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2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6/716

  赵国的退缩政策令人大跌眼镜,在非常多的人看来赵国这是在自掘坟墓,一道转移资产和人口的命令,各地超过七成的封君不再效忠赵王歇,千奇百怪的姿态全部都显示了出来。
  看上去赵国完了?但仅仅是看起来要完了而已。放弃的各郡其实都是无论怎么守都守不住,实际上有主动权的退缩使得赵国能拿出来作战的物资和人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同时也将齐燕两位看客正式拉上了与秦军作战的舞台。
  齐燕两国在赵国这一次内乱中增添了相当多的郡县,两国之国有人在欣喜国家的开疆扩土,明白人却知道赵国的龟缩是将两国拉上了前台,迫使他们在准备不足的时候就要与秦军较量。
  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燕齐戏是看不下去了,他们顾不上现在是冬季,赶紧集结部队开往前线,部分的军队也进入赵国封君投诚的区域,结果就是赵国朝堂是一片骂娘之声。
  陈余赞成让开道路,张耳却是站在不同意的立场,哥两因为这件事情破天荒的在朝堂争执了起来,还是在赵王歇说“木已成舟,再吵无意义”劝解下才都闭嘴。
  赵国除了邯郸军和巨鹿郡(大部)是真的彻底乱了,五郡被让之土秦军还没有打来便是遍地烽烟的局面,封君与暴民打,封君与封君打,逐渐撤退的赵军又与封君、暴民打,乱得是一塌糊涂。
  到了这个份上,赵王歇也干脆撕破脸面,他命令各郡回撤的部队不但收集物资,同时还将看见的青壮全部强拉壮丁,同时能迁移的人口也全部强押着撤往邯郸。
  赵王歇的举动令赵国的本国人先是目瞪口呆,后面竟然配合起来,着实让准备挨骂的赵王歇莫名其妙的同时无比的自豪自己的举动。
  陈余却是看明白了,秦军要是打来被遗弃的各郡注定是要倒霉,早先抗拒那是因为赵国摆出了放弃他们的姿态,赵王歇强令各郡一同撤往邯郸或者巨鹿,说明赵国王室并不是丢弃他们,黔首搬家不过是拿上值钱的东西就跑,也就那些没办法搬的封君才会骂娘,不然挪个地方避免秦军报复都还是乐意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赵国人都因为赵王歇看似没有放弃保护本国黔首的举动而感念,因此从某些方面来说,相当多的赵国人对赵王歇心里是无比的失望。
  趁着赵国混乱的千载难逢机会,陈胜亦是跨出了广阳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占据了恒山五县。
  陈胜的大举出兵没有遭遇到什么责难,齐燕巴不得这个举兵十数万的家伙赶紧滚出广阳郡,倒是在陈胜出兵的时候刘邦带了一万多人出逃前往巨鹿东面投靠了齐王儋麾下的巨鹿东部守将田荣,惹来吴广带着没有出去扩张的三万人追击刘邦。
  双方人马在易水边上遭遇,没来得及开打陈胜和齐王儋的使者都到了。
  齐王儋特使当然是来解决刘邦投靠的难题,陈胜是派人追回吴广。
  齐国以帮陈胜拿下整个恒山郡为条件,换取刘邦与陈胜脱离臣属关系,被挤压在广阳郡的陈胜没有不答应的道理,早想另外寻个去处,用一个油嘴滑舌的刘邦换来齐国粮草和器械上的支持拿下恒山郡,这并不是一个难以接受的买卖。
  刘邦和樊哙带领的一万多人被追上时原本以为自己完了,没有那个福气成为齐国的臣子回沛县去当沛国相,等待听完齐国特使和陈胜使节双方谈完,心里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说实话,刘邦在陈胜麾下自认为是逼不得已,现在列国皆尽复国,中原又是多战之地,他真的看不出陈胜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才会与齐国勾搭到一块去,能出任沛国相更是一个惊喜中的惊喜。
  当然,刘邦也知道齐国任命自己为沛国相的缘由,无非就是他是沛县本地人,齐国侵占泗水郡局部后任命他这么个本地人能很大一部分缓解泗水郡人对齐国的排斥。
  齐国资助陈胜自然也是有自己的用意,赵国让开道路让秦军可以驰骋直下太出乎人的意料了,齐国现在还没有准备好与秦军死磕,扶持陈胜占领恒山郡的用意只是想让陈胜能够挡住秦军一段时间,为齐国的调兵和准备物资争取更多的时间。
  燕国在陈胜这件事情上也是采取认同态度,恒山郡和燕国、齐国都接壤,燕国对秦军即将杀来比齐国更加心虚,有陈胜能挡在前面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特别是陈胜移往恒山郡后在广阳郡的地盘被明码标价出让,燕国哪有不同意的心思?
  中原因为赵国出人意料的举动陷入纷乱,停驻在太原郡和砀郡的秦军却是陷入两难之中。
  在北方,王贲这支偏师打得比较狠,虽然有得到陆续的兵源补充,可是手头上的兵力也不过才十三万。他们兵力是得到补充,可是物资却没能被充实,特别是消耗最多的箭矢一直是处在急缺状态。
  王贲手里的军粮只够十三万大军过冬使用,足够的前提是军队全部窝在驻地不进行作战,要是出击的话粮食在一个月内就会耗完。
  面对赵国自乱的局面,王贲怎么都无法忍住不出手,缺乏箭矢可以用近战,秦卒不怵赵卒,可是粮食却是一个难题。在缺粮又想趁这个赵国自乱的良机出兵的前提下,王贲干出了一件加速各郡赵国人逃亡的大事,他下令秦军分散筹粮,抢的是赵国人心惊肉跳,在筹粮的过程中爆发无数冲突,结果就是秦卒大开杀戒,短短半个月内秦军是筹集到二十万石的粮草,可是也有近十万赵国人倒在了秦卒的屠杀之下。
  用了半个月的时间筹集到二十万石粮草,虽说也只是多了一个月的军粮,可是王贲被派军抢粮给启发到了,认为大军作战本来就是就粮于敌,只要军队一直扩张根本不用担忧粮草不足,因此打手一挥,除了必要的留守部队,十万秦卒扑向了上党郡。
  远在砀郡的徐岩得知王贲出兵的消息已经是十天之后,在这十天里王贲利用骑兵的优势已经打到壶关,若不是一个叫武臣的赵将率兵固守关隘,王贲都快打到邯郸边境了。
  秦国集全国之力在预备来年春天过后的攻势,有相当多的物资根本还没有来得及送到前线,大部分物资是从全国各地集中往咸阳,随后让少府的章邯调配到各支军团。
  长城军团的物资是由咸阳送到上郡的阳周(绥德),中原军团则是分别送往三川(洛阳)和定阳(甘泉)再进行中转。
  战时物资的流转想快很多时候都快不起来,特别是章邯一人要负责三个方向的后勤,自然也就出现有急有缓的输送。
  因为北方草原胡人迫在眉睫的南下,蒙恬又是始皇帝的发小,章邯很多时候都是优先补给蒙恬长城军团的辎重补给,对于徐岩那边的中原军团只是维持在驻扎时的消耗,毕竟中原军团作战时间时在来年春季之后不是那么的紧凑。
  在少府优先提供长城军团的输送策略下,不但是王贲这支中原军团的偏师,徐岩这支中原军团的主力其实也是处在缺粮、缺器械的窘境之下。
  徐岩与王贲不同,在赵国自乱的时候,徐岩所思所想是等着赵国再乱一段时间,等赵国人自己自相残杀够了再不费力的攻占赵国郡县,结果王贲连请示一下都没有就出兵,把徐岩美好的布置给打乱了。
  王贲很猛,快速推进是建立在王贲偏师骑兵足够的前提下,他们虽然打到壶关,可是身后的地盘并没有完全的梳理。他之所以派人通知徐岩,是因为虽然打到了壶关,但是身后却有数之不清的赵人在袭扰后路,急缺徐岩率兵上去解围。
  物资不足,并且没有做好出兵的准备,徐阳接到王贲通知的时候当场就破口大骂。
  中原军团主力?徐岩麾下几乎全是步卒,就是他想出兵也没有可能快速与王贲会师,毕竟两军隔着近五百里,中间更别谈都是敌境,最纠结的是总不能让将士们冒着大雪忍着饥饿跑过去吧?
  王贲率军攻到壶关太过突然了,将邯郸的赵王歇一家老小吓得是鸡飞狗跳,索性的是武臣不愧是坚守了晋阳一个月的名将,竟是依靠三万人把秦军给挡住了。
  反应过来了的赵王歇镇定下来后立刻就要派张耳带着援军赶去壶关支援武臣,这个时候陈余倒是讲出了不同的策略。
  陈余认为给武臣增兵自然是很有必要,可是王贲显然是冒失轻进,打到壶关的只有王贲的两万多骑兵,余下的人都还在后面。他更听说王贲的后路有相当多的赵国义士在袭扰,建议赵王歇派张耳带人不是去支援壶关的关防,而是径直去袭击王贲没有亲自指挥的步卒。
  张耳因为上次的龌蹉看陈余其实有点小不爽,不过他倒是赞成陈余的建议。
  两名重臣那么一说,对军事没半点了解的赵王歇自然是有什么就听什么,这一同意竟是让赵国自与秦军交战以来取得了首次的大胜……
第0415章
新晋名将
  秦国兵制,男丁受到征召的时候,战袍、兵器等物资都是要自己携带,入了军营除开最基础的伙食,受到征召成为士卒的秦人,除非是遇到特别的情况,不然军队从没有下发物资的先例。
  王贲这支偏师除了五万长城边军,余下都是各郡征召而来的秦人男丁,他们出兵之时是秋季,士卒携带的衣物基本是秋衣。
  打下晋阳后,差不多半个月就是凛冬,他们哪怕是写信回家让家人寄来过冬的衣服也没可能很快得到。
  秦军历来是有随军商贩,但是不代表所有士卒都有财帛从商贩那里购置过冬衣物,因此一些富裕的士卒是不用在冰天雪地里瑟瑟发抖,但是相当多的士卒在寒冷的冬天里只能穿着秋衣。
  没有过冬的衣物,要是留在驻地多多少少还是能躲在帐篷或者是围在篝火旁边烤火取暖,虽说还是会冻死那么一些人,可是总还是大部分人都能挨过这个冬季。
  王贲出自高门,他只想到赵国自乱是出兵的良机,可能也知道士卒缺少过冬衣裳,但是高门出身的人通常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喜欢以自己的见解来叛乱最基本常识的东西,也就认为麾下的士卒忍耐一下就能忍过去,因此毫不犹豫地出兵了。
  一群缺少冬衣的士卒,他们得知在冰天雪地里还要出征的消息时都惊呆了,第一瞬间倒是没有兵变什么的,而是赶紧借钱要向随军商贩购置冬衣,倒是有一批人借到钱买到了衣物,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借到钱购置冬衣。
  十万在王贲一声令下就必需出征的秦卒,只有不到三万人穿上还算暖和的冬衣,然后没有任何抗命希望的前提下,七万刚出帐篷就被冻得哆嗦的秦卒和三万有冬衣却可能是满身债务的秦卒出发了。
  刨除大部分士卒被冻得鼻青脸肿,更无视满天飘的雪花,王贲的出兵在前期的时候十分顺利,进军路线上的赵国乡县很多都是在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就已经被攻下。
  王贲的出征粮草是怎么来的?是派军下去抢。有了第一次抢劫的经历,缺少过冬衣物和满身债务的秦卒自然是不会忘记曾经的经历,一回生二回熟缺少什么就是一个抢字。
  每每打下一个乡,进攻的秦军就是冲进去一阵肆虐,被抢的赵人自然是会发生反抗,结果就是离不开一阵屠虐。
  军队是暴力机构更是一群野兽,在有军纪约束的情况下野蛮粗暴或许只会限制在两军的厮杀上面,可是一旦失去军律的约束,士卒就会变成一头一头择人而嗜的怪兽。
  王贲是出征后才发现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见到太多太多的士卒没有冬衣被冻得战力直线下降,那么也就选择放松约束让士卒放开手去抢。
  完全的放开约束,十万秦军已经不能称呼为军队,他们爆发出了极大的抢劫热情,一路的烧杀抢掠造成的破坏和死伤算是彻底的让赵国人绝望了。
  秦军若是像以前一样只与赵军交战,对待黔首可能残暴但是不劫掠和肆意杀人,那么沦陷区的赵国人或许还能忍耐。只是秦军彻底变成野兽之后,赵国人想忍也没地方忍了,绝望之下窜逃,逃出去后结伙开始袭杀秦军落单士卒,用鲜血来洗刷仇恨。
  王贲才不管赵人为什么会偷袭,他只知道随着推进赵人的抵抗越来越激烈,不耐烦的情绪让他又干了一件可能很痛快但是很愚蠢的事情,公开示意秦军觉得有危险的时候可以率先杀人,这算是把最后的遮羞布也给扯了,致使原本已经绝望的赵人认为是活不下去了,反正随时都有可能被杀死,那就干脆拼命。
  不耐烦的王贲才没功夫和反抗越来越激烈的赵人纠缠,他认为赵人之所以反抗这么激烈是因为秦军还没有攻到邯郸,只要邯郸陷落赵国人就会停止反抗,因此才想到应该通知徐岩,随后亲自带着两万骑兵一路狂飙,径直给杀到了壶关这座关隘之下才被挡住。
  这一次秦军在上党郡的暴行可不是列国自己虚构出来的了,逃到其它郡县的赵人将秦军在上党郡的所作所为传出去,在事实作为证明的前提下,各郡呈现了两个极端。
  烧杀抢掠啊,还是军队有计划有部署的残暴行为,已经被赵王歇放弃的赵国郡县,赵人们不是趁秦军没杀过来之前赶紧逃命,就是誓死准备和秦军彻底拼命。
  沦陷区的赵人,他们自发的组织起人不断袭击秦军,结果是前面王贲率领骑兵驰骋,后面的秦军步卒因为抢掠拖延和遭受不断的袭击开始变得有些寸步难行,等到王贲杀到壶关关隘下的时候,秦军的先头部队和后续部队竟是拉开了将近百里。
  武臣率军防守壶关,全是骑兵的王贲自然是难以攻取关隘。
  大肆的抢掠之下,出征时没有冬衣缺少物资的秦军没有了物质上的难题,王贲在催促解决了冬衣问题和补给后续部队赶紧开拔上来,他在催促的同时当然也接到后面部队的不断禀告,总算是发现自己这支部队陷入了全境皆敌的窘境。
  缺少物资就抢,王贲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事实上历来战争哪一次不是在杀人与抢劫中度过,不但秦军这么干,列国的军队从来也都是这么干,他只是没有意识到这一次看似普通的放纵是赵人正处在情感矛盾没有爆发的情况下,结果让因为被放弃的赵人找到了发泄的对象。
  张耳带着十万新组织的赵军进入上党郡时,一路上的赵人对这支赶来的赵军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面对被秦军烧杀抢掠逼得活不下去的赵人,他们一见到赵军表现出的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姿态,张耳感动的是埋首痛哭,然后对着凄惨到没边的沦陷区赵人一通的诅咒发誓,带着听闻秦军种种残暴事迹而变得无比愤慨的赵军,义无反顾地扑向了以为抢劫抢上瘾而分得比较散的秦军,一天之内竟是连续击败五支秦军。
  突然发现秦军变得好打的张耳开始还感到难以置信,他无法想通那支在晋阳之战中如狼似虎的秦军怎么变得这么不经打。
  想不通归想不通,面对突然变得不堪一击的秦军,张耳这个带兵其实没什么本事的文士来了那么点感觉,非常大胆的采取分兵而击的策略,在沦陷区赵人的帮助下,不到十天的时间竟是多路击败秦军,等待一核算竟是斩首八千、俘虏万余,将进入上党郡的秦军除了壶关城下的王贲本部两万余骑兵全部驱逐出了上党郡。
  远在邯郸的赵王歇等人听到张耳的汇报彻底傻了,他们是面面相觑许久还怀疑张耳是不是因为在晋阳打得太激烈给刺激到,变得打了几场小胜仗就开始漫天胡吹了。
  陈余觉得张耳不是一个会说满口胡言的人,但是他对张耳将七万多秦军杀掉、俘虏、驱赶的战绩也不太敢相信,因此也就没有站出来为张耳说话,在这里也埋下了日后与张耳反目的一个钉子。
  武臣身在壶关,稍微派出斥候就能知道上党郡内的情况,他得到斥候回报的时候其实也差点惊掉了下巴,赶紧派人将张耳辉煌的战绩上报赵王,同时向赵王歇请求兵出壶关与张耳一同夹击王贲本部。
  连续取得胜利的张耳一直是发懵的状态,他其实连自己怎么打胜都没有理清思绪,只知道大赵终于是在战场上把不可一世的秦军打得落花流水。
  自觉俨然成为名将的张耳没有听取副将的建议,说是下乡慰劳或者说安慰那些在秦军暴行下家破人亡的上党郡黔首,而是将秦军步卒驱赶出上党郡的时候大大咧咧没有经由邯郸那边的首肯就派人用命令的形式通知武臣出关准备夹击王贲所部。
  凄凄惨惨戚戚的上党郡赵人看到秦军被赶了出去的时候面对满目苍夷的家乡根本开心不起来,乡中的老人正要集中人联合向张耳请愿,恳请张耳上告赵王对上党郡黔首进行赈灾,也恳请张耳能将军队留下来保护黔首撤退,去到赵军军营看见的却是大军早就开拔走人。
  看着军队开拔显得空荡荡的平地,满怀热情过来的赵人傻眼了,好歹他们是赵人,怎么都是他们付出很大的牺牲帮助张耳打跑了秦军,那个所谓的赵国名臣怎么连话都不说一句,甚至留个口信都没有就跑了呢?
  张耳是名士啊,他还是赵王歇倚重的重臣,更加是赵国新晋的名将,要有人敢说是上党郡一帮黔首付出巨大的牺牲帮他击败了秦军,那他非吐那人一脸唾沫不可。
  黔首?一帮交赋税、服兵役、服徭役的贱胚,若是没有演戏的必要张耳是不屑于去接触的,还有一场更大的功劳在壶关那边等着这位新晋的名将,他哪有功夫去搭理那帮要粮、要钱、似乎什么都要一点的家伙?
  武臣接到张耳派人送来的文书愣了,他是向邯郸请命与张耳夹击王贲本部没错,可是张耳绕过邯郸中枢直接向平级的武将下令是怎么个回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6/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