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6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8/716

  “可以啊!”余樊君也不是什么拿人手短,他已经给予回礼,至于回礼是不是等价,有关系吗?他满脸无所谓地说:“我没有记错的话,随行的商旅中有许多商人带着数量庞大的军械,让他们自信交易不就得了。”
  韩信在点头,他也是那么个意思。
  跟随使节团的商旅太多了,尽管执政府已经给出一些商品指南,可是并非所有人都会相信,总是会有那么一些觉得自己聪明的家伙喜欢“不走寻常路”那一套,结果是到目前为止好些个家伙后悔得肠子都快青了。
  感到后悔的商人可没有白闲着,他们不是被困在西域无法继续向西嘛!那就赶紧地派人回去,根据在西域的亲眼所见所闻调整自己的贸易策略。
  征西兵团开进西域,等于是帝国通往西域的道路有了最起码的规模,至少是沿途的治安肯定是得到好转。另外是,帝国的军队进入西域,展现出了剽悍的战力,草原另一头发生的事情也传到西域,一些匪盗等啥玩意的团体基本是不太敢对帝国的商队下手,但也不是没人敢下手。
  “是啊,不但是觉得运输错了的商队在往返,只要是个商人都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在运输商品,他们发现西域这个旮旯地方兵器最好卖。”余樊君笑得挺开心的,他家也正在干类似的事情,愉悦道:“所以嘛,哪怕是自家没有兵器作坊,在本土购进,然后运到西域,价格起码是七八倍的往上翻。”
  “比较可惜的是边境关卡不允许大批量运出铁质兵器。”刘邦舔了舔嘴唇,说道:“要不止是七八倍。”
  “都没疯,那不是冒着大不为什么的,是无视商业利润。”余樊君看来是懂经商的人,他说:“青铜兵器的利润还有七八倍,少量的铁质兵器遵从物以稀为贵的理念达到上百倍的利润。在没有压榨干净青铜兵器利润之前,谁敢大批量运输铁质兵器投放西域市场,不但是违反帝国贸易条例,还会成为所有商贾的公敌。”
  所有商贾的公敌有点言过其实,但大体就是那样的情况,毕竟贸易利润摆在那里,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遵守,因此最为重要的还是形成的法度在维持着威慑。
  “我怎么都觉得西域对帝国的兵器依赖,会刺激本土的兵器制造业。”刘邦摸着下巴,用着不是那么确定的语气:“似乎……申请开办兵器作坊的手续不是太复杂?”
  余樊君点头,说道:“有一定的资产证明,然后不能有犯法记录,本身是贵族需要地方给予背书,非贵族需要得到担保加地方背书。”
  刘邦想了想还是觉得算了,他本身是贵族,地方背书是一种地方建设的特色产物,大体是每个郡县的产能合理分配还是啥玩意的。
  帝国不制止民间私自生产兵器是有一个大前提,冷兵器只要是有足够的原料,怎么都无法百分百的制止民间自行制造。所以帝国采取的是公开化的模式,允许民间制造许可内的兵器,再从原料源头上进行控制。
  矿产资源归为国有,那是吕哲没有建国时就已经明确下来的事情,除此之外盐也是为官方独家经营,其它倒是放得比较宽松了。
  “要是能贩卖甲胄,利润会更加的可观啊!”刘邦带着明显的可惜,说道:“问题是没有得到允许。”
  刘邦说的是帝国的一项规定,严格限制以任何形式的方法贩卖甲胄给予外族。这个规定是前两年确定下来,他听说是为了保持某个什么东西的优势?
  “是针对远程兵器的优势。”余樊君拍着身上的甲胄:“异族一般没有甲胄,我们的远程兵器进行射击有绝大的优势。异族的箭镞也绝少是金属制品,大多是骨质箭镞或干脆是石头,要是少了甲胄上的优势,代价嘛……”
  刘邦只能是不断干笑,只有出过国才知道一些事情的正确性,比如没有出过国的人不会明白外面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国家,哪怕是知道有那么多国家也无法想象出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还有一件无比需要知晓的事情,那是只会窝里斗的人绝对难以明白的真理,既身在他乡才会明白来自同一个族群是何等重要。刘邦就无数次亲眼看到,一个族群攻击另外一个族群,那是不分男女老幼的屠戮,只要是敌对族群就杀,一切只因为被杀者是同一个族群,不会区分那个族群的谁到底该不该死。
  “总算是过来了。”余樊君说的是皮山和焉耆两帮人。
  焉耆人和皮山人是在卜拉蒂·祷鄂亚的引领之下到来,因为帝国与外界接触的时间并不久,来到西域的时间也不是太长,再则是西域人大多没有自己的特色服装,很难从衣服款式来进行区分,至于从五官上区分就更有难度了。
  “尊敬的天使!您的仆人向您致以最真诚的问候,并祝愿皇帝陛下永远健康!”
  叽里呱啦的语言刘邦等人自然是听不懂的,需要卜拉蒂·祷鄂亚进行翻译。
  “故意的还是怎么地?”余樊君用着楚地的某种方言对刘邦说:“这旮旯地方的贵族,不是都会说乌孙话吗?”
  韩信可听不懂楚地方言,看了看余樊君露出迷惑的表情。
  刘邦无视了韩信,看着卜拉蒂·祷鄂亚,等待下文。
  卜拉蒂·祷鄂亚做了一个耸肩的动作,说:“我们和皮山、焉耆并不太熟悉,我只是受到请求过来帮忙翻译。”
  说起来皮山应该是和龟兹比较近一些,倒是焉耆和山国是一对欢喜冤家一般的邻居。
  “皮山和焉耆没有什么特产,他们准备了十车皮毛。”卜拉蒂·祷鄂亚估计对刘邦的印象就是一个贪婪的人,一开口就解释:“车队在后面。”
  刘邦一听到皮毛什么的就露出失望的表情,证实了卜拉蒂·祷鄂亚心里的想法。
  “与我们一样,他们请求您能够允许商队的人与皮山、焉耆进行交易,主要是一些兵器,有箭矢的话他们会更欢迎。”卜拉蒂·祷鄂亚再次耸肩,说:“两国都是比较擅长骑射,会对您起到更大的帮助。”
第1048章
无法愉快玩耍
  随着工业的发展,扩张不再只是单纯地寻求资源,其实为工业产品寻找倾销地成了更为迫切的问题。
  帝国的工业才刚刚开始起步,国内的需求量远远没有饱和,对于一个想要发展工业的国家来说,没有比这种情况更加有利。
  目前的帝国缺少的不是市场,同时资源上也并不显得窘迫,但必须要认知到一点,现在没有饱和不代表日后不会出现饱和,并且很多资源都是属于不可再生类型,作为个体的人尚且会考虑到未雨绸缪,何况是一个国家?
  征西兵团和征北兵团最近同时得到了一道来自皇帝直接的命令。皇帝要求两个兵团负责帝国本土到西域的道路治安,同时还给出了一个暗示,那就是帝国需要更多的劳力。
  维持道路治安?皇帝特别提到这点由不得两个兵团不重视,他们本来就配合地方官府在进行一些必要的治安维持,毕竟道路是不是畅通关乎到的是后勤补给能不能得到保证。皇帝的再一次命令,不过是让两个兵团抽调出更多的部队用以加强。
  帝国需要劳力?这句话不但是皇帝在喊,估计是除了工人阶层不喜欢越来越多的奴隶抢饭碗,任何一个阶层都渴望有更多的劳力可以使用。
  作坊和工厂主、农场主,他们并不是最渴望劳力的群体,实际上对劳力最为迫切的是执政府统管道路修建的部门。
  帝国将在未来的十年完成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的道路贯通,那将是总长度八万公里的道路,想想就令主管道路建设的主官头皮发麻。
  修路不是轻松的活计,特别是在公元前的年代里修路,那将会是一项需要用人命……并且是足够人命去填的事业。
  如果是战争状态,并且还是极度不利的战争情势下,帝国对于拿人命去填实际上并不会犹豫,但是用帝国子民的性命去修路?且先不谈到底能不能承受得住民间的怨恨,皇帝可是一直在抱怨人口数量太少了,哪个官员敢拿帝国子民的命去铺路?
  珍惜帝国子民,那么只能是将寻求劳力的目光盯向了那些异族,帝国近些年也一直都是在这么干,南洋的捕奴大业不是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嘛!
  “西域的总人口超过三百万,只是我们不能像是对待南方野人那样肆无忌惮地进行掳掠。”蒙恬面无表情地看着刘邦,说道:“你正在做的那些事情可能会影响到帝国对西域的战略。”
  刘邦近期一直在笼络一些西域的国家,那些事情本来是得到蒙恬的默许,不过现在情况出现了变化。
  “西域战略?”刘邦太郁闷了,很像是流年不利那样,想要做什么总是会遭遇到波折。他闷声闷气道:“我并没有收到来自帝国本土的任何命令啊?”
  蒙恬知道刘邦没有说谎,本土确实没有任何命令送到使节团,但那跟征西兵团无关,他也是出于好意在提醒刘邦,说:“冯劫很快就会过来,他是作为帝国攻略西域的特使。”
  刘邦倒是知道冯劫会过来西域,不过他比较在意的是之前和蒙恬达成的合作还算不算数。
  “这……”面对刘邦挑明了说,蒙恬略略有些尴尬:“冯劫会代表秦王与你进行商讨。”
  得了,那就是之前无论谈什么都成了白扯,得到回答的刘邦也没有当场破口大骂,只是脸色非常难看地再和蒙恬说几句话就离开。
  “大哥,发生了什么事?”樊哙是发现刘邦脸色铁青,忍不住才问。
  “果然是狗娘养的贵族,说话就像放屁,放完还能自己吸进肚子里!”刘邦其实是很气急败坏的,但若是让他跟蒙恬直接翻脸却也做不到。一气,他都忘记自己也是一名贵族了,连续骂了一段时间,深吸一口气,对樊哙说:“最近你再带人出去溜达,短时间内就不要回来了。”
  “那敢情好!”樊哙一听就咧嘴露出黄牙:“弟兄们对被召唤回来本身就不太乐意,在营地被管束着哪有在外面快活!”
  樊哙一直都是刘邦手头的利刃,他作为刘邦的家臣没有其它太大的本事,就是敢拼敢杀这一条对刘邦最为实用。他到了西域之后就是带着一批武士,没有少干一些杀人抢劫的事情,因为一直佩戴面具的关系,有了个诨号叫蒙面血屠?
  血屠?有这样的才会称号肯定是没有少杀人,事实的情况是樊哙真的带着一帮部下杀了不少人,是那种不分男女老幼的屠戮,显得极为残忍。
  “少杀戮?”樊哙被劝了几句有些不太乐意,他对刘邦说:“大哥,咱们招募来的家伙全是满手血腥的狠人,他们在国内老实那是有律法和军人的荣誉感约束,出了国面对异族可就没有律法和军人荣誉感在约束了。”
  刘邦瞬间就头疼了。他当初招募武士,要的就是够凶残,有朋友就给介绍了一帮退役士兵和经常在南边活动的雇佣兵,他是亲眼见到那些人凶残的气质,最开始的时候还蛮高兴,后面发现并不难管束,并且那些武士也不会作奸犯科就更高兴,现在却是有些高兴不起来了。
  “杀的都是一帮牲畜,大哥就别在意了。”樊哙反而奉劝:“他们本来跟随大哥是要去南疆建功立业的,中间转到西域来,一路上闷了那么久,没有闹事其实已经算是很好了。”
  牲畜?应该说是西域土著才对,不过在一些特殊群体眼中,因为长期被灌输某种思想,他们看待任何异族还真的是跟看牲畜没什么区别。
  所谓的特殊群体,是一帮长期刀头舔血的人,他们在军中执行了太多的杀戮任务,不论是直属军官还是军中典校都一再重复一点,任何非本族群的生物都与牲畜无异。原本嘛,灌输类似的理念是不想让士兵心里有太多的负担,可是习惯总会成为一种“自然”,长期那么“自然”下去会形成一种地固根深的思想,结果就患上了类似于战场后遗症的病状。
  军方一直在鼓励各种群体雇佣退役后的老兵,事实上也是担忧那一部分群体在本土成为隐患,毕竟那些人再怎么都是为帝国抛头颅洒热血过,以其是留在国内某天突然发狂杀人,不如去祸害异族。
  “……”刘邦呐呐无语了一小会,回过神来苦笑道:“确实,我本来是答应带他们去南疆大一片地盘,是我违背了诺言。”
  “大哥放心,我会管住他们,不会给大哥惹出什么祸事。”樊哙倒是显得仗义,但他说的祸事可不包含杀异族,实际上他最近也是杀痛快了。
  “能不能改为抓捕?”刘邦摸着下巴,沉吟道:“最近奴隶的行情非常不错,你可以带他们赚点外快。”
  “不会给大哥惹麻烦吗?”樊哙比较耿直地说:“杀人和捕获是两回事,再则运输回去会很麻烦吧?”
  “军方收到命令,被要求输送劳力前往本土。”谈起军方刘邦的脸色又变差了,臭着脸说:“这帮家伙一定是向本土做出了什么保证,例如一旦开战可以平推西域什么的,因此本土一点都不想在西域玩谋略。”
  这个也是近些年来不断被吐槽的事情,因为军方经常能够依靠硬实力去击败对手,结果是军方越来越重视肌肉,对于软实力的谋略从忽视到无视。比较要命的是,军方无视了谋略之后还真的没有吃过亏,结果就是军方大有全面向肌肉发展的趋势。
  “也不能这么说啊!”余樊君笑呵呵地说:“军方还是注重谋略的,是正使没有搞清楚帝国对西域的处置。”
  刘邦是等樊哙走了之后才回到使节团的营盘,路上碰见了余樊君,因为心里非常不舒服吐了几句苦水,没想到余樊君会说那样的话。
  “西域对于帝国来说就是一片猎场,看看有多少雇佣兵涌进西域,后面又来了多少雇佣兵。”余樊君什么时候都是乐呵呵的表情,并不是某个时候高兴才这样。他对脸上呈现愕然表情的刘邦说:“说难听和直白点,帝国哪怕是没有裁军,每年从军中退役的人也不会少。退役复员的士兵之中,有很多是想要过平和生活的人,但是也绝对不会缺少一些已经习惯了杀人营生的人……”
  刚刚刘邦不就是和樊哙在说这个问题吗?他刚才倒是没有联想这么多,现在被余樊君一提醒立刻就明白过来了。
  “本土治安也抓得严,但依然有发生退役士兵暴起杀人的案件。一般是士兵退役回家之后发现自己的妻子偷人,或是士兵不在家的时候家人受到欺凌,各种各样的理由都有。”余樊君见刘邦听得认真,索性就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然后才继续说:“帝国重视军人待遇,可是说实话吧,哪怕是烈阳所照也有阴影处,特别是帝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没有可能完全顾及到所有人。这点你同意吧?”
  刘邦很直接地点头。
  “类似的事件其实并不算多,毕竟军方强势,地方官对军属也不敢忽视。真正出事最多的是什么?是退役士兵在家乡与人起了冲突,能够克制倒还算好,不少退役士兵没想杀人,但是身体已经记住了习惯,往往是动手之后等真正杀了人思想反应过来。”余樊君掏起水袋扭开,水袋里面是葡萄酒,喝了几口递向刘邦。他见刘邦拒绝,自己又喝了几口,重新插上栓子,才继续说道:“那不就是了。无论再怎么重视总会出问题,等出现了问题再严惩或是补救总归是落了下乘。”
  对于那个杀人之后才反应过来的现象刘邦知道,有一个专业名词叫“身体记忆”,是反反复复被训练养成的一种身体本能。他听到后面才闷闷地说:“补救的方法就是对那些具有强烈攻击性的人员,鼓励他们出国?”
  “正是!”余樊君指着远处在玩蹴鞠的雇佣兵,又指了指另外一些在玩相扑的人,连续指了好多个地方:“这群人其实很不简单。我不是说他们什么不简单,是帝国相关政策的配套不简单。他们是一群有强烈攻击性的人,对于和平很不习惯,适合在国外拼杀奋斗,但这个不是关键。对于帝国来说,他们极为可能成为第一批非官方性质,由民间组成的向外自愿开拓团队,并且会随着他们在一些地方定居,那些被定居的地点演化成为帝国的一部分。”
  刘邦脑袋里立刻就冒出了“蚕食”两个字,特别是想到了一个快要灭族的族群,那个族群叫百越。
  百越曾经也在干类似的事情,他们是三三两两,反正不是大军性质,向一些不是传统居住地的地方迁移,然后在那些地方落地生根,时间周期通常会比较久,但是总能在当地官府不是太敏感的情况下完成潜化默以式的占领。一般情况下,等待官府有些反应过来,因为这一部分百越人也有上税,那就会生出犹豫,毕竟有赋税再加上一旦处理会生乱,官府就不是那么坚决想要驱逐,而犹豫往往会产生可怕的后果,等待百越人聚集到足够数量,一场暴动之后倒霉的不止是普通民众,官府的人也会被弄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8/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