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4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1/821

  “大汉的可耕作土地很多,可那些地方真的没有人。草原亦不是一个没有产出的地方,可以放牧,维持军马所需,牛可用于生产、可吃其肉,羊可纺织、可吃其肉……”纪昌无比诚恳地说:“百废待兴啊,王上!”
  刘彦笑了,不是什么负面情绪的笑。
  现在文武的区分并没有那么大,没有实际意义上分什么文官集团或武将集团,是属于那种上马可为将、下马可治政的美好年代,互相之间的倾轧是有,可不是为了倾轧而倾轧。
  刘彦之所以笑,是开心地知道国内总算不将草原当成累赘,从纺织、奶产业、肉食产业等方面知道该怎么去利用草原,那么草原对于国家来说就不再是丢了也不可惜的地方。
  中原王朝一直以来的威胁都是在北方,很多朝代并不是没有能力将草原攻打下来,是着实不知道打下草原之后该怎么利用,结果是打下来之后也不珍惜,灭掉一个异族之后产生另一个异族,周而复始地遭遇来自草原的侵袭和灭亡。
  “臣听闻西域以西还有诸国,先汉之时的乌孙健在,大月氏残余有立其国,另有安息后裔之萨桑国(萨珊王朝)。更远有一大海,其海为大秦内海,大秦非先秦,乃是一千年帝国……”纪昌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得来这些消息,谈论下去讲了很久,有些连刘彦都没有听过,后面才话锋一转:“臣深信王上所言,世界之大远超历代先贤口中之‘天下’,王上有志使阳光所照皆为汉土,可内政不治,又何以兵锋四出呢?”
第603章
记住这一天
  真实而言,刘彦并不是一个多么勤奋的君王,他没有像始皇帝那样一天埋头于政事之中,时常能够溜达溜达,几年间用于外出征战的时间绝对要比老老实实待在宫城处理政务多得多。
  始皇帝每天阅读和批阅的公文就有数车之多,每天的睡眠极少有超过三个时辰,真正是为了治理国家做到了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牛多。他会这样,勤奋是必然的事情,事实上也能解读为希望牢牢将权力抓紧。
  君王过度勤奋,众臣工事实上是很坐蜡。其实君王该做的是总揽全局,什么样的人该干什么样的事进行分工,只需要进行监督也就是了。君王将所有权力一把抓,那么还要臣工做什么?也会把自己给活活累死。
  历史上过于勤奋的君王并不少,他们并不贪好美色却寿命不长,除开一些吃“仙丹”把自己折腾死的之外,大多数是过劳死。
  这些勤奋的君王,他们当政时期国家其实也没有强盛到哪里去,国家状况甚至都比不上一些什么事都丢给臣工的君王。还有因为过于勤奋,结果把国家给勤奋没了的君王。所以说对自己的定位理解真的非常重要,知人善用才是为君之道。
  刘彦不敢自认是一个优秀的君王,更不会像野猪皮的那些皇帝那么无耻和无知。他清楚自己的斤两,能够接纳建议,还尽力地让自己的胸怀更大一些,虽不敢说时时刻刻战战兢兢,但也深怕行差踏错。
  最无耻的那个野猪皮皇帝,他明明是把自己老子积累下来的积蓄折腾在四处找美色上面,将国家弄得是国库空虚,朝政也是一团乱麻。可这个野猪皮皇帝还有脸在自己脑袋上扣个“十全十美”的招牌,论不要脸真是古今中外无出左右者。
  要论起“千古一帝”,还真的是野猪皮王朝的数量最多,却基本都是底下的奴才吹捧,偏偏众多野猪皮皇帝还真的受用,甚至都敢作诗宣称自己远超强汉和盛唐。他们似乎也的确有自我吹捧的资格,谁让不到三十万的野猪皮就能打下一个接近一亿人口的国家,还硬硬地生洗脑洗出众多忠心耿耿的奴才,到亡国的时候受到的优待亦是历朝历代最好,与那些亡国之后被屠灭的历朝皇族相比,真的是无比的美滋滋。从中可见野猪皮的洗脑神功之厉害。
  洗脑是一项很重要并且神圣的技能,刘彦现在就需要它的发挥,要不然想想整个汉国有半数左右都是挂着一层“汉皮”的家伙,那可真的是稍微想想都会觉得打从脚底开始冒凉气。
  论洗脑神功哪家强,毫无疑问是要找儒家,其中又以鲁儒洗脑神功最强。他们靠的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才被历代统治者喜爱,讲的就是教导人们怎么忠于统治者,哪怕是统治者要杀着玩,那也是天理伦常。
  为统治着想的话,刘彦理所当然是要重视儒家……或者应该说是偏爱鲁儒,毕竟鲁儒的那一套言论符合统治者的利益。但是他却知道鲁儒会带来什么,不用过多说别的,历朝历代的鲁儒,大多数表面正人君子,背地却是男盗女娼。
  儒家在先汉被独尊,可是不管西汉还是东汉,儒家实际上并无法做到“唯我独尊”的地步。
  西汉时期,刘彻独尊儒家是为了需要,却没有真正重用过任何一个儒生,需要的是儒家的思想,而不是那些儒生。这个从刘彻终其一生没有追封孔丘(孔子)就能察觉一点端倪。
  孔丘是一个很伟大的人物,这一点毋庸置疑。他首次得到追封是在东周的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四七九年),由鲁哀公追封为尼父。此后直至西汉的汉平帝在元始元年(恰好是公元一年),时隔四百七九年之后才再得到追封,这一次孔子得到的封谥称号是褒成宣尼公。
  汉平帝那一次追封有着非常复杂的历史背景,这位叫刘衎的汉帝,他的爷爷就是汉元帝刘奭。而汉帝国首次全面委任儒生为官就是在刘奭当政时期干的。
  刘奭驾崩之后,西汉又历经汉成帝刘骜和汉哀帝刘欣两代。在这两位皇帝当政的数十年间,朝堂之上可谓是暗潮汹涌朝争不断,核心就是非儒生的官员对儒生的强烈反扑,刘衎后面之所以能以宗室子的身份登基,其实就是儒生的胜利。那么,刘衎怎么能不回报儒家呢?
  续汉平帝再一次追封孔子,此后的四百九十二年再没有相同的事情,要到北魏孝文皇帝拓跋元宏这位汉文化的脑残粉……就是那个身为鲜卑人,当着由众多民族合起来建立的国家的皇帝,却一心一意要把治下所有民族捏把成为汉人的那位。就是他在太和十六年(公元四九二年)再次追封孔子,这一次的封谥称号是文圣尼父。
  北魏孝文皇帝拓跋元宏,他肯定不知道自己那么干对后世的影响,说的不是自上而下将整个国家汉化,是追封孔子的封谥称号,可算是直接将孔子封圣,还是文圣。
  当然了,因为刘彦的出现,历史从公元三四零年就走向了岔道,以后孔子会有什么待遇……那可真的说不太清楚。
  刘彦讨厌的是鲁儒,并不是整个儒家。虽然他讨厌鲁儒,可是到了需要用到他们的时候还是得用。
  “大汉一直在做集村并寨,除偏远山区之外,大多数的人口是汇集成镇。”刘彦脸上挂着莫名的微笑,对刚刚过来不久的吕议说:“鲁派的儒生一直说寡人不愿意用他们,那是一种误解。寡人先前是找不到方法怎么用他们,现在就是到了用他们的时候。”
  吕议并不知道刘彦刚才与纪昌都说了些什么,一来就得到这样的吩咐是有些茫然,趁着刘彦在翻看关于慕容燕国的情报,也就低声向纪昌讨教。
  “人口的增涨问题,王上已经正式同意生育可以得到土地的赏赐。”纪昌觉得这个最为重要,他们之前就有上表过相关的建议,可是那一次被军方给搅黄了。他见吕议眼睛眯了一下,两人在对视中完成互相祝贺,才继续说:“各地关于文化乃是首要,百姓须知是谁将他们拯救于水火,亦是理应知晓胡人统治之下的悲惨,不求百姓变得知书达理,却该谨记自己乃是何人。”
  可能是纪昌说得太隐晦了一些,导致吕议一时半会有些理解不过来。
  吕议以为是要展开全民大教育,情不自禁就是蹙起眉头,心脏也是一揪一揪,觉得那根本就是现如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现在已经有纸张,是蔡伦搞出的那种,可用于笔墨书写的宣纸太贵,便宜的黄纸则粗糙不吸墨,导致的是竹简还是大行其道,重要且文字多的则是会使用丝绸或是白绢。
  西汉末年时期,王莽代汉建立新朝,可是很快举国陷入战乱,大批典籍被毁是到什么程度?是一些典籍需要当时的大儒来补全,导致的是有个说法,说论语、周易等一些经书根本就不是先秦原著。
  东汉末年的中原先是历经百余年的诸侯混战,不知道多少典籍毁于战火,光是蔡邕被杀破家的时候就有超过两万册典籍被烧,其中孤本不计其数,其余它处的典籍并不知道踪影的则就更多。
  到司马一家子篡位建立晋朝,也就是前几年稍微稳定那么一丝丝,后面司马一家不断搞内乱,又是大批的典籍失踪或是毁于战火。在历经“衣冠南渡”的特殊时期,丢失的典籍也绝对少不到哪去。
  汉国草建于微末,建国也才短短的七年,底子之薄纯属正常,内心一直在一阵阵心抽抽的吕议,首先想到的就是清剿各地方的世家豪强弄到了多少典籍,其中又是大体的哪些,国朝有没有办法进行大批的印刷,突然间看见纪昌用奇怪的眼神看着自己。
  “言之,何事如此失神?”纪昌是真的好奇,以为那些鲁儒办不到化胡为汉,不由皱眉:“若有所需,丞相府必不会推脱。”
  吕议立刻就是大喜,一连串的要求提出来,像是典籍归类以及印刷,又该怎么将师资铺开,后面苦着脸说:“哪怕如此,教化依然举步维艰。再则……恐怕会有强烈反弹。”
  “什么反弹?”刘彦刚看完情报,听了一个尾巴:“为活命自称汉人,若不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汉人,寡人不介意再举屠刀。”
  现如今应该是民族概念最为鲜明的时期,毕竟才刚刚历经种族仇杀不久,谁是哪个民族绝对都是印象深刻。而深刻的印象,是尸山血海所建立起来的。
  刘彦说得非常坚决,是真的不介意举起屠刀。他异常坚定地有一个慨念,亦是清楚现在的社会和环境需求,讲不得什么多民族大团结,国家只要有一个民族就够了。
  吕议立刻就是一阵愕然。
  现在是什么年代?是知识被少数人垄断的时代,家有文化传承的人只会传教于家族子弟,任何有文化的人都不会轻易将知识传播出去,百姓基本没有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从文字被创造出来的那一刻起,一直是到两宋才算是好一些,但那是经过了多少年?
  孔子不论贫富贵贱有教无类地收徒传播知识,于当时是一种离经叛道的做法,但他打开了一道普通人获取知识的大门。他之所以成圣,绝不是单纯因为统治者的追封,也不是因为创建了儒家,是建立在对知识传播理念的贡献之上,也是首个身体力行的人。
  纪昌也反应过来了,总算是知道吕议将事情理解错误,赶紧地进行一番解释。
  “呃……”吕议立刻反应过来,很是爽快地说:“若是如此,好办。”
  汉国一直在集村并寨,打破了一姓为一村的常态,以血缘成为一个宗族的社会结构早就被结束,是多个姓氏和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一块进行安置,本身地地道道的汉家苗裔就和那些只有“汉皮”的人是邻居。
  每一个安居点,里面或多或少是有来自军方的退伍士兵,他们或是担任基层官员,或是作为普通的百姓,在军队中培养出了明确的国家与民族概念,要是有需要随时可再征召,是地方上治安的另一层保障。
  “有此类人等,再有邻居时刻监督,谅谁也不敢表面一套暗地里一套。”吕议是真的信心十足,就差拍着胸膛:“不管是不是假装,假的装久了也就成了真的。他们的下一代又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必然是会一个地地道道的汉人。”
  刘彦知道就是这个道理,人决定自己是什么民族并不单纯看血脉,除非是肤色与样貌真的差别太大,要不然觉得自己是什么民族看得其实是思想。而思想是从生活的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也就是生长的环境,和接触到信息。
  “一个皇帝、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纪昌说着脸色已经转为神圣,就像是在宣誓那样:“此,便是不灭帝国的基础。”
  刘彦敢发誓,他真的没有给纪昌灌输过类似的言论,一听有点炸毛,随后却是嘴角一勾呈现笑脸。
  “就该是这样。”吕议像是接触洗脑上瘾了,就顺着话说:“想要办到那些,教化乃是首重。”
  吕议是九卿之一的典客,责任之一就是负责教化,汉国常年偏重征战,国家文风可以说是几近于无。
  要说征战吧,典客也有负责外交,问题是汉国的军事实力太强,君王也不喜欢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事,结果是根本没有伐交那么回事,搞得鸿儒馆只能在欺负那些藩属国的时候才能找到一丝存在感。
  “王上,世家乃是毒瘤,杀戮手段只能一时,或许培养更多的读书人可以打破这一桎皓。”吕议看到刘彦一愣之后的若有所思,添柴加火地说:“不求成一日之功,可徐徐铺开,缓缓图之。再则,王上不是有说过嘛,开民智为强国之根本。”
  刘彦才没有说过那样的话,他是说不能将民众当成猪啊、羊啊、牛啊、马啊……反正就是没智慧的动物来牧养,举国都是愚民的国家真心可悲、可叹、可怕。
第604章
于国,武重于文
  儒家有一句话叫“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可他们只是将人们对成为官员的渴望用文字表达出来。
  实际上,自古以来有才能的人总是希望能够得到统治者的赏识,那么就造成一种现象,无论是学什么都想要参与到国家的治理阶层之中。
  真的不单单是儒家才希望紧紧抱住统治者的大腿,论节操最低实际上是法家。
  说法家在统治者面前没有节操并不是贬义词,律法的存在就是为了保证统治者的利益,大体来说律法被创造出来就是用来限制别人,可在限制的过程中能够使社会存在次序。
  统治者就是领头羊,而有一种很著名的“领头羊的效应”,也就是说只有一名“至高者”其实有利于社会稳定。所以任何国家都只有一名最高领导人,而不是多个。
  要说律法对权贵无用,那是历朝历代……永远都会存在的现象,可律法的存在还是保证了普通人的利益,没有律法的存在普通人其实才会是最大的受害者。因此一个国家的法律再是虚设,绝对要比完全没有法律好上很多。
  刘彦当然渴望推广教育,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正视,那就是不能只用来教育人们读书之后去做官,教育理应是方方面面,做到用于生活。
  学习知识要的方法有许多,可以是精神领域的洗礼,儒家最为擅长的就是这一点,按照现代的归类来讲,儒家作为哲学是很强大的学问,用来在道德和思想上的熏陶也是极好,唯一不好的就是哲学家千万别去当官。
  目前的儒家并不是鲁派独大,几个学派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儒生也还不像明代不识五谷。
  现在的儒生,包括鲁儒对礼、乐、射、御、书、数是每样都要抓、每样都要硬,要认真算起来的话,儒生在现如今真的是当之无愧的精英阶层。而儒家的君子六艺,其实是从周室为官的基本要求中继承过来。
  周王朝是一个分封的国家,那个时候的国家的周边环境并不安全,能够为官的基本要求就一定要是贵族(或子嗣),也就是先看血统再择才能。
  贵族是自人聚居之后就存在的阶层,早期就是那些带领族群进行开拓的阶层,像是三皇五帝就是类似的阶层。一直是到周室东迁之前,贵族绝对不是贬义的存在,他们的社会地位是来自于保护民众,为族裔开拓更多的生存空间,责任所带来的就是应有的福利,比如社会地位或是生活质量。
  每一个阶层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腐化过程,一直是持续到根据血缘关系来继承先辈的权柄成为规则,光靠“我爹是谁”就能得到不属于自己努力的东西,就为权力的腐化埋下伏笔。
  每一代的开拓者总是显得睿智和能干,他们属于“开拓型”的那一群人。开拓型的贵族并不能是什么都不懂的蠢货,本身也要有足够的武力值,那么怎么来培养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事项。
  《周礼·保氏》中明确指出了培养精英的方法和方式,既是“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个就是所说的“通五经和贯六艺”中的“六艺”。
  在周室想要做官,任何官员都需要进行考核,还是那种多少年就有一次的考核,考核的内容就是六艺,并不需要六艺样样精通,但绝对不能是什么都不懂,还区分出差劲、合格、优异的几个等级。
  像是很多朝代那样,一个王朝的衰败总是从内部开始,周室的衰败就是从考核官员上面开始。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有几代君王的荒唐(比如烽火戏诸侯的那位),也有东迁之后周室王族的实力损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1/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