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5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1/716

  前途一片光明加上爵位上得到提升,徐志看什么都觉得顺眼之下,他很是热情地款待了来自乌孙的使者舍阿。
  每个文明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对于身为乌孙使者的舍阿来说,华夏文明的特色令人五花缭乱,他根本就听不懂翻译许多话中的含义,琢磨了很久才知道华夏文明中将军的稀有程度。
  “统率五万精锐战兵的人才是一名中郎将?”舍阿有那么点茫然:“那么将军能够统率多少军队?”
  心情极好的徐志笑着说:“将军吗?至少三个军团以上的部队。”
  舍阿已经知道对方的制度中一个军团是最为基本的五万战兵,除开战兵之外还有一种叫作辅兵的兵种,每一个军团的附属辅兵数量并不固定,有些时候每个军团的辅兵会多于战兵,有些时候每个军团的辅兵却是会少于战兵,另外每个军团除了战兵和辅兵之外还会有一些二线部队、民夫之类的人员。
  “贵国的人口是……?”舍阿很贸然地问了这么一句。
  这一次徐志没有马上回答,他很是意味深长地盯着舍阿看很久,最后才悠悠地说:“最新的统计数量是接近五千万。”
  帝国的总人口确确实实是接近五千万,不过其中一半以上都是七岁以下的孩子。
  吕哲统治下的帝国在统计人口上面有别于之前的上古先秦,帝国是将所有人口进行在册统计,上古先秦的各个国家是只统计成年人。
  上古先秦之所以只统计成年人,那是因为孩子夭折的几率实在是太高了,另外就是未成年人不算是国家可征用劳动力,因此觉得没有统计的必要。
  “五、五千万???”舍阿差点直接蹦起来:“那么贵国拥有至少五百万的军队是真的咯?!”
  老天!五千万人口是什么概念?乌孙满打满算也就是将近三百八十万的人口,一百八十万是乌孙本族人口,另外还有将近二百万的附庸奴仆人口,差距是多少倍来着???
  徐志眼睛眯了一下,他不知道乌孙的这个使者是从哪里打听到帝国有五百万军队,也不清楚所指的是目前在编的军队,还是说可以挖掘出五百万兵源的军队,但是很显然乌孙有专门研究过帝国。
  止于目前为止,帝国在编军队数量是二百六十万,大约七十五万是在编正规军(战兵),余下的一百八十五万分别为辅兵、二线部队、屯田兵、各地驻军。不管乌孙是从哪里听来帝国有五百万在编军队,要么是错误的信息,要么就是将每年夏季和冬季的义务兵也给算了进去。
  徐志听说国防军的军团数量要增加到二十个,那么战兵就会增加到一百万。他还听说军队制度会做出适当的调整,例如混编军团将会减少辅兵的数量,每个混编军团的辅兵限定在一万以下;骑兵军团则是会增加辅兵数量,每个骑兵军团也会根据兵种建制的不同配属不同数量的辅兵,如每一名轻骑兵、散骑兵、游骑兵只搭配一个辅兵,突骑兵、弓弩骑兵搭配二个辅兵,具装重骑搭配三个辅兵。
  对于身在骑兵军团的很多人来说,从那一项军方制度的改变能看出明显的信号,那就是帝国中枢十分重视骑兵军团,也可以肯定骑兵军团在未来的军事扩张中会成为主力中的主力,这对于骑兵军团的每个人来说都是好到不能再好的消息。
  不得不说一点,徐志的消息很灵通,但是他得到的消息也并不完全准确。吕哲是比较重视骑兵的建设,资源上也比较倾向于骑兵军团,但更加重视的却是正在建设中的海军,海军在未来所得到的资源分配上从某些方面来说要多于骑兵军团。
  陆上的扩张在很多时候要限制于路况和后勤线,吕哲很清楚哪怕是再怎么强化陆军,帝国在路陆上的扩张也不会快到哪去,但是海军只要能够适应于大海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限制,因此在未来从海上进行扩张才会是最迅速的。
  “哦?这么说来,匈奴也是乌孙的敌人,你们的酋长派你前来,是要与我们形成联盟,一同针对匈奴?”徐志对这个消息一点都不意外的样子。
  其实也没有必要意外,汉军的将校们一直都很重视情报的刺探,不难从一些情报上得知乌孙与匈奴是处于敌对状态。
  “是的,我们与匈奴是敌人。”舍阿顿了一下,等待翻译之后,他思量了一下才继续说:“我们虽然有过一次不必要的误会,但是不应该成为敌人。我们有着共同的敌人,进行联盟将会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
  与乌孙交战的汉军正是来自于第一骑兵军团,当时的率队军官韩信现在正站在边上。
  韩信在战后的报告中对乌孙的评价并不高,不是说乌孙骑兵并不武勇,是乌孙文明体系太过原始,有着游牧民族通常都会有的松散指挥系统,没有一套严明且形成体系的指挥概念来发挥出剽悍的骑兵该有的战斗力。
  “你们……”徐志看一眼韩信,最后眼睛盯着舍阿:“能够有多少部队参战?”
  “十万,我们能够出动十万。”舍阿能看出徐志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他也清楚对于动不动能投入数十万交战的汉军来说,乌孙出动十万太少了,因此加重了筹码:“还能说服从西向东迁移的部分族群出兵参战。”
  徐志“呵!”了一声没有改变脸上那种无所谓的表情。
  “除了那些……”舍阿变得非常严肃:“我们还能提供请报上的支持。”
  “什么情报?”徐志似乎是来了一些兴致了。
  舍阿却是不着急说了,他问:“那么贵国是有和我们结盟的意向了吗?”
  结不结盟哪里是徐志能够决定的事情?他是奉命接待乌孙使节团,也初步刺探一下乌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势力。了解乌孙的实力的同时,他还要评估若是汉军对乌孙一并开战,对于战局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说句实在话,不管是现在的汉军,还是即将整合出来的帝国军,他们永远都是渴望敌人能够越多越好,越多的敌人就代表可征战的目标增多,他们就有更多可以建功立业的途径,没有敌人他们就将成为摆设。
  【盟友?强者不需要盟友!】——这话还是出自吕哲之口。
  不过嘛,舍阿接下来的话却是让徐志不得不仔细思量了。
  “草原深处正在集结大军,很多很多的大军,他们的目标是你们!”
  “嗯?!”
第0819章
娶公主?做梦!
  是有情报显示浚稷山区域有大量的胡人正在集结,某些情报渠道还得知集结草原牧民的是头曼最小的儿子吉脱。
  作为匈奴部落的王和草原部落联盟的单于挛鞮头曼南下入侵反而被困黄河源头,留在草原上的匈奴确实也该是要有所反应。
  匈奴小王子挛鞮吉脱集结人马的消息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被汉军探知,汉军对此也做出了该有的反应,不然第十混编军团和第十一混编军团应该还是留在中原地区,不是开拔北上加入到沃野方面军序列。
  汉军也仅是知道吉脱在浚稷山方向集结人马,却是不清楚草原更深处都在发生什么事,乌孙使者舍阿说草原上正在集结大军,显然并不是单单指吉脱集结起来的十万余人,毕竟相对起陈兵百万的华夏这一边,吉脱集结起来的十万人怎么能够称得上是什么大军?
  “不止匈奴人,丁零、坚昆、呼揭等等很多部落都在集结人手。”舍阿眼睛一直盯着徐志,他在观察徐志任何一个表情上的变化:“东胡那边也在集结大军。”
  是了,帝国中枢有向沃野前线送来文书,特别提醒东胡也在乌侯秦水那边集结大军,东胡集结的人马该是在二十万以上。
  “然后?”徐志并没有改变脸上那种无所谓的表情。
  舍阿被“嗑”了一下,奇怪问道:“整个草原都在集结人手,你们不感到……感到紧张?”
  微微地昂了昂头,徐志有点好笑了:“为什么要感到紧张?”
  舍阿是彻底的愣住了。
  是啊,徐志为什么要感到紧张?不但是徐志,其实汉军这边巴不得草原上的胡人部落集结更多的人马南下。
  华夏跟胡人交战的历史怎么也该有上千年了,屡次跟胡人交战最纳闷的就是找不着,或者是胡人不敌时缩进草原深处不与交战,胡人愿意集结大军来一次正面的较量,那是华夏文明的军队求之不得的事情呀!
  草原太广阔太大了,胡人也不是踞城而守的敌军,汉军在草原上进行的战争压根就不像是在华夏本土那种模式,可以一城一地地打过去消灭某个城池的敌人,反而是敌人不与交战才是最麻烦的事情。
  不管是现在的汉军还是未来的帝国军,迟早有一天是要深入草原,他们进行过无数次的推演,每次推演都是会出现胡人不正面交锋选择远遁,汉军无法正面消灭更多的胡人,胡人以一种移动游击的模式牵扯汉军,然后又摧垮了汉军的后勤补给线,最终的结果是汉军不得不从草原深处退出来的惨淡收局。
  草原深处的胡人集结大军要前来交战,对于华夏这一边来说真的是一个好到不能再好的消息,汉军能够在这次交锋中消灭更多的胡人,就意味着汉军日后深入草原遭遇到的麻烦会减少,那么胡人集结大军前来根本就不是什么坏消息,反而是汉军求之不得的。
  “吉脱集结了十二万,丁零和坚昆那边集结了十五万,呼揭和屈射也集结了五万,更有零星的戎人和狄人在进行集结。”舍阿用着难以理解并且纠结的表情:“可能有将近五十万的大军要南下,你们不应该感到担忧吗?”
  吕哲统治下的国度可不是那种对草原一无所知的王朝,并且在长时间的刺探和探索中,汉军也不是对草原的势力地盘划分两眼抓瞎。
  徐志再次昂了昂头:“是了,呼揭和屈射集结大军的方向是在乌孙的西北方面,丁零和坚昆集结大军的方向是在乌孙的北方,他们要南下必定是会途经乌孙?”
  可不是嘛,呼揭的栖息地和丁零、坚昆的地盘都与乌孙接壤,更加别提匈奴小王子挛鞮吉脱集结军队的位置是在乌孙东面不远的浚稷山,无论是怎么看乌孙都属于那种被团团包围的困境中,难怪乌孙王勃西靡会派出使节尝试与华夏这边商讨联盟,乌孙这是感受到严峻的威胁了啊!
  舍阿一点都没有避讳,他很坦然地点着头:“我们与匈奴是死敌,呼揭、丁零、坚昆与部门的戎人、狄人是盟友,是在担心他们会先攻击我们。”
  乌孙其实也有自己的盟友,像是西边的康居和盘踞在戈壁边上的一些戎人都是乌孙的盟友。乌孙原本还有更多的盟友,如西域的众多土著,可是从西往东迁移的那些族群涌来,西域已经彻底乱了,那些西域土著要么是在混乱中被灭或是被吞并,要么就是举族迁移不知道往哪去了。
  事实上乌孙这个族群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强大起来,他们也是经过长久的发展和征战才逐渐壮大,于这个过程中与许多人交恶却也是拥有了一些朋友,一直是到秦一统华夏之前,乌孙一直都是联合一帮盟友在与匈奴为敌。
  乌孙与匈奴的战争早在公元前三百年就已经开始,双方在戈壁、在草原、在山地进行的交战难以统计,不过随着乌孙最大的盟友月氏人被匈奴击败,乌孙在与匈奴的对抗中就落在了下风。
  在原版的历史上,差不多是公元前二百年左右,冒顿射死了自己的父亲头曼成为匈奴王和众多部落的单于,匈奴开始集中力量向西扩张,乌孙面对全力扩张的匈奴难以招架,乌孙人学着月氏人向西迁移避免了被灭或是吞并的命运,西域的土著们可就没有那么幸运,生活在西域的土著不是被匈奴灭掉就是被吞并,整个西域也就成了匈奴的后花园。
  西迁后的乌孙最终是臣服于匈奴,双方从敌对关系转变成为宗主和附庸,冒顿出兵讨伐东胡的时候乌孙甚至还出兵参与对东胡人的战争,在匈奴攻打丁零、坚昆、呼揭、屈射、浑庚等草原族群期间乌孙也出了不少的力。
  或许是乌孙变成了匈奴人的“帮凶”让本来归附于乌孙的月氏人心怀怨恨,乌孙王难兜靡被月氏人攻杀,乌孙一度遭遇到族群分崩离裂,难兜靡的儿子猎骄靡刚刚诞生,猎骄靡被冒顿收养,长大成人的猎骄靡最终也是在匈奴的帮助下才得以复国成功。此后,乌孙一直都是匈奴忠实的狗腿子。
  大概是在华夏大地的历史进程到了刘彻掌权期间,汉帝国与匈奴陷入了百年战争,这一期间的乌孙人其实也参加了对汉帝国的战争,并且是以精锐部队直接与汉帝国交战。
  差不多是到了公元前六十年,汉帝国进入了汉宣帝时代,到了这个时候乌孙已经不是匈奴的附庸族,因为匈奴的全面溃败,乌孙反而是与汉帝国走得极近,随后更是成为汉帝国在西域的强大助力之一。
  当然了,在吕哲的这个历史版本中,乌孙还是处于与月氏走得近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乌孙是阻碍匈奴向西扩张最大的障碍之一。
  正因为乌孙是匈奴的敌人,匈奴的盟友们正在集结大军,要死不死的是匈奴和那些盟友集结大军是将乌孙从地域上包夹起来,容不得乌孙不反应激烈。
  “依照我们对匈奴等族群的理解,他们在南下之前先攻打乌孙的几率无限大,是吧?”徐志可没什么幸灾乐祸,他是在述说一件实事。
  “我们有共同的敌人,为了表示更进一步的结盟诚意,我王愿意迎娶贵国的公主,使两国成为姻亲之国。”舍阿全然不知道自己说那句话意味着什么。
  “唔!?”徐志第一次变了表情,他霍地站起来:“再说一次!”
  “……我们拥有共同的敌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舍阿不知道眼前这名将军为什么脸色突然变得那么难看:“两家成为姻亲……”,说到这他能看出徐志有着一股怒火,改口道:“乌孙出嫁王女也是可以的,两家成为亲戚,共同攻打包括匈奴在内的那些人……”
  徐志的脸色总算是变得好看了一些,他们这帮跟随吕哲起于微末的人,哪个都没少听吕哲唠叨什么“和亲为一个国家最大耻辱”之类的话,他们也完全赞同一个国家用女人的胸脯去换取和平或是什么玩意是军人没用到一定份上的说法。
  不管是现在的汉国或是未来的帝国,一帮军人绝对不容许属于军人的荣誉(或者叫骄傲)被玷污,再则就是帝国的皇族是多么尊贵的一群人,帝国皇帝的公主必定会是帝国的明珠,不知道有多少才俊仰慕,怎么可能让帝国公主嫁给域外野人!
  而似乎……吕哲最为年长的闺女才六岁,乌孙王再怎么年轻也绝对是三十四岁了,乌孙使者开口要迎娶公主,怎么能不让徐志冒火。
  对于汉军来说,乌孙能出兵十万太少了,有这么一个盟友和没这么一个盟友压根就无所谓。不过乌孙似乎很了解草原上的势力划分,也能够刺探到一些汉军所无法窥探的情报,徐志本来已经意动想着将乌孙使节团送往骠骑将军司马欣那边,现在却是迟疑了。
  “你们……”徐志死死盯着舍阿:“不要再谈迎娶公主的事情。”
  舍阿一愣之后脸色不由自主也变得难看,他怎么能听不出眼前的这名将军的意思,那是认为乌孙王迎娶对方的公主是一件让他们觉得受到侮辱的事情。
  现在的乌孙在草原上并不弱小,占据着天河(伊犁河)流域所有的土地,拥有至少三十万的骑兵,更有将近二百万的奴仆族群,有无数部落想要将自己的女儿敬献给乌孙王,西边的康居和一些国家也乐意将自己的公主嫁给乌孙王换取友情,哪怕是敌对的匈奴也愿意嫁出王女,偏偏到了这个陌生的国度这里变成了侮辱人的事情?
  舍阿想要发火,可是他又有些迟疑。他会迟疑是乌孙现在很需要盟友,另外也是不知道东方这个强大帝国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风俗?例如公主不出嫁外族什么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1/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