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3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3/716

  商人非贱人,有管仲重视商业的珠玉在前,商人也确确实实为官府提供了不菲的税金,国家的财政需要商业源源不断供血,虽然各国政府警惕商人不经过政府的“做好事”行为,可还是比较鼓励商业行为。
  秦国为什么明知道大力向吕哲这边提供马匹等牧畜是一件不稳妥的事情却没有禁止?概因巨额的交易就要向国家缴纳巨量的税金,国力虚弱的秦国需要钱,需要很多很多的钱!
  吕哲手头有几个数据,由于重视商业且鼓励商业,治下的商贾每月向国家缴纳的税金都在快速的增长,前一个月八郡上缴的税金就达到了将近五十万个半两。
  要是按照年额度计算,将持续性增长算进去,从这个年度开始,光是一年从商贾征收的税金就能养活十万的常备军,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税金肯定是要再持续提高,会增长到什么程度暂时还不好说。
  其实按照吕哲想来,要是再这么发展下去,当工厂有了相当规模,随着民间由于需要更多的利益研究出更多的新技术,当内部市场饱和肯定是要由内销转为外销,到时候商业肯定还是要迎来爆发式的增长,立时一个月收到的税收肯定是要突破一百五十万个半两。
  考虑到现在是公元前两百多年,一个半两等于明朝时期大约是三百文的价值,又因为民间货币的概念还不是那么流行的以物换物模式,一个月一百五十万个半两的税收折合明朝时期的白银等值大约是四十五万两,如果再把民间缴税用的物品换算成货币价值也该有近八十万两白银,那么年额度估计是一千万两白银左右。
  公元前两百多年的税收啊,是五百万人口创造的国税,明朝将近一亿多人一年才几百万两银子的国税,“我大清”四亿多人一年也才两千多万两白银的国税,吕哲怎么也该觉得骄傲了。
  现在可不是耻于谈钱儒家当道的年代,只要不是白痴就能明白有钱代表着什么,特别是国家财政能走进一个良好的循环又代表着什么。吕哲只是说出一个大概的预算,听罢的众臣立刻就是精神一振。
  有钱就能够启动更多的“国家工程”,有钱就能够提高生活水平,有钱就能养更多的军队。
  国家工程的重要性一看就能明白,特别是民间基础建设一类的工程,不是瞎子都能明白水利、道路带来的好处。
  生活水平就更不需要多说了,只要能过上舒坦一些的生活,谁愿意一辈子穷困潦倒?再则,黔首生活水平上去了,幸福度一高总不至于想着造反吧?黔首安定国家就安定,那么作为“公务员”就不需要提心吊胆地提防某天会出现举着杆子(揭竿而起)的暴民来砍了自己全家的脑袋,毕竟没有利益既得者希望大环境被破坏。
  “其实吧,只要能够将商业提供的税收稳定在年额度超过三千万个半两,咱们随时都能统一世界岛。”吕哲是等下面在谈论的时候,扭头对主位台阶旁边的猛三私下嘀咕。
  “……”猛三的回应是一个笑脸,他哪里知道什么是世界岛。
  其实吕哲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要真的商业一再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铜钱肯定是不足以维持商业,到时候银、金肯定是要出现,形成所谓的货币进位制度。
  社会的发展有时候是很难控制的,要真的商业发展到一个巅峰肯定也会出现“资本家”。资本家啊,传说中每一个毛细孔都带着肮脏的“生物”,吕哲要是没能控制稳,别说是往外继续征服,光是内部的动荡就该把他烦死。
  关于商事谁也不清楚后面会演变成什么样子,吕哲需要一个对商业进行监督的方案,同时也要对资本设置一个牢笼,但这些绝对不是一个会议就能有结论的事情,需要的是长期的观察和监督。
  “关于商业的事宜就到这。”吕哲不奢望众臣能一时半会想出好办法:“下面就是关于各县办学的事情。”
  传播文化啊,这可是很高级的事情,对商事半懂不懂的官员们立刻就是严肃起脸庞,一个个用极度庄严的表情看向了主位的吕哲。
  大规模传播文化,有章程的建立学堂,这么件事情是之前谁也没有做过的事情,现在吕哲有意要干这种“伟业”,先不谈能不能成功,文人士子什么的要不对吕哲产生一种仰视的态度那就绝对不是文化人。
  吕哲以行政的章程来谈文化的传播是因为纸张经过半年的研究总算是被折腾出来了,一研究出来吕哲立刻就发狠投入资金大量的扩建生产工厂,大有要用纸张把整个地盘给淹没的架势。
  好吧,其实就是各地开路砍伐的树木太多了,堆积在路边成了烂木头,还不如全部拉回来制造成纸张……
  对于大举办学没人有什么反对意见,甚至全部是举双手双脚赞成,曾经一个孔丘只教导八十一个学生就留名千古,似乎还成了圣人来着?要是吕哲有本事将治下的领土,以县为单位铺开学堂,那绝对是一代伟人,到时候圣人的称呼都不足以来形容吕哲的功绩。
  “各地借此机会也要将识字的人以登记的方式进行记录。”刚才是在说聘请教师,吕哲见所有人没什么意见,补充:“考虑到文化传播的不易,我弄了一套相对简单的教材,到时候让教学的文士先来南陵‘深造’一下。”
  不会有什么意见的,有更好的传播文化教材,他们喜悦还来不及呢,谁会去管什么破坏“祖宗法度”啊,什么“异端学说”之类的玩意,只有更容易传播的文化才是好文化,只有学起来更加易懂又好学的文化才是正确的文化。
  “……”吕哲似乎是被什么决议都速度通过或者无条件接受给搞懵了,他不太确定地停下来看着萧何,很想招过来问问这帮新来南陵的官员是不是应声虫。
  其实吧,跟应声虫或者“举手机器”没有太大的关系,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情为什么要反对?
第0502章
是该都挖坑埋了
  吕哲可能会时不时的在某些小事上抽风一下,也可能不是那么理解当代的价值观和礼仪,可是他从始至终都没有忘记一个关键事,正是这么个关键的操守让他能走到现在这一步。没错,那就是利益共享,想要让人跟自己混就给予足够的好处,不是事事都想着吃独食。
  想要维持一个集团的向心力除了大家都是利益获得者之外,吕哲觉得另外一个诀窍就是谁也别闲着没事干给人找不痛快,哪怕是身为一名统治者都要时时刻刻想着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只要不是万不得已千千万万别干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大朝会不是只有一天,第一天只不过是一个预热而已,大概的章程说个大概,不详细的确定最终议案是为了给人足够的缓冲期,怎么也该更深透的研究研究有没有漏洞什么的。
  只是说了一些大概章程也用掉了一整个白天的时间,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吕哲也就宣布暂时休会,然后让萧何先引领着一帮人出议政殿,会有专门的人带路前去举行夜宴的地方。
  再重复一次,宫城完全修缮完毕的建筑群只有三个,那就是议政殿、审政殿、寝宫。
  吕哲当然是不会在自己的寝宫举行宴会,就算吕哲愿意在寝宫举行也没人敢去,毕竟那已经是后宫了啊!
  审政殿因为是吕哲私人办公的地方,说实话建筑群的规模比议政殿小了许多,并没有一个能容纳四五百人的地方,因此是不可能在审政殿举办什么宴会的。
  本来在议政殿举行宴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是除了议政殿的正殿之外,偏殿也没有足够的空间塞下那么多人。再则正殿一整天都有那么多人,虽然南方天气不是太炎热,可是正殿长期待了那么多人空气已经开始变得浑浊,实在不是一个举行宴会的好场所。
  没有可以选择的地方,吕哲最后也就将举行宴会的地方选在了议政殿正前方的广场。
  估计在露天广场举办四五百人宴会的事情也就吕哲干得出来?反正众官员得知是要在广场举行夜宴都是稍微愣了愣神,大有反应没过来的样子。
  露天举行宴会才不是吕哲独创,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多不胜数,不过一般都是君王在野外狩猎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这种事,追溯到更早时期的话……估计就只有远古时代了。
  除开举行宴会的地方怪了一点,无论是从座位摆设还是从宴会出现的食物来说没有半点可以挑剔的地方,特别是宴会上所出现的食物花样种类之繁多、口感之可口,着实是让人吃了大饱口福。
  吕哲当然是没有全程参与,他也就是在开场的时候说一些宴饮上需要说的助词,专门赐酒给一些重臣般的人物,随后就离场了。
  说实话啊,吕哲其实觉得挺操蛋的。议政殿内的今天吃了什么,时隔多久吃一次,他也是一样。等到宴会开始了,大家热热闹闹地在那边宴饮,他反而因为身份特俗不能久待,要自己一个人找个安静的地方闷闷地吃晚餐,这都算什么事嘛!
  君王应该保持神秘感,以此来让臣属感到敬畏,要是君王在臣民的面前出现频率高将会失去神秘感,那么大家都不再会有敬畏感。这个是叔孙通的说法。
  独自一人闷闷吃饭的吕哲越想越不对啊,统治大片疆土需要神秘感才会让人产生敬畏?这是什么样个说法!君王要是不与臣子接触,那么该怎么来掌握偌大帝国?一直不露脸的君王什么事情都靠那么几个人去执行自己的意志,肯定是要造成大权旁落的趋势。
  “妈的,儒家果然是……”吕哲有种要狂骂的冲动,忍了又忍才忍下来。
  君王之所以会令人敬畏不是因为什么神秘感,是因为君王控制着国家,笼统一点就是因为能任命官员和操控着军队。
  儒家提倡君王的保持神秘感,那分明是出于一种迷惑君王,想着当君王控制国家的触手,来达到他们统治国家的欲望!
  现代的国家领导人为什么总是在电视上多露脸,那是因为他们清楚需要让所有人知道国家的领导人是谁,那么就会在人的潜意识种植一种“我们的老大是谁”的概念,另外也是宣传自己执政政绩的手段。
  似乎是有那么一件事情,在原版历史上秦一统天下之后,始皇帝不断不断地武装巡视新占领的疆土,那是用巡视在告诉占领地的人“小的们,大王来巡山了,都认清楚现状,老老实实的该交保护费的交,谁也别想瞎折腾”之类的。
  所以说,什么神秘感产生威严,那根本就是狗屁不如的东西,真正的威严在于对权力的掌控,要真如儒家所说那般君王不该多露脸,时间久了皇帝将没有存在感,一旦长期代为行使权力的臣子不听话,皇帝什么事都干不成了,是一种变相了的傀儡,所以才会出现权臣!
  搞明白是怎么个回事的吕哲,他再回味一下近些天叔孙通等儒家学派说的东西,仔细琢磨一下不正是一套愚民政策吗?那么一瞬间,他恨不得学始皇帝挖个坑把叔孙通等一帮儒家学派的人埋了!
  “差点被忽悠过去啊!”吕哲额头没冷汗,但是他做了一个抹汗的动作。
  一阵悉悉索的脚步声从门外走廊传来,几乎是刚传来脚步声就有人来禀告,说是女主和两位女妇请见。
  女主和女妇,那是一种通俗的称呼,要是按照现代的理解,大概就是王后、妃子一类的。
  一个人正发闷的吕哲对于赵婉、吕雉、卫雯过来其实挺乐意的。
  她们进来后就是对着吕哲要行礼,吕哲见两个孕妇行那半蹲礼实在是有点看不过去,哪能真的让她们行礼,既然阻止了两孕妇,那么光是让赵婉行礼似乎也不是那么一回事,索性就全免了。
  “吃过饭了吗?”吕哲正拿着匕首跟一块炖牛肉奋斗呢,切了几块薄片还要再切割,最后才是拿起叉子送到嘴里。他也不等她们回答,径直招呼侍女林:“多准备三条长案,来两份清淡点的,另一份与我的一样。”
  侍女林应声“诺!”立刻就下去吩咐。
  赵婉看见吕哲脸上似乎带着不愉快,笑了笑问:“今天的朝会不顺利吗?”
  “不是顺不顺利的问题,是我发现儒家……”吕哲说一半停了,他见吕雉和卫雯大着个肚子还想保持屈膝跪坐,嘴巴里里的话没说出来就溜了个弯:“哎哎哎,你们怎么舒服怎么来,大肚婆还讲什么仪态啊?”
  没什么受宠若惊之类的,吕雉和卫雯都是点点头就按照自己觉得舒服的姿势被贴身侍女扶着坐下了。
  赵婉也没产生什么不愉快的情绪,说实话她们都习惯了吕哲的脾气,只要不是什么军国大事吕哲总是会下意识对自己的女人温柔一些,平时相处起来也没摆什么君王的谱,几乎就是跟平常人家的丈夫没什么两样,甚至吕哲因为生长环境的关系要比起现在任何一个男人都要疼惜自己的女人。
  一家子,虽然是一男(夫)三女(妻),可是吕哲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在现代吧,虽说是什么一夫一妻制度,可是有钱的男人谁没在外面有个二三四五六七八奶,就说吕哲那个看上去憨厚的父亲,在家对自己的老婆怕得要死,在外面也有情人,而似乎吕哲两兄弟包括母亲大人都是知道当作不知道,只要不在家中提起,作为男人也照顾好家庭,社会风气就是那个样子,习惯了都。
  四个人围成一个半圆圈,和自己的家人吃饭吕哲就不讲究什么食不言寝不语了,将刚才自己想的事情说了说。
  “那……那不是一种歪理邪学吗?是为了将君王操控成为傀儡,他们自个儿指点江山。”吕雉是万分讶异,觉得君王怎么能干那样的事情,身为臣子又怎么能误导君王。她又说:“至于什么‘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那是在抹去黔首灵性使黔首成为一帮有如牲畜一般的劳力。”
  赵婉附和着点头:“使人去其灵性,失去造物思考的魂魄,造就成什么都不懂的愚民,这样一来是使得统治稳固了,可是不再研究新的技术社会怎么进步,一帮没有魂魄的愚民在国家遭遇入侵的时候怎么反抗?”
  吕哲瞬间就嘴巴不由自主的张大了。
  是啊,两个女儿家都能想清楚这么一层关系,历朝历代就不懂吗?其实追根到底还是关于统治的稳固,认为一帮愚民好控制。至于什么社会进步是次要的,外敌入侵的时候皇帝可以驱使愚民武装起来去拼命。
  “禁锢思想是吧?”吕哲摸了摸下巴,忍不住露出冷笑:“还不止这个。他们应该是觉得天下除了自己不是愚蠢的笨蛋就足够了,其余人最好不存在脑浆,什么都由他们说着办。”
  “夫君。”吕雉看了一下赵婉,见赵婉依然是笑吟吟并没有出现光彩被夺的不快,这才说:“您说的是儒家学派吧?”
第0503章
敢情是个非法组织
  说的可不就是儒家吗?而似乎从老子李聃这位鲁国的图书馆管理员这一代开始,到孔丘这一位续李聃成为鲁国图书馆管理员的人物,甚至是到了吕哲穿越过来这么一个时代里,儒家学派就一直端着这么一套愚民政策在四处“卖”,但就是没有一个帝王“识货”的,或者说就没有一个眼瞎,甚至是智商负数的君王被忽悠过去。
  春秋是一个大争之世,到了战国更是一个无日不战的社会环境,儒家学派那一套都是什么知礼、懂礼、不好战、讲王道之类的,要么就是怂恿君王应该把全国黔首全部变成傻瓜的东西。
  儒家思想的第一个特征就是以实现其道德理想为终极价值目标。
  儒家思想的第二个特征就是将以儒家意识形态为模板的“理想社会制度”道德化,即“克己复礼为仁”,将“礼”等同为道德价值的仁。
  到了西汉时期,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儒家思想的第三个特征就是将宇宙秩序,自然规律道德化,这就是“天人合一”。儒家道德与“天”或“天理”相应。宇宙秩序,自然规律成为道德的一部分。
  在需要抗争的年代,在需要奋发的年代,谁敢去讲什么不好战,朝不保夕谁又顾得去讲什么礼仪道德,一切都是为了生存而在无所不用其极。谁敢任用儒家治国,又有谁敢用儒家那一套去治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3/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