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6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7/716

  “冒顿一直进行高压统治,里面有可以操作的空间。”余樊君摸着下巴,说着请刘邦坐下,并为刘邦倒了一杯葡萄酿,然后才说:“冯劫是受到中枢委托,由他来执行针对西域匈奴的拉拢分化。”
  “这……”刘邦又有吐血的冲动了,他本来就是想要毛遂自荐干分化拉拢的事情,这一次来找韩信也是想要取得韩信的支持。他呐呐地说:“我没有记错的话,冯劫是秦封国那边的大臣吧?”
  “是的。”余樊君颔首道:“所以冯劫也是带着为秦王所部开路的性质而来。”
  算算时间,秦王扶苏的前驱也是应该前来西域了,不过刘邦并不了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是秦王扶苏会第一批就过来,或者是由蒙毅带人先过来。
  说到蒙毅,他是蒙恬的同胞兄弟。两兄弟目前的状况是蒙恬在帝国任职征西将军,看着混得相当之的不错;蒙毅却是一直效力于扶苏,目前在秦封国是国相,怎么看也是位高权重。
  因为蒙氏两兄弟都混得相当好,一些好事者有过一些闲言碎语,说蒙氏都是统治者的青睐才能获取高位。
  也许有一些家伙那么说并没有错误,蒙氏兄弟的的确确就是获得统治者的青睐才有机会一展才能,很多同样有才能的人,他们哪怕是有顶天的本事也没有施展的空间。但不得不提到一句,许多时候能够使自己获得青睐也是一种本事,不是吗?
  “那就不清楚了。”韩信说话不会拐弯抹角,面对刘邦的提问,径直答道:“没有消息称蒙毅会随后过来,倒是李斯接手了西北各郡统合而成的总督省,西域这边很长一段时间里需要仰仗西北总督省的物资支援。”
  刘邦很敏锐地察觉到了一点,皇帝好像是有意将秦系的文武丢到西北边?
  看看一系列的官职上都是什么人吧!西北总督省的李斯原本是秦国的廷尉,然后征北将军是秦军原本的大将蒙恬,负责阴山战事的是秦地大族出身的徐岩……还有更多更多的官职都是秦地出身。
  自然,都是秦地出身并不意味着会铁板一块,现实情况是那些人矛盾还颇大。估计也正是因为都有矛盾,能够形成某种意义上的牵制,所以皇帝才会做出那样的人事安排?
  “我发现啊,您的心理还真的是挺阴暗的。”余樊君笑嘻嘻地说着,见刘邦有些像是要翻脸,摆着手说:“没有其它意思,就是觉得是一件好事。”
  刘邦黑着脸:“不是为了大家负责吗?”
  余樊君十分光棍地点头同意刘邦的话。
  确实啊,由一个腹黑的人当主官,手底下的人自由度会颇大,最主要的是有什么好处的时候,腹黑的主官肯定是第一个扑上去,有主官带头其它人就甭不好意思,该上就上。
  “西域这个地方,待上一段时间挺不错,至少该吃得满嘴流油谁也没有放弃。”刘邦觉得摊开了说比较好,不再掩饰:“但是待得久了,一连串麻烦事不提,我一点都不想在这该死的地方老死,还想着回到本土干一些有利于家族的事情。”
  家族吗?只要是有一点身份的人,他们在获得了身份和地位的时候,谁不会考虑一下自己的家族?
  “最近我一直在考虑一件事情。”刘邦手握葡萄酿,一脸的正经,说道:“精简出发,或是拥有更多的武力。但秦王打乱了我的计划。”
  “你考虑太多了。”余樊君直接说:“想要精简出发?那该得罪多少人?”
  “被逼到一定份上我真的会那么干!”刘邦似乎是为了加强话中的可信度还挥舞了一下拳头,将手里的葡萄酒洒了一些。他说:“与得罪人相比,我更希望早点完成任务!”
  韩信刚才躲了一下,不躲就该被泼到,葡萄酒黏得很,他也不想没到天黑就洗澡。
  “蒙将军有提起过,最迟秦王的前驱在秋天就会过来。”刘邦低叹了一口气:“我原本只是随意应付一下,没想到真的是要和他们合作了。”
  “蒙将军?”韩信也略略迷惑地问:“他说了什么?”
  余樊君直接双手捂住脸,他知道韩信迟钝,但好像之前就有提过了,敢情韩信是一点都没有记住。
  刘邦也有些发愣地看向韩信,错愕道:“上次你不是赞同吗?”
  韩信很是认真地说:“有吗?我一直都觉得你在开玩笑的。”
  “咳咳!”余樊君赶紧扯开话题:“正使啊,你现在是个什么意思?”
  刘邦无比确定一点,韩信有很高的军事天赋,但韩信幸运的并不是这点,是韩信有皇帝唯一弟子的身份,不然韩信哪怕是取得再高的成就最终都会是横死的下场。
  “我的意思是!”刘邦重重地将杯子放下,举起手说:“收编那些小国的武装,然后让他们接受帝国领导!”
  余樊君眨了眨眼睛,无比认真地说:“那似乎不是咱们该干的事情。”
  “但也没有说咱们不能干!”刘邦是真的横下心了,他几乎是咬着牙说道:“机会摆在眼前,不但是我们的机会,也是帝国的机会,白白放弃的话,无论怎么样都是不甘心的。”
  是真的不甘心,刘邦没有担任使节团正使之前,他正计划着在南洋分一杯羹。成功靠上了魏封国,他的确是能够在南疆获得绝大的好处,包括与魏豹形成区域性质的攻守同盟,还能获得一块地皮成为真正的领主。
  领主啊!想想都令人觉得激动,并且刘邦还成功说服了一群有钱的氏族,同时还拉拢了一批只有荣誉贵族称号的勋爵,是真的要在南疆大干一场来着。
  到目前为止刘邦都没有搞清楚皇帝为什么会选择自己担任使节团的正使,比起他来讲,合适作为正使的人多得是,但偏偏就选上他了。他得到过皇帝的承诺,成功出使回到帝国将得到爵位上的提升。
  爵位晋升?不知道有多少人做梦都想成为一名贵族,因为在帝国成为一名贵族将获得难以想象的好处,那就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削尖了脑袋往军中挤,近一步造成了军方的特殊性。
  想要在非军功途径上成为贵族?其实也并不是没有机会,但是对于现如今的人们来说相对不容易。
  为什么?依靠身体素质去拼杀,那是身体健全的人与身俱来的本钱,但若是关乎到知识,有很多时候并不是努力去学习一项知识就真的能学好,有了知识会不会运用真的离不开天赋。所以嘛,走越来越被重视的科研路线,然后取得成就列位贵族,压根不是等闲之人能够做到。至于治理地方什么的,首要的前提是读书、读书、读书……然后考核成为官府体制,再经过一连串的“过关斩将”成为一地主官,才有舞台能够展现才能。
  所有的途经比下来,有比进入军方依靠身体素质拼杀更有可能获得爵位的吗?对于现实情况是百分之九十九皆为文盲的时代,真的没有什么能比依靠拼杀成为贵族更加好的途经了。因此吧,哪怕明知道一将功成万骨枯什么的,也无法减少人们去追求的热情。
  “其实现在军中也不是那么好混啊!”
  “比起其它的途经,参军依然是最容易的选择。”
  “这个倒是……”
  余樊君刚才已经表态支持刘邦接下来要做的事情,韩信同样也表示有限度的支持。
  韩信所谓的有限度,他也没有太复杂的心思,就是不能妨碍到帝国对西域的战略部署,一旦刘邦要做的事情与帝国的战略部署有冲突,那么就会退出。
  听到韩信说那种小孩子才会说的话,刘邦心里无语的同时觉得很好笑,就是余樊君也是用看白痴的眼神盯了韩信好几眼。
  有些事情要么是一开始不参与,一旦参与就绝无抽身的可能性,估计也就情商上有缺失的韩信会说出那样的话了。
  刘邦得到使节团两名主要武官的同意,他又去征西兵团那边找蒙恬。
  “整合那些西域土著?”蒙恬用着比较奇异的表情看着一脸兴致勃勃的刘邦,似乎是没听懂似得,重复问:“是包括军队和国家吗?”
  刘邦腆着脸没好意思点头,他是有那样的想法,但要真的一开始就那么干,中枢那边会有什么反应先不提,征西兵团会跳脚的人就该是一大帮。
  现在多少人指望着能在西域发财啊!刘邦有限地团结一些人(国家)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做出“包圆”的事情,哪怕是举着国家大义去干,得罪人是肯定的,毕竟里面的利益太大了,大到哪怕是身为征西将军的蒙恬都不敢独吞。
  “那啥……”刘邦眨了眨眼睛,“呵呵呵”笑了有些久,看了看在场的人,说:“这不是过来问意见嘛!”,言下之意是,不敢独吞,有好事大家一块干呗。
第1047章
贸易总是从军火开始
  趋吉避凶是人的天性,对于国家来说表现得可能要更加明显一些。
  皮山人是在卑陆人过来的第二天上午抵达,他们来了一千七百的骑兵。
  焉耆人也是在卑陆人的第二天到来,来的是一千骑兵。
  与之卑陆相比,皮山和焉耆的部队在服装上并没有统一,两国的军队看上去花花绿绿,给人一种乌合之众的感觉。
  “看上去挺穷,其实还是比较富有的。”余樊君评价道:“西域这个旮旯地方不缺战马,他们的战马看着品种也都还不错。”
  事实,华夏其实是一种多山地形,只有有限的几个地方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可是那些平原大部分是在长久的历史里被开垦成为产粮区,养马什么的不能和保证肚皮争夺土地。
  华夏族群确实是有一种天性,那就是遇上什么好的土地,第一个冒出来的想法就是“这块地能不能耕种?”,哪怕是不能耕种的土地也会想方设法进行改造。
  也许是因为重视产粮地的天性才使得华夏族群拥有足够的粮食来保证生存,然后又因为粮食的足够才能安心地繁衍后代,使得华夏族群在地球长久的历史中一直占据着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长达数千年?
  西域的产粮地很少……或许应该更加正确的来描述,那就是西域的产粮地少到几乎能够忽略不计,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西域的牧场非常多,因此西域根本就不是一个缺少马匹的地方。
  “说是什么波斯、印度、草原交汇处,文化互相冲击,人与人、马和马一直在进行血统融合。”韩信没想到还知道这些?他不断点着头:“所以混血的生物非常多,其中就包括马,只是宛国马和乌孙马相对比较上品,乌孙马次之。”
  恰恰是因为多民族交汇,给西域带来了不同的文化的同时,也给西域人带来了纷杂的思想冲击,更因为是民族太多了冲突也就会多,甚至是因为民族与民族之间需要交流和贸易,滋生出了更多的碰撞,导致的现象是西域的情况复杂到一种难以想象的地步。
  “那些家伙看着不像是军人,比较像是马贼之类的。”刘邦的眼睛一直都很毒,他咧了一下嘴:“我听说西域的国家武装客串强盗是很平常的事情。”
  余樊君翻了一个白眼,心里想着:“他们至少在抢劫的时候还懂得掩饰自己不是国家武装,咱们是光明正大穿着制服直接开抢,压根就不是一个档次。”
  刘邦从余樊君的表情里发现了什么,说道:“咱们比他们强大,强者拥有一切美好事物的优先权,这个也是西域人认可的。”
  不但是西域人认可强者为尊的理念,事实上无论是谁都认可这一个道理,不过在华夏那边没有这么直白,甚至是被约束。
  华夏用来进行约束强者自律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道德一个是律法,道德无法解决的事情通常是用律法的附属品……也就是武力在进行解决。也正是有这个前提,并且一直都被执行得不错,华夏才能保持稳定,不是强者肆意地胡作非为。
  “所以咱们是文明人。”刘邦理所当然地补充了一句:“至少对待咱们自己人很文明。”
  次序没有崩坏之前,任何国家对待自己人都会保持哪怕是虚假的文明,这是一种常识。不过可以非常骄傲地说,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所有国家中,真的是只有帝国是真正地在踏上依法治国的道路,许许多多的国家连一套相对完善的法律都没有。
  “律己是建立在犯法的代价太大。”余樊君指向那些乱七八糟的异族人,说道:“他们不像我们,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民族和国家,他们没有类似的概念,也没有一位伟大的皇帝来带领他们。”
  看似拍马屁,但并不全然。事实上要是吕哲没有出现,华夏还需要到近现代才从洋人那里获知国家的概念,此前都是以朝廷来作为认知。吕哲给予公元前二百多年的人们带来的不止是“提前”的安定,还带来了民族与国家的概念,至于扩张什么的更像是一种必然会产生的附带效应。
  “咱们就一直待在这里看着啊?”余樊君抬头看了看太阳,然后拿起水袋灌了几口:“还是卑陆人比较懂事,皮山人和焉耆人到底是开化了没有?”
  刘邦闻言发出了“嗤!”的笑声,他说:“按照本土一些最近正在流行的语言,卑陆人正在寻求迈向文明,那是因为卑陆人相对富足。皮山人和焉耆人更加在乎的是吃饱肚子,然后才会思考关于文明的事情。”
  三个家伙……不,应该说只要是有点身份地位的人,卜拉蒂·祷鄂亚仅是在一天一夜间就不知道送出了多少盒的玛瑙。
  刘邦、韩信、余樊君不用多说,他们收礼物是收得心安理得,征西兵团那边稍微矫情了一下,由蒙恬带头之后也不再矜持,总之是该得到礼物的人几乎是没有落下。然后嘛,一个个又送了一些东西给卜拉蒂·祷鄂亚作为回礼。
  说卑陆人在寻求文明之路绝对不夸张,帝国没有出现之前,卑陆人抱着乌孙、龟兹、车师等强国的大腿,又寻求向西和向南获得知识。
  寻求知识的同时,卑陆人估计是少有的几个在西域各国中尝试建立一套法典的国家,他们整出了属于自己的法律,然后又在国家武装力量上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像是统一制服就是其中的一项。
  “卜拉蒂·祷鄂亚问我,能不能向我们购买军械。”刘邦说话的时候在八万左手中指上的戒指,那是有着一颗大得夸张的绿色玛瑙的戒指。他转着戒指,用着探讨的语气问韩信和余樊君:“只要不是制式军械,无所谓的对不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7/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