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4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3/821

  甭管是什么工程,只要一支军队想要干,再大的工程对于军队来说屁都不是。
  谢安之前没想对金城耗费太大的心力,想要的就是围起来之后再慢慢收拾,主要还是想着能不能将金城围困,渡河利用骑兵的优势直接闪袭姑臧,达到攻下姑臧而后灭亡张氏凉国的目标。
  这不,至少一两个月之内大军别想渡河,黄河北岸也是不断有张氏凉军汇集而来,好好的渡河闪袭战略只能是停留在纸面上,等待中枢回复关于抽调柔然山部队的答复之前,就该转过头来好好地与金城守军较量了。
  一声拖着尾音的“报——”在帐内被吼出来,来人向中军大帐汇报,说是黄河北岸发现了张祚以及张天锡的大旗。
  重要人物都会有自己的将旗,那不止是为了彰显身份,主要还有提振士气,使众将士名目有跟随对象。
  名将的旗帜所指方向,麾下将士必会效死攻击。
  军队主帅的帅旗更是能够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再危机的时刻只要帅旗不乱,军心其实就还能稳得下来。
  谢安收拾了一下,率先站立起来:“可以一观。”
  汉军的军大营是在金城东侧,离黄河其实是有个十来里的路程,期间还要绕过金城的城墙附近。
  “太守,汉军主将旌旗出现在城防附近!”索孚最近很是得到重用,发现情况立刻找到张冲:“大将军和中领军一到,汉将必是要是黄河边上,不如……”
  张祚和张天锡的大旗出现在黄河北岸,金城这边其实也是发现了,城头城内早早就是一片欢呼之声。
  张冲就是亲自过来城北观看,因为张祚和张天锡的到来,早先有些紧迫的心也是稍微放松了一些。
  “是啊,绝好机会!”易揣接过索孚的话,彪呼呼地说:“何不派军出城以截杀?”
  汉军主将的军旗其实很好认,红底黑字一个大大的“漢”字,旗面边上还会写下官职,比如谢安就是“汉,征西中郎将,谢安”。所以该是有资格持旗的汉将,从旗面写的字就能分辨是多大的官。
  张冲却是眯起了眼睛,不紧不慢地说:“汉军主将一伙人仅是五百人不到。”
  “正是如此,才改出城截杀!”索孚没去搭理易揣,是非常急迫地吼:“绝好机会啊!”
  “一军之主将,随行者将校众多,仅带五百护卫不合常理。”张冲嘴角勾了一下,像是在嘲讽:“此等伎俩,是想设下埋伏,诱使我军出城。”
  索孚愣住了。
  易揣开始眼观鼻鼻观心。
  “不过……”张冲来了个话锋一转:“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搏小利而忘大事,谢安身为主将却以身为饵,本太守大可成全于他。”
  金城之外其实是已经没有张氏凉军驻扎,仅是必要的时候才会有张氏凉军出城而战,要不是一些没被发现的坑道还能时不时输送点人袭扰,等于是金城实际上已经成为一座孤城。
  索孚如愿了,他得到张冲划拨了三千骑兵,虽然大部分依然是西域人,可他们是近期以来金城出击最大规模的一次。
  一座城池不止有四个城门,越是大的城池,它的城门其实是越多,那是因为城墙太长,需要的进出口必然增加。
  作为军事重镇的城池,它的城门数量其实更多,要不然一个方位仅是一个城门,城内需要向外出兵该是慢到什么地步?同时,有正规的城门,那就还有一些紧急出兵的通道,一般平时是用厚实的铁门或是钢门给闸死还会从里面堵上,要用到则会开启。
  谢安骑马而行,耳朵里听到一阵战鼓声,金城方向也是传来了阵阵的呐喊,扭头看去是能够看到打开的三处大门,一些城墙也是开启了一些比起正规城门要小得多的矮洞。
  城里不断涌出骑兵,他们是在工事可以骑马的地段弯弯绕绕地前行,人没到出工事就已经是一片的喊杀之声。
  几乎是在金城有部队出城的一瞬间,汉军的营盘是一阵苍凉号角被吹响,辕门大开不断涌出骑兵。
  黄河北岸,鼓声和号角声先后远远地传来,他们也离得很远看到了对岸的动静。
  “张太守遣军出战了。”宋秦多少是感到诧异:“末将在北岸待了近小半月,还是第一次看到张太守主动出击。”
  张天锡就纳闷地说:“张冲如此贪生怕死?”
  “有坚城不守?”张祚毫不客气地瞪了张天锡一眼,问:“难道要放弃地利去与汉军野战?”
  张天锡却是不服气,就指向原本该有卫城的地方:“城外的子城接连被汉军横扫,张冲却是毫无作为。”
  事情就是那么一回事,汉军仅是用了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将金城外面的卫城全给变成了废墟,期间张冲还真的没有出兵进行过策应,仅是撤回驻守卫城的兵力减少伤亡,说是畏战好像也不是没有道理。
  “那个……”宋秦觉得有必要说一下自己的见闻:“好像也怪不得张太守?汉军攻城器械无比犀利,弓弩亦是极强,以快著称的胡骑尚且难以接近,金城守军大部分为步卒……”
  张天锡冷笑了一下,阴森森就说:“兄长到来,他倒是武勇了一把?却是不拿将士的小命当命了。”
  相比起好像心气不顺的张天锡,张祚却是一副乐呵呵的模样。
  事实上,张冲不是张祚一派,也不是张天锡的人,认真算起来张冲就是个保皇派,谁是凉王就听命于谁。张重华在的时候,张冲理所当然是听命于张重华这个名正言顺的凉王。等待张重华被俘,然后张祚成了张氏凉国的话语权代表,张冲也就一直按照张祚的命令行事,那么就会让张天锡认为张冲已经投靠了张祚。
  “这个……”宋秦也不算是谁的人,只能低声说:“那不是还没有分出胜负嘛……”
  索孚率军出城,他们还没有靠近谢安等将校两里地,刚刚出了城池野外工事圈就撞上了前来应战的汉军骑兵。
  交战场地是在金城野外工事圈附近,两支骑军交战的时候,还是有胆大的人会想着帮自己的友军一把,只不过他们压根就不敢跑出工事,只是拿着弓弩抽冷子来那么一箭。
  “调来强弩。”谢安是皱了皱眉头:“覆盖之。”
  张冲派出部队交战,是为了向刚刚到来的张祚和张天锡表示,金城的士气有保证,并不畏惧与汉军交战。
  谢安过来与张祚等人隔江相望,一是观察到来的张氏凉军,二来则是存着向他们示威的用意。
  一场因为表现士气和军队威势的交战很快就越搞越大,随着汉军大规模组织箭阵,被调出来迫近金城的汉军也是越多,一度都让人怀疑汉军是不是要正式攻城。
第593章
黄沙百战觅封侯
  “王上已经将屯驻柔然山的禁卫军划入本人建制之下!”
  此时此刻,谢安除了兴奋之外,无有其他。
  禁卫军是汉国所有军队中公认的最强,还有着一些令人无法理解的神秘,他们从元朔三年开始有点沉寂,是在元朔五年才又开始发威,深入草原一战轻易击破诸王联军,更是连续横扫迫使拓跋代国前往慕容燕国寻求庇护。
  谢安之前有得到一些消息,是关于柔然山的禁卫军会再次向东,配合冀州以及辽东的友军,从后翼进攻慕容燕国,虽然是上书做了请求,但是并没有抱多少希望。
  是的,柔然山的汉军可以从慕容燕国后方展开攻势,理所当然也能从张氏凉国的后方发起进攻,等于是悬在慕容燕国以及张氏凉国头顶上的一把利剑。
  “王上再次前往涿县,对燕国的攻击已经进入最后准备阶段。”谢安满是感慨地说:“恰恰是因为如此,张祚以及张天锡才会那么放心将举国之兵聚拢来金城黄河一线。”
  刘彦要亲征慕容燕国,任谁想来都会是汉国的重中之重,那么肯定是会被人认为要调配绝对的精锐前去听命,禁卫军又是汉国的绝对精锐,还是刘彦绝对的亲军,难道就不应该调过去?
  之前谢安是这么想的,恐怕张氏凉国以及慕容燕国都是这种思路,导致的是张氏凉国仅在后方留了一下守备部队,慕容燕国却调集重兵去自己的北部驻防。
  “连我们都会那么想,张祚以及张天锡判断失误也是正常。”袁乔盯着山川舆图看了有一小会,比较突然地问:“将主要如何安排禁卫军?”
  他们要渡过黄河要看水流情况,最适合的时间点应该是在夏季中旬,那么就是还有将近四个月的时间。
  金城是一座坚城,只用四个月恐怕是无法攻克,南岸的汉军哪怕是到了能渡河,争取的也只是将两支骑兵军运过去,步兵军肯定是要留下。
  谢安一直在向中枢极力请求增兵,中枢那边很是给面子,不但将柔然山的禁卫军划拨过来,原属于骠骑将军幕府的两个步兵军和八万郡县兵也被抽调过来,等于是谢安手中有了两个骑兵军、三个步兵军、四万禁卫军、十一万郡县兵。
  用三个常备步兵军和十一万郡县兵来对金城围而不强攻,再留下少数的骑兵作为策应,谢安很有理由相信金城的守军哪怕出城而战也会败退而回。
  “金城并不需要强攻。”谢安有自己的理念,说道:“大汉只为灭亡凉国,只要击败张祚以及张天锡的主力,攻克姑臧等郡县,处于前沿的金城只能不战而降。”
  明知道是一座坚城,强攻起来肯定是要死伤惨重,在并不一定需要强攻的前提下,就是耗费大量部队围住,最后迫使守军不战而降,也好过付出重大的伤亡拿下来,很多人的看法与谢安是相同。
  “夏季上旬,禁卫军出柔然山南下。凉国的重兵皆是在黄河北岸,可以猜测后背哪怕是有驻防也是不多。”谢安扭头看了看后方,那里的天空激射着一波又一波的箭矢。他笑着说:“禁卫军行动迅速,突防能力极强,等待张祚以及张天锡发现禁卫军逼近姑臧,必定会自乱阵脚。”
  “……介时我们可借由抵达的舰队,将南岸的大军快速输送过河。”袁乔在不断点着头:“那边先做出攻击金城的动作,使敌军认为我们对金城势在必得。”
  军事的行动方案会有很多种,一般情况下是采取全线的平推作战方式,为的就是防止后方留下敌军造成麻烦,比如袭击补给线。
  汉军对补给线的需求并不是太高,老早就一直是使用穿插作战方式,总是在局部突防之后再行四处出击,往往是能够从内部就将敌军的阵线搅乱,随后再执行夹击。
  桓温率军在长江以南作战,就是惯用穿插渗透的方式,仅仅是耗费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将各州郡纳入汉国统治之下,随后是忙碌着清洗依然负隅顽抗者。
  南方战事基本上是已经进入尾声,桓温近阶段在争取的是前往交趾,在那边设立征南将军幕府,主持对扶南的战争。
  张氏凉国集结重兵南下,要尽力与谢安所率的汉军拼一把,敢在黄河北岸集结,就是因为早知道水流湍急不适合泅渡,想要借着至少一个月的空档休整部队。
  张祚很清楚无法以张氏凉国一个国家的力量来对抗汉国,但是对于只与谢安所部交战还是抱着一丝的信心。他所知道的谢安所部,大概也就是七八万人,猜测会有得到增援,却认为不会太多。而谢安手头的七八人要对付金城,还要应付滚滚而来的三十余万。
  事实上,谁都知道汉国是在四处开战,南方一直没有停止清剿,东北方与慕容燕国枕戈待旦,北方草原不但打拓跋鲜卑也揍柔然部落联盟,似乎西南那边也是在与林邑和扶南打,甚至是在半岛上也有军事行动。
  “就是汉王有百万之众,开启那么多的战线,能够用于我们交战,至多不会超过十万。”张祚没将汉国的郡县兵算进去,他所知道的是汉国的郡县兵轻易不上前线,干的就是一些民夫的活:“我们坐拥天险,更有亡国危机之下的众志成城,哪怕无法击败他们,也能与之僵持。只要让汉王认清楚难以灭亡我们,接下来就可以多方操作。”
  金城那边互相射箭射得热闹的场面停止了,两支交战的骑兵也是回到各处,张祚无法得知交战经过和互相之间的损失,只知道汉军根本就没有出军冲城,那就是一场热闹,不会有什么实际意义。
  双方的主将隔河相望,除非是有望远镜,要不就只是能够看到模糊的人影轮廓。
  谢安当然有望远镜,很是仔细地观察了张祚和张天锡一番。他稍微懂得看面相,看到的张祚略略是长得阴鸷,作为君王必然是暴虐之人。他对张天锡的长相评价是俊美,就是看起来要嫩很多,觉得张天锡根本争不过张祚。
  “明达是会一直屯驻柔然山吧?”钟兴没忘记谢艾的出身,说道:“明达生俘凉主,是不太适合再领兵攻凉。”
  曾经效力于谁,改换门庭之后率军来攻,不管是不是各为其主,名声多少是会有些负面。
  谢艾生擒张重华的消息传到西凉,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破口大骂,幸亏是谢艾的家族早就搬离,要不然肯定是有过激的人会干出一些过激的事情。
  刘彦给谢艾的命令的确是屯驻柔然山,继续与柔然可汗跋提进行交涉,没有让谢艾去参与入侵张氏凉国。
  谢艾军务完成之后就会回中枢,好好地再去履行御史中丞的责任,却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才能继续统兵作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3/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