训练能练出什么主战部队?
  司马欣精神一振,他等今天已经等了许久,毕竟身为一个被逼归附的降将,哪怕是再怎么淡定都怕时间久了有变。
  “五万部队有点少,不过南面的情势已经不容多等。”吕哲是听了多方的意见才真正认识到什么开府建牙已经没有必要,按照现在的实际情况创建幕府是在自灭威风,只能以登台拜将这个模式来封赏众将的同时暗示天下诸人自己可不是一个侯爵那么简单:“你近一段时间拿出一个光复长沙的作战方案给我过目。”
  “好,太好了,早有风声我会成为南部军团的军团长,没想是真有其事。”司马欣那颗一直在忐忑的心算是放了下来,恭恭敬敬地应:“嘿!”
  众多秦系的将校,一些归附的人不知道是不是也安排进南部军团?司马欣知道自己不能问。不过他倒是觉得可以借这件事情拯救一下另外一些宁顽不灵还被软禁的同僚,因此请示:“主上,职有一请。”
  吕哲就等着了,二十来个秦系的将校,现在还有四人拒不归附。他虽有说过拒不归附的人会杀掉,可是统军之将真的是千金难得,说起来是觉得可惜,因此才拖到现在。在战事重启之后,哪怕吕哲想再争取那些有经过系统化教育出来且有足够作战的秦系将校,到时也不得不杀了,免得留下来演变成后患。
  果然,司马欣提出想再去劝劝涉间等四人,他说:“良将难得,还请主上允予所请。”
  良将?吕哲并不反对这个说法,在秦军中能当上校尉乃至于俾将、偏将的武人,哪个没有经历过统一之战?这些人说历经百战绝对不是夸张的修饰说法,而是真的真刀真枪地参与过上百次作战。
  “届时吴芮、陈宣、赵显、郦食其、义兼、雕定、周文、申屠嘉、张苍、任敖、纪信……”吕哲至少说了二十个人命:“他们皆会成为出征长沙郡的人选,你近期可与他们多多走动。”
  司马欣有听到李珩、少艾的名字,顿时心中稍微有了点底。至于其他的人,他只听过吴芮、周文,余下倒是从来没有听过。
  “陈宣与赵显是我原先安排在吴芮麾下的部将,两人几乎全程参与了四氏与百越联军的战役,对长沙地形有相应的了解。”吕哲没有避讳,又说:“郦食其随军出征不是闲人,他既然喜欢惊人之言,那就先看看会不会办实事。义兼和雕定乃是追随我从夷陵起兵的人,两人没有什么统兵之将才,不过胜在谨慎有看家的严谨,算是守家之犬。”
  这年头说是犬可不是骂人的话,特别是由身为人主的吕哲来说,那是当着司马欣的面在表态,说是信任义兼和雕定。
  “申屠嘉、张苍、任敖、纪信……”吕哲是在整军操练的时候才发现这么些人,他们都是与秦军一役后来投效的各方豪杰,整军期间倒是发挥出了相应的领兵能力,作为军侯等军职还是很恰当的。
  对于南部军团的军侯职位安排司马欣没什么意见,吕哲这样做司马欣也能更加的放开手脚征战,倒是在校尉和偏将、俾将的职位上吕哲让司马欣推荐几个人选,使得司马欣心中一暖。
  “职认为李珩和少艾可堪当偏将。”司马欣知道现在不是客气的时候,一个军团中总是要有一两个熟悉的人作为属官,互相配合起来也相对默契一些。
  “少艾?”吕哲知道这人是谁,当初周文临危受命统帅援军北上,一万三千人在邔县以北的树林就是与少艾所率的一万秦军交战,该役周文所率士卒仅剩不到百人,少艾领着将近三千残军回营。
  一万精锐秦军损了七千才战胜由辅兵组成的一万多人,该说是周文统帅能力强,还是说少艾无能?吕哲专门调阅过该战的记录,说实话很难断定到底谁失误了,只能说周文做了灵光一闪的事情,少艾也不失谨慎。
  “允了!”吕哲认为没有拒绝的必要,司马欣只是举荐两人,算很少了。
第0391章
欲行南下事(下)
  军团编制出自什么时候已经没人记得,不过使大军团为编制得到光大的人正是当今秦国的始皇陛下。
  嬴政登基掌权之后先后组织了不下于十个军团,起先这么做是为了打破秦军皆是出于蓝田大营的旧例,为安插信得过的亲信做下埋伏,后面发现出战编制军团,军队归回打散编制有利于避免出现权臣,或者长期掌兵让军队成为某人的私军,大军团的建制也就成了永例。
  在一统天下的过程中,统帅某个大军团次数最多的人是尉缭,其次是王翦,最后是李信和桓齮。
  尉缭,或者应该称呼为魏缭,魏国大梁人。自古以来有魏人为秦所用的例子最出名的人物有卫人师魏的商君鞅,有先当魏国将领、后率秦军与魏国大战重夺河西、再领魏军与齐军设伏击败秦军的公孙衍,有为魏国举策合纵然后跑去秦国搞连横的张仪。
  很绕,不过那些都是秦国用人不拘一格的典例,尉缭恰恰也是续商鞅、公孙衍、张仪之后为秦效力然后把自己母国给玩没了的魏人之一,所以有那么一个不知道该笑该是哭的话,魏国是亡在了历代魏王和出身魏国的名士手里。
  尉缭是兵家,著有《尉缭子》这部军事巨作,说他是嬴政麾下统帅大军团次数最多,不是说尉缭有多么能征善战灭了多少国,而是说当代的秦军操练皆是出于这位军事大家之手,秦能横扫六国有历代秦王的励精图治,但是军队在秦王政这一代可以说是最强的,这依靠的是尉缭的治军有度。
  王翦不用多说了吧?始皇帝亲政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的军方人物,亦是所谓的老秦人中威望最高的将军之一。他当初会成为将军原是吕不韦提拔,可是被提拔起来之后第一个倒戈清算吕不韦的人也是他。因为有临危拥立之功,王翦一度要被封侯,可是他认为那样成为侯爵并不光彩,因此拒绝了侯位而领大将军衔,历经灭掉诸国的几场大战最后也没有再获封侯爵,倒是其子王贲因为俘虏了举国投降的齐王建获封通武侯。
  哦,有一个小提示,人家齐国的齐王建都举国投降了,王贲俘虏一个投降了的齐王能叫俘虏吗?所以这个功劳是不足以封侯的。王贲之所以封侯有几个因素,战功反而是其次,最重要的因素是王翦急流勇退,为秦庭那些履历功劳但是老迈的将军们开了一个好头,使得嬴政麾下的军方人物能够换代更新立下功劳;其二嘛……是王贲娶了王室的公主,这个原因也是封侯的因素之一。
  李信?不知道是谁没关系,听说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吧?李广是李信的孙子。这位夸口二十万能灭楚,结果被项燕率军打得几乎全军覆没的将军其实并没有那么不堪。
  哦,李信之祖名曰李宗,为魏国大夫,至李信历十代,均为大臣或将领。祖父李崇,为秦国陇西太守,封南郑公;父亲李瑶为秦国南郡太守,封狄道侯。李信在灭燕国之战中立有大功。
  看,魏人灭魏,绝对没有胡说八道。
  李信在秦灭燕的时候立下过奇功,年轻的时候更是所谓的少壮派军中人物,在被项燕击败之前一直是嬴政的亲信将领之一,先后参与了灭魏、灭赵、灭燕。
  一个无能的人物哪怕嬴政再怎么信任都没有可能在军中立足,更加不可能屡次率领大军团作战,只是遇上了一个拿出身家性命的项燕,结果大意之下败了。
  王翦归隐之后李信也辞官归隐,因为攻楚之战战败,儿子也没能拿到一官半职,结果新朝建立的时候虽然还是将门世家,但是朝中没人,李广就彻底的难封了。
  桓齮总算不是魏人出身了,不过这位将军领军的经历很惊奇,听闻是因为出身楚人,当时嬴政的奶奶也是楚人,就因为这个入了太后的眼,成了一名在军中一没根基二没人脉的将军。
  嬴政对桓齮并不待见,会命其领军基本是出于孝道,可是桓齮倒也还算争其,先后领军攻赵,在成蛟兵变秦国上下不安的时候攻取了平阳、武城两城,为减轻秦国内部动荡立下了擦边球的功劳。
  成蛟是谁?是嬴政的兄弟,亦是当时秦国所谓的楚派,与熊氏、芈姓等等当时在秦庭的一帮人是太后的“家里人”。
  成蛟兵变是出于楚派的馊主意,为的就是阻止秦国攻伐楚国,结果好好的一出戏桓齮跳出来架梁子,戏就没法再唱了。
  桓齮不得嬴政待见,又被太后等楚派视为叛徒,下场可想而知,以至于领了一次大军团是在战场上胜了几次,最后却是因为种种原因败亡。
  “那个,主上所说欣都知道。可是……”那些人发光发热的时候司马欣才是一个小官,吕哲问司马欣知不知道如尉缭、李信辞官之后去了哪,司马欣能知道才有鬼了。
  司马欣觉得不是自己疯了就是吕哲疯了,大谈一阵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历史,然后竟是想找到从秦庭辞官的人,那些人是辞官了没错,但是司马欣并不觉得吕哲有那个本事将人招募过来。
  黔首之身自立,是有五郡又有雄兵,可是人家凭什么帮啊?这话司马欣心里感想嘴巴里不敢说。
  原有历史上,辞官之后那些猛人都没有再出现,可是现在历史被吕哲搅成这样,天晓得那些人会不会被挖出来。
  吕哲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尝试,反正成不成试了才会知道成果。
  “这……职勉力试之。”司马欣算是知道吕哲心有多大了,从这一件事情看来,未尝没有横扫天下之心。
  要说没有横扫天下的心思吕哲自己都不信,只是从某些方面来说也只是敢稍微想想,至于付出真实的行动还是等等再说。
  “几大军团会先后成立,南部军团的编制最大,先期的五万人只是一个基数,后面会按照实际情况陆续增兵。”
  吕哲是有经过详细考虑,南方四氏不过是疥癣之疾,从某些方面来说四氏的存在对于吕哲来说利大于弊。
  当然,并不是说四氏击败吴芮得到长沙郡,为吕哲抢夺长沙郡有好处,而是说因为四氏与百越人勾结,让百越人能够集中起大军来正面交战,好过百越人四散奔逃只打偷袭。
  百越诸部落太多太散了,四氏与众多部落酋长联盟,长沙郡内的百越兵初步刺探的数量该有二十万左右,二十万对于被割草一次,也就是吕哲上次击败百越的那次,只有一百多万人口的百越人青壮估计有三分之二是在长沙郡境内了。
  吕哲最早的对头,也是在译吁泽战败后图谋要报复的译吁宋,这位瓯越部落联盟酋长是长沙郡内百越的大头领之一,余下如闽越、南越等等的酋长也有不少是在长沙。
  桂越倒是没在长沙郡,他们跑去蜀郡另开炉灶,似乎还连续几次击败了秦国驻军,不过也是吕哲欲要剪除的对象,骆摇已经奉命整军,只要秦中枢同意的文书回执过来,同意吕哲的军队进入蜀郡,骆摇就会率以收服的百越人占绝大多数的偏师进驻蜀郡。
  蜀郡已经临近糜烂,司马欣觉得秦庭同意吕哲军队进驻的几率很高。
  “哦?你也觉得很有可能?”吕哲有自己的猜测,但是他想听司马欣分析一下。
  “秦国内部……其实也不好过,先有驰道,后有骊山皇陵,再有修建长城,秦人以为一统天下后劳役会减轻的盼望没有得到回应。”换而言之,就是秦没有留下时间给秦人喘口气,司马欣又说:“陛下也不如一统之战时的贤明,各位老臣告老之后,朝中李斯等辈皆为佞臣,再无劝谏陛下两政的谏臣。”
  有点含糊不清了,司马欣的语言组织能力不错,但是好像是有顾虑,说起话来显得有些颠倒。
  吕哲知道司马欣是担忧给自己留下诽谤旧主的印象,因此说话的时候光想措词没有条理。
  总的来说就是,朝中更新换代,少了足够威望的老臣,新的朝臣又几乎全是畏惧始皇威严不敢说话的人,结果民间的渴望没有上达天听,始皇帝没有了兼听则明,一些行政上不如以前考虑实际情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2/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