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3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2/716


第0481章
另类的震慑(下)
  吕哲的宫城很美轮美奂吗?没有。
  吕哲的宫城镶金带银了吗?还是没有。
  只完成了三个建筑物群的宫城,除了必要的防御性质的垒壁(既宫墙)之外,要花园没花园,要繁杂起伏的宫殿群也是没有,说实话跟列国的王室宫城比起来差得远了。
  在萧何的招待下,列国使节是在用寒酸的眼神看待这一座还没有建立完成的宫城,有个别的使节在嫌弃宫城的简陋,竟然在身处南方之地没有奇花奇草,宫殿也没看见几个。而似乎因为工程停顿,宫城的修建用料也用芦苇和稻草暂时建了个囤积仓堆放起来,看去显得有些乱。
  “吕侯真是简朴啊,难怪能短短时间之内有这样的成就。”
  “是啊,是啊。”
  说话的人是张良和项伯,这两人在很早以前就已经结识,有着非常不凡的私交。
  张良的赞美是一种遮掩,毕竟这座宫城除了外围的城墙之外其余的基本是还没有完工,看上去实在是太简陋了,他只有用“简朴”等字眼来掩盖不符合南方霸主的“待遇”,也算是为吕哲遮羞吧。
  项伯会赞同只是随意的搭话,其实内心里不乏在鄙视吕哲这种突然崛起暴发户的粗鄙,住的地方连一般的豪族都比不上。
  吕哲有喜欢倾向于防御性质的潜在意识,不管是建造什么样的建筑物都是考虑到有人攻打时的防御侧重,他们一路走来对于那些垒壁和道路的规划印象最为深刻。
  列国的工程技术自然是无法与吕哲这一方相比的,他们心里其实也不得不承认不到两年的时间,南陵城的外围城墙基本完工,连带城内的宫城城墙也被建立起来,且城墙的高度和宽度都不是应付式的存在,非常的惊讶于吕哲这边竟然对城墙的建造有那么高的技术。
  只要是来到南陵城的人,每一个人都要赞叹南陵城城墙之雄伟,高达七丈宽达四丈的城墙给人的印象太深刻了,更别提第二道防线的城墙高度达到了八丈。城墙之上的防御器械虽然只是能远远地看着,可是光从造型和大小也能看出那些器械的凶残,还有城门处对于千斤闸的新技术,有太多太多值得令人钦羡的新东西了。
  宫城防御性质的垒壁高度也没有低于五丈的,虽然无法看到上面到底是怎么个模样,可是从脚步声来判断肯定有着相当多的甲士在来回巡逻。垒壁之内的走道宽度应该是三丈,只能容纳两辆马车并行,可以试想要从这样的环境攻进来,前有军队阻拦,上有弓弩手射箭或什么人抛下檑木、石块,该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打进去?而这样的垒壁走了一刻钟已经经过了两条,天晓得等待宫城建立完毕之后会有多少。
  弯弯绕绕再经过一些也不知道是规划了什么建筑的道路,他们对脚底下的水泥路印象其实也挺深刻的。
  这样的水泥路已经在南陵之内大肆的运用,各县之间水泥路的泛宽可能不太一样,可是已经有水泥路进行连接,项伯依稀记得从衡山郡进入南郡时,从抵达安陆县到南陵,楚国使节团一直都是沿着水泥路。
  “他们称呼这个叫水泥。”魏豹在大笑着说话,介绍的意图是想要表现出魏国与吕哲这一方的亲近。
  项伯瞥一眼魏豹并不给面子回应,要说亲近借地给魏国的楚国才是真的亲近,毕竟可是借地啊,一借就是七县之地,可是魏国似乎根本就没念情,实在是忘恩负义的家伙。
  不过没办法,楚国衰弱了,魏国现在是靠着吕哲的保护才致使齐国投鼠忌器不敢攻打,不但是魏国连带韩国也是相同的遭遇,那么魏韩疏离与吕哲处于战争状态的楚国,似乎也只能装作不在意。
  萧何察觉出列国使节对宫城的不屑一顾,他也没有进行解释,更没有指着某块工地说“这这这,以后的建筑格局会是怎么样”之类的。
  一群人穿过一个孔门,前面的视野开始变得开阔,他们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看向类似于广场的所在,有些愣神地看着地面上的银灰色花岗岩地板。
  占地大约44万平方米的广场真的很大,特别是一眼看去满满都是银灰色的石材地板,在阳光的照射下晃得人眼睛不得不微微地眯起来。
  “良没记错的话,宫城之外也有这么一片广场,不过地面却是用水泥铺成。”张良也略略有些失态,下意识就找个话题。
  花岗岩地板啊,满满都是银灰色的地板,现在还有谁说吕哲简朴,光是这么一个广场的价值就能比过列国的宫城了,毕竟木材用料什么的好解决,列国宫城里面的道路除了泥土路就是石子路,哪里有这么一大片花岗岩的广场。
  “唔?”萧何假装不经意地说:“这片广场是还没有完工的。我家主上对于这片广场还有额外的规划,想用汉白玉进行雕刻,是起码二丈高的人像雕刻,都会是有重大功勋的功臣模样。”
  汉白玉?使节们对汉白玉不陌生,这一类白色的石材确实是最适合雕刻的。吕哲想要将这个广场用来陈列麾下有功臣子的雕像?这个想法实在是太吓人,也太令人震惊到没边了。
  “真是羡慕啊……”
  当然要羡慕了,按照模样雕刻,然后陈列在宫城之内,只要吕哲这个势力没有灭亡,或者那些雕像没有损坏,那么按照模样被雕刻下来的人注定是要留下形象提供给后人瞻仰的。
  “宁侯,您所说的宫城外的广场,我主也有用处。”萧何脸上的表情无比的矜持,他很喜欢看众人脸上那种羡慕嫉妒恨的表情:“那个地方我主是要建立纪念碑,也提供给城内的国人(市民)邂逅。”
  纪念碑!什么玩意?现在绝对是有立碑的风俗和概念,但是碑可不是能乱立的。
  44万平方米的广场,还有纪念碑,吕哲这分明是想将天朝的“那个”广场复制过来嘛!
  被吕哲要竖立雕像的情报那么一震撼,列国使节的脑袋里只剩下“嗡嗡嗡”的响声,估计连自己是怎么被萧何引领着穿越广场,走过一道城门楼来到两侧都栽种着柳树的新地方都不知道。
  一直来到议政殿的前庭,列国的使节们似乎才回过神来,但是看到眼前的景象又是露出了失神的表情。
  “好高,好大,好壮观……”面对雄伟的议政殿,魏豹只能说出这些贫瘠的词语了。
  水泥建筑啊,除了吕哲这里没有其它地方有了,并且眼前的议政殿风格也是前所未见,雄伟的建筑基本是流水型的格局,棱角分明不说,一些不知道是什么材质的雕刻镶在需要五人怀抱的粗大高耸柱子,看上去也十分的神秘。
  “是好雄伟!”冯劫也略略有些失神,他从这些没有见过的建筑物格局里看到了一种文化的诞生,且根据一路走来的印象相结合,这种文化似乎是有系统的发展,并不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胡乱拼凑。
  光是让人进入的大门就足有六米的高度,上面又是一种棱角分明的从未见过的格局,他们看着这样的建筑物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压迫感。
  大、非常大,似乎什么东西都在这里被放大,身高最多只有两米的人来到这么一个环境有如进入了巨人的世界,在这种环境里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又怎么会没有压迫感?
  萧何看到一群人露出震惊的表情,他低低地“呵”了一声,内心里的那种愉悦感别提有多么的舒坦,不过举止上却是开始变得落落大方,不等使节们像好奇宝宝似得发问,抢先说:“诸君,还请进入。”
  “啊?”使节们反应过来的时候都在尽力保持仪态,或是装作不在意,或是低下了头,但是几乎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转悠着眼珠子在四处瞄。
  萧何心里在可惜,时间太短了,要是宫城完工,使节们看见的绝不会是这么一小片地方,得到的震撼肯定会更多。
  步入高耸的大门,他们看见的是非常多粗大的柱子,而抬头往上一看,上面竟是没有任何的隔层,以至于一眼看上去就是屋顶。
  站在粗大的柱子边,广阔的空间外加抬头看去只能模模糊糊的看见不知道画了什么花纹的屋顶,任谁身处这样的环境都会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小太小了,使人产生一种想要逃离的冲动。
  “还请先到偏殿歇息。”萧何话音刚落,也不知道那数十个甲士和仆从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就要拥护着列国使节走向偏殿。
  因为不知道那么多人是怎么突然间冒出来的,除了早有心理准备的萧何,使节们就是心里一惊,下意识就会想:“这里有古怪!”
  视觉死角嘛,就是一种利用空间和柱子两种物质的布局,让人的视觉产生一种折叠,产生视觉上的死角。
  还没有几何的年代,对于空间布局什么的,没人能说出一个所以然来,被吓出一身的冷汗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第0482章
学不来的
  张良和魏豹来到正殿的走廊时,也不知道里面的人是在谈论什么,一阵“哈哈哈”的畅快笑声传了出来。
  两人是在一名不知道品阶的武官引领下前来的,萧何招呼他们前去偏殿歇息的时候就已经离开。
  显然,里面发出笑声的人之中就有萧何的声音,另外一些人,如吕哲、蒯通的声音也能辨认,但是其他的声音就听不出来了。
  那名身穿鱼鳞式的青铜甲武官品阶是校尉,按照吕哲对宫城戍卫军的规划,以后宫城戍卫军的正式称呼就该称为禁军武卫,隶属的是禁军序列。
  禁军下面必然也会有其它的编制,分别是左武卫、右武卫,每支的编制在五万人。禁军武卫并不是固定式,会从左武卫和右武卫分别抽调,进行轮换制度。
  其实到了东汉时期这样的制度也会出现,不过那个时候是按照地域来组建成军,分别是北军和南军。禁军的称呼是到了宋朝才有,不过有吕哲这个家伙存在,显然是先被拿来用了。
  随着疆土的扩大,按照方位成军的军团显然是会不够用的,有着寻常人难以理解恶趣味的吕哲,他迟早是会把“羽林军”“神策军”“虎豹骑”之类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军队称呼拿出来,按在麾下军队的头上成为番号。
  拐了一个弯进入正面走廊,快接近大门时,校尉行礼道:“请使节稍候,容我前去通知主上。”
  用武将来作为领路人,这个礼节在列国压根就没有发生过,在列国宫中引路者要么是寺人(太监),要么是女官,再不济也会是府令(类如赵高)之类的,也只有在吕哲这边才会处处看见武人的存在。
  “……吕侯很重视武事啊,处处彰显对武人的看重。”魏豹轻声说着。
  张良没听明白魏豹说的是“武士”还是“武事”,压低声音回道:“自然,不然哪能开疆扩土这么大的范围。”
  “哦……”魏豹眨了眨眼睛:“如果……我是说如果啊,我们也像吕侯这样重视武事,能得到复兴吗?”
  张良没有回答,他其实也一直在思考韩国复兴的办法,但是吕哲的崛起方式显然是难以模仿的。
  吕哲的崛起是因为曾经那么一段时间“权力空白”,没有被条条框框的约束,想要行使什么政策都能随心所欲,可是列国不一样,列国有着太多的“传统”,既是祖宗是怎么怎么做的,违反了就是对祖宗的不敬。
  列国的利益又存在太多的纠葛,不但是国与国之间扯不断理还乱,哪怕是同殿为臣的同僚也多有冲突,想让他们放下条条框框的约束来任意施政,哪怕是经过吕哲这边被证实有效的政令,因为利益的纠葛恐怕也无法实施下去。
  “吕侯……从微末中崛起,一切的一切都是靠着军队来实现。吕侯正当茁壮之年,在军中的威望无可替代,军队之中无人不敢唯马首是瞻。文事方面,不管是律法还是行政,他们都能按照最实际和最有用的方法来操作。我们……”张良不想魏国学了个四不象,好心的提醒:“我们不一样的。”
  “不一样?”魏豹不是太明白:“怎么会不一样呢?那么多忠心耿耿一同复国的众臣,他们肯定也渴望变得强大。”
  张良露出苦笑,实在不好更深层透彻的解释了。
  其实真的不一样,列国的体系早就固定了,君王也不是人人都在军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威望,哪怕是想学吕哲亲征来建立自己的威信,可是有把握能打赢吗?
  没有那个军事素养,魏韩的疆土小国力差,军队的战斗力又不是多么强,吕哲再怎么也是创业之君,只要保证不被俘虏或战死失败一两次,顾虑也不是那么大。魏王和韩王不一样啊,背负的包袱实在是太沉重了,要是君王亲征失败一次,那就会有倾国的危险,是冒险不得的。
  “先确定附扈的事情,要是日后宗主(国)想要和谁开战,我们是随扈肯定是要出兵追随。到时候看规模和规格,找机会让王上跟着打几次,这样既能提升声望,也没有太大的危险。”魏豹总算是说出不太傻的话了。
  张良立刻就露出了赞同的神情,他其实也是抱着这样的打算。
  别说他们的想法异想天开,魏豹也不是突然间的“脑洞大开”,哪怕是张良都认为华夏的格局会恢复战国时期的那种局面,那么被保护国向保护国上缴征税(贡),打仗的时候宗主国也是有权要求藩属国派军协同作战的。
  两人还想继续聊下去,正殿中的声音静止,身穿甲胄的校尉因为身上负重走起路来脚步声比较大,在周围的环境安静下来后脚步声也就变得清晰可闻,显然是正在朝他们的位置接近。
  “(两位)使节,我主有请。”校尉一直都是一手握在剑柄之上的,不过这时却是手离开了剑柄,身上因为是鱼鳞甲也能微微向前弯曲,正摆着一个抱拳致意的行礼动作。
  张良和魏豹对视一眼,两人同时迈出脚步。
  殿内的吕哲不再是随意的伸展双腿,为了表现出对代表列国大王使节的尊重,他现在是屈膝而坐的姿态。
  方才殿内除了吕哲之外就是萧何、蒯通、娩杓、郦食其,现在增加了燕彼、共尉、季布、骆摇、周文、武梁、桓楚、吴芮等等一帮人。
  其实君主接待列国的使节,势力下重要的文官武将确实是都应该在场,这样才能展现出“正规化”和“重视性”,缺少了一帮重要人物,那么整个接待过程就是一个不正规的接待礼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2/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