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4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7/821

  出城的张氏凉军,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当然不知道自己的主将已经不要金城这一座坚城,是张冲要让金城陷于敌手,在那之前用一场浩大的拼杀来作为注脚,会死伤多少自己人不是张冲所在意的,张冲唯一在意的是能够给汉军制造多少折损。
  大军背后的金城听着很安静,浓雾阻挡了列阵待敌的张氏凉军视线,使他们根本就无法发现城头属于张氏凉国的旗帜已经被撤下,一些一看就是临时制作出来的汉军旌旗却是在飘扬。
  此时此刻的易揣是站在城楼瞭望远处的浓雾蒙蒙,耳朵里听到的是交战时产生的动静,脸上的表情却是无比的复杂。
  【张太守早就知道某暗中投靠大汉,却是一直没有处理……】易揣当然不会认为那是张冲好心:【该是留下某,为了在某个时刻设下陷阱重创汉军?他却是不知道为了什么,竟然率军出城,将城防轻易交到某的手中。】
  易揣其实是已经查看了城内,紧张而又忐忑地想要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一圈排查下来没有发现堆积柴火或是放置火油,亦是没有发现伏兵。
  【张太守究竟是被什么刺激到了?】易揣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是真的想要为家族留下善缘,送一场莫大的富贵给予我们?】
  世家政治嘛,但凡世家就是作为一个阶级,他们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但没有永远的敌人,能够稍微开启方便之门结些情谊,等于是为自己的家族多留下一条后路。
  要是张冲没有布置什么陷阱,易揣等一批人的确是受到了张冲的恩惠,一旦张冲所在的家族发生点什么的时候,于情于理都是该帮把手。
  “既然不要固守金城,张太守因何不像我等?”徐志满满都是不解:“大势如此,抵抗不过是螳臂挡车。张太守若是献城……”
  易揣内心无比复杂地截断徐志的话:“我们不在乎忠义,还是有人在乎的。”
  金城张氏,算起来似乎真的是世代受到西凉幕府张氏的恩惠,从张寔之初的多番照顾,再到张茂和张骏的优渥,使原本只是小豪强的金城张氏成了一郡望族。
  楚汉相争的时候出了个一诺千金的季布,更早的先秦时期多的是情谊坚厚的刎颈之交,所谓的刎颈之交还真的能够在对方出事之后,不计代价地进行复仇,报仇之后自刎陪伴老友。
  情谊与忠义对有些人便如粪土,可有人却视之为无价珍宝,一饭之恩尚且有人竭力相报,何况是几代人受到优渥?
  君不见,南宋神州陆沉,十万纶巾跳崖以成中国最后绝响?受到赵氏四百年养士之恩的读书人以身殉国,可是……他们为什么宁愿跳崖自杀,也不愿意返身与入侵者拼了?死都不怕,究竟是在怕什么!
  张冲原先是在看金城的方向,受于雾气阻隔当然是没有看到什么。他重新扭过头来,做出侧耳倾听状。
  前方的马蹄声滚滚永不停歇,听动静距离也不是太过遥远,应该是很快就会冲击到摆好的战阵。
  崔轩依然还是冲在全军的前端,盾牌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丢没了,那一柄加长斩马刀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折断,手持的家伙变成了一柄稍微短一些的战刀。
  “呜呜呜——呜呜——”
  有节奏感的号角声的被吹响,被汗水涩得辣眼睛的崔轩,他的面甲之后露出若释重负的表情,下一刻是牵动缰绳,让坐骑向着号角传来的方向驰骋。
  骑兵冲锋可不是能够一冲到底,人受得了马的体力却是被消耗得差不多,冲击力不足够的骑兵战斗力不止是降低五成,有机会撤出疲惫骑兵的时候,没有指挥官会让疲惫的骑兵继续冲锋。
  号角声是一种信号,也是指引该撤出骑兵往哪撤的“灯塔”,疲惫的那批骑兵撤出,后面会有袍泽接替向前。
  崔轩是被累得快要摊在马背上,有体力的不断消耗,更多的是在浓雾环境下被制造出来的不安和紧张感。
  天大的实话,上战场拼杀没人真的可以什么都不在乎,要有谁看去不在乎,那绝对是假装的。
  士兵每一次上战场,只要还能呼吸就会脑子里有各种想法,害怕与紧张更是少不了,差别就是能不能像个真正的军人那样,压制各种负面情绪,将注意力集中在怎么保命和杀死敌人上面。
  崔轩全身一个零件不少地撤到安全区域,刚刚立马就有郡县兵走过来搀扶着下马。他双脚踩在厚实的地面都还感觉有些飘,拉起面甲喘粗气的时候,郡县兵递来了一个装满水的皮袋。
  大口大口地牛饮了一番,崔轩摘掉头盔用皮袋往自己身上倒水,“稀里哗啦”的水流声中,头部以下是腥红色的水迹往地上落去,帮忙休整的郡县兵要摘除甲胄上的箭矢,甚至都从他身上摘掉一条挂在肩膀上的手臂,其余的碎肉更是没少。
  崔轩喘息了一小会快步走向自己的坐骑开始解下马甲。他都没有发现雾气之中已经能看到二十来步之外,是一脸心疼地那湿毛巾在擦拭满是血迹的战马,战马前胸的铁片已经消失,鳞片甲多处出现破损,看着能够看到一些被破开的皮肉,万幸的是伤口都没多深。
  阵阵听着浩瀚的“汉军威武”之声从远处传来,没有多久就再传来“万胜”的呐喊,让不在战场的人都是露出一脸的喜色。
  “前方破阵了啊……”崔轩刚刚为坐骑包扎好前胸的伤口,眨巴眨巴眼睛突然间才发现雾气有要散去的迹象,不由感慨:“也该他妈的散去了,那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浓雾里冲锋,真不是人能受得了的。”
  看看头顶的太阳,看着绝对是超过巳时,就是再浓厚的雾气,太阳出来,风势也开始变大,肯定是会缓缓地散去,等待到午时肯定就全散了。
  视野渐渐恢复,崔轩又处理好自己的坐骑,一圈逛下来将本屯的袍泽尽可能地聚拢,一番点人头下来,又是问了一下,可能是有些袍泽还没有过来会合,但可以肯定是至少有六十个以上的袍泽是阵陨了。
  没有给崔轩太多用来感伤的时间,他们仅仅是休整不到两刻钟,新的军令被传达下来,说是有同袍已经冲进金城,他们赶紧重新披挂甲胄和补上配套兵器。他们这一批人是要先去大战场地的侧翼与一帮西域骑兵交战,后面也是要入城。
  “老伙计,你先休息一下。”崔轩看着是个感情丰富的人,至少对自己的坐骑是,一手抚摸喷着热气刚刚跟自己冲击了一阵的战马,另一手其实是牵着另外一匹备用坐骑,示意郡县兵将受伤的坐骑牵下去,翻身上了马背一声大吼:“整队,整队,干翻那批西域蛮子,然后进城!”
第598章
同族相伐,胜之何喜?
  浓雾缓缓散去,随着可视距离的增加,战场的面貌开始能被观察。
  汉军出动骑兵在雾中交战,极短的时间就有队伍冲击到张冲设立的本阵。这批汉军的出现并没有对张氏凉军的主力造成多么大的死伤,却是给了张氏凉军的主力一种风声鹤唳的紧张,还有那种临战之时的压迫感。
  被张冲摆在前面作为缓冲的那些张氏凉军,他们被反反复复地冲锋其实已经崩溃,浓雾没有散去之前就有大批的人顾不得布阵乱窜,只有极少人能够牢牢地钉在原地。
  被当做炮灰的张氏凉军,不管是乱窜还是留在原地坚守的张氏凉军,他们的命运并没有多么大的区别,先被汉军骑兵没完没了地冲击,人变得越来少,抵抗意志亦是越变越薄弱,等待汉军的步兵大股冲锋而上时,他们不是战死就是被俘。
  时间在流逝,战争态势也在发生改变,被安排在汉军营盘附近的张氏凉军失去战斗力,汉军往前推进的距离足够,双方随着距离的拉近是进入到主力之间的硬碰硬阶段。
  随着可见视野的变长,对于双方的好处其实是一样的。
  布阵的张氏凉军能够在发现汉军冲来之前做好及时准备,前方的枪阵可以在汉军冲上来时调整心态,后方的弓弩手则是能够在号令声中进行高强度的覆盖。
  接替冲锋的汉军骑兵,他们终于不用忐忑不安地在浓雾中没头没脑地狂奔驰骋,发现敌军之后可以先进行至少一轮的骑射,冲击上去时也能看状况采取防御冲撞或是进攻冲撞。
  不管是轻骑兵、突骑兵、具装骑兵,反正就是身上防御越差的骑兵,冲击列阵的步兵遭受的损失就会越大,打出来的战果理所当然也会更少。
  在列阵步兵没有被骑兵那浩大的声势击溃心理防线时,其实不管是什么种类的骑兵都难以占到太大的便宜,并不会因为士兵胯下多了一匹战马而就会变成无敌的超人。
  汉军是防御反击,接替冲锋的骑兵很知道自己应该干些什么,军令就是不管前方是刀山还是火海,明知必死也该一往无前地冲!冲!冲!
  突骑兵必然是冲锋的矛头,他们在冲锋中尽可能地破坏张氏凉军事先摆布的拒马、木排等等障碍物,在这一个阶段无可避免会发生骑兵撞上障碍物的情况。他们在破坏障碍物的同时,每时每刻都有箭雨从空中落下,良好的装备可以最大程度地防御箭矢的伤害,要害部位的甲片挡下或是弹开箭矢,一些皮革的部位则就没有那么强的防御力,所幸有皮革作为缓冲箭镞入肉并不是太深。
  只有将张氏凉军设置的障碍物尽可能地进行清理,才会让后方的袍泽不用刻意去进行规避,身负重任的骑兵知道自己阵亡的机率很大,但是在一场战争中总有人应该承担起必要的损失。
  良心话,士兵上战场可能会死,跟碰上了什么状况必死无疑,面临种种选择的时候,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只有士兵自己能做决定。
  一个民族在面对入侵的时候能够涌现出慷概悲歌的故事。那是在面临压迫时不去反抗就会沉沦,抵抗意志越是坚强,诞生的英雄就会越多。
  没有英雄的民族,无法召唤出普通人在遭遇入侵时爆发出来的勇气,类似的民族必然是会在各种竞争中退出历史舞台,成为某本文献中用来介绍的,那些已经消失的民族。
  主动去入侵别人,很难会有受到压迫时会爆发出来的勇气,占据优势的时候……不管是心理优势,还是国家整体实力的优势,极少会出现明知必死还有勇气去死的现象。
  知道阵亡机率很大的汉军内心里害怕吗?任何生物都有求生的本能,蝼蚁尚且贪生,能活着没有人想要去死。这个时候士兵的荣誉感和纪律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
  除了军律压制士兵的求生本能之外,阵亡之后家里是不是有优渥的抚恤,自己死后家人会得到什么样的待遇,等等的经济条件、物质补偿、阵亡家属的社会待遇……会让明知必死的士兵在知道会死时是什么心态。
  在张氏凉军的众多将官看来,汉军用甲骑具装的骑兵去冲击和破坏障碍物着实是奢侈。除了觉得奢侈之外,他们内心里也能明白汉军此战是带着什么样的意志,很少没有对自己未来感到担忧的人。
  汉军不断冲击向前,张氏凉军的箭阵亦是没有停止地射箭。
  箭阵是华夏苗裔最拿手的战法,只要是用传统方式训练出来的华夏冷兵器军队,极少没有会使用箭阵的。
  虽然都是箭阵,可射箭方式还是会有不同,什么样的距离就该是什么样的射法,远了就是仰射,需要的时候是抛射,近了就是平射,面对密集敌军就是攒射。每一种不同的射法会取得不一样的战果,比如面对组织盾墙的敌军就该是抛射,让箭矢上升到最高的高度再垂下,既是避开盾墙能杀伤盾墙之后的敌军,也能使用垂下产生更多的动能来拥有更大的穿透力。
  随着浓雾变淡,可见视野不断地增加,两军交战的阵前依然是各种口令以及呼喝不断,处于后方的张氏凉军先是出现一声惊呼,随后就是喧哗声四起。
  惊呼的出现是有人回头看向金城,那里的城头之上旌旗飘扬,只不过随风猎猎飞舞的是汉军旌旗。
  军队出现喧哗声是一种禁忌,原本全神贯注作战的士兵听到喧哗声会心里惊疑不定,等待作战的士兵听到喧哗声则会四处张望。
  士兵交战最忌分心,稍微有个分神可能敌人劈来兵器没有避开或是格挡,小命也就在那一瞬间的失神中没了。
  大战之时,没有比后方传来喧哗声更致命的事情了,不管之前是什么心态的前阵,后方喧哗声就会心乱,心一乱军官会停滞发号施令,惊疑不定的士兵没有收到命令会有更多胡思乱想的时间,整支军队会在那一瞬间变得僵化和迟钝。
  军事历史上,大多数军队的兵败如山倒就是从士兵内心惊疑不定开始,军队的意志坚强哪怕是处于劣势都能支撑,唯独是军无战心致使溃逃。
  此时此刻的张冲内心里无比恼火,他是要送一场富贵给易揣等人,做好的君子约定是,城外战事还没有出结果之前,易揣就不该轻举妄动,甭论是撤掉张氏凉军的旗帜换上汉军的旌旗。
  很显然的事情,易揣等人没有将与张冲的君子约定当回事,导致的结果就有些严重了。
  喧哗声指的是一种哗然之后大量的人在议论和喊叫产生出来的声音,发现金城旗帜变化的人,他们喊叫的是金城失守。
  “全军出击,必须全军出击!”张冲在巢车之上张牙舞爪,嘶吼:“冲锋,全军冲锋!”
  张冲尽管是早就对易揣等人背弃约定有心理准备,但多少是带着一丝的侥幸,认为既然送了易揣等人那么大的功劳,易揣等人多少是该有些感恩的心,可他还是小看了背叛者的无耻,也显示出了自己的天真。
  急促的战鼓声被敲响,索孚是第一个就率军进行冲锋的西凉武将。他是冲锋在队伍的最前端,一副睚眦欲裂表情地舞动着兵器,嘴中不断嘶吼着:“杀敌!杀敌!杀敌!”
  续索孚之后,多多少少是有其余的张氏凉国将校也发动了冲锋,但更多的将校是留在原地发愣。
  侧翼的索孚带着骑兵冲锋,前阵也是涌出了张氏凉军的步兵,这样的动静令处于攻势状态的汉军多少是觉得意外,以至于汉军的攻势停顿了一下。
  谢安收到前方汇报之时,两军的步骑实际上已经是绞成一团地拼杀,他的下一个动作是让另一个蓄势待发的骑兵军绕开战场入城。
  两军的厮杀当然激烈,可是发动冲锋并有心作战到死的张氏凉军真的太少,更多的张氏凉军是内心迟疑,结果是前方的张氏凉军在与汉军交战,后方的张氏凉军却已经出现溃逃现象,本阵的张氏凉军有得要向前有的要后退,看上去张氏凉军就是一团乱糟糟的模样。
  脆弱到不行的张氏凉军,他们遭受狠狠一击的是易揣亲率本部从金城冲了出来。
  易揣完全就是一不做二不休的心态,出城之后就是采取攻击,本人是直取张冲所在地而去。
  金城先是莫名其妙地失守,里面更是冲出叛军,今时今刻就算是再有拼死意志的人,也会怀疑自己那么做有什么价值。
  处于巢车之上的张冲看着听命冲锋的部队被汉军击垮,再看叛军从后面攻击导致己方部队的兵败如山倒,他多次拿起佩剑摆姿势要自刎,每一次都是拿起来又放下。
  “降……”张冲最终还是没有自刎,他嘶哑着嗓子:“投降,下令偃旗息鼓,投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7/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