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6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0/716

  游牧民族的优势在于拥有数量众多的战马代步,想打就能打,想逃也能逃,面对缺乏战马的对手时,用了上千年的战术从来都不带变的。
  不管是之前的游牧民族,还是之后的游牧民族,与华夏的军队作战从来都是很少正面硬撼,游牧民族的军队采取的方式基本是带着华夏的军队兜圈子,将华夏军队的整体部队越拉越长,利用马匹的机动性将华夏军队拖得疲惫,一次次找机会吃掉一些,等待华夏军队疲惫又士气低落的时候才会掉头攻击,打的基本就是追逐战。
  游牧民族不与华夏军队硬撼,那是除了战马的优势之外,他们的武器装备等等方面全部落后于华夏军队。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去与硬撼?傻也没傻到那份上。
  难兜靡还是第一次从帝国的高官那里……咦?使节团的刘邦算是帝国高官吗?且算是吧。他还是第一次听到说帝国的最终目标是占领整个草原,觉得惊讶的同时,内心里是松了口气的,也是产生了一丝丝的恐惧。
  草原非常广阔,面积大到有点难以想象,帝国想要占领的“草原”可以是从遥远的辽东到西域的另一头,难兜靡能听出帝国的雄心该是“雄”到何等的地步。
  “据我所知,贵国现在放牧的人口比定居的人口少非常多?”难兜靡举着高爵酒盏的手抖了一下,拿稳之后才继续说道:“草原除了能放牧,似乎不合适耕种吧?”
  “我也不是太清楚草原能干什么,可是陛下不得不思考一点,仅是十余年帝国算上新生儿已经接近六千万人口。要是再多上十几二十来年……”刘邦用着一种梦幻一般的口气,说道:“鼓励生育继续维持,数万万人是迟早的事情。”
  “数万万?!”难兜靡听得手一个没拿稳酒盏,对手里的酒盏掉到案几上似乎是没有发觉,吃惊道:“这么多!”
  “所以嘛,不但是陛下,连平民都知道应该给后世子孙多弄一些地皮。”刘邦像是不经意般地说道:“帝国不光想要占领草原,连带南边也在大海上进行探索。还真别说,海上的大岛可真是多,目前已经发现六座面积非常大的岛屿,有盛产金银的,有盛产香木和香料的,最为让人满意的是那些岛屿上的土著真是不少,刚好可以抓来填补本土的劳力空缺。”
  难兜靡一副惊讶到说不出话来的模样,内心里却是想道:“消息果然不假,帝国针对北边酝酿战争的同时,还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征服大海,真是一个从任何方面富庶到难以想象的国家啊!”
  最为让难兜靡心生驰往的是关于人口,他知道帝国的人口众多,可是真没想到目前就有将近六千万人,等于是乌孙总人口的差不多五十倍。而过上一二十年帝国人口会突破万万人,在这个什么都需要人力的年代,一亿人口令人听着就会感到晕眩,可以想象的是一亿不会是封顶,还会有更多的人口。从而什么?是他开始相信帝国需要土地,为的就是安置越来越多的人口。
  “恕我冒昧……”难兜靡一脸的想不通,问道:“人口越多越难管理,需要的方方面面也超乎了想象,贵国的皇帝陛下该怎么去面对这样的难题?”
  “哈!”刘邦一脸的失笑:“我只是帝国的男爵,也只是使节团的正使。”有点失落的模样,没有掩饰不甘心,沉闷道:“那是更为显赫的人应该去思考的事情,我这样的人还是先履行好应尽的职务,期望某一天爵位能得到提升,也盼望能够升官。”
  难兜靡不说话了,他目光炯炯地看着一脸失落的刘邦。在他想来,刘邦这样的心思有利用的地方,干得好了不但整个乌孙能得利,他私人也会有难以想象的好处。
第0953章
繁星与白雪
  越是庞大的国家越难管理,人多有人多的好处也有人多的坏处,乌孙的人口不算奴隶的话是接近百万,一个驾驭失误都能变得内部混乱,到了面临危机的时候一个个部落首领与帝国那边的官员勾勾搭搭,以己度人之下的难兜靡,他真的想象不出帝国皇帝吕哲该怎么去管理一个疆域辽阔到难以想象,人口也是六千多万的国家。
  许许多多的国家不是没有能力开拓新的疆土,是他们的领导班子在管理上拥有一个承受上限。所谓的承受上限包含很多方面,如兵力上的部署和信息互通,只有在发生事情能够及时调兵过去的区域才是统治稳固的领土,也只有信息能够互通的领土才算是统治辖区,缺了这两个方面,虽然某片区域在地图上画的是己方疆域,可真的算是达到了统治吗?
  “贵国的先辈创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无数的精英人才努力下诞生了合理的制度。”难兜靡用着异常羡慕的口气,说道:“制度是治理国家的框架,拥有了合理的制度才能使国家在帝王的控制之内,使得各地都能团结在中枢左右。”说到这,他换上了忧虑的口气:“乌孙的制度……非常原始,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现在的乌孙才会在遭遇困难的时候出现分崩离裂的迹象。”
  刘邦眼睛眯了一下,很快又恢复常态。他能听出难兜靡是在抱怨自己接触太多太多的乌孙贵族,用着比较委婉的口气指责他有要分裂乌孙的嫌疑。
  面对一个乌孙王子的指责,刘邦只是眯了一下眼睛脸色变都没变一下,反而是笑嘻嘻地说:“总好过他们去接触乌孙的敌人,是吧?”
  难兜靡原本以为刘邦会解释一下,然后保证不会再接触那些乌孙贵族,没想到是得到这样的答案,一口气憋在胸口实在有些发闷,咳嗦两声想要说话,却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太多太多的乌孙贵族认为很难撑过眼前这关,想着要寻找后路,这是人之常情。”刘邦笑眯眯地看着脸色开始有些不好看的难兜靡,笑着说:“他们没有想要投靠敌人,而是接触盟友,对于王族来说并不是太坏的事情。”
  难兜靡忍着胸口的闷气,扯了个难看的笑容,问道:“正使这话,我该怎么理解?”
  “比较现实的事情,那些寻找后路的乌孙贵族是对你们失去了信心,不认为在你们的领导下可以渡过眼前的难关。”刘邦这话是用笃定的语气在说。他看着难兜靡一脸强撑的笑容,又是笑眯眯地说:“可是他们对帝国有信心,因此才会前来与我接触,是吧?”
  难兜靡干脆就不吭声,继续用难看的脸色死死盯着刘邦。
  “帝国中枢不是还琢磨不定该怎么与乌孙相处吗?”刘邦先是说了一句,随后沉吟道:“贵王族有意与帝国建立良好关系,也迫切需要来自帝国各方各方面的支持,我可以这样理解的吧?”
  难兜靡不能反驳,乌孙领土内有着八万彪悍的帝国骑兵,现在与帝国翻脸不用等呼揭、丁零、吉脱匈奴与冒顿匈奴扑上来收拾,光是使节团的众多武装人员和八万帝国骑兵发作乌孙就很难招架。他深呼吸一口气,重重地点头。
  “其实我从一些方面了解到,我国的皇帝陛下对乌孙有些许的好感,因此同意对贵国王孙猎骄靡的庇护。”刘邦的手还是在那个侍女的屁股上抚摸着,脸上的笑容却是充满了真诚:“先期的八万骑兵来到乌孙帮助你们抗战,也是陛下力排众议下产生的结果。”
  纯粹是胡说八道了,派遣八万骑兵进入西域,那是帝国制定计划中的先期渗透,另外一个目标是看能不能找到机会干掉冒顿,不但是帝国皇帝认可这一军事行动,中枢也根本没有什么反对意见,哪里需要吕哲去做什么力排众议的事情。
  帝国军队进入西域,前期能够在乌孙领地上落脚,等于是得到了一个到达目的地之后能够休整的地方。另外,因为是乌孙邀请而来,有了乌孙的邀请帝国军队得以用非入侵的方式进入西域,西域众王国对帝国军队出现在西域也不会有太激烈的反应,里面的条条道道多得很。
  乌孙需要来自帝国的支援,有了西域最强国乌孙表现出来的态度,西域的其它国家估计也是被从西向东迁徙的庞大逃难者冲击得够呛,后面又在冒顿率军不断袭扰和掳掠下糟蹋得难以忍受,那么帝国军队开拔过来对付冒顿,怎么也该算得上是一件众所期盼的事情。
  “你应该清楚一点,长期以来帝国的官员对亏本买卖十分抗拒,出兵近十万帮助盟友抗战除了能够得到好名声,帝国能得到什么?”刘邦有那么点掏心置腹地说:“帝国除了能消灭一些敌人,什么也得不到啊!而说句实在话,帝国需要好名声吗?不需要!帝国有绝对的实力面对任何的敌人,根本不用在意什么名声的好坏。”
  霸道和实在,刘邦充分表现出了这两点,旁边那些侍女估计是有能听懂帝国普通话的人,像是其中的一个波斯女人就双眼放光地看着说话的刘邦,她是一脸的崇拜和畏惧。
  这个波斯女人,她是在崇拜用话压得堂堂乌孙王子没话说的刘邦。畏惧是来自听闻到帝国的强大,畏惧之中又展露出难以掩饰的羡慕。
  难兜靡一直看着刘邦没有注意周边。刘邦说话的时候偶尔会扫视周围,他注意到了那个有异样的波斯女人,眼神一顿,随后很快移开。
  “帝国……”难兜靡有点艰难地问:“不希望那么多草原部族的威胁没有解除之前乌孙陷入动荡的吧?”
  “乌孙是帝国的盟友!”刘邦再坦白不过地说:“我或许会多多接触对帝国有好感的人,有那么一点私人的小算盘,可是该怎么来处理与乌孙的交往,一切都由陛下说了算!”
  不掩饰自己的小算盘,又明确指出能真正做主的是谁,刘邦的话可算是再诚恳不过了。他实际上也是在暗示难兜靡,说他期盼能够立下一些功劳,难兜靡要是足够聪明的话,去调查一下那些乌孙贵族给了什么好处,加倍地来笼络才是正经事。
  “我的妹妹白雪,她是草原上仅次于繁星的美人。”难兜靡脸上重新有了笑容,定定地看着刘邦有一小会,扭头招呼侍女们上酒肉,目光重新转到刘邦脸上的时候,对视着说:“白雪十分仰慕正使,早早就想一见,今日刚好有这样的机会。”
  帐篷的门帘被撩开,一道身材高挑且身姿曼妙的身影走进来,她套着一件白色毛发的披风,头上戴着黄歇色的皮毛帽,脖子围着一条雪白的围巾。
  刘邦扭头看去,透过披风看去能瞅见女子内里是穿着狐狸皮毛的外套,下身是丝绸的白裙,双脚穿着是高筒的靴子,没看错的话是帝国比较流行的那款内置呢绒的犀牛皮靴。最后他将目光转到女子的脸上,看到的是她脸上蒙着薄纱面巾只露出一双明亮的眼睛。
  “白雪,这便是你十分仰慕的帝国的男爵,帝国使节团的正使。”难兜靡招呼了一声。
  现今年头,草原上有姓氏的人非常少,只有贵族以上才会有姓氏,普通人只有名,另外,草原上的女性取名字的时候,不管身份怎么样通常不会带上姓氏,越是美丽的女子通常都会时常改名字,依照其美丽和气质来进行名字的更换。
  白雪从脸部露出来的一些轮廓看去真的很白,她在侍女的服侍下脱去披风,解掉了围巾,展现出来的是傲人的双峰和曼妙的身姿。随后,她目光注视向挺直了腰的刘邦,用着帝国那边的礼仪手扶着小腹的位置,双膝微微一蹲,见礼道:“见过刘郎君。”
  “郎君”这个称呼在春秋战国已经出现,起先是特指君王身边的执戟郎,因为执戟郎都是一些英俊且英武的壮士,后面“郎”也就变成了称赞人英俊威武的字,而“君”在华夏文化中从来都是一种尊称,在某某人的姓氏或名字后面加上一个“君”是一种尊重的表现。
  刘邦前半生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街头痞子,花了钱买了个亭长的官职后也是整日厮混,字认识不多,太高深的礼节也不懂。可他现在是帝国堂堂的男爵,总该是要学一些基本的礼仪,随便再多认识一些字。
  平时刘邦在南陵与其他一些老牌贵族多接触,久了也就明白一些东西。因此吧,他听到进来的女子称呼自己为“郎君”时,脸上立刻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毕竟,只要是一个男人听到气质非凡的女性说自己英俊威武,就会感到开心的吧?
  “公主,有礼了。”刘邦拱起双手做了一个上身揖礼的姿势。
  难兜靡错愕地发现一贯表现得好色的刘邦脸上没有出现色与神授的表情,他示意自己的妹妹走近,暗示她摘掉面纱。
  白雪微微地向难兜靡摇头,动作配合走路倒是不明显。她走进了也不是选择刘邦旁边,是走到难兜靡的左侧站定。
  刘邦知晓乌孙王族挑选出来想要出嫁帝国皇帝的是一个叫繁星的王女,繁星在西域有着第一美女的名声,也恰恰是有着西域第一美女的盛名。他认为正是有着这样的盛名,乌孙才选择繁星的吧?
  难兜靡安排了一名王女,刘邦怎么也该表现出受宠若惊的一面,可要说让刘邦干点其它什么事情可未必就敢……或许也不是不敢,而是该考虑后续影响。
  “这些蛮夷怎么竟是干这种荒唐事啊?陛下要是接纳繁星,我要是纳了白雪,岂不是和陛下成了连襟?”刘邦深切知道皇帝的连襟可不是谁都能当的,一时间有点忐忑又不免会联想浮翩:“陛下对我有意见,若是成为连襟,那……会不会有点情分呢?”
  难兜靡以为刘邦是被白雪吸引才呆住,嘴角勾起也不说话,内心里不断思量着接下来该做什么事。
  白雪却是看到刘邦眼睛盯着自己发呆,蒙在面纱后面的姣好面容露出厌恶的表情。她微微地躲到难兜靡后面,却发现刘邦的视线并没有随着自己的移动转移,愣了愣,也只是愣了愣,没有其它举动。
  说句大实话,哪个女人会觉得自己不美丽?勃西靡等男性王族挑选繁星作为联姻出嫁的人选,白雪内心里是一万个不服气,特别是繁星要嫁的是一个庞大帝国的皇帝。这个庞大帝国还无比的强大,她心中的羡慕和嫉妒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难兜靡让白雪来吸引刘邦,与帝国的皇帝相比起来,刘邦算什么?她内心里是一万个不愿意,可命令不是来自难兜靡,是来自乌孙的昆莫,她的父亲,因此再怎么不愿意也需要过来,最多就是不给刘邦任何希望就是了。
  那边示意给刘邦斟酒做侍女的角色,白雪好几次都是装作没有看到难兜靡的暗示,最后还是难兜靡出声了才不情不愿地服侍。
  刘邦是没有文化,可是不代表傻。他本身也不是一个迟钝的人,见到乌孙王族的两兄妹一串表演,且白雪还十分不配合,内心里也就有数了。
  难兜靡为了化解尴尬招呼上菜,烤骆驼的两个驼峰全给了刘邦,刘邦也没半点客气吃得满嘴流油,期间还特意不断喝酒,为的就是让不情不愿的白雪多斟几次酒。
  “美味啊!”刘邦撑着肚子一脸的满足,问道:“听说烤骆驼是从康居国那边传来的?”
  难兜靡可还想谈点其它事情,随意应了几句就转移话题,问起了何怿那边的一些情况,不断暗示刘邦能不能牵线搭桥。
  “军方啊?”刘邦吃的痛快,内心里却因为白雪的一些行为有着满肚子的不爽,不说没办法干涉军方的事情,哪怕是能干涉在不爽的时候也不肯帮忙,说道:“那就是一群刻板的家伙。”
  难兜靡内心里只剩下苦笑了,白雪的作为太明显了,好好的一次款待没落下人情不说,还恶了刘邦,真不知道该算是个什么事!
第0954章
即将踏出的第一步
  每个地方下雪的时间点都不同,像是相对靠近南北极的地方和海拔相对高的地方,通常是一年中最早下雪的所在。
  辽阔的帝国疆土中,最先下雪的是辽东,然后是靠北的各处草原。
  辽东是帝国最为靠近北极的领土,早在辽东各郡开始下雪之前,更东北方向的东胡领地已经是大雪纷飞的天气。
  帝国北边的各处草原算得上是高海拔区域,每年十月份就已经是雪季,可是西域九月中旬就已经开始下雪,是不是说西域的海拔要比帝国北疆草原各处高?
  其实西域和帝国北疆各草原的海拔基本是差不了多少,都是一千米以上,不过相对来说帝国北疆各草原的个别地方还要高上二三百米左右。
  “这边再往西南数百里就是高原,高原上面人烟极度稀少,生活着少量养牦牛的野人部落。”舍阿已经介绍了很多关于西域的近况:“上次贵国与头曼交战,高原上的野人被笼络,出了将近一万人站到头曼那边。”
  所谓的高原就是唐时的吐蕃,后世的西藏,帝国有计划占领那里,可是试了很多次,上了高原的部队不能适应高原气候,次次都是没能开拔多远就被迫后退。
  高原上确实是生活着一些养牦牛的部落,那边的部落通常都不是太大,很少有超过一千人的部落,基本是数十人或者是数百人。帝国的探索队还发现,高原之上基本是处于原始社会,那里的人是依靠采集、打猎和牧养牛羊,算得上是半游牧半农耕的状态。
  “高原上到底有多少人谁也不清楚,有人说至少有数十万人,有人说最多三五万人。”舍阿应该是比较倾向前一种,说道:“毕竟匈奴人没有深入高原就能纠结到一万人规模的人站到他们那边参战,那么更深处的高原怎么会只有三四万的人生活着呢?”
  韩信和余樊君从舍阿的一些描述中得出一个结论,乌孙估计对高原那边的了解不比帝国多多少,至少乌孙人就不清楚高原上生活的是诸羌,高原下方的那块盆地也生活着许许多多的羌人,按照帝国对那边的地域划分,盆地那块被命名为青塘,探索下来其实一块适合放牧的地方。
  对于帝国来说,羌人并不是威胁,某些时候甚至是助力,至少帝国的探索队在高原那边就得到不少羌人部落的帮助,也接纳了少部分的羌人,使之成为帝国勘探高原的帮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0/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