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4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2/716

  东胡骑兵是什么样的模样呢?他们之中几乎是没有看见有着甲的人,大多数是身穿兽皮,一些是穿着羊皮袄,身着麻布衣的东胡人少之又少。其实必须要说明一下,胡人穿的兽皮衣和羊皮袄都有防护作用,特别是身穿羊皮袄对于箭矢的防护力并不低于皮甲。在武器方面,胡人手里的家伙大多是一种约二米左右的矛,少部分是拿着齐燕制式长大约六十厘米的青铜剑,至于角弓就几乎是每个胡人都会准备一张了。
  草原胡人从来就没有统一过什么服饰,哪怕是在草原人最为风光的蒙古时期,草原胡人的军队服色从来都是乱七八糟。这是为什么?概因胡人的士兵大多是首领从各个部落召集牧民,既是所谓的平时为牧民战事为士兵。另外就是胡人作战从来都是一个劫掠过程,胡人的士兵抢到什么觉得不错就套身上。最重要的是……胡人的生产力从来就是严重落后的情况,没有那个生产力向有先进整体的文明给自己的军队统一服饰。
  卫翰等汉军将领看到的是东胡身上衣着并没有任何华夏元素……简单点说就是这群东胡人南下之后并没有劫掠华夏黔首,虽然很不愿意承认,但是内心里对于被韩广“耍”了的怒气总算是消除了一些。
  “韩广还算不错,懂得约束东胡。”唐杰脸上闪过一丝的狰狞:“另外一路的胡人(匈奴)那边,我们收到的情报是那些该死的胡人很多都穿上了我们(文明)的服装。”
  吕哲一直在对治下培养一种民族主义,既是还处于非常简单的“华夷之辨”,特别重视的是培养麾下将领对非华夏族群的敌视。
  汉军参战之后情况大好,汉国很多人都理所当然的认为天下必定归他们所有,那么“天下”的土地和黔首自然也是属于他们,一种“大胸怀”的思想也就产生。
  汉军是带着什么思想?是“我们的土地、我们的黔首,除了我们谁也不能动”或是“我们的土地、我们的黔首,注定归于我们所有,所以注定我们对他们有责任”。
  几年之间对百越的不断征服,汉军的军官们在轮换制度下基本是有参与过对百越的战争,吕哲一再强调“世界很大,但是容纳不下第二个民族”,“一片土地只能有一个民族”,等等的思想,所以他们这一方对百越的是杀光和抓光的残酷政策。
  一种思想一旦被灌输成功,那么肯定是对非本族群的人充满了恶意,看到异族的第一时间闪过“杀光他们”的念头就会控制不住的生了出来。
  目前的汉军之中,带有深刻“民族主义”的军官一点都不少,以至于得到命令继续北上针对东胡作战,大部分的汉军军官都是极度的兴奋心态。
  逮着东胡骑兵追逐的二千汉军骑兵就是处于一种兴奋的姿态当中,直至有军官发现座下的战马有些不对劲,率队的两个曲长才给众骑兵“降温”,天幸的是他们都养成了不论任何情况都额外携带一匹战马的习惯。
  “我们的骑兵在降慢速度。”唐杰话音刚落,看到东胡骑兵正在小范围迂回要调头接战:“东胡人的带队官经验很足,他们抓到了我军要更换战马的空隙。”
  另外一边,联军的营地内也在进行类似的讨论。
  胥纰逼落指着完全停下来的汉军二千骑兵:“汉国人的骑兵肯定是过去的交战中没有遇见过对手,显得很娇纵。”
  陈胜:“……”毕竟是一个最底层出身的人,他看不懂是个什么情况。
  韩广却是有率领单骑走马的经验,点点头:“确实,他们纵马狂追,疏忽了座下战马的体力。”
  华夏体系(含周边)的马匹种类不少,草原马种(河曲马)的个子矮小,爆发力也不怎么样,但是胜在持久力十足;秦地的陇西马算是相对高大的马种,不过在持久力上比之草原马不如,爆发力上也只能说是一般;西南区域的滇系马……不说也罢,就只能是当驽马使。
  汉军骑兵的坐骑来源有些杂,有河曲马体系也有陇西马体系,更有现在被称呼为赵地马其实就是一种赵国在历史上白狄从俄罗斯区域迁移来的三河马体系。
  汉军的骑兵装备最多的马种是陇西马,毕竟汉国与秦国的牧畜交易量一直是最大的,河曲马次之,三河马更次之。不一样的马种之中当然也会存在诧异,就像同样是人也会有高矮胖瘦之分,相对来说汉军的重骑兵坐骑都是挑选四蹄直立身高起码二米以上、负重能力合格的战马,淘汰下去之后才是装备轻骑。
  不得不说的是,现在的马种比起“阉割文化”盛行时期的马种都还算不错,普遍是四蹄直立身高在一米六以上,只有一些挫到不行的马匹才会是一米二的四蹄直立高度,而这一类马匹压根就成不了骑兵的坐骑。
  纵观战场,不管是汉军这边还是联军那边,只要是用于作战的战马,没有一匹是矮于一米六,出战的东胡骑兵座下战马的高度比较不平均,但是绝对不会出现那种像现代人一骑上去双腿能着地的尴尬画面。
  另外要说的一点是,现在的人种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像是华夏族群的人种中,秦人的身高普遍是一米八的平均身高,二米左右的“丈夫”更是不在少数。列国的平均身高中,赵地人、燕地人平均身高也是一米八,不过二米以上的“丈夫”数量就比较少,韩地人、魏地人的平均身高则降到一米七左右,最矮的该是平均身高普遍在一米六的楚地人。而百越就更矮小了,一米二小个子的随处可见,一米六在百越中算是高大的人。草原上的人种也不怎么样,平均身高有个一米五就算不错,但是草原胡人的腰围确实是比较宽一些。
  说实话,吕哲没穿越之前怎么都不相信现在的华夏族群在东方是身材最高大的人,毕竟在他的了解之内……不管是来自于什么途径,都是将南方区域之外的人种描述得相当魁梧高大,特别是“神话”了胡人的身材,动不动就来个“身高一丈、腰围一丈、眼睛比足球大,拳头俨然就是个锅盖”。
  其实吧,那压根就是因为太多次的被胡人南下入侵揍惨了,也有太多异族统治的历史,失败太多之下肯定是要找个“借口”来说为什么打不过,以至于各种莫名其妙的“篡改”就运营而生了。
  至于后面华夏族群的身高为什么被降低,不能太过详细描述,只能模糊点提醒“融合”二字。
  目前还什么都占优的汉军,他们对于东胡抓住空隙反扑,担心是会有,但是绝对不会出现惊慌到四散而逃的场面。
  经过无数次的演练,停驻更换座下战马的二千汉军骑兵在东胡迫近到一里之内(三百米)时,基本都是利索地踩着马镫又骑跨在马背上。
  “先不接战,跑一段,迂回!”
  有完成加速的骑兵打没有进行加速的骑兵绝对是一面倒,骑兵打的就是速度,没有速度的骑兵发挥不出骑战的优势,所以二千汉军骑兵傻了才会更换战马没有空间加速的情况下去接战。
  场面也就换成了汉军骑兵跑,然后后面是东胡骑兵在追。因为一方是完成加速,另一方刚刚更换战马没来得及进行调整,双方的距离也就在马蹄轰隆作响声中逐渐的拉近。
  一阵梆子声在汉军骑兵的队列中被敲响,落在后面的汉军骑士将手中原本的短兵松开,任由它们落下去的时候被绳套挂着晃动,抽出挂在马颈一侧的骑弩在梆子声中稍微扭身就是扣动扳机,一阵破空声响动之下,不一会儿后面传来了惨叫和马嘶声。
  一个跑一个追,跑的那方射出弩箭,追得那方在跑动中是自行拉近了与弩箭的射程,看到不断有己方骑兵在追逐中落马,祁连服匿奇怪地说:“我们做起骑射都不是那么容易,汉军骑兵在被追逐时还能扭身射箭,他们是怎么训练的?”
  与训练有关,更多的是科技力量,而这些没人能告诉祁连服匿。
第0689章
余音(十)
  边跑边射那是因为汉军骑兵脚下有马镫可以助于平衡才能扭身,手里的家伙也是骑射用的三射连弩,不然怎么可能办到连游牧民族都不是那么容易干出来的事情?
  东胡那些人却是不清楚那么多,只以为汉军骑兵的骑术比他们纯熟,追赶着被射下数十人之后他们的降低了马速,汉军骑兵在一阵被追逐途中完成了加速,双方的距离也就随着一方加速一方降速而拉开了。
  现在华夏族群有许多对骑马并不陌生甚至说是熟练的人,像是秦地人、赵地人、燕地人就属于此类。吕哲在挑选士卒进入骑兵军团基本也是从上述三地中寻找,本来骑马技术就不错,再加上改良马鞍和马镫的相助,汉军骑兵的骑乘作战根本就不会不堪到哪去。而这些却是不为东胡人所知,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咋呼了起来。
  胥纰逼落说完,祁连服匿也在发表类似的看法。
  祁连服匿阴沉着脸,低声对周边的东胡几个首领说:“汉军骑兵的骑术远比我们想象中要来得熟练,这下……”
  东胡这些首领本来是想着什么呢?他们对于被包围其实是没有太大的所谓,认为汉军骑兵哪怕是能骑马也不会比他们更加懂得纯熟,毕竟汉国是一个南方国家,不像北地的秦国、赵国、燕国那么多骑士的存在,他们想突围该是没什么问题。可是,现在看到汉军骑兵的表现,他们已经不那么认为了。
  “……汉王哲的崛起就是依靠近四十万列国移民,移民之中赵地、燕地的人并不在少数。后面,汉王哲前前后后收编了大约十八万的秦军,中原和北境也在战乱中迁移过去该有小百万黔首……”韩广慢慢的讲解着。
  胥纰逼落就是不明白,哪怕华夏族群现在对骑马不陌生,可是怎么也不该比从小到大就与战马为伴的草原人强才对啊?
  追击的东胡骑兵自己降速,完成加速的汉军骑兵在与东胡骑兵拉开距离之后才开始迂回,双方在战马踏蹄驰骋中渐渐算是“头对头”。
  正常情况下两支骑兵作战也这么拖拉吗?是的,骑兵作战因为都有高速机动性的关系,双方若是有一方不愿意接战,那么也就只能是拼双方坐骑耐力了,一方追一方跑,追逐中直至追逐方放弃以未接战情况结束,或是被追逐方坐骑耐力不行被追上开始被迫接战。
  一场骑战,你来我往地追着屁股跑上一整天算是用时不多的了,像是草原上的胡人部落战争,除非是弱小有不得不接战的理由,不然都是用时几个月,最后双方还不一定能火拼上。
  汉军之中有不少来自北疆的秦将,也有几个是出身于赵国边军,对于骑马作战并不陌生,再有吕哲这个“逆天存在”的情况下,汉军骑兵对于骑战的理解可能还比大多数的草原首领更深刻一些。
  说白了骑兵打得就是耐心,在追逐中寻找机会,然后在最恰当的时刻进行接战,什么时刻是接战良机则是率队军官的事情了。
  现在,汉军二千骑兵的指挥官在发现东胡有放弃追逐的迹象,显然认为是接战的时机来临了,完成迂回之后在一串“呜呜呜——”的号角声落下时,一阵由二千骑兵口中的“汉军威武!”被呐喊出来,随后笔挺挺地向东胡骑兵冲锋而上。
  汉军和东胡军两支骑兵玩“猫捉老鼠”游戏的时候,双方各部队也不是什么都没做。
  留在后面的器械陆续被运来,何怿与卫翰沟通之后,汉军步军向前推进了一里,随后步卒变换了阵形,让出一些空间给予器械部队组装床弩、弩炮等器械。
  在汉军再次进行迫近的时候,韩广也与陈胜、胥纰逼落等东胡首领进行沟通,燕军出动了两万步骑、陈胜军出动三万步卒、东胡军出动一万骑兵,出了军营在营寨边沿对准正南的方向开始列队待战。
  除此之外,汉军西北方向和北边方向的骑兵也动了起来,联军做出回应的是由一万燕军骑兵和二万东胡骑兵迎上去。一万燕军骑兵的目标是西北方向的汉军骑兵,二万东胡骑兵是北边方向的汉军骑兵。
  各自做出相应的调配和变动,几乎是每支部队都有自己的目标,汉军初来的首日一场大战就将爆发,而作为首波出动的双方骑兵正在向着对方驰骋而去。
  骑兵互相冲锋又将各方指挥官的注意力重新拉过去,跨马驰骋的汉军骑兵在喊出“汉军威武”之后便是一阵沉默只留座下战马的踏蹄声,东胡骑兵在冲锋的时候却是“哟呵——哟呵——”不停地吆喝。
  骑兵在进行冲锋的时候都是将身躯微微向前倾斜,东胡骑兵手里是抓着角弓,汉军骑兵则是持着骑弩。
  在双方距离进入五十步左右的时候,东胡骑兵率先张弓射箭,发出破空呼啸的箭矢飞行一段距离之后落在汉军骑兵队伍之中,驰骋中的汉军骑兵不断有人中箭。箭镞与皮甲发出的碰撞声中,皮甲起到防护作用的汉军骑兵自然是继续向前驰骋,甲胄没有起到防护作用的汉军骑兵则是闷哼出声然后摔下马去。
  骑战过程中掉落下马哪怕是中箭未死基本也是别想活了,一旦落在地上绝对会是被不断驰骋而过的马蹄踩成稀巴烂,东胡骑兵射出的箭矢真正当场射杀的汉军骑兵绝对不会超过二十人,但是中箭翻身落马损失的汉军骑兵却是接近了一百人。
  双方距离拉近四十步的时候,汉军骑兵终于是扣动了骑弩的扳机,三发连射之下,随着后面不断有汉军骑兵也进入射程,一杆杆弩箭破空而出向东胡骑兵漫射而去。
  从远距离来看会发现东胡骑兵的射箭断断续续,汉军骑兵的射箭却是连绵不绝,两军的骑兵在对射过程中不断有人掉落下马,惨叫、闷哼、马蹄声交织着成了生命流逝的旋律。
  驰骋中的第一声短兵碰撞发出“叮当”声响,随后是密密麻麻的兵器碰撞声、兵器入肉声、战马相撞发出的凄厉马嘶声。
  汉军骑兵装备的是长一米五稍微有弯曲幅度的长柄斩马刀,东胡骑兵装备的却是齐燕制式的笔直六十厘米青铜剑,在近身搏杀中兵器长的汉军骑兵占足了便宜,经常是汉军骑兵的兵器扫中东胡骑兵,而东胡骑兵比较短的青铜剑却是碰不到汉军骑兵。
  另外,长柄斩马刀在驰骋之中的杀伤力十分恐怖,借着战马的速度再加上汉军骑兵刹那间的发力,双方交错而过之后经常是被汉军骑兵扫出去的斩马刀的东胡骑兵身体变成上下两截,画面极其的血型。
  追逐上个把时辰,真正的“肉对肉”碰撞却不过是短暂的一刻钟不到,双方最前列的骑兵发现前方视野一空,直至最后一名骑兵也脱离交战,身后留下的是一地因为马蹄子不断踩踏的泥泞,而似乎想在骑战中保持尸体完整就是一种奢望,交战场地的泥泞里满满都是人与马的肉渣滓。
  脱离交战之时,汉军骑兵由二千减员到不足一千五,东胡骑兵二千剩下的却是稀稀拉拉的二百左右。
  事实证明有马镫的一方在与没有马镫的一方交战真的是占足优势,驰骋碰撞之时有马镫借力,汉军骑兵能够稳住身形不掉下去,没有马镫借力的东胡骑兵哪怕是平衡感再好也会被力道推落下马。
  骑战比的是什么?就是谁能够在马背上待得住,毕竟马蹄子奔踏的战场谁掉下去可真是别想活了。
  短暂的骑兵战有了结果,给予双方是截然不同的心情。
  汉军骑兵的身影出现在战场十分频繁,可是之前交战的对象基本没有骑兵存在,有的也是不同兵种的车兵,这是汉军组建骑军以来从真正意义上与同样是骑兵的敌军发生交战。
  “目测损失五百左右,敌军残余的骑兵数量不足二百。”
  “下令驱赶敌军,收拾战场。”
  “诺!”
  其实不用汉军去驱逐,遭受严重打击的东胡骑兵在脱离战场之后已经没命地朝自己的营盘逃去。
  卫翰为了保证能够收拾交战场地,他选派出一校骑兵在刚才交战的场地游走,好让先前交战过的那支骑兵能够将遗落在战场上的马镫等物收拾回来。
  “汉军骑兵肯定有什么秘密!”胥纰逼落几乎是咬牙切齿地说:“否则我们出战的骑兵都是部落里最为优秀的骑手,没可能输给他们!”
  这年头能骑马作战确确实实是需要最为优秀的骑手,不然话说是骑兵,但是胡人在作战时也很少会一直待在马背上驰骋冲杀,基本是依靠战马的速度行军,真正开打就该是下马作战了。
  列国都在猜测汉军骑兵的装备有秘密,他们也为了知道那个秘密努力了很长一段时间,可是一直没有搞懂其中有什么秘密。
  “不正常,非常不正常,他们的骑兵似乎……似乎能在马背上借用什么东西稳住碰撞时的冲撞力!”祁连服匿深深皱着眉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2/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