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6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1/716

  皇帝要用立法来确认私有财产的神圣性,给予文武集团的信号是,在这个国家当中只要没有触犯律法,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冲进谁的家中。
  “陛下这是要建立一套君臣相安的制度啊!”萧何沉思着,感慨着:“只是没有事先通气,让我怎么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想出一套法案框架?”
  不但是萧何恍然,其实在场的人都渐渐明白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他们并没有因为皇帝的举动而深受感动,反而是无比的平静,开始思索起来。
  君王尊重臣民在过去并不是一件值得特书大书的事情,因为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哪怕是到了东汉末年都没有完全消失,因此在东汉末年纷乱的时候就有了“君则臣,臣亦择君”的现象。
  君臣相敬的终结是到了五胡乱华之后,胡人一再成为华夏大地的主人,而胡人是什么?他们祖祖辈辈就是一群强盗,对于强盗来说最强者就能支配一切,不用需要得到爱戴的前提下不会存在互相尊重的观念。结果什么?是“你的财产我来分配。什么?你不同意我分配你的财产!?那我就使用武力来让你知道什么叫革命!”,这一套思想哪怕是到了天朝时代依然是华夏大地的主流价值观。
  “陛下!”萧何苦笑着对吕哲说道:“立法……牵扯到的地方实在是太过多了,臣一时半会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说起。”
  吕哲没有任何责怪萧何的意思,笑了笑示意萧何重新坐下。他刚才已经发现张良一直在蠢蠢欲动,本想点名张良出来述说自己的想法,一想张良不过是执政府一名侍郎,多名执政府的尚书在场,点名张良出来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也就放弃。
  “我们一直在强调一点,有付出就要有回报,既是所谓的责任和义务。”吕哲声音洪亮:“每个人的奋斗都应该得到尊重,包括皇帝也应该尊重一名农夫辛劳的生产,接受农夫的赋税就要履行保护他的责任。”
  众人不断点头,吕哲说的事情在当代并不多么惊世骇俗,因为现在不是皇帝既奴隶主的年代,现在是春秋战国结束不久的时代,很多思想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被“闭频”成为一排“牛鬼蛇神”,现在依然是一个“我可能不赞同你的说法,但我并不会阻止你说话”的社会。
  “因此,只要是付出自己应尽的义务,他都有权利得到自己应得的回报。”吕哲看了一眼坐在旁边旁听的两个儿子,他们是吕议和吕启。
  吕议和吕启一直都在低声地交头接耳,他们注意到自己的老爹看过来赶紧装作若无其事的模样。他们之前在交头接耳一些什么?
  之前吕议是在向吕启吐槽,说是明明就想弄一套分封领主制,可是老爹又心里有迟疑,结果是废话了半天没有转到主题上面来。
  吕启却是了解自家老爹为什么会迟疑,无非就是不太确定执行分封领主制适不适合。他很想告诉自己的老爹,不管是执行什么制度,在老爹在世的时候或许执行得很好,但是要不给下任的续任之君套上一层不能为所欲为的枷锁,什么制度都是白扯。
  说来也是啊!华夏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都是贤明的君王,他们都思考过怎么能够治理好江山,可是谁都没有想过该怎么来限制自己的权力。既然天下所有的权力都是在皇帝一人之手,要是发生一点什么,哪怕不是皇帝的责任也成了皇帝的责任,谁让所有的权力都在皇帝手中,是不是?
  皇帝拥有所有的权力,结果是一旦皇帝不再贤明,后续之君或许可以躺在前几任皇帝的恩泽之下,但那是在没有天灾发生的前提下,一旦有了天灾就会伴随人祸,一场浩浩荡荡的逐鹿又会上演。
  吕哲是有犹豫,他已经恍恍惚惚地发现一个规律,华夏历史上之所以遭遇到什么灾难不是众志成城共渡难关,是每个人都有着小心思打着小九九,就是因为皇帝的宝座属于独一无二,并且皇帝没有任何约束,结果自然是人人都想成为皇帝。
  怎么来限制皇帝?吕哲是想要从自己这一代开始来设立一套宪法,但是由于不是学法律出身,实在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来制定一套合理的法度,因此也就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先开始。
  吕哲有初步的想法,不知道该怎么去弄,他又无法找到谁来进行商讨,毕竟限制皇帝的权力啊,和谁商讨合适?和臣工商讨,必然会被臣工误以为是在进行某种试探,那么臣工敢于随便发言吗?
  会产生诸多看似纠结的问题,无非是因为一点,那就是帝国的疆域越来越大,且眼见还会继续大下去,中央集权根本就无法适应于每天都在扩展的疆域,那么咋办?
  吕哲根本不会允许民族的扩张脚步停止,他最近又抓住一个关键点,那就是随着帝国的扩张很明显能够刺激到国内的工业发展,这样就更加不能让国家因为中枢难以控制远方而停止开拓。
  没错,之前或许连吕哲自己都没有发觉,他还是回到帝都之后观看公文,也不知道时候恰巧还是谁的有意安排,他看到了国家的武力扩张开拓了市场,市场带动生产又等于是刺激了本土的工业化进程。
  前几天吕哲关注了吕启制作蒸汽机的进度,无非就是因为清楚交通关乎到能够将控制力延伸到多远。他又很详细地思考了一下,哪怕是火车出现,对于火车轨道的建设等等,改善交通速度起码也是四五十年或者更久之后,这样一来极度需要一个哪怕是过渡式的政策出现,用以维持中枢难以控制的地区,使族群的行政至少是在名义上形成一致!
第1024章
领主分封制?
  每一个政府都有自己控制力的极限,无关于交通是否便利,是关于能不能建设好地方使民众乐于接受领导。
  一个执政班子哪怕是再有能力,他们关注的地方也会出现死角,并且因为需要管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会出现一个优先顺序,导致的是有些事情必然是要被拖后。
  管理上的优先和延后一直都会存在,又因为需要关注的事情太多会出现遗漏,这样一来总是会发生一些使人诟病的事情。例如,某些地方的某些事情在当地人看起来很重要,可是中枢的管理班子却总好像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现在是公元前二零六年,没有电话、没有火车、没有飞机……反正就是一个什么都快不起来的时代,不得不思考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才能来达到治理稳定的同时,能够持续扩张的目标。
  吕哲此前一直在改变一些东西,如分封做的不是周王室的模式,更趋于一种领主分封。他所采取的分封不再只限定于拥有血缘关系的人,是只要拥有足够的功劳。如:追随奋战的那批勋贵;或是在国家统一中做出妥协的人群,像是旧有战国那些明白事不可为接受合并兼并的诸侯王。
  接受和平屯兵的诸侯王的确是被算入功勋之中,他们接受合并等于功劳普遍被认可,并被认为一次伟大的妥协,毕竟同一个族群之间不需要兵戎相见,以和平方式合并,这便是最大的功劳。他们的作为将名留青史,为以后留下历史见证,那么吕哲怎么去优待他们都不为过。
  纵观世界上出现的任何一个大帝国,只有华夏大地上的“朝廷”没有进行分封领主制,其余任何帝国都是采用分封领主制。那么是华夏这边“朝廷”的寿命比较长,还是使用分封领主制的那些帝国寿命比较长呢?
  自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之后,华夏大地的“朝廷”寿命最长的是初代的汉帝国,多长呢?是四百一十四年。随后的任何一代“朝廷”寿命都没有超过汉帝国,实际上汉帝国要不是有光武中兴也就二百余年。
  使用分封领主制的帝国,寿命最长的是罗马,这个帝国存在的时间要是从公元前建立开始计算,到东罗马(拜占庭)于公元一四五三年灭亡,罗马存在的时间超过了一千五百年!
  用一些个例来进行对比或许有失公允,可是华夏大地称得上一个奇葩的地方,想要拿出更多来进行对比也实在是不知道怎么拿。
  “也许联邦式的格局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政体?”
  “啊?”
  偏殿已经进入用餐模式,之前谈了不少,但大部分就是一阵闲扯,是那种东扯一堆西扯一些,几乎是漫无方向的闲扯。
  联邦帝国,听着怎么感觉非常奇怪?但事实上这种政体是真的存在国,联邦帝国有着皇帝的存在,但皇帝并没有绝对的权力,受到宰相与地方各州的约束和监督,像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就是属于联邦帝国的政体。
  吕哲考虑了许多,分封领主制势在必行,但并不是在本土大肆分封,本土的分封走的是“拥有产出利益而没有实际管理权”的路线,也只能是走这样的路线。在外面却是可以走另类版的周王室分封路线。
  周王室分封是个什么模样呢?除开以血缘关系的分封之外,对于一些功臣也是进行分封,但必须了解到一点的是,周天子分封的时候,不管是宗室还是功臣,他们拿到的土地其实在当时并不属于周国所有。像是,吕氏姜姓的姜子牙被分封在齐地,其实齐地是属于东夷人的地盘,只有姜子牙击败并统治东夷人才能获得封地的治理权。其余被分封的诸侯,至于少部分的姬姓王族成员得到原属于华夏族群的土地,超过九成的诸侯是被指定一块,然后得到或多或少的支持进行征伐和开荒。
  实际上分封最初的目的就是一次大规模的扩张,周王室只是少量将属于国家的土地分置出去,更多的是指着一块不属于国家的地盘说:“哥们,我觉得这个地方不错,只要你能够打下来,那么就是你的了。”
  因此可以看得出来,周取代商之初的地盘不过是后世西安到山东……也就是大概秦时的四五个郡那么大,但是周王室使用分封手段,迫使分封出去的诸侯不断对异族、异邦的土地进行蚕食或是速效武力的占领。
  华夏族群从黄河源头崛起,历经有夏一代和有商一代,领土的扩张相对有限,还是在有周一代才算是进入了真正的高速扩张期。
  被周天子分封出去的诸侯,他们前期只能得到来自周王朝有限的支持,甚至更多的时候只能是背靠周王朝得到精神上的寄托。这些分封的诸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根本无法得到除了精神上之外的任何支持。
  周天子分封三千多个有功或是招抚于有商一代的大族(残余、余孽),不知道有多少分封诸侯是死在了对封地的开拓战之中。他们前期的对手是谁?是只有想不出来没有不存在的各种异族,不但是要和异族作战,还需要与恶劣的大自然,凶猛的野兽,任何能够对人产生危害的所有东西竞争生存空间。
  有周一代,宗周和成周都是因为周边异族异邦的反扑而迫使周王室迁都,但是在周天子分封的诸侯王经过长久的“物竞天择”生存下来之后,周天子开始了长期定都洛阳的历史。
  很多的历史教科书里总是会习惯性地进行“遗落”或是“偏题”,只会写周王室的分封造成华夏大地长达八百多年的战乱,可是历史教科书中没有说明一开始周国的领土非常有限,是分封之后的各个诸侯白手起家,从异族、异邦那里获得土地。历史教科书里更不会写一点,那就是华夏没有了分封之后,皇帝即为奴隶主的那一刻起,才是华夏大地陷入朝代循环的死局。
  一些历史教科书中写着“因为周天子只保留很小的一片直辖地,分封出去的诸侯壮大之后反噬”,只要是研究过历史的人就会知道教科书书写此类,又是出于一种政治需要的产物。分封的诸侯从异族、异邦拼死拼活得到了的土地,怎么去治理周王室在诸侯拼死奋斗的时候是干瞪眼看着,一丝丝的帮助都没有,怎么好意思去干涉?
  正因为大多数诸侯国都是从异族、异邦那里掠夺土地和人口壮大,期间周王室起到的作用几乎是没有,这样一来各个诸侯前期或许还会毕恭毕敬地缴纳应该上缴赋税,时间一久来自祖辈的恩情(感情)淡化,又再加上周王室本身的羸弱不堪,谁都不会将周天子当回事了。
  “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吕启一副想说什么又极力忍耐的模样,抿了抿嘴,低声说道:“父皇的分封有区别,本土只是以名誉和利益作为回报,并没有实际的管理权。”
  “还没有确定呢!”吕议内心里有担忧也有郁闷,他对吕启说:“周王室经历了八百年,但是实际上王室对国家的控制只有不到二百年,其余的时间里王室只是一个‘招牌’,对国家没有实际的掌控力。”
  吕议有担心的理由,他是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要是没有出现什么意外,他将会成为后续之君,登基之后名正言顺地管理帝国。他担忧的是自己那个老爹在搞的分封,特别担忧疆域会被进行分割成类似于有周一代那种零碎的状态。
  不是没有可能啊!吕议不知道自家老爹到底是有什么毛病,要不是从一些行为上能看出身为穿越者的烙印,他真的很怀疑自家老爹到底是不是穿越者,怎么就不知道中央集权制度才是历史潮流,一直就想着利益均沾和分封?
  吕启闷不吭声地看着表情不断变化的吕议。他知道帝国未来的走向,帝国初期的高速扩张产生了太多的问题了,有着多到难以想象的事情急切需要处理。而作为开国之君的第一代皇帝很明显在危机爆发前就察觉到端倪,对政治的框架不断尝试优化。
  一个国家是不是稳定,能不能强盛,看的就是一个国家的政治框架是不是合理,另外有一点还十分的重要,那就是被设立的框架能维持多久。
  政治框架怎么来保证稳固性?首要的先决条件就是没有人能够任意地改变政治框架!哪怕是想要做出改变,也不是由一个人来做出决定,该是经过多数人的商讨并取得社会的认可才来做出修改。
  “其实……一个国家的统治阶层最应该重视的地方在于什么?”吕启是尽量在用引导的用词,他问吕议:“也许只要发现这一点,就能够得到答案。”
  “重视什么?”吕议怔怔地反问:“什么……意……哦!”,似乎是突然明白了什么,脸上出现笑容,说道:“民众?至少在民众完全觉醒之前,需要重视的不完全是民众。”
  吕启没有反对吕议的说法,他知道吕议说得无比正确,民众在一个国家当中的基数最多,但是民众从来都难以决定什么,过去是这样,未来或许也是这样。
  “过去,重视的是‘士’这个阶层,国家因为有‘士’的存在而稳定,‘士’提供赋税和血税(为国征战),他们才是国家的基石。”吕议有专门研究过,他说的“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武士,可不是读书人的士子。
  “现在‘士’的作用虽然还有,但是已经逐渐被宗族和豪绅所取代,因此国家基石依然不在民众身上。”吕启看出吕议已经抓住重点之后露出开心的笑容,说道:“宗族社会会延续一段时间,随着工业的发展带来的人口移动性加强,使得宗族社会自行瓦解。”
  吕议心想:“似乎就是这么一回事,天朝的宗族社会就是在工业发展起来之后才消失,不然哪怕是政府一直打击地方宗族,甚至是不惜使用暴力也没有能够瓦解掉宗族在民间的影响力。”
  “也许只有到了民众觉醒的那一刻,民众才能左右一个国家的走向。”吕启说得无比认真:“这个过程不知道会需要多久,那么在民众知道自己的权力之前,考虑到诸多的因素,是委任总督,还是分封领主合适?”
  吕议苦笑着说:“最近我一直被老爹教育,已经知道区别。”
  吕启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只有属于自己的才会用心去经营和建设,领主得到的土地就是属于自己,他不是给人打工,不会用应付式的心态混日子。
  “可是……”吕议纠结地说:“那哪里是本土,哪里是非本土?”
  吕启微笑不语,哪里是本土可不是他哥俩能决定,取决的是那位坐在主位正在细嚼慢咽的老大。
  吕议顺着吕启的目光看过去,瞬间明白是个什么意思。
  “依照老爹近来的作为来看,估计也是懵圈了?”吕议扫视着偏殿内的众人,脑海中思索着:“应该是不太确定中枢的极限控制距离是在哪,所以陷入犹豫?”
  不能说帝国对交通不重视,应该说吕哲领导下的帝国对交通是无比的重视,只是修路真的相当不简单,并且修路付出的代价也真的是太大了。
  “那啥?”吕议凑近吕启,讨好地笑了笑,问道:“大哥,你搞的那个蒸汽机有眉目了没有?”
  吕启点点头,没等吕议笑得咧开嘴,他开口说话,说得不是和蒸汽机有关的话题,要比这个沉重许多。他说:“其实最需要和不需要担心的就是分封带来的威胁。需要担心是自己将一手好牌搞砸搞乱了。不需要担心是自己所拥有的牌面要胜于所有领主加起来还要好上数百上千倍。”
  “……”吕议听懂了,他心想:“是啊,本来拥有的实力就是天差地别,要是这样最后还被某个领主所取代,不正是意味着国家已经腐朽到无可救药了吗?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或许老爹一直想要执行分封还有让中央时刻保持警惕和上进心的用意……”
第1025章
时代在改变
  分封领主制度似乎就是特定历史阶段相对能够适应的一种产物,只是怎么去规划和完善它成了首要的难题。
  接下来的几天,吕哲终于慢慢对在帝都的重臣抛出了自己的想法,众臣工先是迷惘,然后是雀跃,一场在某个阶层热烈的讨论也就开始了。
  “的确是一个好办法,不是吗?”萧何脸上带着微笑,正面坐的是张良和景驹。他说:“陛下建国之初就有提过类似的设想,后续也真的在那么做,只是一些事情致使耽搁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1/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