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1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7/821

  对了,风声鹤唳的典故来自于前秦时期的苻坚南下,还诞生草木皆兵、投鞭断水两个成语。
  纪昌也在看岸边,他手里拿着一根圆筒形状的玩意,闭着另一颗眼睛,嘴角勾起怎么看都嘲讽的微笑:“山头那些家伙,该是小朝廷的贵族重臣了?”
  圆筒状的玩意当然是单筒望远镜。这玩意既然出现了,代表汉部也将玻璃给搞了出来。必须说的是玻璃这玩意一点现在被弄出来已经算是晚了……晚了……晚了……
  远在五、六千年前,埃及人首先发明了烧制玻璃,后来传遍欧洲大陆。
  最初或许会认为阴超的玻璃也是从西方传入的,但考古发现打破了这一看法。
  1965年,在河南出土了一件商代青釉印纹尊,尊口有深绿厚而透明的五块玻璃釉。
  1975年,在宝鸡茹家庄西周早、中期墓葬里出土了上千件琉璃管、珠,经中外科学家对古代实物的鉴定,是铅钡玻璃,与西方的钠钙玻璃不同,天朝的玻璃是自成系统发展而来。
  考古发现还说明一件事情,天朝的玻璃要比埃及晚,它萌芽于商代,最迟在西周已开始烧制。
  《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登采石之山,命民采石铸以为器,就是烧制玻璃。不过,天朝早期的玻璃,古人称它为璆琳、琉璃、璢璃、璧流离、药玉、水精、罐子玉等,南北朝(既是五胡乱华时期)以后,有时又称玻瓈、料器。
  有玻璃,千挑万选再选出气泡少的镜片打磨,知晓望远镜的折叠远离,制造起来可不要太简单。就是成品率会比较低,再来就是工序上面麻烦,可谁让刘彦就是获得那么多匠人。石虎抓匠人的时候是想造船,可低下的人才不管那么多,不会只挑选会造船的匠人,反正只要是个匠人就会抓,结果是便宜了刘彦。刘彦这边的工匠溢出之后,想研究其它什么玩意就是可以任性。
  长江出海口在东晋时期是一个由窄而宽的形态,出海口处有一个形状像极了鸡蛋的岛屿。要是刘彦亲自过来,他会发现目前的长江以南与自己所知道的那个根本就是两回事,比如现在根本就没有上海,上海现在是沉在海底之下,那个像极了鸡蛋形状的岛屿在现代也是不存在的。
  “军主,我们在何处下帆停船?”
  “便在那岛屿周边。”
  庾冰等东晋这边的人,他们原本带着各种心情在等待汉部海军靠岸,也下命令做好了各项准备,可汉部海军竟然航行到海面的那处小岛不远处就不动了?
  这个时候,汉部海军这边已经放下小舟,去海岛附近查看水深和礁石情况。
  既然位置是长江出海口,那么水流情况必然是想出容易想进太难,毕竟水流的方向就是那么回事嘛。
  放下的小舟估计也是第一次遭遇到这种情况,结果是没有靠近长江出海口还能靠着船桨划着前进,到了逆水区域却是要非老大的功夫才能前进,但随着越加深入前进的难度就越大。最后船上的人着实是耗尽了力气,先是一条小舟在不知道多少人的注视下,随着水流飘出海去,然后像是起到一种效应,其余小舟也都力歇随波逐流。
  “……”纪昌愣住了,他真就不知道会出现这种情况。
  事实上,汉部海军就没有干过拿小舟去冲某条河流出海口的事情,几次进入黄河也是顺着风势再加上船桨推力,可真不知道小舟会被逆水给卷出海。
  庾冰看得“呵呵!”笑出声,其余几个人也都在笑。他们之前其实还挺忧心的,看了刚才的那一幕总算是能笑得出来。
  “他们不懂内河水战。”谢安还是有什么说什么:“这样一来就不怕他们突入长江了。”
  可不是吗?长江出海口往内一些的那支内河水军为什么严阵以待,不就是担忧被之前不知道属于谁的舰队突入长江。
  知道大舰队是属于汉部,东晋长江水军不但没有放松反而是更加紧张。那是因为胡人不懂水,舰队再庞大也就是那个样子,可汉部那边不缺少晋人,尤其是汉军在徐州淮水一代掳了不少人,容不得他们不紧张。
  发生了什么事,汉部海军竟然拿小舟要冲出海口,还有比这个更加能够暴露不懂内河水战的事情吗?
  纪昌这一刻有点想拿头撞墙,他埋怨地看向旁边,那是一个脸上没有什么表情的壮汉,为这艘战舰的船长。
  好吧,壮汉其实就是系统召唤出来的生物,每一艘船都有这么一个存在。
  系统升级之后,系统召唤生物是有智商了,但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很多事情根本就不会交流,那就更别提去给人提醒一些什么。他们就是一些听从刘彦命令,干一些本职的活。
  纪昌搞不懂也不明白,但他知道这一次算是丢人丢大了!
第287章
剑拔弩张
  不管怎么样,汉部的海军终于还是来了。只不过,舰队看去真的非常庞大!
  “是水军倾巢而来,还是只来了一部分?”庾冰现在最关心的莫过于是这个问题:“远远看去,能辨认出大部分的战船之上安装有床弩。”
  “他们的战船与之我们款式有大区别。”庾翼自汉部海军出现后就一直在看:“没有看到任何的楼船,他们的战船甲板之上基本仅有一层,船身显一种梭状?”
  都在观察汉部战舰,一看真的能够看出很多问题,比较可惜的是看不到船的底部,要不懂船只的人估计一眼就能区分出平底船和尖底船的构造意味什么。
  他们都在等待汉部海军靠岸,等了小半天却只看到汉部海军在海面上缓缓地互相靠拢,聚在一起之后收起船帆,看去好像也在互相进行固定?
  “铁索连横,聚船成陆?”谢安当然知道赤壁的故事,说的就是船只互相靠起来,再用铁索或是木桩固定形成面积比较大的平面。他讶异道:“不登岸?”
  还是有船只会登岸的,不过来的是一艘看去不像战舰的船只,孤零零就那么一条。
  纪昌虽然很想登岸看看,可他按耐了下来。
  伏伟被指派了登岸与小朝廷一众官员沟通的任务,他乘坐的是那款柯克帆船。
  三百艘船的大舰队,柯克帆船仅有少数的五艘,承载的是一批汉部那边的商品。其余系统出产的运输船也有携带食盐、皮革、皮草、中药材等等的物资,为的就是来长江以南交易。
  说白了,汉部来东晋小朝廷这边示威是真的,进行护航任务是顺便,打开商路才是主要目标。
  柯克帆船也有不少款式,刘彦指导制造出来的是一款四个船桅的类型,它长达30米,宽8米,吃水3米,载重量280吨,是汉部海员接触到的第二款柯克系列帆船,属于汉萨同盟时期的产物。
  此时此刻,庞大的船身四个船桅的帆布全开,顺着东南风的风势破浪前行,很快就冲进了长江出海口,威猛的身姿让岸上围观的人忍不住高声呐喊叫好。
  “竟然是四个帆?”庾翼懂战船,东晋水军最多也就是只有三个船桅的船只,因为是楼船的关系布局上与柯克帆船绝对就是两个模样。他呢喃:“船头是四四方方的船帆,第二顺位的船桅有两面船帆,船尾的两个皆为三角船帆。这样的布局有什么特殊用意?”
  船尾的三角帆布说白了就是起到一种转向的风力作用,与之船只的船舵作用一样。
  “船头有撞角,前身仿佛鹅腹一般地高昂抬起,伸出有如鸭嘴一般的啄器。”庾翼猜测道:“这样的布局是为了冲撞和防冲撞吧?”
  东晋水军的战船,船只前面的布局也有撞角,不过是两个。另外东晋的战船前面一般是会固定一块大面积的铜片或是铁片,还会雕刻上一些猛兽的图案。铜片或铁片自然是为了防撞,问题是雕刻上图案反而加大了撞击的着力点,着实诡异。
  “船首光滑有幅度……”谢安看得一愣:“好像泡了一层油脂?”
  那么说就绝对没有错了,本身最可能遭遇撞击的地方就是需要光滑,减少受力点。有幅度也是必然的事情,毕竟圆形在遭受撞击时肯定是会划开,不是像平面的位置被撞到承受全部的撞力。
  至于说火攻啥的,木头做的船只就没有不怕火攻的存在,差别就是有泡过油脂比较容易燃烧。
  汉部进入长江湖海口的船只速度已经稳下来,缓慢前行中开始有东晋这边的舟船靠上去。
  伏伟是站在旗舰室在向外张望,耳朵里听着充满浓浓的南方口音吆喝声。
  那是舟船上的晋军在让汉部船只跟随前行,说是要引导前往渡口什么的。
  进入长江出海口之前,伏伟特别被交代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海上船只与内河船只的不同,因为吃水深的关系一些内河船可以停靠的地方,海航船只却是停靠不了。
  柯克帆船吃水深三米算是比较浅的一种海航船,那也是为什么会选柯克帆船进入长江的原因,要是由其它吃水深动辄六米以上的船只进入,搁浅几乎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东晋在长江南岸有着广布的渡口,尤其是在京口附近最多,毕竟京口是东晋的主要水军基地。
  随着越来越进入,跟随在柯克帆船身边的舟船越来越多,船只也是越来越大。
  伏伟向外看去,密密麻麻的一圈舟船,能够看到那些舟船之上皆为晋军士卒,看去一个个倒也是显得干练。
  两岸之上。南岸站立着密密麻麻的人群,看服饰该是周边的一些平民老百姓跑来围观?北岸那边也有人在观看,不过北岸的人就显得稀稀松松,看模样该是石碣赵军的岸防部队什么的?
  “晋人请求登船。”
  “不予答应!”
  伏伟想都没有想就拒绝,甚至无视掉什么贵族身份。
  长江之内的河道与之大海不同,内河虽然会有浪花,可与之大海之上的海浪根本就是两个级别。柯克帆船在长江航行起来很稳,因为风势不错的关系速度也不慢,在张开全部的船帆之后,竟是把原本围在两侧的晋军船只给甩开。
  “他们是想要做什么?”庾冰脸色已经开始变得不好看:“拒绝登船,再加速离去,是想一艘船挑战我们十万水军?”
  柯克帆船还真的是一直在加速,根本就不理会周边晋军的呼喊,直至前方有大批晋军水军用大批船摆开一条直线挡住去路,伏伟眯起眼睛并没有下令降速。
  让晋军登船那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事情,天晓得东晋有没有脑子有病的家伙会夺船。哪怕是不夺船,海军有一句格言叫“船只所在便是疆土”,自己的疆土岂是随随便便就能让人踏及?
  “周边的船只太多了!”
  “是啊,密密麻麻一片,堪比蝗虫!”
  东晋的十万水军绝对不是假的,占了整个东晋部队的一般数量,战船数千艘,小船和舟的数量恐怕更多。
  前方有东晋水军用船只排成一列直线挡住去路,要是正常情况其实伏伟就该下令船只停下来,可这一次他们出动三百艘大船南下并不是来表现臣服。
  “直接冲上去。”
  “诺!”
  随后,整艘船都在呼喊,提醒所有船员准备应付冲撞发生。
  船只的速度看似很快,实际上也就是四节到五节的速度,但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时候五节的速度。
  要清楚地知道一点,船帆时代相对快的飞剪船,它的理想速度也就是十二到十四节。内河船只的速度和海上比不了,能够跑到五节其实已经算是快,像是东晋楼船能够有个三节左右的速度就已经算是“飞一般的速度”。
  “好快啊!”
  “是啊,好快!”
  “再不降速,可要撞上了!”
  指挥东晋水军的是一员将军,官职名就叫横江将军,他看着飞速而来的那艘大船脸上表情有些铁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7/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