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5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0/716

  此时此刻,韩信就微微地昂起头看着来自乌孙的使者队伍,毫不掩饰自己身为强者该有的自觉,然后脸上还带着自信的微笑,骑跨在战马背上的腰杆也显得直挺。
  “我来自天河那片土地,名字叫做舍阿,带着我王真诚的问候而来。”
  乌孙人口中的天河其实是现代的伊犁河,目前的乌孙众部落是栖息在巴尔喀什湖东南区域,他们现在还是以部落联盟形式存在,一直是到大约西汉时期才建国,因此乌孙使者所谓的“我王”应该是酋长。
  不同种族的交流总是需要至少一名翻译,乌孙人自己带了翻译,那是一个懂得秦腔的月氏人。
  “我来自帝国第五骑兵军团,姓韩名信,奉命前来接待。”
  华夏族群不是所有人都是有“氏”,很多时候有个“姓”其实已经比较特殊,更多的人连个“姓”都没有,只有名。
  乌孙人从人种上来区分是属于白种人,不过他们与欧罗巴的白种人也有着很明显的区分。头发大多为黑色,有部分的妇女头发会呈现为红色,眼瞳大多是为歇色,鼻梁也不是属于寒冷地带的笔挺,鼻孔是圆状。
  其实欧罗巴的白种人也分为好几种,例如希腊人就是头发普遍为金黄色,眼瞳是一种碧色,鼻梁也并不高挺;罗马人则是头发为黑色,眼瞳也是呈现黑色,皮肤也相对来说并没有那么白,更趋于黄皮肤;欧洲次大陆和北欧那边的白种人,皮肤有一种粉色,更多是一种惨白的白皮肤,眼瞳、头发、五官上也有明显的区别。
  韩信注意观察了一下前来的乌孙使者队伍,他发现认真分辨的话,也不是所有乌孙人的五官特征都一样,像是月氏人就是一群皮肤虽然是白色但五官特征与华夏没有多少区别的人种,一些人更是皮肤呈现麦色但是五官比较独特的人种。
  “尊敬的汉军军官。”舍阿怎么能看不出韩信在进行观察呢?他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亲自介绍又经过翻译进行翻译:“正如您所看见的,我们的队伍中有来自月氏、有来自高加索、有来自遥远的地中海。我们的本体族群是像我这样的人,月氏人则是我们族群中身份仅次于本族人的阶级,其他人则是我们的奴仆附庸族。”
  汉军刺探到的情报中,乌孙人确确实实是接纳了不少月氏人,乌孙骑兵也与更加西边的一些势力有过交战。而似乎乌孙人还吞并了不少从西向东迁移的族群?
  月氏人是被匈奴击败了,向西迁移的那批人在华夏历史中被称呼为大月氏,月氏之中也有没有向西迁移的族人,这一部分在华夏历史的记载中被称呼为小月氏,但是华夏历史并没有过多地记载月氏,只是简约地记录大月氏西迁小月氏留下来抵抗。
  很显然,依附于乌孙的那帮月氏人就是“传说中”的小月氏人,他们似乎也在乌孙这个部落联盟中获取了不错的待遇?
  目前的乌孙部落联盟酋长是一个叫勃西靡的人,“靡”是乌孙王族的姓氏。他派遣使者队伍前去接触汉军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乌孙的骑兵与汉军骑兵有过一场莫名其妙的交战,结局是千多乌孙骑兵只逃出八人,汉军那边却仅是损失不到百人。
  族群与族群的接触从来都是以暴力作为开端,很多时候暴力会一直持续下去,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弱小的那一方先行服软,期望能够非暴力的方式展开接触。
  勃西靡在得知自己的一千骑兵几乎全军覆没在一支从来没有碰见过的军队手中时,他是感到震惊和疑惑的。
  在乌孙已知的世界里,没有一支军队是身穿红色战袍,身披黑色甲胄,又拥有强悍的战斗力,且听幸存者的描述那支军队所拥有的器械也十分的多和精良。
  乌孙骑兵和汉军的第一次接触说明了很多东西,特别是一千乌孙骑兵对上二百五十名汉军被打得差不多全军覆没,勃西靡除了震惊之外就是感到畏惧。他认为没有人会跟一帮陌生人一见面就成为不死不休的敌人,更加认为乌孙不应该有那样的敌人,所以他做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那就是派出使节队伍前往沟通。
  在后续里,勃西靡从小月氏人那边知道了自己遭遇的是什么人,在小月氏人的描述中,那帮身穿红色战袍和黑色甲胄的军队来自东边的大陆,那片大陆上的族群称呼自己为华夏。而华夏这个族群并不止有一个国,曾经强大的月氏就屡次与二个华夏的国家交战,她们叫秦国和赵国。
  秦国在月氏人的记忆中是很野蛮和好战的一个国家,秦军在战场上十分地彪悍,酷爱割下敌人的人头绑在腰间继续冲锋。月氏在与秦国的较量中并不处于优势,反而是在秦军的入侵中逐渐失去河套的统治权。必须说的是,勃西靡很清楚月氏曾经的强大,听到那样的描述再加上自己的推测,他真的感到有些发怵。
  赵国?在月氏人的记忆中赵国也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华夏国家,不过相对来说赵军要好对付一些,至少月氏人不用看到赵军士兵割下敌人首级绑在腰间冲锋的画面。
  “那么事情就是真的了,曾经的秦、齐、燕、赵、魏、韩已经大多消失,没有消失的秦、赵、魏、韩也将成为贵国君主的封国,东方一个强大无比的新帝国正在形成?”
  “你们的消息很灵通。确实,老旧的国家大抵消失,新的帝国正在建立。”
  临时结合在一起的乌孙使者团在五百汉军骑兵的护送下,庞大的队伍正在缓缓地向沃野方向前行。
  韩信从与乌孙使者舍阿的交谈中得到一个信息,乌孙人对华夏大地并不了解,很多情报都是过期的信息,且那些情报中充满了各种各样不靠谱的猜测。不过,有一点舍阿没有说错,曾经的战国必定会消失在华夏大陆,帝国必定成为那片土地唯一的主人。
  舍阿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情报,他从韩信的话中肯定了一件事情,帝国正在形成,目前还是汉国国防军的众多塞外军队,那些军队未来却会改称为帝国国防军。
  帝国?“帝”国?听上去似乎有点不适应,但是任何称呼都是从陌生加不适应到熟悉,至少舍阿听到“帝国”作为国号的时候就没有感觉什么不对,也不无法体会国号称为帝国是一种狂拽酷霸叼炸天的事情。
  沃野依然还是那个沃野,有所区别的是这里本来是一片青绿色的草原旷野,于汉军入驻之后一片又一片营房伫立起来,营盘又随着入驻的军队数量增加不断扩展,最终沃野成了一片大军营。
  “苍天在上,你们的军队……真是多啊!”舍阿在看到庞大得几乎延伸到世界尽头的营盘时愣了。
  隶属沃野方面军的汉军有多少呢?第一骑兵军团、第二混编军团、第五骑兵军团、第十混编军团、第十一混编军团,那就是二十五万战兵再加上约三十万的辅兵。其中第一骑兵军团、第二混编军团、第五骑兵军团是常驻在沃野,余下的第十混编军团和第十一混编军团则是被分配到九原和云中。
  流动在后勤线上的二线部队和民夫数量难以正确统计,不过少说有一百五十万以上来来回回不断运送辎重的二线部队和民夫,他们活跃在新占的草原之上,为各条战线的军队保障后勤。
  不算流动性的二线部队和民夫,常驻在沃野的人总数已经增加到将近六十万,六十万人中就有司马昂率领的七万余赵军。
  六十万人从字面数目上听去或许不觉得什么,但是当六十万人的营盘呈现在人眼前的时候,营盘看去会占据整个视野,给人一种营盘无限大的视觉冲击。
  韩信对舍阿的赞叹深以为然,沃野的营盘看上去确实是大到没边了,但是六十万军队绝不是华夏武装力量在草原上的全部,他可是知道军队又有了新的命令下达,草原上不管是汉军还是秦军,昂或是没有改建更编的赵军、燕军都有了一个共同的番号,既是最先出现的草原派遣军这个番号。
  本来应该是命名草原远征军的,可是吕哲认为离本土这么近并不能算是远征,参考了秦国层级有过的“派遣军”这一命名手法,经过讨论之后他就将本来就驻扎在沃野的方面军,司马欣亲率的第八混编军团、第十三骑兵军团、第十五混编军团,另外就是取得扶苏的同意后又将蒙恬率领的秦军包含进去,司马昂率领的七万赵军也没有放过,将兵力总数约有百万的大军合并成为草原派遣军。
  草原派遣军的成立也随之出现一些新的职位,例如吕哲就设立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三个军方职位,然后又增加了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四个将军。
  新一轮的改制是有相应的历史背景,主要是帝国形成,之前不管是武官还是文官都显得简陋了一些,无法顾及到方方面面,那么新官职的设立也成了绝对的必要。
  在太尉署和将军府没有变更职权的前提下,帝国的武官新出现的变化最多。
  太尉依然是武官第一人,也就是超品武将。
  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则是作为第二阶梯,成为一品武将。
  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征南将军、征北将军是第三梯队,是二品武将。
  镇东将军、镇西将军、镇南将军、镇北将军为第四梯队,是三品武将。
  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为第五梯队,作为四品武将。
  征东中郎将、征西中郎将、征南中郎将、征北中郎将成为第六个梯队,他们是五品武将。
  镇南中郎将、镇西中郎将、镇南中郎将、镇北中郎将是第七梯队,为六品武将。
  各种各样的校尉和都尉,通常是会在其驻扎地,如驻扎在目前属于边郡的九原,那么就是九原校尉或是九原都尉,这一梯队作为七品武将。
  各处城门尉衔接八品,军侯九品,军侯以下则属于无品阶。
  帝国没有执行什么九品中正制度,那么也就注定品阶虽然存在但是并非固定制,也就是说军方的职位充满了变动性。
  所谓变动性就是武将被调遣到什么位置就会更换自己的官职,例如身在沃野的徐志,他之前的职位是中郎将军团长,现在则是根据其所在位置被任命为右将军,可是他这个右将军也就是因为作战需要的战时品阶,一旦位置改变就可能会改变为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之类的官职。
  必须说明的是,一旦担任什么武将职位,那么通常在有变更需要的时候,品阶基本是不会下降,也就是职权和待遇上要么是平调,要么就是高升了,帝国都会有留底档案,哪怕是归国之后虽然武将的品阶职位没了,但是依然会享受最后品阶的待遇以及福利。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说明,不管是武官还是文官,是不是一名贵族是最重要的事情,若是贵族则是优先以爵位来确定待遇。
  得知自己将会成为一名五等子爵的徐志正在处于兴奋期,那是统治者认可了他在沃野战场的功绩,他也终于从不入流的勋爵成为一名真正的贵族,并且一跳就是连跳五级成为五等子爵。
  虽然是五等子爵,可那是子爵啊,现在整个帝国才多少名子爵?他徐志也算是踏进了帝国的核心阶层,怎么可能不感到兴奋!
  兴奋又开心的徐志因为心情愉悦看待什么都是美好的,连原本看了就讨厌和想要动刀子的白种人,现在看去也是怎么看怎么顺眼。
  舍阿在得知站在自己面前的是一名听说很高大上的子爵贵族,并且是一支强大军团的军团长,虽然听着不明白什么意思但是感觉很厉害的右将军,他立刻就是竖然起敬……
第0818章
未来的帝国军
  感谢“蒙奇D飞羽”的提醒。
  ……
  帝国国防军的军团长是由中郎将来担任,因此徐志成为即时战场的右将军其实与本身的品阶是高了一阶,他将这个视为自己即将高升的征兆。
  按照通俗定义,其实即时战场的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就是某支偏师的主将。这名主将可以指挥该条战线上的军团,他们又需要听从即时战场主帅的命令行事,每个战区的都会有一名主帅,那个主帅可以是骠骑将军,也可以是车骑将军,更加可以是卫将军。
  在三公九卿的制度中,太尉是三公之一,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是秩比两千石俸禄的职位,所谓的“秩比”就是地位差不多相等,或是仅仅是次一级,大概就是九卿那样的地位。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北将军、征西将军则是位比上卿的存在,镇东将军、镇西将军、镇南将军、镇北将军是次于上卿的官职,依此而类推。
  于九品中正制的制度中太尉这个官职并不是武将第一人,各个朝代对于三公九卿制中的官职定义也不相同,有时候骠骑将军会是一品武将,但是有些时候骠骑将军却是三、四品武将,更有骠骑将军和骠骑大将军这样名字只差一个“大”字的官职,通常骠骑将军加一个“大”字就会是一品武将。
  吕哲所制定的制度不是纯粹的三公九卿制,也不是什么九品中正制。在帝国的制度中,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归属于将军府,却又不属于将军府的主事人,而是被用来任命某个战区的主帅,毕竟帝国没有大将军这个官职,更加没有元帅这样的军衔。
  帝国的制度中,国防军的官职军衔与禁军又不相同,如国防军的军团长是由中郎将来担任,禁军却会是由郎中令来担任军团长。
  郎中令是三公九卿中的“卿”之一,职责是保卫宫城安全的主将之一,从某些方面来说郎中令也是中央武将。按照中央与地方的区别,郎中令相对要高衔和更加尊贵或是重要一些。
  目前担任骠骑将军的是司马欣,车骑将军和卫将军还没有被任命,东、南、西、北四征将军也是属于空置状态,季布目前是镇北将军统军在维持中原地区和靠近草原的区域,骆摇被任命为镇南将军维持包括岭南在内的西亚区域,共尉被任命为镇西将军维持陇西地区也准备接手上郡、北地郡、内史郡,镇东将军空置。
  不任命四征是因为现在没有那个必要,任命四征将军还要等待黄河源头的战事结束,一旦这一场战争结束,骠骑将军会再次进入空置状态,草原派遣军这一个番号也将取消,原本属于草原派遣军的各个军团也会另有安排。
  黄河源头的战事停止之后,吕哲会有针对性任命四征将军的人选。
  征北将军自然就是负责征讨草原深处,到时候就会有北方草原远征军的番号出现,这支远征军的第一部分攻伐目标会是浚稷山区域、狼居胥山区域,顺利的话会逐渐扩展战区,将北海(贝加尔湖)区域包含进去,一直攻打到接近北极圈。
  征东将军的征战目标会是东胡这个庞大的部落联盟,区域包括了玄菟郡周边的整个东北方向,也将(朝鲜)半岛完全划进去。
  征西将军的扩张方向则是南诏和高原,另外整个西域也将是征战目标,有可能的话远征军也会针对中亚进行军事扩张。
  征南将军则是比较特别了,帝国南边的大陆架上已经不存在什么敌国,事实上正南那边已经完全是帝国的本土区域,也就是西南那里还存在一大片没有纳入帝国版图的原始森林,因此征南将军在日后极为可能成为一个不会被任命的职位。
  四征中郎将的存在也必须要进行说明。若说四征将军从字面的理解,那就是率领大兵团作战的高级武将,可帝国并不是每一次都会出动大量军队进行大兵团作战,那么四征中郎将就是中等的兵团作战规模。如四征将军是统率三个军团以上的兵团进行军事行动,那么四征中郎将就会是以单个军团启动某项作战计划。
  按照现代的军衔制度理解,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是上将军衔,可以指挥集团军作战;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征南将军、征北将军就是中将,指挥是军级别的军事单位;征东中郎将、征西中郎将、征南中郎将、征北中郎将则是少将,他们统率的是一个军团,有了作战任务也是统领自己的下属军团进行作战任务,只是在本来的中郎将军团长之前加上一个前缀,成为某个方向的……例如北方的征北中郎将。
  华夏文明的官职名称带有强烈的华夏特色,有了正职的各种官职之外,如四征将军之类的官职,还会有很多杂牌杂号的官职,像是建威将军、武威将军……等等很多名称看似好听的将军,其实压根就是没有直属部队的“无权”将军。
  因为华夏文明的特色,会有很多很多有名号的将军,每一个将军也无法从名号上听出到底有多少直属部队,更加难以判断是不是一个“空壳将军”,别说不是同一文明体系下的人,就是同一文明体系下的人没有经过研读也搞不清楚。
  吕哲也一直在考虑将现代的军衔制度用于帝国军,直接将那一套军衔制度给复制过来,但是他十分清楚不是每一种制度都适用于任何一个年代,因此也一直在犹豫中。
  本职为中郎将军团长,现在的即时战场职位是右将军,徐志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一点,未来帝国继续向某个方向扩张,他必定会有足够的资格竞争四征将军其中之一的职位,哪怕是竞争不到四征将军之一,成为四征中郎将中的一个也是铁钉板板的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0/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