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5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2/716

  “议皇子只有九岁,监国就是个名份,真正的国家大事都是会送往陛下的行辕那边,要真南陵这边的有什么事需要处理也是太尉和执政的事情。”魏豹倒是说得直白:“所以嘛,也就是那个样。”
  “为兄倒是有点心思,太尉一直主管南疆,对南疆的事情比较熟。”魏咎露出了一点点期待的神色:“孤几次试探口风,太尉并没有拒绝在一些事情上进行帮忙,太尉本人也有投资封国的意思。”
  太尉骆摇确实一直都是主持南疆事务,前前后后在岭南那边待了六年,他专注的也一直都是南方,对北疆才是属于陌生的那一部分。
  宫城那边就在产生一次对话,吕议坐在主位,骆摇等一些武将在左,萧何等一些文官在右。他们谈的是出巡队伍的路线,也涉及到了草原战事的一些后续部署。
  骆摇担任太尉其实是吕哲释放出的一个信号,表明帝国会将注意力稍微倾斜向南方。
  帝国很清楚草原战争不是短时间内能够结束,接下来进行的是持久的袭扰和蚕食之战,大方略确定下来的是未来十年的走向,其实已经是没得改。中枢所指定的是在草原战争进行的同时,征南军团继续开拓南亚次大陆,南洋舰队也着力探索找到前往中亚的航线。
  因为骆摇对北疆的一些事务不是太熟悉,回答吕议一些提问的人成了暂时留在帝都的季布。
  “……除开必要维持的后勤线,大多数二线部队都是南调。”季布可是在中原当了两年的镇北将军,相对熟悉中原和北疆的事务,介绍完一些部队调动,这才接着说:“南调的部队会针对长江流域以南各郡的开发。未来裁军是逐年减少,作为过渡是新编大量的屯田军团,陛下的思路是用庞大数量的屯田军团,将包括岭南、长沙、黔中、庐江各地的平原开发成为帝国的粮仓,主要的开发劳力是屯田军团,因此后面屯田军团的规模会比较庞大。”
  他们说话的地方不是主殿,是议政殿的偏殿,小会议举行的时候为了方便大家能有一个直观印象,一块疆域图被挂了起来。
  帝国是要裁军,并且是大规模的裁军,那是因为“天下”除了草原方向会有战事,本土其实已经安稳下来,不再需要维持数量庞大的军队。
  裁军可不是说裁减掉多少,然后就一次性的裁掉,这样一来非演变成霍乱不可,因此只能是有步骤的来。
  在吕哲制定的方案之中,裁军会分为五年进行,逐渐将一些二线部队转为屯田军团编制,原来的一些辅兵则是转为二线部队,分批进行整编,于整编中逐渐裁撤一些士兵。
  将庞大规模的二线部队转编成为屯团兵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等于只支付军饷雇佣他们作为劳力,然后在屯田期间又让士兵逐渐适应从士兵向平民的转变,同时帝国又能有足够的劳动力来进行大规模的兵团建设。
  “五年之后,除开维持二十个战兵军团,也就是一百万的国防军,军方不再拥有其它序列的军队。”季布顿了顿,看了一下正在认真听的吕议,然后才继续说:“各郡县的驻军也会由战兵军团逐渐接手,具体的轮换制度殿下可以查阅相关的文牍。”
  吕议注意听的同时,他的目光一直在疆域图上巡视着,看的地方是集中在长江流域以南,按照他的理解那些地方是属于现代的湖南和江西。
  湖南到了“我大清”期间可是天下粮仓,现在的湖南那片地方其实就是长沙郡和黔中郡,吕议十分理解自己那个老爹为什么会选择将那片区域开发成为粮仓,毕竟那可是被历史证实过的嘛。
  说完了一些军事,其实也就是说个大概,让监国的吕议了解一下目前的国策部署,接下来也该轮到一些民政。
  “除开长江流域,陆贾也有上书,陛下部分同意了陆贾的意见,着力改善和修复齐鲁那边的灌溉系统。”萧何正拿着一根棍子指着济北郡和临淄郡的周边:“齐鲁大地过去一直都是山东的粮食主要出产地,经历那一场瘟疫之后,想要恢复那边的民生最主要的是关于劳力。”
  执政府所要争取的是军方那边的屯田军团的调配,这么一件事情执政府和将军府那边也一直在扯皮,扯了两三个月都一直没有一个结果。
  “各支屯田军团,他们日后是要在当地化兵为民的吧?”吕议很清楚萧何说关于劳力的事情,很是天真无邪地说:“所以调动屯田军团实际上关乎到的是移民政策?”
  萧何立刻就苦笑了。
  怎么安置屯田军团的的确确是关乎到帝国的移民政策,所以也就导致原本人口稠密的地区被分配到的屯田编制少,一些地广人稀的地方屯田编制多。
  “我还知道,随着屯田军团调动的是士兵的家属由帝国出资进行迁徙,日后开垦的土地会安排给安家落户的士兵家庭,这条政策很是鼓舞将士们的建设热情?”吕议这些话说的萧何只想翻白眼。
  一些文武都是善意地“呵呵”笑了起来,他们哪里听不出监国是在调侃执政官?没见本来想争取一下的萧何也是一阵苦笑吗?
  偏殿的会议是一次朝会的预演,文武得到的惊喜却是很大,吕议说的话并不多,可是展现出来的东西可就多了。
第0927章
啥?都是炎黄苗裔?
  岭南三郡之地才三十七万多一点的人口,占全国土地十分之二才这么点,用地广人稀来形容都算是轻的。
  帝国的移民实地政策一直都在进行,因为是非强制性的政策,总要拿出一点什么来吸引移民,相关的辅助条件包含了土地以及资金,资源移民按人头来算,一人可以获得十亩的土地。
  执行相关政策的时候,中枢原以为用土地和资金来吸引流民会比较顺利,可是这一次他们料错了,像是岭南那边有着许多恶名,竟然那么好的政策都没有能够吸引多少人口迁徙过去。
  岭南有什么恶名?无非就是蛮荒,穷山恶水之类的名声,基本都认为那里离文明太远,另外就是当地山野中的野人比较多没有安全保障,所以哪怕是有那么好的政策都没有能吸引多少人进行迁徙。
  岭南确实是一个穷山恶水的地方,原始森林密布的同时,因为是没有经过开发的处女地,野兽的数量也是多到难以想象,更为令人头疼的是交通十分不便利,一些遇到特殊气候会产生瘴气的地方也不少。
  “除开主要的国道之外,因为缺乏劳力的关系,并没有修建通往各处的道路。”骆摇很有发言权,他说的国道也就只有一条,那条路还是南征军团南下的时候修建的。他蹙着眉头:“我们在南边抓捕到很多奴隶,可是没有应用在当地的基础建设上……”
  帝国军队抓捕异族还真的是集中在南疆,起初是针对百越人在搜捕,后面范围扩大到了任何一个不是帝国人士的群体,也就是那些生活在山林里的野人之类的。
  岭南当地的野人不少,南征军团和相关的捕奴队七八年所俘获的异族数量超过八十万,但是因为本土对于劳力的急缺,南边捕获到的奴隶基本是被运输回国,然后被安排到各地修路或是挖矿,留在岭南当地的奴隶少之又少。
  帝国军队的脚步踏到了更南边,征服瓯雒国之后遭遇到了更多的异族,像是象越、夜郎人、涝濅人、滇人和达罗毗荼人,新一轮的捕奴高峰期来临了,可是哪怕是抓再多留在南疆的奴隶也是少部分。
  “军队赚得盆满钵满,不是吗?”陆贾笑吟吟地补充:“仅是七年,军队因为贩售劳力不是获取了七亿贯以上?”
  执政府尚书之一的隗林摸着下巴的胡须,也说:“南洋舰队成立不足一年,他们的财政报告出来,不到一年的时间也为军队获取了八千万贯以上的资金。”
  南洋舰队留在帝都的联络官王丕“呵呵”笑了两声,说道:“过些天会有新的船队回到本土,数字会在刷新一下。”
  萧何眉头皱得比较厉害,听到军方的一些人一再喜笑颜开地说军队创造的利润,下意识就看向了坐在主位的吕议。
  按照一些人的看法,军队其实不应该牵扯到利益,不然会成为祸端。他们认为的祸端并不单纯指向军队可能会出现的腐化,还担忧军方有足够的资金会失去控制。
  不是没有人向吕哲提过相关的意见,建议军队只是专注开拓,牵扯到利润的事情应该交给执政府,太尉署和将军府只是专注军事就够了。吕哲当时没有表态什么,可是私下约谈了一些高级将领,因为提意见的大多是文官,所以有了这么一件事情武将集团对文官集团又有了新的意见,说了不少难听话。
  军队是暴力机构,说白了军队本身不会缺乏战士,战士再有钱,那还怎么进行控制?难以控制的话,失控的机率会不会变高?换句话来说,有人有钱的军队真的有些危险。
  吕哲约谈高级将领说的是什么?谈的就是关于军队创造利润的事情,压住了众多高级将领的反弹,已经逐渐让执政府插手捕奴和贩奴,又让执政府插手了向外开拓期间的资源贩售。不过吧,因为一些事情吕哲也没有完全剥离军方参与的权利,只是一些运作上就多了很多可以扯皮的东西。
  帝国建立的时间不久,很多政策都是试着应用,也就是说并没有形成常态。就是因为还有变动的希望,很多政策都是武将集团和文官集团在互相博弈,都想要获得更多的掌控权,可是他们也清楚一点,政策是不是能定下来看得还是皇帝的意愿。
  吕哲任命自己的嫡长子吕议为监国,释放出来的信号已经比较明显,留在帝都的文武清楚这是第一个考察,要是吕议监国期间不犯什么错误,那就等于距离成为太子又近了一步。
  “军方有钱怎么了?”骆摇直接赤胳膊上阵:“可没有妨碍到民生所需的资金。再则,军队装备精良,不是能更好的开拓土地嘛!”
  其实不用骆摇第一个“冲锋”,可是他有自己的理由。他一直都在南疆,与武将集团的一些同僚接触的机会并不多,成为武官第一人的太尉并不是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只是任命是出自吕哲所以没人敢反对罢了。
  司马欣作为太尉的时候表现得姿态是温和兼着强硬,在他的任上帝国完成了对中原和秦地的光复之战,获得了好名声。
  蒯通那一任太尉取得了对草原胡人的大胜,同时帝国军队也在南疆和海洋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声望上面虽然比不了司马欣,但是也不算太差。
  到了骆摇上任成为太尉,帝国军队的动作可没有前两任那么多了,还面临着执行裁军,压力可算不小。
  骆摇现在想要在太尉这一任上有更多的表现,前提当然是得到更多军方同僚的认可,好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能有所作为。他的这一任太尉绝不好当,很可能好的名声没有多少,还会被那些裁撤掉的士兵骂,怎么来为军方争取更多的利益也就成了一根稻草。
  军队装备精良好有更好的开拓,没有人会反对这一点。对于文官集团来说,他们长久以来被武将集团压了一头,不就是因为军方提交的成绩表好看嘛。
  “咱们是在说移民的事情吧?”吕议其实也是不赞成军方有兵有钱,也认为那会成为祸端,不过现在可不是轮到他当皇帝,甚至他现在连太子都不是,说什么也不能得罪军方,只能是和稀泥转移话题:“说说移民的事。”
  岭南三郡地广人稀是吧?可是帝国的很多郡也好不到哪去,也只有中原和长江流域的一些郡人口数据上才好看一些。
  帝国早些年在南边新置了南海郡和闽南郡,两郡纳入帝国疆域已经有七个年头,可是现在南海郡的在册人口也就是十八万,闽南郡那边是十四万。两郡的地形是多山多水地带,能够有现如今的人口还是因为近些年帝国对造船业的发展,所以在册人口也相对集中在沿海一线,生活在腹地人口也是少得有些可怜。
  军队出了草原,光复了河套,占领了广阔的草原地区。河套新置了九原郡与云中郡,两郡的人口是多少?是九原郡在册人口四万,云中郡在册人口三万。两郡那么大的地皮竟然只有四万和三万的人口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不过那也是因为帝国新置九原郡和云中郡只有不到两年,两年间能够这样的人口不算少,反而是成绩很不错。
  “……会这样是陇西郡和北地郡有一些家族迁徙。”萧何说的是乌氏、义氏、邦氏、西氏那些人,也有来自中原和燕地的一些发展牧业的家族。他又说:“随着我们研究出羊毛制衣的相关,也是军队对草原胡人的战事顺利,有越来越多人对移民草原生出了不小的兴趣。”
  除了河套的九原郡和云中郡,帝国在草原也新置了代郡、并郡。代郡是相连云中郡,从雁门郡以外一直延伸到渔阳郡之外的濡水。并郡是从濡水一直到右北平郡之外的乌侯秦水,并且是与东胡的疆域交界。
  吕议看到的帝国疆域图,其实代郡和并郡合起来就是后世的内蒙古草原嘛,甚至是还包含了部分的外蒙古土地。他并不知道为什么取名代郡和并郡,要知道“代”在以后指的是战国时期的赵地,“并”以后指的是部分赵地和燕地,似乎是在两汉时期还存在代州和并州,现在却是被命名在内蒙和部分外蒙的地界划分上了。
  代郡人口二万,并郡人口四万,作为新置不到一年的新郡,又是人们口中的塞外,说白了就是边疆荒凉之地,有二万和四万的人口已经不能算少数。
  “随着人们对牧畜业的兴趣增加,北疆的新置郡人口必定会提升。”萧何说着看向了骆摇。
  骆摇立刻接着话题说:“近些年不断有部落主动投靠,大抵是戎人和狄人,也有一些不知道该怎么进行划分族群的胡人部落。他们争先想要成为帝国的子民,我们对类似的事件一直在讨论怎么处理。”
  草原上都被称呼为胡人,可并不是所有部落都有阵营归属。华夏历朝历代对陌生的领域基本很少去考究,像是在两汉时期,汉帝国没有任何查证,只要是生活在草原上的部落都统一称呼为匈奴。
  实际上是什么?是很多草原部落并不属于匈奴,他们是属于戎或者是狄的部落,很多戎和狄臣服于匈奴人,也有不少戎和狄的部落与匈奴是敌对关系,但是汉帝国根本就没管那么多。
  帝国对草原的部族划分比较详细,匈奴就是匈奴,也知道戎人部落和狄人部落的区分,甚至还知道丁零部落联盟、呼揭部落联盟、浑庾部落联盟、屈射部落联盟,进行了严格的定义,而不像是历朝历代只要草原上谁离华夏疆域比较近,将草原上的所有部落都认为是那个部族的人。
  草原部落投靠?要求成为帝国子民?其实那都是被出征的帝国军队给逼的。
  帝国军队出塞之后,很多部落也不是没有解释他们不属于匈奴,也没有参与入侵华夏,可是帝国军方根本没有去区别遭遇到的部落是什么势力划分,只要是遭遇到就会进行打击,结果就造成草原上的部落只要是被军方盯上要么逃亡要么灭亡的下场。
  军方的无差别打击也不是没有让很多原本中立的部落加入敌对势力,可是军方所表现出来的姿态是无所谓,甚至是巴不得敌对势力多一些,好能够获取更多的战功。
  后面捕奴业兴盛起来,军方变本加厉地侵袭更远的部落,直接导致的是那些部落撇丫子远窜,那么就会有相当多的水草丰满的草场空了下来。正是因为有太多水草丰满的草场空置,帝国这边又没有新的游牧队伍充填进去,一些大胆的草原部落也就派人试探,说是他们愿意接受帝国的统治,加入到帝国这一边来,然后去那些水草丰满的草场进行放牧。
  “那些胡人愿意缴税,也同意帝国派去行政人员进行管理,要求的是将草场划分成为他们部落的牧场。”季布两年的镇北将军没白当,看来也处理过相关的事情,说道:“有些部落为了获得草场扯得比较久远,说他们也是炎黄苗裔,是在有商一代逃亡草原。”
  似乎还真的有那样的说法,说是草原上的许多部族其实也是炎黄苗裔,因为各个朝代的战乱才迁移出走。另外还有一个能够考证的地方,那就是朝鲜半岛上的箕子王朝是殷商后裔建立。
  箕子王朝的的确确是殷商后裔建立的政权,帝国也认可这一说法,半岛纳入帝国疆域之后,箕子王朝下的开化黔首也自动获得了帝国户籍,算是帝国吸纳人口的一个例子。
  萧何说道:“现在有两种声音,认同和不认同草原部落认祖归宗。不认同的一方认为胡人就是随便找个借口,他们是要解除军方对他们的追逐和捕掠,为了获得草场才出的权宜之计,日后必定是要反叛。认同的一方认为不用在意他们的说词,只要能为帝国增加人口和能增加赋税就是好的,大可以用教化的方式让他们真正成为帝国的族裔。”
  吕议没有吭声,他只是眨着眼睛看看在场的文武,一脸的好奇……
第0928章
追求先人的理念
  不认同胡人也是炎黄苗裔的那些人绝对是军方武人占了多数,他们出击草原之后有了获取战功的地方,那么战功从哪里获得?当然是在一众胡人身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2/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