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3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9/716

  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但是却是史实,在夏、商、周(含春秋不含战国)的那么一段历史里,华夏军队在开战之前是需要祈福和祈祷的。
  祈福仪式是一种祭拜鬼神的典礼,只有身份到了一定地位的人才有资格主持,一般是列国的国君。
  祈祷则是由参战的全军将士一起参与,主持仪式的人会是军队的主将。该中祈祷仪式是念一种战诗,在举行仪式的时候全军基本是单膝跪地、双手成奉献姿势举起向天。他们念的战诗自然是没有什么战斗力、防御力加五的“奇妙加成”,但是对于军心士气来说还真的能够达到加成的目标。
  原版的历史上,始皇帝一统华夏之后烧毁列国史书,那么列国的战前祈祷念什么战诗自然是无法查证了,可以确定的是肯定是《诗经》里的其中一首。秦军的战诗可是被流传了下来……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年头的战诗很多,每一首都是一段历史,也可以视为列国的军歌,唱腔也每个国家都不同。像是《无衣》可不止一首,分为《秦风》与《唐风》,所谓的《唐风》其实就是晋国,概因晋国的前身是唐国,唐国的宗室扩张之后国号改为晋,因此《诗经》之中只有“唐风”而没有“晋风”。
  其实吧,唱《秦风》无衣手持兵刃作战的不限制在秦国或者秦人,列国军队也会唱《诗经·秦风·无衣》,毕竟这首《无衣》是族群财富,再则没什么专利的前提下,唱起来又不需要付钱,在一定的场合欢畅感觉着实很不错。
  吕哲这人喜欢军国主义,军中的战诗从来都是不少,且诗经上有的没有的多的是。像是什么《男儿行》,就是那个“男儿当杀人,杀人不留情”的那首,另外就是两首《无衣》,相对于《秦风》的无衣,吕哲军的将士更喜欢《唐风》的那首。
  《国风·唐风·无衣》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两首《无衣》其实就是两个概念,秦风的无衣充满了袍泽的战友之情和战斗欲望,唐(晋)风的无衣却是在炫耀自己的妻子做了很多衣服。
  有那么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晋国就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诗词里面的“七”和“六”表达的都是一个数字。将士们炫耀自己的衣服多可不是无意义的炫富,他们是在宣扬自己作战非常勇猛,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得到了领主非常多的赏赐,因此才有足够的财富购置布匹让“不如子之衣”中的“子”,也就是妻子做出那么多的衣服。
  军国主义是需要特定环境的,那就是向外开扩的时候全员都能获得利益,不是所有利益都归于君王、像是历史上的这个武帝那个武帝,他们为什么被冠上“穷兵黩武”的帽子,不是他们打仗扩张的行为不对,是对外扩张所获得的好处没有被分润,得到了什么财富都是归于皇帝所有,一些高官或许能得到一些好处,但是民间嘛……只流血没有获得,一些不够级别的官员也只能光流口水,所以……
  吕哲喜欢全民发钱,每次发钱都会让发钱的啬夫说清楚为什么而发钱,对外发动战争获得了胜利,因此而发钱。
  不参战的黔首尚且能得到战争红利,那么参战了的将士吕哲能亏待到哪去?
  陈绍正在借没有出战的空闲给那些询问的将士回答诸多问题,包括这一次作战获胜的奖赏、战死后的待遇。
  其实主要是成军的时间不长,一些制度也执行不久,不然将士们面临什么样的局面会有什么下场基本都会形成一种制度惯例,也就不需要再去多问。
  五百主问陈绍,百将问五百主,屯长、什长、伍长、士卒……一层层的通告下去,即将出战的五百人脸上都露出了轻松的表情,那模样一点都看不出五百人要袭击不知道多少敌人的中军而感到忧虑。
  吕哲军的待遇不多,该说是相当的不错!首创的军饷制度已经解了将士家中的一部分收入问题,他们能够不担心家中失去了自己这个主要劳动力日子艰难,另外关于成为常备军一员可以获得固定数额的传家田亩,不知道要羡慕死多少眼巴巴等着成为常备军的男儿。除了固定的军饷、田亩,战时立功还能依靠军功获得赏赐,不但活着家庭负担的顾虑减少(还能获得),战死了也有一套抚恤制度。特定的场合之下,敢死之士不管是幸存还是战死都可以有特别的奖赏,只要说清楚道明白一系列的“因果”,那还惜什么命!
  “都是健儿啊!”虚弱无比的唐杰看着暮色中的士卒发出了感慨。
  周敢却是没搭腔,平常战死也就战死了,作为敢死之士战死能获得三倍的抚恤,都是当兵吃粮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没命,有了那么优厚的哀荣,自然是无牵无挂等着死战。
  “其实啊,都在害怕死亡那一刻的来临,将话讲清楚了才好。”唐杰说的是向全军通告战况,明明白白告诉他们现在的处境。
  周敢依然不怎么理解,连续苦战那么多天,士气低迷已经是现状,不是那么一件事两件事能提高士气的,他觉得仅剩的一千五百士卒以其说变得士气高昂无惧战死,不如说是知道自己战死也能确保家人不会因为失去主要劳动力变得艰难……哭喊无用,不如就坦然一些。
  “鼓擂起来,就那个……那个主上在南陵阅兵的鼓乐!”唐杰说得太大声了,身体虚弱就是一阵咳嗽。
  阅兵时的鼓乐?其实就是战鼓加上秦筝还有号角,那是非常复杂的一套音乐,没有经过起码几个月的彩排和演练是绝对无法演奏,哪里是西岸的吕哲军能演奏出来的。
  周敢也不做纠正,甚至压根就没挪动一下脚步。
  偷袭啊,陈绍是要带五百人去偷袭,怎么能大张旗鼓呢?那可不变成了通知敌军己方要有所行动了。
  已经交出指挥权的唐杰纯粹就是一种情感上的抒发,真正做主的是周敢。
  需要念点什么战诗词吗?需要的,那是对敢死之士的一种尊重。
  一个族群要是连敢于效死作战的勇士都不尊重,哪怕这个勇士是“有偿”的勇猛,那这样的族群也没什么希望了。不尊重反而去嘲笑去讥讽,这样的族群就等着灭亡吧!
  穿开明泮亦不是神仙,岭南各族的首领也不会是,他们正在协调夜幕降临后哪些部落作为前锋军,哪些部落又是什么梯次的作战序列,完全不知道那支被河水隔离开的吕哲军已经打算来一次主动的反击。
  算上今天其实已经是第八天了,在这八天里吕哲军没有做过任何一次反击行为,这种常态不免也就让包括开明泮在内的联军头目们思维固定化。
  他们这一次的坐作战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哪怕打到天亮都要吃掉西岸的吕哲军,为这一次军事行动“点”下一笔注脚,然后就该转身进入黑茫茫的原始森林向后撤退一百余里,在下一个河道西岸构筑防线,再重演一次类似于离水这边的交战。
  因为是要发动总攻击,该次的军事行动来自瓯雒国军队也会参与,一切都显得无比的慎重,反而将往日里早该发动进攻的时间给延后了。
  数千人行动发出的动静不小,上万、几万人的战前准备动静就更大了,原本还怀疑唐杰说敌军今晚要发动总攻击的军官,他们听到林子里的动静那么大也就再无怀疑。
  西岸吕哲军的营盘在被加固,他们总算是有机会拿出华夏军队的“好戏”也是最为有优势的军事技巧,什么拒马、鹿角、铁蒺藜等障碍物在敌军进攻必然经过的道路上布置起来,为了掩护陈绍一众人等也发动了一次侵袭。
  所谓的侵袭自然是有限度的抢占一部分森林位置,这件事情唐家亲自带队的时候受创成了半死不活的惨样。有了这次侵袭,吕哲军的营盘中才有数量众多的篝火,岭南各族本身在准备总攻,吕哲军的这次侵袭倒是没有引起多么大的注意,甚至岭南各族为了不打断自己的备战部署还有意地不激烈作战让开了部分区域。
  说到底除了瓯雒国的军队算是正规军,岭南各族的武装就是一些乌合之众罢了,这些乌合之众敢于搏命作战,但是在一些军事部署和常识上面怎么说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的。
  在敌军避让的前提下,侵袭的吕哲军为难了,他们是需要发生比较激烈的交战才能对五百来士卒没有归营做出一个合理的掩盖,没有怎么交战出去近千人只回去一半,那岂不是当敌军都是瞎子和笨蛋?
  “不管了,本身就是冒险,直接该怎么干就怎么干!”陈绍果然是有胆色的人,一咬牙也就带着五百敢死之士消失在树木和植被茂密的丛林里……
第0590章
让我们创造历史吧!(中)
  在没有夜视仪的时代里进行夜间作战其实并不是太好的选择,概因在没有充足的营养之下人基本是没有夜视能力,一手拿着火把一手拿兵器厮杀很碍事。
  岭南各族联军是已经不计较伤亡了才不顾夜间可能发生的乱战……也就是不知道杀的都是谁,是敌人还是自己人,他们才昼夜发动进攻。其实从这一点来看,吕哲军称呼他们为蛮子真的是一点没错。
  陈绍带人扑进林子的时候,连他在内有多少算多少都是一个一个手搭着肩膀在走路,这样一来五百人就分为五个百人队,一个搭着一个形成五条长龙。
  非常认真的说,要是没有足够的组织度(即操练和协调性),玩起夜袭来真的和自杀差不多,陈绍所率领的这五百人并不是吕哲军的精锐,说实话真的是有点玩不转的。不过呢,人被逼急了的情况下什么都干得出来,再给予一定的价码,那做什么都不奇怪了。
  夜间的森林什么声音都有,大队人走动起来的窸窸窣窣的动静,再加上时不时一声不知道什么猛兽发出来高昂的吼叫声,尤其使人觉得心里凉梭梭的。
  幸好啊,岭南各族设立起来的营寨是有亮光的,虽然不是犹如白昼那般,可是只要是军队在夜间都会燃起篝火,这是防止敌军偷袭也是给予值夜的士兵取暖。
  其实岭南各族包括瓯雒国军队的篝火安排都不正确,他们是在围栏之内胡乱的点亮篝火,不像是华族军队会在军营之外每间隔多少米就点燃篝火。
  为什么要说是错的呢?很简单的道理,燃烧篝火除了为了给士兵取暖还是一种视野措施,在营外保持足够的光线是为了防止敌军会悄声无息的摸过来。要是华族的军队(指正规军),哪一支军队会在营内设置篝火不是在营外,营内哪怕是燃烧篝火那也是在空旷的校场处,离士卒们帐篷近的地方别说篝火,连一点火星子也绝对不会看见。
  逐渐摸近了的陈绍看见敌军不管是营寨还是篝火的布置都显得业余是心中狂喜啊!该是业余到什么份上才会干出在营寨外没有预警篝火,营寨内反而内到处都设置篝火的蠢事,他让后面的人全部伏身猫着,就等着先行一步的斥候回来禀告了。
  派出去的斥候还没有归回,敌军的营寨却是响起了一片吵杂之声,大概是两刻钟左右,斥候是回来,可是敌军也从营寨中出去了好几千人。
  “不是我们被发现了吧?”陈绍其实不用特意压低声音,他们距离敌军营寨该是一里,除非敌军之中有顺风耳的存在,不然在那么吵杂的环境下是绝对注意不到的。
  斥候全身都是黑漆漆的,在少量的光线下那双眼眸显得极为明亮。他咧了一下嘴巴好像是在笑,也压低声音:“一路摸过去没有发现明哨,除非是敌军躲藏得太严密了发现不了,不然也没有发现暗哨。”他的口音听上去有点奇怪。
  陈绍能理解为什么斥候是这样的口音,毕竟是归化的百越人,不同于华族各国的说话腔调和音节也不奇怪。他一边颔首又问另外一名斥候。
  另外这名斥候就是华族人了,他也说出了与那名归化百越斥候相同的情报。
  陈绍连续问了七八名斥候,得到的结果都是不尽相同,他低声“嘿嘿”笑了两声,没有任何废话就站立起来:“准备燃烧物,也做最后的战备检查!”
  是的,就是站起来了,并且是一个不落的站起来。
  在植被茂密的环境里,到处都是树干、与人身高差不多的杂草和不知名的植物,他们站立起来的时候其实是被遮掩住的。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中,偶尔会出现金属相碰的响声,低声的交谈时不时也会冒出几句。从某些方面来说,陈绍率领的队伍也不是一支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夜袭行动的部队。
  人与人搏杀的动静在夜晚传递起来似乎更为清晰,远方传来了呐喊,之后是战鼓声和苍凉的号角声出现,那是敌军又在冒着漆黑进攻了。
  “全军注意,听我号令——”陈绍没有压低声音了,他举起手里的战剑向下一劈:“杀!”
  一片应“诺”之声再次展现这支吕哲军的不专业,他们喊完之后快速奔跑起来,因为光线不足的关系很多跑着跑着突然一栽失去身影,不过很快就爬起来继续冲锋。
  秦时的一里也就是现代的三百米,这支五百人的吕哲军一直跑到敌军营寨一百米之内,岭南各族和瓯雒国的军队都还没有发现。
  能够逼近敌军营寨一百米以内都还没有被发现,不管怎么说都算是一次成功的偷袭吧?可是等陈绍带人冲到敌军营寨的围栏边还没有听到敌军示警,他们就该怀疑是不是中了埋伏了。
  可能有不少参与夜袭的士卒已经在心里发毛,可能也有不少人双腿开始发软,但是对于带队的陈绍来说,不管是不是敌军安排了埋伏,现在都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上了。
  “砍……不,钻,咱们钻进去,留下十个人站在围栏边破坏围栏。”陈绍说的就自己先从间隔大的围栏钻进去,双脚踏在敌军营寨内的时候才继续说:“其余人随我来!”
  什么情况啊这是?五百个人靠近围栏都开始在钻了,猜测中那些埋伏着的敌军还不冲杀进来,若不是能看见不少蛮子围着篝火,真该怀疑是不是来错营地了。
  “军侯,那些蛮子怎么只对我们指指点点不示警,一些蛮子还在嘲笑?”一个百将满脑子的迷惑就问出来了。
  陈绍愣了,他低头看了看自己挂满了杂草的身体,再看看周边的袍泽因为钻林子藤甲上也都勾挂满了树叶和杂草,刹那间就明白了啊!
  岭南各族没有正规军,且因为是各部落临时组成联军,十数万人的情况下除非是现代的电脑储存器,不然谁能记住所有部落的着装和人的长相?
  “等等!都别慌乱,稳着点,都稳着点!”陈绍是第二次激动了,他太过激动之下几乎是语无伦次:“悠着点,都悠闲点,靠近那些蛮子后不该说话的一句也别说,有人问起就让越族的袍泽回答那些蛮子去闲逛了。除此之外都散开着点,咱们直接走过去。”
  太儿戏了吧?可是看那些在指指点点就是不发出示警的蛮子,似乎还真的就是战争中的百态之一。
  百越是很多部落和种群的泛称,岭南这片区域生活的部落更是多到没边。一个族群会有自己的习俗,每个部落之间的穿着又会各自都不相同,没准还真得有和陈绍这股人相似的族群或是部落存在。
  另外呢,联军也不是什么正规军,他们要是能组织起正规军也不会一直被吕哲打得满地找牙,所以吕哲不去碰华夏列国专门挑南方扩张完全是有理由的。
  陈绍他们稍微分散之后还真的就大摇大摆在敌军的营寨中行进,一路上因为各部落首领头目都去观看或监督前方的进攻,营寨之内压根就没有身份地位足够高的人物来拦下问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9/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