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3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6/716

  什么?吕哲与齐国不接壤!魏韩这两个弱小的存在是吕哲保护才能得以保存,魏、韩与齐国可是接壤的,不但接壤齐国也有吞并魏韩的野心,那不等于说会牵扯到吕哲的绝大部分精力吗?
  齐、燕与吕哲交恶是必然的结果,那么吕哲与那些即将攻秦的列国就走不到一块去了,秦国在西南(吕哲的西北)威胁也就不是那么迫切。再则,到目前为止吕哲依然没有攻秦的迹象,那么秦国就该好好思考怎么在列国(中原的齐、燕、赵)攻秦之前最大地进行削弱。
  赵王歇不来会盟地点而是自己在下父城以南驻扎,这对蒙毅来说是一个意外惊喜。在会盟地点被严密监视之下想要搞点什么小动作不容易,他很快将心态摆正且拿定主意,将矛头指向了“显得孤单”的赵军。
  在确定对付赵军之前,蒙毅自然是要先试探吕哲,没有出现什么亲身去见吕哲的事情,也没有派人前去寻求同意,是苏角做出向北开拔的举动。
  苏角率军向北开拔,前一天吕哲就近监视的部队还吊在后面,到了第二天那支所谓的北部军团放弃了跟随,蒙毅就是再迟钝也能明白吕哲压根就不介意秦军去攻打赵军。
  真的很奇怪啊!吕哲是叛将,可是一直一来就没有主动的对秦国动用过武力。按照道理来说吕哲应该会很乐意秦国在多方围攻下灭亡,可是看吕哲不介意秦军攻打赵军的举动又似乎不是那么回事。
  没人会天真的往吕哲对秦国忠贞不二的方向想,那么只能解释要么吕哲是想见到秦国与谁谁谁打得两败俱伤,要么就是吕哲真的只是向窝在南方不图向北、向西发展。不过,不管怎么说,只要吕哲不站在列国那边攻秦,对于情况不妙的秦国来说就是一件好事。至于日后会是什么个情况,只要秦国能撑过目前最艰难的这一关,总是有办法来解决的。
  共尉将军情传到吕哲这里的时候,吕哲在意外中发现那并不是一件坏事,他现在最不愿意看见的就是自己的势力还没有真正的发展起来之前秦国灭亡,因此连在必要的时刻派军帮助秦国抗战的念头都有了。
  秦国的中原军团和先期南下的七万秦军去攻打在下父城以南的三十万赵军?军事舆图上没有标错的话,秦赵即将爆发大战的场地离慎只有百里不到?从慎到秦赵战场急行军至多也就是两天的路程,而似乎还有大概四十万的齐燕联军在慎周边,只要赵军不是在二天之内败亡,有的是军队会聚拢过去。
  吕哲不太清楚蒙毅……或者说秦国的二十二万能在多少时间之内击溃或是歼灭三十万赵军,也不知道秦国只是动用二十二万军队还是更多。但是有一点他非常确定,若是秦军不能在任何支援赵国的援军抵达之前战胜赵军,那么这一场突袭战必然会变成一场规模空前的会战。
  如果没有发生秦军突袭赵军的事情,在会猎上全军覆没的齐燕估计会跟吕哲继续纠缠下去,动用上百万交战在齐燕攻秦之前不太可能,可是动用几十万打一场还是有可能的事情。
  发生了赵军被秦军突袭的突然事件,己方参与会战的精锐又在极短的时间内全军覆没,齐王儋还能有什么心思继续与吕哲纠缠,不但不能纠缠反而要借着战前的约定台阶下,赶紧地去帮赵军才是。
  当然,齐王儋一来就尽情的表演,又是什么赵王歇是前来会盟,吕赵也马上是姻亲什么的,那是要拉吕哲一块去救援赵国。
  吕哲等待齐王儋表演够了才开口说话,他可没接什么秦军突袭赵军的茬,而是大谈起了会猎之前的双方约定。
  “算,自然是算数!”齐王儋本来是不想算数的,不讲信用不是秦国的专利,齐国在历史上也是一个逮住便宜就占,输了不服气再干的国家。但是现在将要攻秦的赵国这个盟友有难,要是让三十万赵军完蛋了对齐国一点好处都没有,只能讲讲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还是先救赵以后再继续和吕哲拼了。
  “齐王果然是讲信用的人。”吕哲不是在夸奖,纯粹就是为了接下来的话题,又将确定魏韩归为吕哲保护强调一遍,最后才说:“如果齐王、燕王没有异议,我们便各自盖宝,向天下公示吧?”
  盖宝的“宝”是君王的印玺,除了国印(既传国大玺)之外,策拜外国事务用的大王之玺和凡发兵用的大王信玺两颗印玺都要用上。为了表示信约受天地鬼神的监督,那颗专门用来在祭祀上用印的印玺自然也是要盖的。
  服输,不服输还能怎么样?对于齐国来说先攻秦比较重要,想攻秦赵国就不能没有了三十万大军,赵王歇更是一点闪失都不能有,不然原本约定好的齐、燕、赵、匈奴合力攻秦就要泡汤了。
  齐王儋一边用印,一边还念叨无论如何赵王歇也将是吕哲的翁丈,赵国也是因为过来观盟才被秦军偷袭,吕哲可不能完全没有表示。
  燕王夏却是一直欲言又止的模样,要知道燕国是臧荼和韩广打出来的,他这个燕王还是两人从某个旮旯地方揪出来才当的王上。两员大功臣(权臣)中,燕国本土有韩广在,臧荼要是有什么三长两短燕国内部就将失去平衡,那可是要大动荡的,他这个燕王的位置还能不能继续安稳坐下去可就没谱了。
  “哦、哦……”吕哲也在用印,不过他的是诸侯印玺,自然没有皇帝(天子)、大王的印玺数量那么多:“是吗?我自然是不会眼睁睁看着赵国被歼灭。”态度很像是在敷衍,盖下最后一个印玺,站直了腰杆:“可是按照约定只带来五万部队,数量有点少啊。”
  鬼才信啊!虽然是各自都只带五万前来会盟地点,可是外围谁没藏个几十万后续部队?最北边的燕国都来了将近二十万,陈郡可是在吕哲疆域边上,可能会没有军队藏着么!
  “我听说齐国吞并了泗水郡局部,用沛县、留县、彭城等地方设立了一个沛国?”吕哲呵呵笑了几声:“沛国相可是一个叫刘季的人?”
第0546章
怎么就没必要!
  “刘季?”齐王儋一脸的迷惑:“这人是谁,很有名吗?”
  吕哲能看得出齐王儋的迷惑不是假装,齐王儋很显然根本不知道刘季是谁。
  旁边的田市微微将身躯倾向了齐王儋身边,似乎是低声提醒了什么,结果齐王儋才“哦”了一个长音道:“沛国相刘邦吗?”
  田市是齐王田儋的儿子,不过并不是齐王儋唯一的儿子或是嫡子。
  这下轮到吕哲意外了,刘季已经改名叫了刘邦,那是不是这位仁兄已经找到参与逐鹿的志向?
  吕哲原本也就是随意问问,根本就没有想把刘季怎么样,毕竟沛县那些帮助刘季起家的人基本上已经被挖了过来,刘季还能不能崛起还是未知数。他听到刘季改名之后开始重视了起来:“该是刘季无疑。”在齐王儋和田市一脸迷惑的神情中继续说:“田将军会猎之后在本侯这里作客,刘邦与本侯在北地乃是故交。”
  齐王儋立刻就懂了,田荣被俘之后吕哲不是想用财帛什么的交换,是想要这个以前叫刘季现在叫刘邦的人。
  刘季投入齐国阵营之前是在陈胜麾下,似乎还是陈胜麾下三大头领之一?后面齐和燕争夺广阳郡,陈胜这种新进崛起的势力必然是要被打压,但是打压中陈胜倒是利用左右逢源的墙头草策略支撑下来,一直到齐燕结成同盟之后才玩不动墙头草策略,刘季也就拉着人投靠了齐国。
  齐国任命刘季为沛国相不是其人有多么大的才能,就是有人向齐王儋建议说刘季是沛县人,齐国作为外来者刚刚新占领泗水郡显得不稳,为了使泗水郡的那些楚人反抗不是那么激烈,刘季不但有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其人又恰好在本地那边有些名声,那就利用起来了。
  说刘季没有过人的才能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不过那是指他在内政和军事上的才能,但是这人也有成事的优点,那就是非常会做人、懂的拉拢人、懂的任用人,因此倒是团结了一帮不错的兄弟支撑着。
  齐王儋本是要马上同意,可是田市一看就不对立刻不顾现在是列位君王在场拉了拉齐王儋的衣角。
  齐国占领泗水郡能够相对安稳虽然有吕哲占据南方那么大片疆土的原因,也和楚国衰弱怎么看短期内都无力光复的因素在,但是最大的关系是有刘季这么个人的存在。
  刘季麾下的樊哙、邓说、朱石鸡、余樊君、郑布、丁疾等人都是一些不错的人才,其中樊哙、邓说、余樊君、朱石鸡、丁疾武艺都是不俗,又以樊哙最为武勇,邓说、余樊君有统兵之才。在文士方面,邓布、陈唐、李封也有不错的内政能力。
  虽然有齐国放纵的关系在内,可是一个原本只有数千人的小团体到了沛国竟然能聚拢起一支三万人的武装,并且竟然能汇集起那么多人才,这些人还不确定到底有没有什么难得的大将或是大才,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一旦齐国拿刘邦来换田荣,那肯定是要闹起来的。
  齐国当然不怕刘邦的部下闹,可是现在马上就要攻秦了,并且南下试图压服吕哲的意图彻底破产。不但想压服吕哲的计划失败,他们本身更是被吕哲军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给吓坏了,那么南边肯定是要有得力的人来帮齐国宗室镇守,刘邦也就成了非但不能动还要大力扶持的人,不然新占的泗水郡局部要糟,等泗水郡没了之后齐国本土也肯定要倒霉,怎么又能去动非常懂得拉拢人心的刘邦呢?
  吕哲一见齐王儋哪怕用巨量的财帛也不愿意拿刘季来换皱了皱眉:“难道一个外姓要比宗室成员重要?”
  这话让齐王儋怎么去回答?他很想怒斥吕哲怎么能挑拨离间,可是实在没有那个胆量,只能极力忍耐:“百倍于体重的金,或是等重的优质玉,这是惯例。”
  所谓的“金”当然不是黄金是铜,而惯例是也不是胡说八道,在华夏历史上赎回贵族都是有讲究的,甚至是在战场上俘虏贵族都有相应的讲究。不过吧,讲礼仪的那一套早就被丢弃了,要不是双方是约定会猎,会猎之上谁谁谁成了俘虏,他们才不会谈起这个呢。
  齐王儋越是不愿意用刘邦换,吕哲就显得越想换,概因齐王儋越是拒绝就越说明刘邦要么已经在变得强大,要么就是齐国有什么离不开刘邦的地方。这样一来吕哲还怎么可能让刘邦继续壮大,也不愿意刘邦成了齐国离不开的对象。
  吕哲开始还漫不经心,后面竟是态度强硬,这让齐王儋非常纠结,也让在场的列国君王万分迷惑。
  “吕侯为什么想要那个叫刘邦……不对,是叫刘季的人?”韩王成偷偷地嘀咕。吕哲叫那人刘季,他是绝对不会管人家换名叫刘邦的。
  “……”魏王咎哪里知道啊,但是他本来还在担心吕哲对齐国没什么火气,后面吕哲态度强硬可是让他心里乐坏了。
  很不对啊,会猎刚结束,吕哲态度强硬一些是应该的,哪怕是霸道一点也是理所当然,但是那是表现在大局和邦交之上的,偏偏吕哲对于大局和邦交压根就不在乎,去纠缠一个之前谁也不知道的小人物,有那个必要吗?
  齐王儋也在问有没有这个必要,吕哲的回答是非常有必要,甚至不惜为了那个叫刘季……好吧,人家已经改名叫刘邦了。为了这么个小人物不惜永久扣留田荣,乃至于再摆开阵势打一场。
  何苦呢,何必呢,不愿意加入举世攻秦也就罢了,现在再为那么个小人物彻底与好歹也是八郡疆土和拥有两百万大军的齐国大动干戈,这太过份了昂!
  眼见就要不欢而散,错了……眼见齐王儋就要支撑不住服软,项梁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跑出来当好人,说是这么个事无关大雅,两位伟大的领袖人物不该为这么件小事撕破脸,建议吕哲看在田儋好歹是一国之主的身份地位上缓一缓,劝完吕哲又去劝齐王儋加入一同联姻的行列。
  “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嘛!?”齐王儋完全不领情,在会猎之前他一度认为自己成了最强大国家的君王,会猎打输了已经够丢脸,被吕哲一再强迫更是一肚子火不敢当场发出来。不过嘛,一个虚弱楚国的上柱国、大将军,他还是敢训斥的,因此说了一句还不够,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教训。
  吕哲有点愣神地看着齐王儋对着项梁一阵吐口水,他再怎么不了解秦末历史也知道那么一点点的。
  原版的秦末历史上,复国的列国中以楚国最强,而楚国实际上也是项氏做主,因此在反叛军(起义军)中项氏想对谁像是孙子般的教训,那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现在呢?原版秦末历史上对项氏随便一个宗亲都需要巴结的田氏族长、齐国国王田儋,竟是对着项梁像是训斥孙子那样的吐口水。
  这该是多么有违和感的一幕啊!
  “项氏不安好心。”蒯通低声对着吕哲说:“刘季是楚人,泗水郡彭城以北被齐国霸占,齐国只派去一个宗亲当国君,实际做主的人该是那个叫刘季的人。”
  吕哲当然知道项梁不安好心,不过现在可不是项氏说一不二的那个原本历史。虽说项氏依然是楚国的权臣,可是项梁这么迫不及待的跳出来着实是太不自量力了一点,被齐王儋像孙子那样的训斥也是活该。
  不过嘛,吕哲现在还用得着项氏,不管项梁是抱着什么样的目的站出来,他自然是不能站在旁边看笑话的。
  当吕哲重新开口说话,齐王儋立刻又是另外一个模样,虽不至于毕恭毕敬,可是齐王儋总要注意倾听吕哲到底想说什么。
  齐王儋也没必要毕恭毕敬,他现在是不得不隐忍,至少在会盟台被吕哲军控制,慎这边也是吕哲极度占优的情况下,他是该收敛且小心一些。若是等下了会盟台,齐燕后续的数十万军队也过来,他又再从会猎惨败的阴影中走出来,那必定是有胆子与吕哲叫板的。
  暂时搁置争议,田荣可以在吕哲那边作客,齐国回去之后安排一下将刘邦送来交换,这是齐王儋给出的答复。
  吕哲还想再逼迫一下,可是蒯通认为真的没有那个必要,现在他们该做的是趁打出来的威势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消散之前,取得更多有利的条款什么的。
  有田荣在手,吕哲也不信齐国会因为刘季这么个外姓不来交换,因此约定之后也就不再纠缠。
  与齐国那边扯了太久,吕哲看向燕王夏的时候,燕王夏立刻就表示只要臧荼能够回去,那么吕哲有什么要求燕国都是愿意考虑的。
  “这家伙也太没骨气和不懂谈判了吧?”吕哲不是那么清楚臧荼对燕国的重要性,但是他也没想明白该让燕国付出点什么。
  燕国离南方太远太远了,要是没有齐国的勾结燕军根本不会来到南方,蒯通显然是认为已经与齐国交恶没必要再去刺激远在天边的燕国,暗示吕哲可以从优,最好是能离间一下齐燕之间的感情。
第0547章
势不由人
  该怎么来形容项梁此时此刻的心情呢?那是一种尴尬外加极度憋屈和一种难以启齿的感激。
  尴尬当然是因为不自量力,在两个手握百万雄兵和治下疆域无比庞大的人说话时,项梁虽然是楚国的实际掌舵人,但身份是王下臣的人跳出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确实都是一种失礼的行为,要是楚国强势也就罢了,可是现在的楚国……
  只要是个有自尊心的人,被像是孙子那样的教训就没有不会感到憋屈的。而极度憋屈就有点复杂了,项梁哪怕是愿意为了项氏的未来向吕哲暂时服软,但是内心里总还是会把吕哲视为最大的仇人,被人训斥的时候吕哲站出来不但解围且帮忙说话,那是不是极度憋屈是什么?
  要说感激,其实项梁自己都搞不清楚为什么会对出来解围且帮忙说话的吕哲产生感激的情绪,毕竟那是一座楚国要复兴必需铲平的大山,一个项氏控制下的楚国想要崛起不得不击败的仇人。但是在那么一刹那,他的脑袋里出现了吕哲军对齐燕联军轻松屠戮的画面,也不知道是哪根筋坏了,竟然想着要是吕哲肯赐予会稽郡作为封地那也不错的想法,下意识就生出了感激的情绪。
  退下去的项梁脸色通红,一旁的熊心却是看了看在与燕王夏说话的吕哲,又看了项梁一眼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吕哲想要离间齐燕可以说是很难办到的事情,毕竟他们离燕国实在是太远太远了,不过想要博得燕国的好感却是一点都不难,概因双方领土不接壤不会有什么利益冲突。
  燕王夏不是一个能决定燕国命运的大王,在吕哲提出用等重的优质玉可以交换臧荼时,他能做的就是感激一笑。
  吕哲那么轻易就放过燕国,对齐国那么的刁难让齐王儋变得一脸阴沉。
  齐国的王室从来就没有什么大局观的血统,无论是以前的姜氏血统还是代齐之后田氏血统都是如此,齐王儋心里异常不痛快也就暂时忘了自己是在被吕哲军控制的会盟台,对吕哲的提出一些新的协议都是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6/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