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4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1/716

  面对汉军正在迫近,韩广并没有下令哪一支部队出战,给出的命令是严守营寨。
  陈胜在接到来自韩广严守营寨的指示后又消除了一些对韩广背叛联盟的疑虑,他对吴广说:“要是韩广放弃营寨的防御优势下令我们或是东胡那边出营接战,那就代表有问题。现在的情况看来,韩广只是对汉军的接近侦查失误,看着不像是和汉军那边有什么勾结。”
  吴广对此没有表示任何看法,他像是在思考什么,久久之后说:“齐军撤走,临淄那边道路不通,这边包括我们在内有将近二十二万人马,粮食……”
  “……”陈胜眯起了眼睛。
  是啊,联军的粮秣一直是依赖于齐国的补充,现在齐军撤走,齐国还会运输来粮食吗?如果齐国不再运输来粮食,联军现下的粮秣能支持多久,燕国那边能承担起粮秣的补给重任吗?
  “没有可能,不说燕国本土离这里数百里,北边已经出现汉军,而汉军的作战方式就是分割和封锁,燕国能打的部队不是在这里就是进入秦地,燕国本土需要防备半岛生变,没有可能突破汉军的封锁将粮道建立起来。”吴广越说脸色越阴沉:“现在已经出现的汉军番号有三支,分别是第二军团、第五军团禁军……”
  汉军第二混编军团早为联军所知,毕竟在济水一线拦截联军驰援临淄的就是这支军队,他们在济水区域这里打了三个多月,对该支汉军的作战特性有充分的了解,那是一支坚韧性非常强的部队,且各种稀奇古怪的器械也着实多了一些,东胡骑兵某次在进攻的时候遭遇了该支汉军密密麻麻的床弩漫射,那次之后东胡就彻底安份下去,再也没有尝试过攻击。
  汉军第五骑兵军团与他们所在的联军并没有交过手,可是自汉军北上之后,只要是有心必定能从各个渠道了解到该支汉军的战绩。那可是一支三个月内横扫有重兵把守琅邪郡的骑兵,作战向来是来去如风,由他们不断地突袭和封锁,另外一支汉军的第三混编军团才能轻易夺取琅邪郡,将兵锋直逼临淄。在汉军攻取琅邪郡之后,该支汉军骑兵又杀进了胶东郡,似乎是只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又将胶东郡的齐军防线撕得支离破碎,结果汉军一支步军突然冒出来就轻易地攻下了胶东。
  禁军是首次亮相,此前并没有参与过任何一场中原战事,但是他们的前身基本都是一路追随吕哲从夷陵厮杀过来的精锐,能作为一国大王的直属部队,用膝盖陈胜和吴广也能想象出这支军队绝对不会是什么弱鸡。
  陈胜与吴广等部将在商议该怎么面对眼前这场战事,韩广却是派人过来邀请,说是也邀请了东胡那边的几个大首领,三方应该一起坐下来好好的探讨一下。
  燕军、东胡军、陈胜军,三方的营寨并不相连,营地与营地都有留出大约一里左右的空档,会出现这么个情况韩广给出的解释是防止联军这边因为不熟悉而产生摩擦,事实上却是韩广在见过臧荼之后为了方面“反水”做的安排。
  私底下,韩广向陈胜又透露说,燕人与东胡人是世代的仇敌,实在是不方便合兵在一个营地,至于韩广又向东胡说了什么陈胜就不清楚了,但是三方也乐意不驻扎在一块。
  现在,陈胜也想去听听韩广到底会做什么样的安排,他让吴广做好出现意外接应的准备,带上绝对的心腹武士就过去了。
  在路上,陈胜碰见了祁连服匿和胥纰逼落,他们对汉军迫近到一半又停了下来表示不解。
  “还能是什么,肯定是在等后续的器械部队调上来。”陈胜的部将之一,以悍勇闻名的胡武咧咧嘴:“估计还有半天功夫。”
  东胡几个首领点了点头用着华族人听不懂的语言说了几句就静下来,陈胜也借这个机会问昨晚东胡突围都遭遇了什么,胥纰逼落倒是很爽快讲各部落所遭遇的事情说了出来。
  “各条要道都被汉军封锁?”陈胜可不太懂骑兵的作战方式,下意识就惊讶道:“那么除了我们所看见的那些汉军,在看不见的地方还有?”
  “你们中原人不懂,汉国人的军队与我们草原人差不多。”胥纰逼落的意思是骑兵的高速机动性让封锁并不需要用到太多的兵力,只需要安排人盯梢发现动静再招呼骑兵过来,利用速度进行拦截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一伙人结伴到了韩广的所在,进去后谁也没有客气,祁连服匿更是一见到韩广就啷啷地让韩广解释解释,那些东胡人预示到情况会十分的糟糕,急切地想了解汉军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什么样的军队?韩广是愣了半天才听懂祁连服匿是说什么,他沉默了一小会,说道:“也好,在大战之前了解一下也能该怎么应付。”
  了解一支军队就要先从编制说起,而汉军的编制真真实实是与现在所有势力都不同……
  说实话,吕哲十分明白现代的军事制度,例如什么三三制……既是十一人(含班长)一班、三班一排、三排一连……这种军事编制压根就不适合冷兵器作战……好吧,其实哪怕是在排排站枪毙时代都不适合,那是到了后装枪普及,战争常态也改变到散兵阵列,类似的时代才符合的编制。
  在冷兵器时代,人员的配置在基础单位,也就是伍、什这一单位上无需太过纠结,但是到了什以上就有点讲究了,在华夏体系中都是以五人为一伍、十人为一什为基准,到了下一级军事单位的话绝对会是超过五十人以上的单位,例如秦时期的五十人屯单位,到了两汉时期的五十人队单位,仔细观看军事变革只要是华夏本土体系的整体在军事单位上名称可能会有变化,但是五十人为一个中下编制单位绝对是不变的。
  秦时期的屯以后就是“百”这个军事单位级别,然后是五百人为一“将”设立五百主,在之后就是两个“将”成为一个“二百五”。二百五可不是骂人的话,其实就是一个千人的军事单位。
  在军事变革上,历史上的汉是承接“秦制”,也就是不但继承了来自赵氏赢姓秦国的三公九卿,还继承了来自秦国的军事编制,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改变,首先改变的就是取消“屯”改为“队”的五十人军事单位,然后又取消了“百”这个一百人单位将“屯”扩编成为二百五十人的军事单位,在“屯”之后也没有五百人的军事单位,直接就是跳到“曲”这个千人队,然后就是“部”这个五千人规模的军事单位。
  一切复杂的演变都是出自于实际的需要,因为将军们发现秦军制其实是不适用于当时的需要,比如“队”之后作为“屯”的编制又显得士卒数量有些不足,结果又衍生出一种“别部司马”的副官性质,他是一种可以随机应变率领千人以下的武职,具有灵活性的同时在汉军制度中其实就是一种制衡军侯而存在的武职。
  冷兵器时代的军事单位编制说白了就是一定要简单,一切只因为一旦某支部队进入参战状态到了战场,士卒的消耗绝对远要比想象中来得迅速,极为可能一个千人队投入某个战场,一次参战之后该千人队等打完只剩下那么几个人,所以伍与什压根就是一种便于增补的军事单位。
  吕哲目前对军队的改编其余也是趋于像历史上两汉的需要,一旦进入战争状态的军队极为容易被摧垮固有编制,因此怎么设立一套便于增补的军事制度就很重要了,但绝对不会是什么现代的“三三制”,走的路线不怕丢人的来说……是以西汉对草原作战的那一套。
第0687章
余音(八)
  每个时代都有符合自己的军事编制,汉军的军事制度改良到后面其实引起了包括秦国在内所有国家的注意,毕竟他们也不傻,看见汉军所展现出来的战斗力总是能发现点什么。
  这个年代的人还没有追寻祖制的顽固思想,基本是什么东西符合实际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学习,可惜的是列国一直是处在战争状态,难以有一个能够“变法”的环境。
  韩广对汉军的军事单位编制也仅是一种了解表面的情况,讲那么多无法就是给众人一个直观印象,就是在遭遇汉军时能够更清晰地从建制上来针对。
  什么意思呢?简单且显白一些的说,就是明白自己遭遇的是汉军的什么建制军事单位,对于汉军的士卒数量有直观的了解,然后遭遇的汉军军事单位要是有援军的话在第一步会有多少。
  别小看对军事单位的了解,任何战争关于在与敌厮杀时,敌军在第一瞬间投入的兵力动向是至关重要的情报,然后在交战之后敌军可能得到多少增援也是胜负的关键。
  事实上,军队在派遣援军的时候都会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同序列的建制绝对会是“随时可援”的计量单位,那么如果不了解敌军的军队编制,就等于是闭着眼睛和人搏杀。
  “齐军与汉军交战,吃亏就吃亏在不知道汉军已经执行军事改革,错误地计算错了汉军可能会投入的后续兵力。”韩广作为一名指挥官在进行讲解的时候十分合格,扫视一眼听得入神的众人,继续说:“希望我们不要犯重复的错误。”
  五人一伍,二伍一什,五什一队,五队一屯,四屯一曲,五曲一校,五校一师,二师一军,这就是目前的汉军军制。
  “你们华人的脑子真是复杂啊……”胥纰逼落听得脑仁有些发胀:“我们都是同一个部落就是一支队伍,然后几个部落归属一个首领。”
  韩广看向胥纰逼落在心里想:“所以你们胡人总是被我们在正面战场打得满地找牙,也就是打打那个所谓的游击战才拿你们没办法。”
  另一方,听得同样有些脑仁发胀的陈胜却是在想,要是有机会的话他们也一定要尽快将部队的建制搞清楚,可别像现在也是乱糟糟没有划分军事单位。
  话说,除了有相应的底子,不然历史上只要是造反的“农民军领袖”压根就没有那样的素质,其原因是他们哪怕是想要将军队编制化、正规化也没有相应的知识。那些能够形成崛起的“农民军领袖”,他们之中懂得“模仿”官军对麾下武装进行编制的人才有可能“走得远一些”,若是一直保持乱糟糟的“乌合之众”模式,除非是运气逆天,不然都是被扑灭的命。
  可能很残酷,但是属于事实,历史上的朝代变动,基本都是一帮“泥腿子”掀起动荡,但是只有极少的“泥腿子”最终能够成事,不然都是被“阶级敌人”窃取了胜利果实——这话来自天朝《造反录》。
  他们还有空闲就汉军的军事制度进行探讨,那是因为迫近的汉军停在三里开外一直没有动静。
  汉军不进行攻击有自己的理由,原因有后续的器械不到,更有在最后一次给予燕军机会。
  “看来韩广是变卦了啊?”卫翰马鞭指着敌军营盘:“他们正在进行类似于秦军甬道作业。”
  甬道连接各处军营,使不同地段的军营能够有一条相对安全的移动通道,这样的事情是出于秦将章邯首创,齐、燕、赵三国联军与秦军在中原打了三四年,这一招显然是学到手了。
  证实燕军并非盟友,唐杰扭头向后方看去,他其实根本就看不到后方的情况,那只是一个下意识的行为。重新扭过头来的时候,他说:“主将,就这么看着敌军将各营的甬道建立起来吗?”
  甬道的建立方式有许多,章邯已经拿出手的就有好几种,最为稳妥的是挖出壕沟再加以夯土墙,最为简陋的是用篱笆进行简单的作业。
  韩广他们选择的是利用手头便利的物资,用篱笆和围栏在隔起通道,看着建设的速度并不慢,至于是不是能起到什么作用,那就看汉军的攻坚能力有多强了。
  “只得其形不得其神。”卫翰啧巴着说:“太单薄了套仓促了。”轻笑了几声:“唐偏将,选出两曲前去,但是目标不是破坏他们的甬道,是诱使他们出营作战。”
  用篱笆和围栏建设的甬道嘛,舍得的话直接让重骑兵去冲撞一冲绝对就垮掉,真正开战之后步卒迫近破坏起来也不会有什么难度,敌军只要不挖壕沟和筑起夯土,卫翰基本是无视。
  唐杰拱手应了声“诺!”,然后对旁边的持旗官道:“命令轻骑第二十九曲、三十曲进入攻击姿态。”
  其实按照华夏的习惯该是甲乙丙丁的番号模式,可是谁让吕哲对这种称呼不感冒?他是按照自己的习惯用数字来进行编制,像是国防军序列的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之类的军团,然后每个军团编制下是固定的两个师,依此类推的衍生单位。
  例如,国防军第一骑兵军团的首个师就是第一骑兵师,第二混编军团的首个步兵师就该是从第三步兵师算起,基本是现代的编制习惯。所以要是听到某个汉军的军官向第九百九十九屯下达什么命令,不了解汉军编制的听了肯定会晕,但是汉军体制内的军官却是能从番号上来判断九百九十九屯该是哪个军团麾下。
  没有无线电嘛,但是不代表不能远距离的下达军令,持旗官的作用就是利用旗号来下达一些指令,而什么指令是什么样的挥舞旗号还要配上一定的声音传播。当然,要是混乱到一定的程度,那这样的传令肯定是失效,那时候就该依靠人力了。
  “呜呜——呜——呜呜——呜——”两长一短的号角声被吹响,同样骑马却是在唐杰旁边的持旗官开始摇晃起了旗帜,不一会从两个方向都回应“呜呜呜——”的号角声,然后马蹄的踏动声开始响起。
  两个曲也就是两千个骑兵,他们翻身上马从汉军本部脱离出去,不过却不是直接笔直地朝敌营冲去,毕竟包括骑士在内和马都停在原地有那么一会了,而只要是动物就有身体机能,在作战之前人不热身或许没有什么,但是战马不热身直接投入作战可是会出现要命的情况,所以他们该做的不是直接扑向敌军,是应该先迂回跑动一下让战马的身体机能进入状态。
  胡扯?才不是胡扯呢,骑兵作战还真的就是这个样子,不少影视或小说在描述一直静止不动很久的骑兵在得到命令立刻投入战场,说实话……真的是外行到没边了。
  正在商议某些事情的韩广等人得知汉军有动作之后停了下来,韩广邀请一众人等一同前去观看,等他们都爬上箭塔的时候,看见的是两支汉军骑兵正在外围用一种缓慢的速度游动着。
  “该是要干扰和破坏我们的甬道作业!”韩广瞬间就有了判断,他对着下方高喝:“命令弓弩手进入工业范围,盯紧点汉军骑兵的移动位置,务必让各支弓弩手能够在有效的时间投入到阻击战中去!”
  一支部队的弓弩手数量有限,不可能是什么地方都布置,韩广将弓弩手调动到正在建设甬道的范围,这样的命令有效且异常的正确。
  “那些汉国骑兵真是不错,你们华族人懂得骑马的不算多,秦人和赵人,当然也还有你们燕人都有骑兵部队,可是不得不说汉人是我见过骑马最平稳的。”祁连服匿说着问韩广:“需要我们东胡派出骑兵进行拦截吗?”
  韩广露出慎重的表情:“那就拜托了!”
  祁连服匿也不拖泥带水,抓着箭塔上的横木防止掉下去,将身躯向下倾斜,一阵“叽哩哇啦”的语言吼出去。
  下方也是响起了一阵“叽哩哇啦”的回应,然后一个身穿羊皮袄的胡人奔跑离开,不一会这个胡人就骑马进入了东胡营地。
  东胡营地中响起了牛角声,不知道多少人在吆喝“嚯嚯”的口号,轰鸣的马蹄声也是爆响,辕门被打开之后一骑又一骑的东胡骑兵鱼贯而出。
  远处观看的卫翰“呵呵”笑了几声,对周边的人说:“看吧,东胡骑兵出来了。”
  出营的东胡骑兵也是只有两千左右,他们当然也不是一出营就奔着游动的汉军骑兵而去,不过他们不来,汉军却是不会那么“绅士”地等待敌人将战马热好身再进行“公平”的搏杀,所以在东胡游动出军营的弓弩范围之外时,两千热了一小会身的汉军骑兵立刻就是调转马头扑上去。
  不算昨夜在一片漆黑里的搏杀,在足够光线下,即将爆发的交战,是汉军与东胡的第一次交手,很多人都睁大眼睛在注视着。
  “汉国人很懂得抓准战机。”胥纰逼落在皱眉:“我们的勇士座下的战马身子骨还没有进入状态,打起来会吃亏。”
  东胡的那些首领自然是明白那层道理,但是韩广、陈胜等不了解骑战的人却是一脸的茫然。
第0688章
余音(九)
  面对直扑而来的汉军骑兵,东胡骑兵压根就没想在战马没有完成热身之前接战。
  事实上现在还不是华夏族群失去育马地的年代,胡人在对马匹的了解上并不占什么优势,在过去的华夏族群与草原胡人交战中,胡人骑兵对上秦骑兵、赵骑兵、燕骑兵基本是没有占到过什么便宜。
  要说心理优势什么的,其实现在华夏族群对上胡人一点也不怵,相反是胡人在对阵华夏族群的时候心里普遍发虚,胡人对阵华夏族群有优势那是在华夏族群失去育马基地后,又在“白登之围”的刘汉政权不断对匈奴进行退让,长达几十年的忍让才让胡人养成一种嚣张的气焰。
  汉国骑兵北上之后未曾一败,半年之内席卷了三个郡,消灭的齐军和乱七八糟的武装起码有二十万,一直的胜利喂养之下必然是会形成一种锐气,以至于现在二千汉军骑兵就敢直接扑向出营的东胡骑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1/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