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3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4/716

  似乎有点不对?春秋时期是有被儒家忽悠成功而使用儒家学术理念治国,不过这些“试验田”似乎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实验失败”,失败……就等于是亡国。
  现在的儒家不是明清时期僵硬了的儒家,吕哲对儒家的理解肯定是有存在错误观点,不过这里有读过书的人在啊。
  吕雉读书不多,她理解的儒家估计也是道听途说。
  卫雯嘛……说实话压根就不识字。
  出身高门有经过贵族化培养的赵婉是在场对当代儒家了解相对比较多的人,不过她没有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来叙说儒家,而是说出了自己父亲对儒家的看法。
  赵高是秦国的中车府令,不但掌管着咸阳宫的车马,连始皇帝的天六玺也是由赵高代为保管。赵高由于是始皇帝从小就照顾起居生活的仆人兼玩伴,等待始皇帝掌权之后也是伴随在朝会,经历了无数次大小朝会,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因为是秦国核心人员之一对儒家的了解基本上也是出自中枢的观点。
  秦国对儒家的看法很直接,概括起来就是“说很能说,但是一点实际动手能力都没有”,另外就是“说的一些理论听上去可能很有用,可是再深透的想一想会发现过于理想化,不存在可行性”。
  “就是乌托邦是吧?”吕哲发现自己白说了,她们哪里知道乌托邦是什么。
  赵婉果然是听得一愣,她大概也知道自己的夫君总是会说一些莫名其妙的新词也就没有在意。
  自儒家出现以来,有进取心的政权从来不会使用儒家,儒家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是一种边缘化的学派。
  到了战国末期,儒家就开始走底层路线,似乎是想掌控民间的话语权,然后来达到“众口悠悠”的胁迫性,迫使国家开始正视儒家的力量。若是按照现代的说法,那就是“非法传销”“邪教组织”那一类的行为,裹挟民意想要达到参与政治的欲望。
  儒家这么做还真的获得了成功,迫于民意当权者不得不让儒家参与到政治中来,可是按照儒家“只会说不会做”的尿性,让儒家去管理一个亭都管理不好,那干脆就设立一个博士的官位来安置吧,反正博士只有建议权没有行政权。
  裹挟民意成功,儒家自然是感到万分的兴奋,自此走上了什么事都是代表老百姓的道路,到了宋朝越玩越顺流还搞出了一个“天下苍生盼谁谁谁三十年,谁谁谁不出奈何苍生”的“王安石事件”。
  儒家从一开始就是奔着做官的目标而产生的学派,其核心思想也是谁谁谁和谁谁谁在当图书馆管理员的时候整合出诸子百家先贤的想法来当垫脚石。一个为了当官而当官的学派,能指望有什么治国的理论吗?因此也就搞成了“拿来主义”,反正就是“谁谁谁当初是怎么做的,我们应该模仿他”,然后又给自己没有实际动手能力找了个堂而皇之的“骗术核心”,大谈什么三皇五帝时期的辉煌,嚷嚷着一定要达到三皇五帝的辉煌目标。
  三皇五帝是什么时候,三皇五帝当初的社会环境是什么样,三皇五帝的国体和国力又是怎么一回事。在那个没有文字的年代,可能只有活上几千年的妖精才能站出来“现身说法”了。所以对于三皇五帝时期都是什么个模样,那只有靠儒家像是写小说一样的胡编乱造,反正只要能达到“忽悠众生”的目的,哪怕是写成了神话小说也就那么个回事。
  “所以……儒家不但是一个‘传销集团’,还是一个‘骗子集中营’咯?”吕哲还真就不清楚秦国是这么对儒家定义的:“这不是砸人饭碗又拆穿人家老底嘛!难怪儒家骂秦国骂了两千年,真是作孽哟!”
  对于什么“两千年”之类的,所有人都自动过滤了,她们对吕哲的大惊小怪有点难以理解,不止是秦国对儒家不待见,列国又哪个拿正眼看过儒家了?别说是国家级别对儒家看不起,诸子百家也没有一个将儒家当回事,甚至时常因为儒家喜欢“拿来主义”地拿其它学派的知识来当成自己的“立教根本”而起了不少的纠纷,其中墨家与儒家是闹得最不愉快的一个。
  “嘶……”不是吃东西时牙疼的吸气声,是吕哲纯粹的吸冷气表示震惊:“所以儒家一朝得势之后,对那些看不起自己的诸子百家赶尽杀绝,那个恩怨最多的墨家也被一而再再而三的蹂躏!”
  儒家与墨家不愉快并不是什么秘密,闹矛盾的根源就在于儒家因为抢占“民间市场”的时候“剽窃”了太多的墨家行为,例如墨家一直占据主动的“婚丧礼”和“民间舆论”,同时两帮人对于“礼”也有太多的争论,结果就成了生死冤家。
  “因为私人恩怨,儒家骂墨家的‘创造性’叫奇技淫巧,这太扯蛋了吧?”吕哲再一次有点目瞪口呆了。
  赵婉有点迷惑自家夫君怎么对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那么惊讶,她点了点头,似乎是有些好笑:“新的工具能提高生产力,新的概念或许有益于家国。一个否认社会进步的学派,一个顽固守旧的学派,大家怎么会对儒家待见呢?”
  这一刻吕哲对一件事情感到难以理解,既然春秋和战国都是这么看儒家的,到了西汉的刘彻皇朝董仲舒是怎么对儒家“大刀阔斧”的改造,又是将儒家改造成了什么模样,董仲舒是不是“忽悠学”专业理论登峰造极,这才说服刘彻重用儒家一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事情出来。
  似乎刘彻最喜欢的老师是儒家的,董仲舒改造的儒家也是“帝王至上”的,因此在感情上和实际需要上才让刘彻被董仲舒“传销”成功?
  好像也不是那么回事啊?刘彻虽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是在实际治国上没有任命过哪一个儒家做高官,连带董仲舒刘彻也是尊敬而不用,活跃在刘彻时期的西汉朝堂依然是以黄老学说、法家学说、兵家学法为主调,是到了汉元帝时期儒家才算是真正被重用。
  儒家真正崛起始于汉元帝,概因刘奭喜好儒家,性好仁慈,结果从他开始,汉朝就悲剧了,取官全以儒家标注选官,在元帝用儒方针的指引下,朝廷大臣以经学相矜尚,儒生布满朝廷上下,他们或位至公卿,或为地方长官。郭沫若说:“元、成以后……明经逐渐成为举足轻重的政治势力,出现了‘州牧郡守,家世传业’的经术世家。”而大批儒生进入政界后,又必然会把儒家理念施之于政事。
  以经义为本,治国施政。元帝即位后,摒弃了宣帝霸王之道相杂的政治,发布的各项政令以及诏书,多引经为据。质问大臣,则穷究“经义何以处之”;大臣执法,则要求其“顺经术意”;如果大臣奏议上的语言不符合经义,则必然遭到严厉的批评。元帝的好儒,并不是要官吏做表面文章,而是要付诸实施。
  由于利禄的诱惑,传授、研习儒家经学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自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以来,到了元帝时期,经学才真正昌盛起来。正是由于以儒家仁义之道为治国指导思想,才使得业以动荡的社会又暂时平静下来,西汉王朝才没有即刻崩溃,而又苟延残喘了几十年。但是负面影响嘛……
  “我原本想着也就是让儒家学子制定礼仪,至多也就是让儒家学子去当教书先生,没想过让儒家当什么重要的官职……”吕哲有些怕了,他意识到哪怕是让学儒家的家伙去当教书先生都有很大的风险。
第0504章
说不清道不明
  历史上有“焚书坑儒”一个历史事件。
  一说是焚烧列国的史书,坑杀术士。
  另外一个说法是焚烧一些不符合、不利于秦国统治的书籍,只要是秦国不愿意让传播的书都在焚烧之列。同时“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起源也是因为儒生在咸阳乱讲话,不但意图使用民意阻止始皇帝的中央集权制,还编排了关于嬴政一家老小绯闻的事情,例如嬴政的爹是吕不韦、老娘是个无“日”不欢的荡妇,因此抓捕了当时咸阳城内的儒生,全部活埋了。
  估计两个版本都有一些可信度,焚烧的书包含了列国史书和一些在秦国看来是禁书的书籍,干掉的人中是术士和儒生一起活埋,还可能牵扯到一些无辜群众什么的。
  儒生是最喜欢闲着无聊乱讲话的人,编排一些风月八卦更是强项,不排除有拿嬴政家事说事的可能性。谁愿意自己的家丑被拿出来乱说,又是牵扯到嬴政本身皇位是不是正统的事情,一个不好就有可能爆发致使秦国亡国的动荡。若是真的如第二个版本那样,嬴政单单在咸阳抓捕儒生还算是仁慈的了,否则哪怕是将疆域内的所有儒生全部杀了都不解恨。
  吕哲本身对儒家并无恶感,当然也谈不上有什么好感。他认为世界上就没有绝对的“伟光正”,任何一种东西在发展过程中必然是会带着这样那样的污点,不能用几个例子就来断定好与坏。
  现代西方社会的发达国家,他们的崛起是建立在掠夺世界资源,屠杀不知道多少种族掳掠财富,等到自己吃干抹净了,浑然将自己祖宗干过的那些肮脏事给刻意抹除了,开始扭过脸来讲什么“环保”“人权”之类的玩意。
  总而言之,要是较真起来谁的裤裆没抹过屎尿,有人说儒家再坏也保证了华夏民族的完整性,那么这样说来儒家是不是也有好的一面?
  在不专业的领域吕哲觉得还是不要妄加定义,反正他一开始也就没有想过要百分百的重用什么学派,所思所想就是一种实用主义,治理领地需要什么学派用什么就是了。
  抛开烦心事,吕哲开始关注吕雉和卫雯的情况来,两人是一前一后怀孕,都是有了六个月身孕的身子。他因为太忙,平时每天最多是抽出半个时辰来陪陪吕雉和卫雯,了解两人身体和胎儿情况都是依靠医匠那边在回馈,今天他难得夜幕降临就空闲下来,怎么也该做出一个即将成为父亲的男人那样,亲自用手摸摸那鼓起的肚子。
  “这俩孩子都是属于好动型的,等生出来绝对是个活泼样。”吕哲笑得嘴巴都快咧到耳根去了。
  赵婉看见吕哲小心翼翼地这会抚摸这个的肚子,等一会抚摸另一人的肚子,她下意识就摸向自己的小腹,脸上既是羡慕也是黯然。
  自吕哲南征归来,他们已经“奋战”了快要三个月,也不知道是时候未到还是怎么回事,赵婉一直没有传出喜讯。
  说实话,赵婉想要一个孩子都快想疯了,连续三个月还没有传出喜讯,她现在已经在南郡四处派人多方打听药方,关于怎么能增加受孕的几率光是写信去咸阳就写了十来封,咸阳那边的赵高似乎也比较着急,接二连三收到信件已经出重金在购买增加受孕几率的药方。宫中的医官也会一天之内被赵高烦上好几次,只差跑去求始皇帝派几个比较有经验的医官南下了。
  有人说过腹中胎儿若是活动率高生男孩的几率比较大,吕雉一听丈夫那么说脸上的笑容就没有停过。
  卫雯一直没什么存在感,她也是在吕哲喝醉之后才被宠幸,一直以来所表现的就是谨小慎微。她与之吕雉渴望生个男孩不同,十分希望肚中的孩子是个闺女。
  吕哲是不在乎生男生女的,对于赵婉迟迟不怀孕也没有太多的想法。他现在才二十一岁啊,若不是有什么三长两短再活四十年肯定要有的吧?对于继承人并不是那么的在乎。
  有时候吕哲甚至希望继承人能晚一些儿到来,毕竟历史上发生过太多父亲年轻而太子早早出生,结果因为帝国掌控者年轻力壮活得久了,太子一等再等等到快入土了还没能当上皇帝索性就造反的事情。
  吕雉?她生男孩也是庶出,在这个道统要求十分严格的年代,无论吕哲有没有想过让吕雉当什么王后或皇后,吕雉的孩子想要成为帝国继承者远远不是那么容易。
  吕哲与赵国和楚国那边也已经确定联姻。楚国那边是熊心的独生女,名唤熊女的一个十五岁女娘。赵国那边是赵歇的最幼女,年芳十六的赵欣。这么一来不是出身什么高贵人家的吕雉更是几乎没有当王后或皇后的可能了,那么她的孩子想要成为帝国继承人又增加了两层障碍,那就是赵欣、熊女的孩子。
  如果没有遗忘的话,项伯和景驹当初出使南陵的时候有提过那么一件事情,就是吕哲与熊女成亲后生下的男孩为吕哲的继承人,在这个孩子加冠(成年)的时候熊心会让位,使得本来就是吕哲继承人的孩子又继承楚国的一切。
  楚国那边的提议有没有接受的价值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结论,众臣也对这个话题能避就避,实在是被吕哲逼急了才会说一些不关痛痒的话。
  如果答应楚国那边的提议,熊女嫁过来肯定是要为“后”,只有这样熊女生下的孩子才能名正言顺成为吕哲的继承人。
  然而别忘了吕哲这一集团的崛起是踩在谁的“尸体”上,他们统治的疆域是一块一块夺自楚国,怎么着也该是算得上“深仇大恨”吧?
  众臣不发表意见有部分原因是心里不愿意接受一个带着仇恨的女子成为“后”,另外也害怕有楚国王室血统的继承人会不会出现一种对他们敌视的情况,又或是更加严重的搞出一个灭了他们打生打死建立起来的国家,然后让楚国原地满血复活的奇葩情况。
  内心有抵触的众臣不可能将自己的想法明明白白告诉吕哲,毕竟再怎么样君是君臣是臣,或许现在吕哲不介意,但是要是哪天吕哲突然就介意了呢?
  赵国那边并没有提及什么“后”什么继承人的事情,只光请求物资了。不过赵国现在的情况有点特殊,进行龟缩策略虽然不至于面临亡国,可是也有点朝不保夕的模样,暂时没有功夫来纠缠这些。等到赵国危急稍微解除肯定是要“回过神来”,到时候不争取那就怪了。
  吕哲这一集团站稳脚跟了啊,再差也是割据大片南方疆域的势力,迟早是要立国正名的。华夏的格局现在会是什么情况不太好说,不过大部分都认为会恢复战国那种列国并立的局面。
  南方有一个疆域广阔的国家,怎么说都是一个奥援吧?那么吕哲的王后,是不是能左右吕哲的想法?哪怕不能左右吕哲对于国策的安排,鉴于王后是某国人,大概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被哪个国家按在地上胖揍或是灭国吧?
  可以肯定,楚国已经在争,赵国也必将会争,谁都不会轻易放弃。
  也不知道是不是凑热闹还是怎么个情况,魏王咎和韩王成也表达出了联姻的意愿。听说……只是听说,齐国和燕国那边也在商量这么个事,正在探讨既然列国都想与吕哲联姻,他们似乎也应该凑个热闹。
  不开玩笑的说,吕哲从燕彼那里听到这些情报的时候瞬间头就大了,特别是后面又听到秦国那边也透露出消息,说是始皇帝也在思考下嫁公主的可行性,那就不止是头大,是头疼了。
  这些事情吕哲还没有与现有的四位伴侣提起过,不是惧怕赵婉、吕雉、卫雯、翼秀产生什么情绪,毕竟这年头哪个诸侯不是一大堆女人。只是因为他实在感到莫名其妙,心里更多是将燕彼的暗探机构刺探来的情报当成玩笑来对待。好吧,其实就是觉得不是什么需要特别在意的事情。
  吕哲发现赵婉脸上掩饰不住的愁容就挪了挪身躯凑了过去,低声道:“呵呵,别着急,咱们再努力努力,迟早是会有的。”
  赵婉给出的回应是一个微笑,她也知道着急没用,可是心里怎么就能不着急呢。对于吕哲当做笑话来看的事情,例如始皇帝挑选公主下嫁,她已经从自己父亲那边的渠道得到证实,只是在始皇帝没有下诏之前她无法说。
  现在确定将会成为吕哲伴侣的已经有六位,还有一位是待确定的秦公主,赵婉是出身高贵,可是能与王室女、皇室女比吗?吕哲迟迟没有定下谁是“寝宫之女主”,要是单有楚、赵王室女,赵婉或许还有一点盼头,再加上一个秦皇室女,她打从心里觉得自己不能过多的奢望了,只求能生养至少是一个孩子。
  赵婉所不知道的是,吕哲对于将什么王室女、皇室女定为后宫之女主根本就没那个兴趣,又或者说比较有顾虑。不但是吕哲,蒯通、萧何、共尉、季布等等的重臣,他们压根就不希望王室血统的女子能成为王后乃至于是皇后。
  可能要把列国全灭了,建立一个新生的帝国,那么王室女立为后,真的可以吗?
第0505章
绕不过的坎
  经历将近千年的列国并立,是秦人奋起而战又统一天下,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好例子来说明留下前朝势力会怎么样,可是一个新生帝国的崛起必然是要消除旧有势力的影响,哪怕是不大规模地捕杀前朝余孽之类的人,也不可能让统治出现有反复的情况。
  君王的后宫有前朝公主之类的妃子已经是够麻烦的事情,前朝公主的存在肯定是要给前朝余孽留下一丝的幻想。那么前朝的公主成了新生帝国的皇后,前朝公主所生的孩子再成为太子,两人身边肯定是要凑来非常多别有用心的人。等待开国皇帝死翘翘了,皇后成了太后,太子成了皇帝,被那帮前朝余孽蛊惑着重立旧国什么,使得那个前朝再次复立的可能性绝对不是没有。
  列国详细表示出要与吕哲联姻的意愿,他们或许压根就没有想过埋下伏笔什么的,单纯的就是想要接联姻来增加双方的亲密度,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有个可靠一点的求援对象。
  吕哲的人生目标一直在变,刚刚穿越那会想着的是怎么在危机四伏的秦末活下去,到了占领南郡之后又想着多扩张一些领土,等待拥有了南郡、苍梧郡、衡山郡开始琢磨着怎么先占领南方全境,再拿下庐江郡和九江郡立刻就生出灭掉楚国成为南方独霸的想法。
  人的欲望跟实力的增强不断的变化绝对有关系。拿个简单的比方,有个人在穷困的时候想的只是能吃饱饭,但是某天有能力吃饱饭了就想着有一个不错的房屋,吃饱饭和房屋都有了肯定是想着存钱,有了一定的钱就会想要更多的钱。
  吕哲的想法与“吃饱饭到存钱”的欲望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将存钱改变为占领更多的地盘罢了。他现在已经掌握了八个郡,攻伐岭南的进度也一直呈现顺利趋势,等待岭南拿下后还能再置理三个郡,如此一来就是十一个郡的疆域。
  十一个郡的总面积大概是会是一个半中原的大小,光是从占有的疆域来说真的很广袤,差别就是有经过开发的只是南郡、衡山郡、庐江郡、长沙郡、九江郡,其中庐江郡和长沙郡还是经历过战火属于半残状态。苍梧郡是属于开发阶段。新占领地嘛,优雅一点叫未开发过的处女地,直接点就该称呼为蛮荒之地了。
  吕哲现在的人口基础已经突破五百万,而这五百万在册的黔首都是属于成年人,按照现在的习俗未形成劳动力之前是不记录在册的。若是将孩童也算在其内,吕哲治下的人口总量该是有八百万左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4/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