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5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0/716

  吕哲没有在第一时间说话,作为帝国的统治者,他需要思考和顾虑的层面太多太多了。他现在脑袋里在想的是,萧何是不是察觉到自己要适当压制武官集团才跑过来说那些话。
  其实也不是没有可能啊,帝国的官场基本是文官被武官全面压制的现状,哪怕是身为帝国的执政官,萧何在某些时候需要以官位压人的情况下,堂堂帝国执政官竟是压不住比自己行政级别低的武官,要说心里能舒坦那是不可能的。
  萧何是需要感激吕哲,他从一县的县丞直接被吕哲任命为文官第一人,先是操作作为一个地方势力的所有民政,后面随着吕哲不断扩张坐拥数郡他成了数郡的大管家,然后吕哲建国成了一方霸主国他也水高船涨成为执政,现如今他更是一个疆土辽阔的帝国大管家。
  人生际遇能达到萧何这个份上,他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对于一再重用自己的吕哲也有着起码的感恩之心,一直以来也才战战兢兢地努力着。他其实早就察觉到武过盛、文不足的现象,过往中或多或少也隐晦的提醒过吕哲,只是吕哲出于某种原因没有给予回应,他也就不再谈起。
  大概是在头曼集团覆灭之后,吕哲多次在一些场合隐晦表达出想要加强文官地位的想法,吕哲或许是出于内心思考下的一种无意识举动,萧何与众多的文官就不得不多想想了,文官集团不知道那是意味着什么样的信号,试探和尝试也就成了必然。
  本来不该由堂堂帝国执政官来率先进行试探和尝试,该是由一些低品阶的文官来做。由低品阶文官去做,哪怕是会错君王意图也起不了多大的波澜,武官集团哪怕是有反制手段也不会太过激烈,顶多就是进行试探的那个文官被贬斥。萧何来做这么一件事情却是不一样了,等于是两军开战的第一阶段就进入决战阶段,直接就是刺刀见红了。
  吕哲从思考中退出来的时候,意味深长地看了萧何一眼,然后问道:“说说想法。”
  萧何被吕哲看那么一眼差点浑身哆嗦那么一下。他会哆嗦不是因为恐惧,是因为畏惧,恐惧和畏惧都有一个“惧”,可并不是一样的意思。他是在畏惧一个开国之君的威严,也是能看得出吕哲已经察觉到自己的意图,导致没有一开始就滔滔不绝,是利用短暂的时间捋一捋脑海中的想法,好拿出最稳妥的方案出来。
  “臣以为现在处理民政的行政部门过于单薄,应该适当地进行增加。”说到这里的萧何看向吕哲,他见到吕哲点了点头,才继续往下说:“执政府内有各部尚书,一直以来却没有细化各个尚书携管的部门,或许应该针对这点做出改良?”
  说的是改良而不是改组,显然萧何也意识到目前不是改组的好时间,毕竟北疆更大一场战事眼见就要爆发,各地的重建也正在重要关头,若是提出大规模的改组吕哲必然会拒绝。
  “怎么细化?”吕哲已经摸到一些头绪,问却还是要问。
  没有被直接拒绝的萧何提起了精神:“臣以为,执政府可以增加多个独立部门,如农业、工业、商业三个目前责任比较大的事务建立统管部门,由那些部门完全负责操作或是调控。”他停顿下来,看到的是吕哲露出稍微有些惊讶表情,也不知道吕哲是在惊讶什么,见吕哲没有开口说话,他顿了顿只能是继续往下说:“针对民间刑事的统管部门也应当建立,以应对军方不协管治安后的一系列情况。外国、外势力乃至于是国内需要庆贺的节日增多,或许也应该建立一个专门应对的部门。”
  吕哲是真的惊讶了,将萧何说的那些话归纳一下,不就是九品中正制的样子吗?也就是吏部、礼部、刑部、户部、工部都被提了出来。萧何提出那些是执政府本来就有的辖下单位,现在讲来却是要提高规格,细化职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吕哲看到的是萧何在为麾下的文官寻求行政地位,更高的行政地位!
  “形成相对独立部门,各个尚书该是什么样的规格?”吕哲笑了,是笑吟吟地看着萧何:“尚书的地位是与中郎将相同,是低于中郎将,或是高于中郎将?”
  不管吕哲是早有意图或是临时起意,萧何看到的是吕哲持赞同态度,现在的萧何说什么也不能胆子小了。
  “国防军有二十个中郎将,除中郎将之外还有太尉署与将军府的尚书……”萧何如此说到。
  什么意思?就是哪怕执政府在寻求地位,可是中坚官员依然要少于军方,萧何隐晦点出吕哲若有提高文官地位的意思,具体还是看吕哲怎么去定义。
  针对文官身份地位的改变,低了无法在行政体系上达到制衡,高了会面临军方的反弹,萧何那是将皮球踢给了吕哲,具体怎么办也确确实实是吕哲这位君王该去考虑的事情,更是考验吕哲威信的时候。
  国家改革无小事,一切只看吕哲到底是什么样的想法,一瞬间的想法将会影响到帝国的未来……
第0847章
善始善终
  国家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哪怕是身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吕哲也不能全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毕竟统治国家的人是吕哲没错,但是作为统治者延伸到各个方面的触须是众多的官员们。
  一个国家该是何等形式的国家,除开统治者的实际思考之外,相当一部分还是要考虑官员们的想法,最为残忍的是国家该是什么样的国家基本是与黔首平民无关。受统治的最底层往往只能被动默默接受领导阶层制定的种种规格和方式,不管那个规则和方式是好是坏,是适合还是不适合,国家暴力机关没有瓦解之前也只能是默默接受一切。
  当然,没有任何领导阶层乐意自己制定的政策是一个坏的政策,他们也想着社会稳定好享受身份带来的一切特权,那么制定国家政策也往往关系到“蛋糕”的分配。
  按照通俗的规则,应当享受“蛋糕”最大一部分的该是皇族,紧随其后的是一帮勋贵,在任官僚排在第三梯队。
  第三梯队的官僚还会细分无数个阶梯,如中枢官员的需要,地方州郡一级官员的渴望,然后才会轮到大县、中县、小县。
  到了县这一级别其实“蛋糕”里哪怕是残渣也只能是稍微剩下那么一点点,之后全然没有乡、里、屯、亭之类行政单位的什么事。连底层的官吏都无法参与,没有什么话语权的平民还怎么表达诉求?
  一个国家就像是金字塔一般,往往权力的掌握是在少数人手里,他们要是没有昏了头,照顾自己利益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分点汤汤水水出去。至于应该划出多少利益给予没什么话语权的最底层,那就要看掌握权力的那帮人怎么去认识利益,又是聪明到什么程度了。
  旧有列国已经全部被兼并,国号消失的多不胜数,哪怕是依然存在国号也不过是帝国大家庭麾下的一个封国。这是比始皇帝一统天下时期更加复杂的局面,历史上有没有例子是不清楚,但是处在当代的人不感到惊喜是不可能的。
  始皇帝使用绝对的暴力灭亡天下列国,始皇帝又是秉承“一家天下”的想法实行绝对集权,那么始皇帝想做什么要做什么已经轮不到其它人去进言,因为按照始皇帝的想法,天下的一切都是赵氏赢姓的,任何予夺予求都显得是那么理所当然。
  重新一统的天下,因为吕哲这朵奇葩的想法,实际上帝国的统治阶层和实际情况又出现了不同。
  新生帝国的皇族成员单薄是不争的事实,吕哲的父母没有一块穿越过来,兄弟姐妹更是一个都没有,那么所谓的皇族其实也就是吕哲,然后是一众妻子和子嗣,背后没有站着一个成员数量庞大的家族。家庭成员数量单薄,没有一大帮直系血亲的皇亲跳出来争夺利益,外戚很明显也没那么大的资格,那么原本应该规划给皇亲的利益也就落到了其他人身上。
  作为统治者的吕哲,他也没有表现出绝对掌权的欲望,留给勋贵和官员的可争夺利益点就多了去了,容不得他们不去争夺,他们随地随地都可能化身为斗犬,为了鲜嫩多汁的肥肉去互相撕咬。
  一帮“斗犬”之中,军方体系中那些身份特殊的将官是比较特殊的一批,很多可能是官职高不到哪去,但是因为他们最早追随吕哲,吕哲哪怕是做个样子也应该在评价功勋赐予爵位上面给予更多的优待。这已经不是公正或者公平与否的问题,是一种既定的社会人情潜规则,也是必然要做的事情,任何人都无法进行指摘,毕竟身为帝王总不能显得刻薄寡恩。
  “所以……评定爵位的时候,军方至少有一名公爵和四名侯爵,伯爵二十余,男爵以上会超过六十?勋爵三百余……”萧何对这种情况早就心里有数,可是现在从吕哲那里得到确切的答案,他不免还是感到一阵阵的担忧和失落:“文官体系只有一名公爵,没有侯爵,伯爵七人,子爵十七人,男爵不到三十人?勋爵也只有军方的一半……”
  吕哲颔首:“或许数据会有变化,但是武官贵族比文官贵族多会是实情。”
  萧何沉默了,评价功勋是太尉署、将军府、执政府一同核实,出了名单之后再上报吕哲,最终的名单需要吕哲点头,既定程序操作下帝国会出现多少贵族其实并不是多大的秘密,只是最终结果没有出来之前,大家都只能靠猜。
  能够算得上是吕哲绝对嫡系的军方将领,二十个国防军的军团中,就任中郎将军团长的嫡系至少有十三个,吕哲需要加强文官的地位来形成更进一步的文武平衡,那么必要是要拿出利益去进行安抚。这样一来就意味着这批人在未来的“蛋糕”分配中必然要被军方嫡系抢去很大的一部分,并且他们抢的时候别人还不能反对,反对就有可能打乱吕哲的一系列计划,更会惹得一帮既有实权又有与皇族亲近身份的一帮“斗犬”凶猛地攻击。
  “公爵会是司马欣,侯爵应该是季布、共尉、徐志、骆摇,北上参战的几位中郎将中也会成按照实际军功评为伯爵……”萧何实际上无法反对,开疆拓土不是功劳那还有什么可以被认定是功劳,他只能为自己所在的文官集团说些公道话:“为了支撑军队作战,其实很多同僚也非常忙碌,缺少了他们在后方的各种努力是不行的。”
  吕哲当然认可萧何的说法,军队能够东征西讨确实是建立在后方的生产,没有后方向前线运去物资,战争也进行不下去。
  奋斗在后方进行生产的地方官和各任官员,他们的功绩当然不能抹灭和无视,可是有一种情况非常现实,人们看到和注重的一般都是快速能够看到的成果,那么多人之中能出现闪光点的也就是少数那么几人。
  军方可以用不断的胜利突显自己的重要性和功劳,奋斗在生产线的地方官,乃至于是忙碌在运输线的文职官员,某些方面来说真的是吃亏不少,那就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愿意站在前台而不乐意站在背后默默支持的原因。
  “已经将那些因素考虑进去,军方的功勋评价是按照数据,能稍微高抬一些却是不容否认实际功绩。”吕哲就是实话实说:“后方默默付出的人,该得到什么样的犒劳想要抬高却是不易。”
  天大的实情,萧何对此只能叹息承认。
  实际上除了军方起码十三头强壮无比的“斗犬”,民政体系上面也不缺乏所谓的心腹嫡系,像是萧何就是文官集团中皇族的嫡系。若非萧何以皇族嫡系自居,吕哲也认可萧何是嫡系身份,萧何绝无可能在执政官的职位一待就是七年,以后萧何也会继续当他的执政官,直至老迈或是犯错,执政官的宝座才轮得到其他人去坐一坐。
  萧何按照功绩评定成为一个公爵是没跑的事情,他比较受的安慰的是,军方只有司马欣会成为公爵,那么武官和文官也就各有一名公爵、从某些方面来讲,文武体系的顶层贵族地位上并没有优劣势,只是一些中层贵族和底层贵族上武官全面占优。
  嫡系就该有嫡系的自觉,吕哲需要什么的时候,嫡系非但不能搅局还要尽可能的配合,也只有这样身为嫡系的利益才能得到最大的保障。若是身为嫡系没有嫡系该有的样子,那意味脱离嫡系身份就不远了。
  当然,执政官不轮换一部分是与皇族亲近有关,更多是因为萧何具有的才能和表现出来的能力。另外,其实也是吕哲对民政体系的看法有关,相对起军方长期有一个人就任一方坐大的时候叛乱会产生难以承受的危害,民政体系哪怕是有谁坐大危害也不会大到无法承受,军方掌握着暴力机器一乱就是遍地烽烟,文官为祸时只要几名甲士就能解决。
  说到底,信任武官与文官的风险成本根本就不一样。
  武官熟悉军方的各项制度,掌握着一定程度的军队训练方式,懂得怎么去行军作战,他们要是再有一帮追随的“犬牙”,叛乱之后短时间内就能组建出一支大军出来,破坏性和毁灭性难以估算。
  文官却是没有相关的军事知识,哪怕是他们叛乱也无法组织起一支体系合理的军队,短时间内为祸的范围会被限制在一定区域。等待统治者反应过来,调遣正规军去镇压或扑灭由文官组织的叛军,与之正规军去镇压或扑灭由武官组织的叛军,不管是胜败几率上还是成本上都不会是一样的。
  不但是萧何清楚吕哲的考虑方向,其实只要是身份到了一定的高度,他们都是多多少少了解吕哲到底是在进行什么样的思考。
  评定功绩之后,新一轮的职位调动就会进行,军方的高级将领们面临的是高一级调动、平级调动、降级调动,民政体系的官员调动只要是有其功绩平调属于再正常不过,大多数文官甚至可能会晋升调动。
  帝国是由创业期转为建设期,军方还要面对更加现实的实际情况,未来帝国会进行的战事将减少,意味着大多数将领其实是没有统兵作战的机会。
  “给予有功人士富贵是最基本的国策,总不能兄弟们辛苦操劳又浴血奋战之后没个安稳日子过。”吕哲想的很清楚,并不介意向萧何透露自己的想法:“大多数将领,他们并没有出战的机会,只希望到时候不要被富贵的生活腐蚀得失去作战的技能,等要用的时候生疏了战阵上的手段。”
  军方的制度规章注定在非战事情况下一个军团的主将不会长待军中,他们会是待在统治者能够看得见的范围内,所属军团的各种事务是由该军团的副职控制,军团的军团长其实就是挂个职衔。
  这一套的制度也不是帝国成立之后才出现,吕哲建军之后就是执行这样的策略,形成规章制度的时间已经超过八年,并不算是打了军方一个突击,更不存杀得军方措手不及的事情。
  “王上是想那些将官进入军事学院?”萧何除了军队的后勤压根就不能插手其它军务,并不想深究吕哲怎么去考虑对军方将领的约束。
  “是啊。”吕哲好笑地看着萧何:“不但是京畿的武将需要传授经验,文臣也需要时常客串讲师。帝国也有你们的一份,为帝国培养人才也算是你们的份内之事。”
  高度中央集权的“一家天下”,臣子听到君王说天下也有谁谁谁的一份,听到君王那么说的臣子,不被当场吓尿也该是诚惶诚恐。萧何现在听吕哲那么一讲不会有任何的担忧,那是“国情”的不同,也是取决于现有的普世价值观,非常不会诚惶诚恐,相反会感到无比的骄傲。
  “王上领导有方,我们也是因缘际会。”该有的谦让萧何可没有忘记,他想到了什么,追问:“功臣(雕)像会增加吗?”
  说的是有资格按照实际样貌雕刻雕像竖立的宫城内部、宫城大广场、烈士园、南陵各公共花园、乃至于是全国各地,那是吕哲给予有重大功勋臣子的荣耀,也是更进一步绑着一大群勋贵“与国一体”的手段。
  “哈哈!”吕哲爽朗地笑了有一小会,摆着手:“那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说了算的事情。”
  萧何想了想自己也笑开了,那的确不是几个人说了算的事情,最实际的是看有谁到底够不够功勋,功勋够了又能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一批有资格竖立雕像的人,那些人是在崛起或是立国阶段有足够贡献的群体,所立的功勋是在针对异族的征战,也有稳定和建设地方的功劳,相对来说许多人是有与之相符合的功绩,但是因为运气而被选上的也不是没有。
  很多时候第一次要相对容易,那是因为第一次的时候规章制度不完善,或者是第一次的时候是出于某种政治宣传上的考虑,到了第二次的时候规章制度已经完善起来,政治宣传的因素也不是那么浓烈甚至根本就没有必要,物以稀为贵从来都是真理,什么事物泛滥就没有特殊意义,因此第二次的竞争就不止是简单的用残酷就可以概括形容了。
  “辛辛苦苦,努努力力,拼死拼活,总该是优容对待。”吕哲不自觉地双掌合握,脸上也是带着期盼:“我不负卿,卿不负我。大好的日子就要来了,更大的时代也等待着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善始善终啊!”
第0848章
帝国勋贵
  “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
  “就是功勋评定啊!”
  “哦……”
  都在关注,特别是回到南陵叙职的一帮军中人士,他们都希望得到自己将会获得什么地位的消息。
  汉军北上迅速占领中原,向着燕地和草原进军,更是从胡人那里夺回了被侵占的河套,一系列战事之下多多少少都能立下一些功劳。认为自己有功,那么想知道能获得什么奖赏也就变得理所当然。
  “季布率军稳定中原,中原能够快速恢复稳定,王上肯定是看在眼里。”
  “娩杓也不错嘛,不说各地商业繁荣,光是能够顺利采购物资支援前线就是一个大功劳。”
  “呵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0/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