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4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2/821

  在满满都是敌军溃兵身影的交战场地,哪怕是拥有优势的那一方在走散之后想要会合也不是那么容易,开阔地如此,满是树木的林间更是如此,还能有千人左右跟随在周边,已经体现出冉闵不俗的统兵能力。
  而事实上冉闵没有多么在意还有多少部下紧紧跟随,他今天亲手干掉的敌人绝对超过三百,手里的家伙……也就是双刃矛和钩戟饮饱了鲜血,朱龙马和自己的身上覆盖着一层的血色,杀得痛快了也就只顾逮着人不断杀,懒得去关注那么多。
  要不是随军司马提醒,冉闵都没有注意到谢艾所部发出来的旗语。
  得到友军通知的冉闵,得知战场有貂豹骑兵的存在,瞬间就热血燃烧。他有过与貂豹骑兵交手的经历,那是石虎亲征慕容鲜卑的那一场会战,当时他是在石虎率先逃跑之后作为殿后部队,以不到三千人对阵超过三万的慕容鲜卑骑兵,是作为被逮着一阵追和杀的角色。
  “报仇!报仇!报仇!”冉闵眼睛赤红,挥舞着钩戟挑翻挡路的一名敌军,认准方向大吼:“冲!”
  慕容燕军现在的状况很糟糕,绝大部分的人只想着逃离这个修罗场,还是那种奉命逃跑的姿态,仅有少数人还能成建制地被慕容恪调动着作战。
  战场之中的人非常多,看着没有协调性可言,一些昏头昏脑的慕容燕军甚至逃着逃着又向西南方向而去,结果是被追赶而至的汉军又堵了出来。
  慕容燕军的崩溃是在极短的时间内造成,七万人漫山遍野到处逃命,除了实在是无路可逃才会弃械跪地求降。会这样,是汉国在并州和朔州大举坑杀羯人带来的效应,慕容燕军的士兵十足害怕自己也会成为被活活埋土的对象,结果是能不投降就绝不投降。
  到处是人的杀斗场,哪怕是骑兵也很难一直保持高速奔驰的状态,会在持续的厮杀中不断降速,还能跑得动其实就已经非常不错。
  冉闵身边只有千人左右的骑士,伴随而行的战马却有将近六千匹左右。
  汉国不缺战马,哪怕是轻骑兵都能做到一人双马;突骑兵除了两匹用于交替更换的战马之外,还有一匹负重载物用的驮马;像是虎贲军这种甲骑具装用来交替更换乘坐交战的战马也是两匹,只不过还有一匹平时代步用的战马,少不了一匹用来载物的驮马。
  冉闵和一众部下大概千人,会有六千左右的马随行,是马习惯合群的天性,等于是其余走散了的袍泽,他们的备用马和驮马差不多都在这了。
  没有负重的战马当然更为轻便,奔跑起来的速度绝对会快于负载骑士的战马,只不过是长期受到的训练会使它们更有纪律性,才没有撒欢了跑在最前面。它们有些是被载有骑士的战马连接着奔跑,有些则纯粹是随大流,踩踏着轰鸣的马蹄声一路践踏,任何挡路的人都会被撞倒,然后再被无数的马蹄踩踏成为肉泥。
  谢艾利用巢车的高度可以纵观战场,看到冉闵杀向貂豹骑兵的位置才将目光转移它处。
  此时此刻,西南方向的树林依然在不断涌出来人,骑兵的数量已经不多,徒步的敌我双方是在逃奔和追逐中出现,随处可见利刃闪过血花飞溅,然后是身体重重地扑倒在地上。
  树林之中已经能够听到“投降不杀”的呼声,谢艾听了脸上泛起笑容。
  劝降是在占据优势的前提下才会发生,有劝降的呼声就代表汉军的主力也追了上来,谢艾对于己方主力那么快过来既是意外也是惊喜。
  “命令步军缓缓向前推动。”谢艾说着对下面摇了摇手,巢车的板层在“嘎吱”声中缓缓地下降:“还是没有发现慕容恪吗?”
  “没有。”袁乔放下一直捂在眼睛上的望远镜:“该是偃旗而来,却不知是依然在场或是已经逃离。”
  “敌之甲骑具装仍在。”谢艾的意思是,貂豹骑兵是慕容燕国的重器,慕容恪哪会丢下自己跑。他见板层已经稳住,推开门走出去,一边说:“长史继续观察战场伺机下令,某亲自赶往战线。”
  袁乔行了一个躬身礼:“理当如此。”
  战场之所以是战场,不止是一个充满血腥之地,还会足够的乱和嘈杂,冉闵一直都在冲锋,也是一路杀戮,但实际上是无法确认路线到底拐了没有。
  身在战场之中,除非是位于高地,要不然还真的是举目望去难以辨认目标。毕竟战场上到处是人,没死就会在厮杀中进行移动,可没有老实待在原地等人来杀的道理。
  真实情况是,慕容恪在汉军的骑兵从西南方向林间出来之后,已经是亲自来到貂豹骑兵的位置。他知道这支大军算是完了,其余兵种无法救就不救,怎么都想着将剩余的貂豹骑兵带离战场。
  位处战场进行解甲并不是一件理智的行为,但甲骑具装要是不解甲根本跑不了多远,驰骋中换马骑乘更是想都别想。只有骑士将甲胄脱掉,坐骑也该是解除马甲,那一身的负重由多匹战马分担,才能最大限度保证长途驰骋的体力。
  “恒公,冉闵快杀上来了。”刘翔也不想自己显得那么窝囊,可问题是控制不住:“我们赶紧走吧!”
  “不止是石闵……”慕容恪的目光是看向西南边,但其实是无法穿过那么多的人影,也无法透视显得密集的树木,深沉地说:“汉王的主力也不远了。”
  还没有一天啊,慕容恪感觉一切就好像是在做梦那样。
  上一刻,慕容燕军还有成规模的防线,被留下来驻守防线的四万大军,处于撤离状态的七万大军,竟然是在一天之内瓦解,却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逃出去。
  貂豹骑兵的解甲已经有大概一刻钟,不顾甲胄损伤的前提下解甲让速度增快了不少,先批撤离的人该是有个七八百,还没有完成解甲的不会超过五百。
  战场之上很吵很乱,慕容恪用最大的努力观察四周,发现有一支汉军骑兵已经接近到两里之内,周边的己方部队却是只光用后背对敌,一颗心沉下去的同时,大喝:“依然着甲的人准备应敌,其余人随某来。”
  没有解除甲胄的貂豹骑兵被反复吼下来的命令搞得一愣,看辅助人员跑开,再看已经解甲的同伴一脸庆幸,那时候内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
  貂豹骑兵在慕容燕军一直享有超高的待遇,以往的战无不胜也培养出了属于自己的骄傲,只不过是今天打得实在太憋屈,长久培养出来的听从命令让被留下的那一批人不管再怎么内心复杂依然习惯性选择听从命令。
  “滚开!”
  “别挡路!”
  “滚!滚!”
  因为心情复杂就会变得暴躁,摆开阵型也需要空间,五百左右的貂豹骑兵刚开始还是出声骂,后面干脆对不听话的友军挥出兵器。
  一直是在杀人的冉闵冲着冲着渐渐感觉到不对劲,厮杀的时候注意力是在杀人上面,往哪边跑会惯性地对着有敌人的位置,绕圈子和在已经冲过的路线上反复折腾完全没毛病。
  冉闵察觉不对劲是周边的敌人变少,视线捕捉到了溃兵在某个地方往左右两边跑,渐渐才看到在一线排开的貂豹骑兵。
  “换马!”
  一阵厮杀过后,千人左右的突骑兵数量又下降到不足八百,阵亡多少谁都没谱,坐骑发出的“呼呲”声却是能够分辨疲劳度。
  速度降下来之后,冉闵利索地从朱龙马翻身到身侧的那批乌骓马背上。这匹通体乌黑的西极马被取名叫乌骓,是刘彦从众多雄峻的战马中挑选而出,命名之后特地赏赐给了冉闵。
  战将的坐骑取名字比较讲究,一般是根据战马的毛色,比如赤兔马其实就是一匹毛色为火红色的马,朱龙马的毛色也倾向于赤红,叫乌骓的战马就绝对是一批黑毛色的马,绝影什么的其实就是四蹄踏雪。就是根据战马皮毛的颜色和个别部位色调来取名字,一般可不会乱命名,更不是什么马都会慎重其事的命名。
  冉闵有在世项羽的名声,刘彦才会将取名乌骓的战马进行赏赐。意思大概就是刘彦承认冉闵的武勇,鼓励冉闵勇猛杀敌之类的。
  貂豹骑兵阵型摆开之后,根本就不在意路上是不是有友军,已经开始在缓速前进,所过之处重甲战马横冲直撞,拖在地上的铁链带起的不止是灰尘。
  换马完毕的突骑兵是在冉闵的领头带动下来了个拐弯,并不是彪呼呼地直接就冲撞上去。他们需要一个加速的时间,也很清楚迂回的必要性。
  说到底汉军的突骑兵就是胸甲骑兵的一种,防护力最强的地方在于胸前,其余部位至多就是套上防箭的厚皮甲,比用金属包起来的具装重骑兵负重轻也相对灵活,整体重量上更是比不了。用一个现代人都比较清楚的比喻,具装重骑兵就是坦克,突骑兵则是装甲车。
  貂豹骑兵互相之间有铁链,冲锋之后想要改变方向不是一般的难,比起其它具装重骑兵更加依赖其余兵种的配合,至少是两翼需要有友军来看顾。问题是现在慕容燕军大多只顾逃命,被勒命冲锋的这五百貂豹骑兵很快就抓瞎了。
  身处巢车之上的袁乔看得比较分明,为冉闵率部侧击大声叫好。
  那是突骑兵完成迂回之后从半腰侧击进去,无法转向又不能做闪避机动的貂豹骑兵只能被动遭受冲击,那骑兵互相交错的瞬间,兵器互相朝对方招呼,每时每刻都有骑士掉落下马。
  仅仅是来回两个冲锋,冉闵就再看不到能安然骑跨于马背上的貂豹骑士,他像是出了一口恶气那般地发出狂笑,还不忘领着麾下继续痛宰更仓惶溃逃的慕容燕军。
  在另一处,谢艾是亲自收拢骑兵,已经开始吊着早期撤离的解甲貂豹骑兵在追。
  差不多是傍晚时分,刘彦才算是出了林区来到开阔地,他过来时这边的战斗已经进入到收拢战俘的阶段。
  “王上。”袁乔在刘彦过来的时候是第一时间来觐见,行礼过后汇报:“美阳侯与新亭侯率军前去追击,此间由臣代为主持。”
  为表彰谢艾功勋,亭侯是过年期间新封,与之一同被封侯的还有另外的四人,可算是让偌大汉国有了超过两位数的侯爷。
  今天这一战的战果还没有被完全统计出来,防线那边的慕容燕军成为战俘的约是三万左右,林子里对慕容燕军的溃兵追击也在持续,一战打崩慕容恪的十一万大军是既定的事实。
  袁乔说着命人搬来众多的甲胄,特意解释道:“此些乃是敌军甲骑具装的装备,有一千三百之数。”
  干掉多少貂豹骑兵真不太好计算,只能是根据缴获的骑兵重甲来判断,毕竟重骑兵一旦失去自己的甲骑具装,以各国的国力想要再成批量打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缴获重骑兵的甲骑具装也就等于消灭了一名重骑兵。
  事实上刘彦并不清楚慕容恪带来了多少貂豹骑兵,已经动用火药武器的前提下对具装重骑兵也不是那么忌惮。
  对于目前的汉军来说,什么兵种都是几轮抛石车射出炸药包的事,一轮弄不死那就再来几轮。
  真实而言,火药武器出现之后,刘彦都在考虑军队武装的轻便化,今后对敌将会大量使用火药武器,没有将火炮和火枪搞出来并大批列装之前,手榴弹会是士兵的杀手锏,攻城或进行阵战时将会以抛石车、床弩这种能发射炸药包的器械教敌军什么叫进入热兵器时代。
第619章
总是需要敌人的
  火药应用于军事并不会一下子就将原有的军事体系打破,哪怕是列装火炮和火枪的部队成规模出现之后,某一些冷兵器其实还是会留有自己的舞台,并不是说刘彦一下子就会完全消失掉,甚至可以说冷兵器永远不会消失……比如刺刀和匕首。
  历史上火枪的出现是在南宋,只不过当时的火药并不过关,再来是火枪的打造也存在缺陷,射程上短就不说了,准确度之类的更是别提。
  南宋的火枪其实不是枪,是一种喷火筒,发射的也不是弹丸,是一些铁屑。它很多时候就是一个喷火和烟来吓人的玩意,相距三五步之外不会有什么杀伤力,离得近了被射中的效果和霰弹枪差不多。
  可能知道实战应用效果差,南宋并没有大规模制造喷火筒,是比较喜欢研究“一窝蜂”这种以火药为推力的火箭。
  所谓的“一窝蜂”其实就是那种尾部带有火药助推装置,用某种特意打造的蜂巢来配装,点燃引信之后火药助推装置出现效果,然后数百数千支箭快速“咻咻咻”地被发射出去。
  除开“一窝蜂”,南宋还有“火蒺藜”这种类似手雷的武器,只不过因为火药配方不对的关系,“火蒺藜”的威力其实非常有限。
  说到南宋的火药配方,事实上是继承于晚唐时期的“药发傀儡”,成份不止是硝石、硫磺和木炭,还会加上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比较夸张是加入了姜或蒜这种八杆子打不到的玩意,比例上面更是不对。
  “药发傀儡”的出现是源自于一些炼丹士(术士)的炼丹失败,于晚唐时期被江湖术士用“药发傀儡”来进行一些烟火表演。
  南宋时期也发展出了青铜炮,发射的当然也是实心的弹丸,但由于火药配方不对带来的爆炸推力不足,射程上面并不长。
  刘彦搞出来的火药是直接到了黑火药阶段,火药的威力是够了,但一些冶炼的制约让火药武器的发展并不顺利,比如铸造出来的炮管金属配方错误难以承受爆炸力,好好的手雷成了瓷罐装药。
  哪怕是青铜炮其实也没有那么简单,不是说铸造出一个炮管子就算完事,还需要考虑金属耐热以及相关震力的承受力,另外炮管内的风洞也是一项学问。反正绝不是说有一个实心管子就能装填火药当火炮用,这样的玩意只会是做出一颗长形粗大的炸弹,做被炸死的机率会无限高。
  汉军现阶段使用的炸药包和瓷罐手雷,其中的炸药包是纯粹地以爆炸来制造杀伤,里面没有加配用以激射的金属,杀伤范围上面其实有限,最大威力除了爆炸中心足够,之外就是以震力和被带起飞溅的石块来杀人或伤人;瓷罐手雷就是小型的炸药包,发生爆炸之后的威力并不大,爆炸波的范围也就是一两步之内,主要是以瓷片飞溅来杀人和伤人。
  因为火药武器是第一次被应用于战场,对火药完全无知的慕容燕军,他们在实际被杀死和被杀伤上面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主要是让慕容燕军因为对未知的恐惧产生恐慌,会往鬼神之力上面去联想。
  科学还没有被认识到之前,迷信会是一种普遍现象,尤其是华夏文化圈体系内迷信会更加严重一些,那是国家统治者为天子,连带儒学中也有“天人感应”那一套,长久培养出来的迷信氛围。
  所以了,作为使用火药武器的汉军坚信自己是得到上天的青睐,被火药武器攻击的慕容燕军就会觉得自己被上天抛弃,必然是一方勇猛无匹,另一方则是不安和惶恐,会出现什么结果恐怕就不用多说了。
  战争的统计数据是在隔天中午送到了刘彦手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2/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