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1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821

  “现在是雨季,我们就在这边等。”王腾原来是叫吃葡萄干,而葡萄干其实比较黏嘴,难怪嚼的时候下巴的动作那么大:“反正也是要等刘徵的。”
  姚靖一脸的不爽,可没有任何办法:“希望刘徵能够明白点做人,别找什么不痛快。”
  王腾胡乱点着头,心里却是在想:“年轻人就是气盛,哪怕是让刘徵当领导又怎么了,事情办成回去之后不承认,胜了才是关键。”
第193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
  姚靖的心情烦躁是随着高密郡的郡守向方到来暂时平息了一些,可是没有多久就变得更加烦躁。
  “那支部队就成了慕容鲜卑的了?”姚靖简直难以理解:“他们找死吗?”
  高密郡发生了剧变,不是指汉部的军队入侵,是指斐燕所率的军队竟然半公开地亮出了燕军的旗号,使得原本就不简单的事情开始往更复杂的方向发展。
  “我、我……我不明白,他们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姚靖所在的姚家目前还是石碣赵国的忠臣来着,一听既是茫然又觉得愤怒:“他们在找死!”
  姚家虽然是在西北为无冕之王,可姚弋仲自归降石碣赵国之后就感觉深受重用,对石虎本人或许只是君臣,可对石虎所在的家族还是有些忠诚度。
  姚家的家主姚弋仲忠诚于石碣赵国,但那只是一个前提,既是姚家的利益得到保障,羌族的生存环境没有遭受打压。大概石虎也清楚不能过分对待羌族和氐族,需要这两个族群去压制匈奴,石虎对待姚弋仲一直都是礼遇的态度。
  姚靖对向方盯着看了许久,几乎是咬着压根:“士兵不是高密郡本地纠集起来的吗?你……”脸上那种看废物的表情着实是太明显,估计也忍不住,低声骂道:“晋人果然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幸好的王腾不在,要不姚靖一句话可将自己倚赖的副手也给骂进去了。
  雨季并不是说一直都在下雨,就是那种阴天断断续续下雨的季节,可一旦有过下雨就会让道路变得湿润,没有经过多少踩踏自然没有问题,可一旦踩踏的人多了就会让道路变得泥泞。
  姚靖等不了那么久,下雨的时候驻营,没有下雨则是开拔,四五十里路花了三天才算是走完,到了北海郡内的斟亭附近。
  斟亭早就没有军镇的模样,看去显得非常残破,却是有五百不到的驻军留守。
  知道在雨季什么最麻烦吗?是缺乏足够的干柴,尤其是接近十万所需的炊事,对于木材的消耗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分分钟就能将一片树林给砍光。
  姚家军就遭遇到了缺乏足够干柴的困扰,造成了达官贵人还能吃点热的,其余人只能是啃一闻就是有嗖味的干粮。
  “刘徵率军到了哪?”姚靖可以美美地抱着一条牛犊子的烤大腿啃,说话就显得略微模糊不清:“太磨蹭了!”
  王腾就显得斯文了一些,一样是吃牛犊子大腿,可他能够拿匕首一小块一小块切,还享受地蘸酱,一脸享受地将牛肉含进嘴巴嚼,配着葡萄酿咽下去才说:“最后得到的消息是在灌亭。”
  灌亭的历史有些久,位于巨洋水以东二十里,离得较近的城池是寿光。要是查看地方志会发现一点,但凡有名字的地方肯定是出过什么样的名人,至少都会是一个亭侯,才会让地名出现并流传。
  灌亭属于原属于乐安国。而乐安国在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封皇子刘建为千乘王,置千乘国。到了曹魏时期乐安国被废除,改制乐安郡,但是到了司马皇族统治下又恢复了乐安国,诡异的是到了石碣赵国再次变成乐安郡。
  姚靖有天大的理由郁闷,以斐燕为主将的那支部队已经成了比刘彦更应该被消灭的对象,一切只因为斐燕半公开亮出了慕容燕国的旗号。
  对于石碣赵国来讲,慕容燕国是现阶段最主要的敌人之一,刘徵成为讨伐军的主帅,能做的就是选择先攻击斐燕的那支部队,不会是盘踞在北海郡下密的汉部。
  甚至可以说,刘徵会按照程序派人前去刘彦那边,命令刘彦接受指挥,一起进攻亮出慕容燕国旗号的斐燕所部。要是刘彦表示愿意服从刘徵的指挥攻击斐燕所部,那事情就会变得很搞笑。
  没人知道斐燕为什么会亮出慕容燕国的旗号,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变得越来越诡异,例如刘徵以石碣赵国青州刺史的身份派人去了刘彦那边,斐燕以慕容燕国青州刺史的身份也派人去了刘彦那里。
  刘彦现在明面上算起来是有两种身份,第一种是石碣赵国的长广郡郡守,第二种身份是慕容燕国的辽东刺史。
  事实上,刘彦很快要有四种身份了。刘彦本来就不承认自己属于谁的官,就只是汉部的首领。另外就是,宫陶先生以晋国特使的身份派人到了刘彦这边,许诺只要刘彦愿意的话,会成为司马晋国的青州刺史。
  诡异的局面出现了,刘彦可以有多种选择,配合刘徵进攻斐燕,或是配合斐燕进攻刘徵和姚靖,再有就是配合东晋小朝廷的大局搅乱青州吸引徐州方向的石碣赵国军队。
  “北伐?”吕议满满都是感慨地说:“又要再次北伐了?”
  东晋小朝廷北伐的次数有些多了,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并且是一次次损兵折将的失败。
  吕议是荆州江夏人,不止一次亲眼见证东晋小朝廷的北伐,甚至还看过晋军兵败如山倒的局面,那是一种非常荒谬的兵败场面,大多是统军将领受制于监军的不战而败。
  “他们玩他们的,我们打我们的。”刘彦的记忆中并没有太多东晋小朝廷的北伐印象,要说也就“国丈北伐”比较出名。他冷笑着说:“晋青州刺史?这是宫陶先生能做主的吗?大概是所谓的什么权宜之计。”
  吕议虽然是晋人,并且不属于沦陷区的晋人,但是他真不认为东晋小朝廷的北伐会有什么好结果,要不是东晋小朝廷那边烂得跟泥坑一样,他至于稍微听到刘彦在青州奋斗的事情就过来吗?
  要说起来,吕议与桑虞的情况有些相似,那就是不拿司马皇室当回事,又不愿意为胡人效力,同时很不甘心自己的所学被埋没。
  刘彦不喜欢甚至厌恶东晋小朝廷是汉部人尽皆知的事情,只是谁都没有打算让外面的人知道。
  要深切的知道一件事情,哪怕司马皇室废柴到窝在长江以南,天下依然是当司马皇室为“正朔”,唔……白版的正朔。胡人政权除了控制中原的石碣赵国和拓跋代国,其余都有向司马皇室的东晋小朝廷求官求爵,能不能得到什么官职赏赐或爵位基本是用来判定那个势力够不够强。
  那样的事情说明了什么?就是哪怕司马皇室狼狈不堪地逃窜到长江以南,可司马晋国的影响力依然是存在。从日后发生的一些事情,比如冉闵起兵反石碣赵国,石碣赵国崩溃之后姚弋仲选择向东晋小朝廷称臣,类似的影子里总是能够看出一些端倪。
  “盯着姚家打!”刘彦说道:“其余的事情不用理会。”
  吕议点点头,内心里却是在思量以刘彦的决定延伸出一些举措,一些能够帮助到大局,且可以为以后局面埋下的伏笔。
  “若是真的有赐封,一些程度上的配合……其实是可以的。”吕议已经很尽力在说服刘彦:“君上,接受司马皇室册封从某些方面来讲才是主流。”
  刘彦在眨眼睛,他发现那些人与自己混久了就会学会很多新词,比如“程度”和“主流”这两个词,一些诸如“事态”“态势”等等。
  “宫陶先生的身份真是多啊!”刘彦满满都是感慨:“他也算是厉害,竟然能让斐燕亮出慕容燕国的旗号。”
  很多事情都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例如斐燕所在的斐家是真的在慕容燕国南下之后立刻反水,那么是不是说明斐家从始至终都是属于慕容燕国?除了斐家之外,纪昌一直想要谋求的崔氏嫡女的崔家其实与斐家也是一般情况。
  刘彦当然不知道那么多,他只知道一点,青州是真的要大乱,牵扯到的还有徐州,就是不知道东晋小朝廷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动作。
  “君上,或许……情势不会那么简单。”吕议先说了一下关于宫陶先生的诚意,就是让汉部占领高密郡的那些:“高密郡的事情也许真的有宫陶先生的作用,但是看着更像是一个大型的阴谋。我们真的要占领高密郡?”
  高密郡等于是青州南边与徐州比邻的一个郡,要是看大局的话,明知道徐州那边有异动还去占领,会成为一件极为不明智的选择。
  现在刘彦需要面对的事情太复杂了,北侧有刘徵为首的一支石碣赵国正规军(?),西侧有姚靖所率的姚家军,南侧除了有斐燕的军队,更南侧还有不知道数量的徐州大军。
  “襄国那边很平静,似乎是对青州这边的情况压根就不在乎。”刘彦需要怀疑,并且是深刻怀疑:“石虎就真的要醉生梦死,完全不管地方上……至少是青州这边?”
  没人可以回答刘彦的话,身在襄国的张石亦是无法回答。
  石碣赵国的“行情”在变差,这一点从各个州郡不断爆发的动乱就能看得出来。一个到处发生叛乱或动乱的国家,能够维持表面上的统一性就很难得,还能更多的指望什么?
第194章
各方到位
  青州乱成一锅粥没有什么不好的,对刘彦来说是这样,也许有更多的人喜欢现在的局面,例如牺牲掉宫陶先生和斐燕的慕容燕国,又像是等待时机的石遵那一派系。
  雨季停了,原先因为不断下雨窝起来的那些人总算是能够动弹一下,刘徵带着部队从灌亭出发径直开拔前往平寿,却是不知道会不会与姚靖会合,要是会合对刘彦来讲就是出现了麻烦。
  斐燕也在动,他们离开了淳于渡过滩水,没有任何遮掩向着下密方向开拔,摆出的姿态牵动了整体局势。
  姚靖依然是待在斟亭,对于他来讲发生了不幸的事情,前些日子不顾雨天行军的后果呈现,军中出现了传染性的风寒,能做的就是窝在原地干一些隔离人的事情。
  刘彦这支汉部主力军也没动,他们现在最好是不要乱动,一动则有可能成为周边几支部队进攻的对象。
  汉部的另外一支部队,也就是徐正为首桑虞为辅的偏师,现在是换成他们该找个地方窝起来,只因为北海郡这边的雨季停下,换成了高密郡那边连续的下雨天气。
  不止是高密郡,徐州北部也是陷入阴云密布的天气,等于是不管郭祥有什么意图只能暂停。
  任何年头带兵都是大不易,除了要懂得军事技巧之外,对于天时的观察必定是要懂一些,才能根据天气的变动来做相应的部署。
  刘徵深为石虎看重,他与年轻的姚靖不同就在于多了一些经验。
  “不管徐州那边是什么意图,雨季没有结束之前他们无法动弹。”刘徵深皱眉头:“亮出慕容燕国旗号的那支部队必须剿灭!”
  姚靖一脸的心平如水,是真正没有什么波动。他有淡定的理由,他又不是青州的什么官员,青州发生的事情干我屁事?打斐燕是可以打,前提是要有好处,他才不会被刘徵忽悠几句就成为热血青年。
  “老夫上表朝廷,姚贤侄出任青州尉,如何?”刘徵说的青州尉,就是掌管全州军事的武官。
  姚靖总算是来了点兴趣,一脸期待地看着刘徵,说道:“朝廷会答应吗?”
  “贤侄说笑了。”刘徵一直是面带微笑:“由老夫请奏,贤侄又是出身名门,怎么会被拒绝呢?”
  姚靖笑了,笑得无比自信。他需要一个机会,现在刘徵已经递上爬向舞台的梯子,没有理由不接受,但需要一个前提:“刘彦必须被消灭!”
  刘徵不会答应什么,问起了姚靖还有多少可以参战的部队。
  “低于五万。”姚靖近乎是黑着脸:“要是刺史愿意提供药材,会多一些。”
  军队一旦有传染性的风寒就是灾难,多少军队就是这样被瓦解,姚靖说是有五万能作战的部队,实际上并不代表真的可以出击作战,没有任何意外就是窝在斟亭,等待这一场可传染的风寒疾病过去。
  刘徵笑而不语,别说是他,哪怕是任何一个州的刺史都没有那么大能量可以集中那么多的药材,或许整个石碣赵国就没有一个人能够办到,那是关于协同能力的问题,亦是国家国力的考验。
  然而,石碣赵国虽然是一个国家,但更像是一个披着国家外衣的部落联盟。
  刘徵当然可以打汉部,但不能说明晃晃就去打,需要有一个能够拿得出手的理由。
  “您是青州刺史,命令他前来听命,不来便是叛逆。”姚靖需要灭掉汉部的功绩,比较积极:“量刘彦也不敢前来,介时……”
  刘徵依然是笑而不语,事情是那么一回事,但是说出来就没有意思了。再则,他现在并不想将刘彦推到明面的敌对那方,最好是能够利用一下刘彦,比如让汉部和斐燕所部交战,最好是两败俱伤之类的。
  当然了,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傻瓜,要真的是傻瓜就不会成为一方首领,特别是在中原这种只看实力的地方。
  在接下来刘徵就收到了新的情报,其中就有包括刘彦对斐燕所部进驻密乡漠视的这一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