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3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7/716

  被吕哲军清除掉的蛮子尸体有两万,按照战争的常态来看,受伤跑回去的蛮子至少会是战死数字的三倍,其中失去战力的又会占到四成。当然,这是常规战争的常态,现在却是非常态战争,蛮子们以命博命的打法就是一波上来了不消耗完就会一直打下去,除了极少数的人逃跑,大多数蛮子都是力战到死。
  要是百越各族早有这种拼命的狠劲,吕哲军绝对不会那么轻易一次又一次以轻微的代价歼灭那么多百越人,这是在西岸参战的所有吕哲军成员都承认的事实。也正是意识到这点,再加上交战环境艰苦,西岸的吕哲军才会出现士气下降的情况,崩溃起来也远要比之前的任何一场战争中来得容易。
  “东岸的消息传递过来没有?”周敢眼皮在狂跳,预备队上去堵住缺口稳定了战局,可是他们全营也就三千多能搏杀的人手。
  没人回答周敢这个临时指挥官的话,不是说他们藐视周敢的权威,是东岸确确实实一点消息也没有传回来。
  “没下雨了啊,河面虽然还是汹涌,可是连接两岸的绳套还在,今天应该过来的援军怎么还不过来?”有些人一紧张就会碎碎念,周敢也有这样的毛病。
  东岸的旌旗还是密密麻麻的飘扬着,到了吃饭的时间一道道炊烟升起的时候,夸张一点就能形容“遮天盖日”,毕竟那是将近二十万的士卒饭量,按照一锅五十人的份,那也是四千个炉灶来着。
  喊杀声,惨叫声,嘶嚎声,智慧生命的搏杀远远比动物界的猎杀捕食来的热闹和吵杂,同时他们也是唯一不是为了捕获食物而进行杀戮的生物之一。
  “敌军的战线维持艰难,早二天需要付出至少千人才能撕开一个口子,现在只要勇士们不惜命的搏杀,三百人的损失就能摧垮一个缺口。”开明泮真的很老了,老到离战场二里都无法看清楚前面是什么情况,可是他有专门的随从可以描述来着。
  开明泮来到战场亲自观察,一些有穿衣服没穿衣服,穿衣服又分麻布衣、兽皮,没穿衣服身上的刺青图案又不同,反正是看上去乱七八糟的各部落首领们也站在开明泮的周围。
  这些人的身高和特征也是千奇百怪,有的是皮肤天生就是黑漆漆的,五官特征也与华夏人种完全不同。那些身上脸上满是刺青的人,图案也是很杂,从猛兽到某种不知名的植物皆有。若是了解南亚的部落群体,必定是能看出这些人已经不全是岭南的部落,有些是大概后世缅甸地区,更多是越南、老挝那一块才会有的人种。
  事实上,华夏族群一直都在扩张,很多原本生存在华夏大地的族群都被迫向外迁移,在秦时南征的时候,确确实实是有相当多的百越族群流窜向更西南的区域。
  吕哲军的南征军事行动延续了秦南疆军团攻伐岭南的历史,自知无法抵挡的岭南相当多部落已经开始向西南迁徙,离水这条战线上之所以爆发大战,那是岭南各族为了争取迁移的时间。
  当然,不管是吕哲,或许司马欣、周文等等,他们都不知道岭南各族无法抵挡兵锋已经展开大迁徙。身在岭南的周文,他的想法是岭南各族集结大军在做垂死挣扎,也非常想抓住这个机会歼灭集结起来的岭南各族,为日后的军事行动打下更牢靠也是更顺利的基础。
  在离水东岸,连绵十数里的吕哲军营盘其实兵力已经下降到五万,其余的人马分为三路。
  一路是向北迂回,打算从离战场上游约二十里的地方泅渡,然后直拐南下切断敌军后路。
  第二路是向南迂回,用意自然也是尽量做到悄声无息渡过离水,在情况顺利的情况下加入战场。
  第三路则是和正在交战的离水主战场无关,是南部军团后面冒出了不少百越人,他们发疯似得攻击各处据点,为了保证后勤线的安全这一路人马除了增强各个据点的兵力之外,就是分散剿灭那些总算是从深山老林出来的敌人。
  若是将南部军团的布置画在军事舆图上,那么现在的战争态势是西岸吕哲军在牢牢吸引住敌军主力,东岸的吕哲军成了备后部队,军事行动路线成为两个大箭头迂回包抄的局面。在一些小线条上,或是五百、一千、五千的各支部队犬牙交错地在岭南东部形成大包围圈,目标直指那些原先躲藏现在暴露的敌军。
  连绵的雨势给予岭南各族联军进攻的机会,同时也创造条件让周文能隐蔽地将军队派遣出去,所以老天对于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差别就是懂不懂得去利用罢了。
  开明泮到了主战场,那么也就意味着瓯雒国的三万部队到来了。
  瓯雒国对于华夏体系的列国来说,估计就是一个占地大概一郡的小国,可是她在南亚地区却是一个响当当的大国。
  这个南亚大国占据了后世的半个越南区域,再详细一点就是占着以河内区域为中心的方圆三百里河山,总人口数量该是有一百二十余万,不过大多是归化没多久的野人,一百二十余万中达罗毗荼人占了至少五成,其余有些是古蜀人、巴人、雅利安人。
  不是经过统一的区域,环境也着实太乱太复杂,人种自然也是非常多。
  开明泮带来的三万部队中蜀人和巴人不多,基本是作为军官而存在,士兵都是各色的人种。他们到目前为止只出动一千人参战,用意当然是测试吕哲军是什么角色。测试的结果很令人心优,南部军团的战斗力不能算是吕哲麾下的最强军队,但是一千瓯雒国完蛋了近六百人才杀死杀伤不到三百吕哲军,就是个二比一的差距……
第0586章
超乎想像的复杂(下)
  精心准备又特别调出精锐结果只打了一个二比一的战损,说实话开明泮是有那么点被吓到了。
  要说起在南亚由古蜀国一些人建立起来的瓯雒国,在面对南亚那些部落的时候,一个瓯雒人对抗四到五个野人是没什么问题的,毕竟有冶金文明的国家和石器时代的蛮荒部落打,要是这样都还打成一比一,那瓯雒国干脆就不用混下去了,早被灭了不知道多少遍。
  说起瓯雒国的社会环境和文明体系,毫无疑问因为开明泮是古蜀国的王子的关系,那么文化自然是以华夏体系为主,军队的建制也是采取华夏制式,什么伍长、什长、屯长都有,到了百人队以上的官职才会出现名称上的差别。
  瓯雒国在南亚很强,是真的强不是什么吹嘘出来的强大,他们能在满是野人、猛兽、蛮荒的环境里立国并站稳脚跟就足以说明一切。
  从公元前二五七年瓯雒建国,到现在的公元前二一八年,瓯雒国建国以来几乎是每年都在战争状态,他们需要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野人争夺生存空间,也要和一些部落因为领土的纠葛持续作战,三十九年之间从数千人发展到一百二十万人口又占据三百里方圆的河山,怎么看都是不容易。
  开明泮出逃时是十岁,现在是四十九岁,看他苍老得不成样子的容颜,那都是恶劣的生存环境所迫,平时需要处心积虑的运用智慧才能挣扎出一片天地出来。
  当然,少时聪慧英明不代表能一直保持下去,多少君王年少和壮年时不是雄才伟略,到了老年的时候却是变得昏庸无道。
  要不是因为开明泮没有以前的贤明,昏了头才会千里迢迢走过莽莽林路率军来与一支不了解底细的军队交战。并且最使人纳闷的是什么,是开明泮不是为了为国获利来打,纯粹就是想要出一口幼年时期的恶气。
  若不是开明泮几十年的君王生涯攒足了足够的威望,要不是几十年的权力团结了不少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将,光是因怒兴师和劳师远征就该瓯雒国乱一阵的。
  若不是岭南诸族要往南迁移,瓯雒国能获得不少人口,瓯雒的臣子们怎么也不会让开明泮这么胡来。
  国战不能轻易开启,这是谁都懂的道理,要是付出那么多的军费和人力没有获得,一个国家能经得起几次这样的折腾?
  不知道有多少朝代里一直流行着“非不可为,实不能为也!”这句话,特别是汉武帝刘彻打了近百年的战争没有获得国家利益,之后“穷兵黩武”更是成了至理名言,结果华夏的固定版图也就维持在汉朝时期的疆域范围,除非是儒教并不盛行的时代才能新开扩出那么一点点疆土。
  这年代还没有那么多的道理和概念,任何一个国家对领土的扩张从来都是充满了野心,既然出兵岭南可以获得人口,或许还能咬下那么一块肉(土地),那么瓯雒的文武大臣也就没什么好说的,全力支持呗。
  有了举国上下的支持,三万瓯雒国军队与岭南各族的武装不是一个概念,他们身上有统一的战袍,不过因为是亚热带的关系采取的是短袖、短裤模样。士兵们手里的兵器可不是什么石器时代之类的玩意,是青铜锋刃的剑、戈矛、长矛等等武器。
  当一千瓯雒国军队试探完,验证了吕哲军的战斗力,瓯雒的一些文武其实心里已经在打退堂鼓了。
  可不是吗?这么一支由三万个健壮男子组成的军队,再配上相应的兵器,说实话要是国力(指建设能力)能跟得上,在南亚扩土千里也算是足够了。可是一千士气高昂且武装齐配的瓯雒国军队上去试探,结果倒好……原来中原军队的凶悍还真的不是吹嘘出来的,能在南亚横行的千人队上去不到两刻钟战死当场战死二百余人,其余四五百受了轻重伤,本着不服气的念头再冲锋一波,结果是敌军调来了更凶悍的部队,再一次的较量是倒下四百多人立刻崩溃。
  吕哲军可不是南亚那些野人组成的武装,那是一支有编制有约束的大军,这支大军的数量也有点惊人,竟是达到了二十万的数量。而似乎二十万只是那个叫什么来着?吕氏哲?是吕哲麾下的众多兵团其中的一个。
  战斗力不如人是明摆的事实,且很明显数量也不如人,他们光从岭南各族那里就得知吕哲麾下的军团有四个,三支兵团是常备军,其中一支就是南侵的南部军团,另外还有什么北部军团和东部军团,有一支更为精锐的军团叫禁卫军……
  老天!没开玩笑吧?一个军团二十万人,四个军团岂不是八十万人,吕哲似乎随时随地都还能在武装起二到三个军团,甚至是更多?
  得了!别什么更多了,光是四个军团都是八十万青壮,快达到瓯雒国的总人口数量了。与这样的对手交战?那该是多么缺心眼的人才会干的事情啊!
  还真的有缺心眼的,那人就是瓯雒国的安阳王开明泮,臣子们都在劝岭南人在迁移,岭南各族都不要土地了,他们何苦去招惹这样的敌人,可开明泮说什么都不愿意放弃,怎么也要尽到相应的义务。
  对于瓯雒国来说,他们的义务是刚刚有的,那就是帮助岭南各族挡住或者拖延吕哲军的入侵步伐,换取岭南各族迁移瓯雒国疆域的臣服。
  没得说,岭南各族迁移往南的人口没有办法仔细算,但是怎么也有三十来万,三万瓯雒国军队哪怕是折损在离水战场能换来三十多万人的感激和臣服,怎么也是划算的吧?
  当然,三万多的军队不能全折损咯,至少古蜀人、巴人和一些亲近的雅利安人不能当草芥丢了,开明泮和一众文武在战事无法维持之前也该及早撤离。
  岭南各族为了掩护部落往后迁移很拼命,七天之内各处集中过来的岭南人已经在进攻中战死了将近两万人,一些轻伤或者跑回来的岭南人也被各部落的首领命人杀死,拢共的损失人口达到了二万四千人。
  杀死逃跑的族人,那是为了警告其余人,现在正是族群生死存亡的关头,一些人的性命已经变得无足轻重,为了达到视死如归的冲锋趋势,杀鸡儆猴十分有必要。
  很残酷,各部落首领的亲戚哪怕是逃回来也是被杀死,残酷变成了残忍,但是与族群的延续相比这些又算得上是什么!
  “阿匍(类似于大人之类的称呼),华族人本来该泅渡的援军没有见着。”说话的人不但是一身的刺青,脸上的肌肤密密麻麻也令人眼花缭乱的刺青,他是桂越一个部落的首领,名字很复杂,但是简称为松木。
  开明泮是有点老糊涂了,可是不代表智慧完全丧失。他说:“连续七日强渡军队增援,偏偏不大股人马渡河,怎么可能没有诡计呢?”
  “是啊阿匍,那我们是不是马上发动总攻吃掉那些人(西岸吕哲军),然后……”
  “等!等到晚上。现在不断的派出人手消耗他们的意志和体力,等待傍晚的时候我的军队会发动总攻。”
  “好的阿匍。”
  曾经周王室的封国,不管是春秋还是战国,作战从来都是讲求计谋,很多人将这种行为称呼为智慧,但是实际上这并不能称呼为“智慧”,该是军事谋略。创造发明才是智慧,但是华夏体系显然不这么看,开明泮的瓯雒国严格来说也是华夏文明的体系,因此很显然对于智慧的理解方式也是拥有足够计谋的军事谋略。
  开明泮看上去有些累,他再观看一小会招呼随从抬来了竹子做成抬椅,被人抬着慢悠悠返回了树林,树林里有着被建立起来的营寨。
  “王上,我们真的要拿出精华军队去和吕哲的军队血拼吗?”说话的人叫皋通。
  皋通名字有点怪,他不是华夏苗裔,是南亚一个叫文郎的小国苗裔,文郎国是越南区域的土著国家,不过已经被瓯雒国所灭,不少投降了的文郎人都为开明泮效力,他正是其中一个。
  这个家伙可是一个神人啊,根据《交州外域记》,“南越王尉佗举众攻安阳王。安阳王有神人皋通,下辅佐,为安阳王治神弩一张,一发杀三百人”。
  随随便便造一张弩能一发杀三百人,发射出去的不是弩箭而是云爆弹或者巨型燃烧弹吧!?
  华夏历史多有夸张和扭曲事实,很多压根就是架空历史,要么就神怪小说,不过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的人,毫无疑问绝对是牛人。
  现在这个牛人很明白地在告诉自己的效忠对象,三万军队对瓯雒国很重要,哪怕是为了得到三十来万人口的感激,瓯雒国也是损失不起的。
  开明泮的回答很简约,只有三个字“孤知晓”就没有下文了。
  瓯雒国努力了几十年,一直都在想方设法的增加人口,概因现在的人口就是一切,没有人口就没有一切。
  过了很久,开明泮突然叹息了一声,幽幽道:“那些人(指吕哲军)的侵略性很强,哪怕是有林莽作为屏障……”说到这突然失去了说话的欲望。
第0587章
艰难的呼吸(上)
  一个新生势力刚刚崛起的时候绝度是扩张欲望最为强烈的时刻,概因每一个这样的势力首脑必然有着天大的野心,手底下也会有众多的贤臣良将。
  有相应的野心和实力,为什么不大举扩张呢?这也是为什么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总是能率兵鲸吞万里山河,第一代难以开扩的土地到了第二代随着众多将领老去或者收敛,续任者却难以开扩疆域的原因之一。
  毫无疑问,吕哲是将开扩疆域的方向定在了南方,最先倒霉的是百越各族,现在又将眼睛盯上了岭南,拿下岭南之后呢?是不是该轮到更南的区域了!
  开明泮本身不是一个开国之君,但是在他的手里瓯雒国的领土得到扩张,先后又打服了很多部落。作为一个为国家(家族)开扩领土数十年如一日的君王,他太清楚一支新生势力的野心了,对土地的渴望将是无限制的。
  面对如吕哲这种短期之内迅猛崛起的新生势力,开明泮认为只有在敌人没有发现或重视自己的时候给予一个难忘的教训,借用这样的方式来阻止该势力扩张的脚步。同时,因为双方面都不熟悉对方,能及早的交手肯定不能等敌军都推进到自己的国门。
  “战争在别人的土地上进行,远好过在本土打。”开明泮低低地又说了一句。
  睿智啊!有战争必然就有破坏,将战场设立在非本国疆土之内,那么损失了也是别人的财产,开明泮懂得这个道理实在难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7/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