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4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6/821

  谢安所要思考的是,张冲布置下的陷阱是为了诱使那些叛国者发动,或是要骗汉军入城。
  尽管是那么想,谢安却觉得这个依然是他们的机会,他深知任何军事行动都不会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每一次的军事行动都是在进行冒险,收益比风险高出足够高度的时候,风险就不再是风险,应该说是机遇。
  “第一骑兵军准备入城,调动剩余的郡县兵一同进入。入城之后留下必要的人手控制城门,其余人以突入城内攻克粮库以及军需库为首要目标。”谢安看去非常平静,稍微停顿一下才继续说:“第三步兵军做好放弃军大营的准备,等待骑兵发出信号立即入城。”
  骑兵攻城?那不是还有郡县兵嘛。谢安也没有说对易揣等那些投靠了汉国的人是什么安排,可以体现出防备以及不信任。
  袁乔有些话必须说在前头:“极可能易揣等人并未真心诚意投靠大汉,将主该给予各级将校足够的方便,有必要时可以不经过禀告进行控制或杀掉。”
  谢安没有给予任何回应,他不给出态度就是最好的态度。
  朝阳已经升起,浓雾却是没有变淡的痕迹,待在浓雾之中一眼看去,到处都是弥漫的雾气,视野可及范围也就是增加到四五步。
  张氏凉军的冲营是一直在持续,他们付出重大的伤亡代价可算是占领了汉军大营西侧的空地,有一部分张氏凉军则是突入到充满杂物的缓冲带,与驻守的汉军展开了激烈的雾中拼杀。
  汉军是上身红袍配黑甲、下身黑色束裤的戎装,脑袋上的头盔会插着一根色彩斑斓的翎羽,含军侯以及以上的军官还会有一个鲜红色的披风,比之一身土色戎装的张氏凉军在色彩上绝对要显得鲜艳许多。
  李米已经重新戴上头盔,他带着自己那一队的人先是离开空地,撤入到充满杂物的缓冲带。
  大多数充当明哨和暗哨的汉军其实是安全撤到缓冲带,他们进入缓冲带之后被留了下来,主要任务是依然向后方的弓弩手指引射箭方位,必要的时候还得操家伙与突然冒出来的张氏凉军搏杀。
  “黏糊糊的,还开始他妈的痒了。”李米的脑门不是被鲜血给浇灌过吗?血液除了充满腥味之外,有着很强的粘性,蔫巴在头皮和皮肤上的感觉并不好。他很想摘掉头盔抓痒,却知道那样很有可能会被不知道哪里射来的流矢来个一箭贯脑,只能是不断抱怨:“这雾什么时候能够散去?”
  以底层士卒的理解,张氏凉军之所以还在没完没了地冲锋,无非就是因为大雾还没有散去,只要雾气散了张氏凉军也就该消停下来了。
  一阵阵苍凉的号角声突然从远方传来,李米稍微愣了愣才反应过来:“骑军要主动出击了!”
  汉军发出号令的方式有许多种,视野不受限一般是使用旗语,再来就是鼓声和号角声。步军使用战鼓传令是传统,骑军则一般会使用号角。
  说句实在话,骑兵可没办法一直携带体积庞大的战鼓,采用号角作为传令手段最为便捷,可不是为了效仿什么胡人。
  数量众多的骑兵行动起来的声势会很大,马嘶声和马啸声将会非常频繁,运动起来之后的马蹄不止会让地面发起颤抖,马蹄声也会显得震耳欲聋。
  “汉军……”张冲是站在一架巢车之上,浓雾蒙蒙之下当然没能看到多远的地方,但是他有耳朵:“……的骑兵出动了。”
  想要在视野受限的条件下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不管是夜幕之下,或者是浓雾天气下,道理都是相通。
  早在数千年前的希腊有一场战役,有一名希腊将军在面对波斯军队的时候,他开创了希腊军队首次的大规模夜袭行动。以万人以上规模的夜袭,他不但是在希腊首创,估计还是世界军事历史的第一次?
  夜袭的想法当然很美好,可是这名希腊将军忽视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大规模的夜袭行动对军队的素质要求无限高,结果希腊军队带着美好的愿望发动夜袭,可因为互相之间的协调根本不到位,互相践踏以及误以为遭遇敌军的互相残杀太严重,好好的一场夜袭没有给波斯军队造成多少损失,希腊军队倒是在自相残杀中瓦解,打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败仗。
  事实证明没有足够视野的前提下,小规模的渗透和偷袭当然是可以,但规模过大的军事行动根本没有部队能够办到。能够大规模展开夜战,那是达到即时通信的时代之后,哪怕是这样都无法取得太好的结果,迷路和误伤之类的事情根本无法避免。
  华夏的军事历史上,夜袭行动做得最为尽善尽美的人是武圣孙膑。他是经过非常久的策划,对地形进行了非常完善的侦查,然后又对军队联络方式事先不断演练,也有庞涓极度“配合”地走进了死地,才算是让一场夜袭有了最好的结果。
  除了武圣孙膑的那一场不是夜袭的夜袭(其实是埋伏),翻遍华夏冷兵器战史,能够找到成功夜袭的战例少到可怜,最为出名的大概也就是吴越笠泽之战和曹操火烧乌巢之战,可以想象想要成功是多难。
  张冲察觉汉军的骑兵出动是露出了喜悦的表情,他一直都在等待这一刻。
  一片浓雾蒙蒙之中,以汉军的军大营为中心,篱笆墙防御带之外遍处是张氏凉军,他们没有什么阵型,大多数是在盲目地一片杂物之中乱窜,没有乱窜的人则是蹲在原地,不管有没有动弹时不时都会挨上一波箭雨覆盖。
  在杂物缓冲带之外,更多的张氏凉军是在卖命地挖壕渠,仅是不到半个时辰的做业没办法将壕渠挖多么深或多么宽。他们会这么干,不是什么临时起意,是张冲一早就有交代。
  出了汉军防御链的区域,这边的张氏凉军看去比较有组织性,他们尽可能地排布阵型,可说实话因为视线的受限,再努力地调整也是一个看去歪七扭八的阵势。
  先是一阵号角声传来,听到号角的张氏凉军几乎都下意识将头扭到声音传来的方向,随后各级将校开始狂吼。
  “竖枪阵!”
  “快快快!枪头倾斜向前,底部杵在泥土里!”
  “弓箭手,都别他妈的发愣,进入引弓待射状态!”
  一片的呼喊声以及提醒声中,沉重的呼吸声彼此起伏,并排站立的张氏凉军士卒,他们会不断与身边的人对视,每一个人看上去都是那么的紧张。
  马蹄声的动静异常浩大,滚滚的声浪哪怕是在很远的地方,听着都能感觉到有一种排山倒海的压迫感。
  出营的汉军骑兵,处于锋头位置的是崔轩,他不是级别多么高的军官,就是一个屯长,不过他这个屯长的身份背景对于普通人来说很不简单,只因为他是汉国当今王后的堂哥。
  崔轩是一副突骑兵的打扮,以他为中心的左右两边是向后倾斜并排的突骑兵,横向纵列就是两百五十骑为一个三角形的冲锋阵型,后方有着数量众多的袍泽紧随。
  骑兵冲锋无法太过密集,每一骑的前、后、左、右间隔至少是三步以上。这个是防止互相之间不小心发生碰撞,也是为了让骑枪有足够的施展距离,再来是骑兵真的需要足够的活动空间,可不像步卒在下意识想移动的时候迈动双腿就能办到,骑兵想干嘛还得坐骑能听指挥和反应及时。
  出营的骑军很清楚自己要去干什么,他们是由对杂物缓冲带熟悉的袍泽领前,会从本来就预留出来的道路冲击出去,冲锋的时候不会去管有什么挡路反正就是犁过去,绝对不会干一些缓下来与敌接战的蠢事。
  处于绝对锋头位置的崔轩,他手中的骑枪已经在一次不知道刺中什么玩意中碎裂,将手里的断枪杆丢弃之后,扛起盾牌护在前胸,抽出加长斩马刀是直接横出去,偶尔刀刃会割到什么东西传来后震力,耳朵里满满都是马蹄声也听不到惨叫声,只有战袍变得湿润在述说肯定是有干掉了一些人。
  高速奔驰的时候会更清晰地感觉到风的存在,面甲留出来的双目空隙在灌风,耳边会听到从甲片缝隙传进来的呼啸声,崔轩甚至还能感受到盾牌几次被什么玩意砸中的顿挫感,万幸的是身躯没有什么部位传来疼痛。
  轰鸣的马蹄声在滚滚向前,只能看清楚四五步的距离现状下,其实只能依靠熟悉来判断是冲到了哪里,崔轩猜测自己应该是冲出了杂物缓冲带,没有经过思考就放掉有绳套绑住的盾牌,抓起腰间的号角一阵狂吹。
  号角声是事先约定,用来提醒后方的袍泽“射箭,连射”。
  号角之所以被选为传递号令的工具,除了便于携带之外,其实就是因为它吹出来的声音有足够的穿透力。
  处于锋头位置的突骑兵,他们还有骑枪的人会一直将骑枪向前放平,没有骑枪的人则是会横出加长斩马刀,没有例外就是会将盾牌挡在自己胸前。
  后方的骑兵,他们听到号角声立刻掏出骑弩,扣动扳机之后就是射出弩箭,是反复地扣动扳机,弩箭连续被激发出去。
  崔轩眼睛捕捉到几杆与自己插肩而过的弩箭,内心里一阵的心虚就是不断破骂。这么个浓雾蒙蒙的环境中冲锋本来就非常危险,要是没死在敌军手里反而被自己人射死,那真的是憋屈到死了活过来都还能被气死的地步。
  连续不断的发射连弩肯定是有取得战果,排在锋头位置的突骑兵在高速驰骋中不断践踏着躺在地上的人,偶尔会闷头撞上站立的人影,前方也开始有箭矢被发射而来,伤亡不可避免地出现。
  在一片浓雾的环境中,一方是骑兵冲锋,另一方是步卒,双方能够看到对方的时候,其实就是到了分出生死的时刻。在这么一个环境中,高速奔驰的骑兵会占到更多的便宜,冲到足够近的距离会让步卒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分出生死之后就是一触即离。
  崔轩开始能够感觉到身上叮叮当当的声音变得越来越频繁,那可不是天上在下雨,是敌军射来的箭矢在增多。
  突骑兵,骑士胸前是板甲,肩上有护肩,手臂有鳞片甲,一些关节处是皮革护具,战马的前半身防具也是严密,就是骑士后背和战马后半部分并没有护具。他们本身就是被用来进行冲阵的骑兵,只需要一往无前也就是了,无法胜利也没必要再逃,失败之下的战马不会有足够的体力来维持速度,被轻骑兵追击肯定是逃不过去。
  崔轩尽力将身躯伏低,他的眼睛透过面甲看向前方,风是灌的眼睛一片刺痛,该是分泌出了眼泪,看去就是一片朦胧。
  不断地感受到坐骑撞击到什么玩意,短暂而凄厉的惨叫也是一瞬而过,崔轩眨了一下眼睛让眼泪流下才恢复完好视线,可看到的是一排模糊的身影,那一时间的脑子反应很迅速:“操你妈,是枪阵!老子要嗝屁了!?”
第597章
哪来那么多悲伤春秋
  人是一种很奇妙的生物,除了比其它生物多了智慧之外,人长期不断地进行某种训练,躯体和肌肉其实是会产生一种“记忆”,不用让人用脑袋去控制自己的行为,是会在遭遇什么的时候身体比脑子更先做出反应。
  长期且严格的训练是让崔轩在一刹那就做出反应,他将身体极可能地贴在马背上,双脚也是尽力踩在马镫上,还没有忘记将横出去的加长斩马刀给拿稳了。
  下意识做出来的动作让崔轩在坐骑撞上枪阵的还能稳稳地待在马背上,那些被向前倾斜而出的枪头,是有一杆刺在战马的前胸,但是战马前胸可是有着一块厚厚半圆形向前微微凸出的铁板,枪头碰上铁板的时候被滑开,战马狠狠地撞到了长枪兵,于沉闷的碰撞中带起惨叫犁过去。
  等待崔轩回过神来的时候,幸运地发现自己没有死掉,坐骑也还在继续向前迈蹄狂奔。可是他还没有来得及庆幸,整个人却是好像突然间浮空,随后猛地感觉到一震。
  杂物缓冲带之外,张氏凉军挖了将近一个时辰的壕渠,其实也没有挖出多么大的规模,原先在挖壕渠的张氏凉军临时被命令拿起长枪步阵,一片紧张与仓促中枪阵并没有多厚,队形看去歪七扭八,东一撮西一拉显得异常七零八落。
  受于视线太短的崔轩真不知道刚刚自己的坐骑是在狂奔中一跃而起,堪堪是跃过那条根本不深的壕渠。
  真心而言,人是地球各种动物中最具智慧的生物,可在一些事情上反而是没有其余动物反应迅速,甚至一些动物面对危险时的反应要远远快速于最具智慧的人。
  可能一样只能看到前方四五步的距离,人在狂奔中遇到坑基本是来不及反应就跌落进去,战马却能够在一瞬间反应过来。
  当然了,不管是什么都会有区别,比如崔轩的坐骑反应迅速,一些突骑兵的坐骑则是显得迟钝。
  那些坐骑没有反应过来的汉军突骑兵,他们的坐骑前蹄踩空直接就是一头栽下去,数百斤的力道那么猛砸,不少战马的脖子直接折断,骑士被猛砸之后哪怕是还活着一时半会也爬不起来。
  崔轩其实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身在战场也没有功夫进行多想,还活着就是一直向前冲锋,直至冲到城墙边上才会有休整的时间。
  浓雾之中,马蹄声滚滚地震耳欲聋,伴随其中的是到处都有惨叫在频繁地响起,谁都无法在远距离的位置发现对方,想干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属于没可能,任是万般冲锋也只能是闷头闷脑向前冲,或是忐忑不安杵在原地接受即将到来的命运。
  以“上帝视觉”无视浓雾……
  从天空向下进行鸟瞰观察,汉军的军大营是一片忙碌的景象,里面还在不断地涌出骑兵,看后方蓄势待发的步卒该是郡县兵。
  出了军大营的骑兵,他们冲击缓冲带其实并不是绝对顺利,一些骑兵纵马驰骋是一头撞上了障碍物来个人仰马翻,还出现骑兵一头撞上原先就处于杂物缓冲带的友军,但更多的骑兵是出了杂物缓冲带向正确方向汹涌而去。
  在空地区域,随处可见静立在原地的张氏凉军,大多数的张氏凉军是拿着长形物,为的就是制造尖刺之林抵御可能冲上来的汉军骑兵。自然也有手持短兵的张氏凉军存在,他们是挤成了一团,尽可能是肩并肩靠拢。
  步兵在面对骑兵的时候,尽可能地更密集一些才是正确的应对方式,处于外围的步兵或许是会被高速驰骋而来的骑兵碰撞踩踏而死,但是骑兵撞上人墙之后也会失去速度,没有速度的骑兵原地作战并不比步兵有什么厉害,甚至可以说骑兵一旦失去速度会被步兵轻易杀死。
  冲进空地的汉军骑兵,他们实际上并不是一条线的平推模式,是分作多个箭头不断向前,有的箭头冲锋势头异常凶猛,有的箭头则是闷头撞上排列密集阵型的张氏凉军受挫。
  在更后方,大量的张氏凉军看着相对有协调,他们是以长形阵势方式分布,大量的长枪兵和长矛兵处于前列,后排则是大批的弓弩手,一些其余兵种则是在后侧。左右两翼的区域,分别是有近万的骑兵在缓速地进行游弋,可他们的状况并不好,时不时就会两队互相碰头。
  骑兵当然是要保持运动,可不是等待要厮杀了才从静立中突然动起来,战马与人不一样,战马需要长时间的活动来让血变得“热”起来,没有事先热身的战马根本就发挥不出战马该有的活力。所以哪怕是会有些乱,张冲都是让骑兵保持热身状态。
  “敌军大抵冲到什么位置?”张冲知道可能没有答案,却一定要问:“是只出动骑兵,还是步骑皆动?”
  果然是没有人能为张冲答疑解惑,甚至是因为浓雾阻隔视线的关系,压根就没有人知道前方的战况怎么样。
  索孚问:“末将亲自去看看?”
  张冲却是缓缓摇头,说道:“一切该做的已经做了,接下来无非是尽人事听天命。”
  在张冲看来,金城俨然已经成为会将整个张氏凉国拉入无底深渊的累赘,想要改变金城会成为拖累才会有今天的出城而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6/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