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4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0/821

  没办法了,海面战况突变,陆地之上的交战一直处于劣势,卡特鲁克·卡普已经看不到此战获胜的希望,突围眼见也破产,滩头上正在面临单方面杀戮,支撑已经没有价值,不如光棍一些承认失败。
  司宏壮看到阿普特拉的时候,阿普特拉是立刻跪地说了一串话。
  经由翻译,司宏壮才知道眼前的黑炭是代表笈多此战最高指挥官而来,找的是赞普特·华伦。
  “我们承认失败了,请您下令停止进攻。”赞普特·华伦的腰彻底弯了下去:“也请引见你们的将军,商讨赎金事宜。”
  司宏壮笑了一下,说:“命令你们的士兵放下武器。”
  赞普特·华伦已经没有什么好矫情的,对阿普特拉说了几句什么,阿普特拉离去后,才对司宏壮说:“我们是文明国家,遵守文明世界的交战规则,也请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汉帝国尊重交战规则。”
  要说起来,阿三文明的发展时间真不比诸夏文明少,相反阿三文明发展起来的时间要比诸夏长一些。不止是阿三文明,事实上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四个国家中,古巴比伦的历史最悠久,再来是古埃及,阿三文明和诸夏文明时间点相差不大,但诸夏文明绝对是没比阿三文明更悠久。(事实)
  古巴比伦是建立在公元前三五零零年左右,是已知中最为古老的文明,正式建国是发生在公元二零零六年,此前却是已经发明出了文字。作为最古老的文明,古巴比伦有着相当多的第一(还是有考古文字证明),甚至是创造出一个堪比神话的建筑物(空中花园),后面却是被亚述所灭。
  目前虽然还有埃及,但必须说的是埃及早就没落,从托勒密王朝之后,埃及就是一再被征服的文明。埃及作为一个古文明,被罗马人征服之后就失去自主性,后面更是沦为被殖民文明,阿拉伯人崛起之后甚至是将埃及文明给融合,作为一个文明的埃及实际上已经死去,就是到现代也没有什么“诈尸”。
  阿三文明最为辉煌的时期是在阿育王时代(孔雀王朝),可阿三也就辉煌了那么一次,随后陷入分裂,又被大月氏人(贵霜)征服,贵霜帝国崩溃之后又分裂成为大大小小十数个国家。阿三的孔雀王朝不算,以巽加王朝的疆域最大,也是开创巽加王朝的普西亚米陀将军在阅兵时杀掉了孔雀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普里哈多拉达,巽加王朝才被建立起来。(公元前一八五年)
  巽加王朝其实没有风光多久,很快就失去两河流域,甚至在阿三的这片土地上连百乘王朝(案达罗王朝)都不如,而百乘王朝实际上是东汉的属国之一。
  差不多是在东汉政权灭亡的时候,甭管是百乘王朝还是其余各国其实也先后覆灭,率先崛起的是伐迦陀迦王朝,笈多王朝只能说是后来居上。
  诸夏文明的起起落落也非常多,西汉和东汉称得上是文明高峰期,历经东汉末年诸侯乱战,再来一个三国并立,诸夏文明实际上也在内乱中走向沉沦,作为诸夏掘墓人的罪名真不能全往司马氏脑袋上套,各世家的责任远比司马氏大,不过谁让司马氏是皇族。
  要是历史没有被刘彦所改变,诸夏文明的沉沦会持续上数百年,一直到杨坚代周建立大隋才得以重新复兴,虽然历经隋末战乱,可是李唐建立之后依然是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只不过李唐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多久,五代十国的战乱又彻底改变了诸夏文明。
  说五代十国的战乱对诸夏文明影响深远并非胡扯,恰恰就是因为五代十国武将乱国的原因,才致使北宋建立之后一直打压武将,而武将也没有认为被打压有什么不对,那是因为从史书上了解到五代十国那些武将的跋扈。
  有了两宋的重文轻武,也彻底让儒教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崛起,此后中原文明只在朱棣一代重视武将,随后的各个皇帝无不是在所谓读书人的诱导之下竭力打压武将,哪怕是国家将亡武将的地位也没有得到提升。
  说到交战规则,实际上诸夏文明从春秋结束就不再是古典文明,开始走向“无所不用其极”的战争道路,而其余文明多多少少是保存了古典时代的交战法则,其中就包括战败一方只要身份足够高贵会得到优待,战败者也能耗费赎金重赎自由。
  司宏壮不是世家子出身,其实哪怕是世家子也不再讲什么交战规则,赞普特·华伦讲什么尊重交战规则之类的东西基本是没有什么用处。
  随着笈多一方放下武器,这一场战场的胜败也就毫无疑问的显示出来。
  陆地上,汉军收拢俘虏得到笈多一方的配合,就是笈多再配合也一时半会没完。过程中还发生一些在汉军看来很搞笑的事情,比如笈多的一些刹帝利要求得到与身份匹配的待遇。
  “啥玩意啊?”
  “需要舒适的住所,还要配属伺候生活的仆从。”
  没有错,阿三的贵族就是这么傲娇,他们承认战败也愿意配合被收押,但要有舒适的房子,伴随伺候的人更是不能少。
  汉军对于战败者还有那么多要求除了觉得搞笑就是恼火,诸夏文明早就不讲交战法则,只有在统军将领的特别允许下,一些战败者才会得到特殊优待,但通常是一种个例。
  “什么?”桓温了解到情况先是苦笑不得,后面是略略恼火:“至少一千七百个所谓的贵族发出抗议,要求给予符合身份的战俘待遇?”
  阿三的贵族是分阶级的,不是官职的阶级,是种姓的区分,哪怕都是高种姓也有明确的阶级,该是什么阶级就不能进行逾越。
  桓温恼火就在于俘虏提的要求又多又杂,要是将要求细分一下,绝对能够看出战俘各自的地位。
  “一千七百个贵族?”司宏壮事先还真不知道,听到数据多少是有些发愣:“笈多的贵族全来了?”
  其实一千七百个贵族真不算什么,阿三文明只要是个高种姓都是贵族,他们的种族中刹帝利就是用来带兵的,军队中真就不缺刹帝利这个阶层,全国上下所谓的贵族是以“万”来作为基础单位。
  桓温不是一个死板的人,他了解了一下阿三的文明和习俗,知道一个概况,尽管恼火却更多是哭笑不得:“按照他们的习惯,大汉公士以上也都是贵族,那么一算大汉至少有个十数万的贵族。”
  后面,卡特鲁克·卡普等一些人被带到桓温这里。
  “我们的要求非常合理。”卡特鲁克·卡普当然是没有受到什么虐待,甚至因为他是笈多一方此战的最高指挥还得到优待。他讲道理一般地说:“我们对你们被俘的贵族给予了良好的待遇。”
  卡特鲁克·卡普说的是汉军前往笈多王朝将于进行情报刺探而被捕的那些人,他很特别地提了一下李明被俘之后得到的待遇,桓温等汉军将校听到李明甚至都被安排住进笈多的王宫就愕然了。
  李明只是一个队率,爵位为第二等爵的上造,像他这样的人在汉国虽然不至于多到烂大街,可是与之相等的人没个数十万也有数万人。就这样,他被俘之后是被伺候得好好的,甚至都住进笈多的王宫。
  诸夏是一个礼尚往来的文明,说白了就是好面子,桓温虽然不知道李明是谁,却知道以卡特鲁克·卡普的身份不会乱说话,尽管是心里依然不痛快,却下令给予笈多的贵族与身份相匹配的战俘待遇。
  “很感谢贵方的文明对待。”卡特鲁克·卡普内心要说不忐忑是假的,极力争取得到与身份相匹配的战俘待遇也是一种试探。他已经得到了想要的结果,又是处于战败的一方,态度上也不敢不尊敬,进行一些近乎于闲聊的交谈,没刺探出汉军为什么要攻击笈多王朝,后面也就说:“按照交战规则,我们的每一个刹帝利会交付与身体同等重量的黄金赎回自由。我本人会交付一百辆马车的财宝。”
  桓温多少是从司宏壮那里知道一些消息,阿三战败了想要以黄金赎回自由啥的不是不能考虑,对卡特鲁克·卡普提起一百辆马车的财宝赎回自由又愣了愣神。
  “交战规则?”桓温爱黄金,对于卡特鲁克·卡普的理所当然却是嗤之以鼻:“从来只有大汉能够制定规则。”
  卡特鲁克·卡普蹙眉问:“那么,贵方想要多少?”
  桓温纠结的不是获得多少赎金的问题,他就是对卡特鲁克·卡普战败之后还一再装逼看不过去,给予的回应是一连串的“呵呵”笑声。
  “一百辆马车的财富超过二十万枚金币。”卡特鲁克·卡普是婆罗门,哪怕是战败,只要没有战死,交赎金也绝对要与自身的身份地位匹配,他觉得自己开出的价格非常合理:“是二十万枚金币!”
  笈多王朝有自己的货币体系,分为铜、银、金三种。这种货币的三进位体系实际上要比现如今的各国都要完善,中原王朝比之相比真的是比较落后。
  先不去纠结多少铜币换取多少银币,又或者是多少银币换多少金币,之类的事情。笈多王朝的货币自然是有着浓烈的阿三特色,图案上面十分美轮美奂,每一枚金币的重量在十五克左右。
  简单的说吧,卡特鲁克·卡普要交出二十万枚金币的赎金,每一枚十五克,二十万枚就是十五吨,是十五吨的黄金。
  桓温不悦地让人将卡特鲁克·卡普带下去,很是不爽地说:“他这是什么态度?究竟是我们赢了,还是他们赢了?”
  司宏壮刚才没干别的,是在计算一千五百个笈多贵族能提供多少赎金,计算出来的数据是至少七十五吨黄金,后面又在算卡特鲁克·卡普的赎金是多重。
  “呃……!!!”司宏壮脸部表情略略呆滞地对桓温说:“将军,若他们真的缴纳赎金,合起来有九十吨的黄金……”
  桓温刚才只顾恼火,真没有去算,一听嘴巴情不自禁地张得大大的。
第682章
万国来朝啥的
  身在关中的刘彦接到来自桓温的战报已经是冬至节之后。
  “全歼笈多包括五百舰队在内的六万人。”徐正对于这种战事早就没有多余的感慨,汉军在东亚这边一胜再胜,最为辉煌的时候可是歼灭数十万的敌军:“我们的陆军损失不大,战船折损好像有点多了。”
  汉军其实没有多少海战经验,阿三洋的那一场战争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次海上作战。在该次入侵战的第一阶段,截止于中枢收到战报,汉军战沉的达到五十七艘,短时间内丧失战斗力的战船多达六十八艘,等于是远征舰队的战斗力差不多没了一半。
  远征军不算附属运输舰、补给舰的战船也就三百艘,他们从抵达阿三洋就开始进行破袭战,其实在破袭战过程中损失的战船非常有限,出现重大战损的是在后面的两军海上大战中。
  “俘虏了敌军二百三十四艘各式船只,远征军的船只持有数不降反升。”纪昌心情非常不错,却不是因为俘获笈多的各式船只,是:“征南将军所提,笈多贵族愿意缴纳赎金,粗略计算价值可达一百二十七吨黄金。”
  卡特鲁克·卡普说贵族会缴纳与自身同等重量的黄金来赎身,可并不是每个贵族都那么富有,有能力缴纳与自身同等重量黄金的人只是占了少部分。
  阿三那边是不是盛产黄金没人清楚,但阿三对黄金异常痴迷却是事实。战败被俘的那些笈多高种姓,他们已经得到通知,拿不出与自身同等重量黄金的财富,会被送往汉国本土当奴隶,不想面临悲惨命运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凑足赎身财富。
  黄金在目前的汉国并不是流通货币,汉国只是恢复了五铢钱的流通,包括白银也不是流通货币,倒是布匹和粮食在以物易物中占了不小的比例。
  “桓温已经向笈多一方派出使者,会将黄金更换为粮食。”刘彦得知对阿三的战争取得获胜自然是高兴,已经批准身为前线总指挥的桓温可以便宜行事。他不得不提一些事情:“对阿三的第一战获得胜利,我们对阿三的实力确实评估不足。”
  “是啊,那个名为笈多的阿三国家,比我们想象中要更有实力一些。”身为太尉的徐正得知笈多能组织起好几个百万大军多少是感到吃惊:“再来是,我们是跨海远赴万里入侵,恐怕很难几次就将笈多灭国。”
  笈多王朝能不能组织好几个百万大军没人清楚,可就以笈多当前不少于四十万的大军,汉军在远赴万里之后又要跨海入侵,真不是轻易就能将笈多灭亡。
  终归到底就是汉国离笈多王朝实在太远了,笈多王朝的海上实力也不弱,汉军能击败笈多的军队,可是对于汉国目前的现状来讲,铁了心要灭亡笈多王朝也会让自己十分难受。
  “灭亡笈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纪昌最为重视的是:“如我们先前所知,笈多是一个盛产粮食的国家。若是他们承认战败,除各个愿意交付赎金的贵族之外,国家层面也当给予惩罚。”
  关于中原会出现大面积的旱灾已经得到确认,之前没有过多的时间来进行防灾准备,比如水利设施的建设等等,只能是在旱灾爆发后做好赈灾方案。
  “我们需要粮食,非常多的粮食。”纪昌作为丞相,在确定会爆发大面积旱灾之后的压力可想会有多大:“中南半岛已经搜刮了近两百五十万吨,这个数字远远不够。”
  以东晋的重量单位,一石是一百六十斤,两百五十万吨就是三千一百二十五万石,其实在数量上已经是非常恐怖,但对于要支应一个国家而言真是不够。
  按照汉国多方考察和计算下来的数据,大面积干旱至少会持续三年,介时长江流域的北面多的是颗粒无收的地区,仅是长江以南还能保持生产。
  汉国目前的人口为一千七百二十六万,以长江作为界线的话,长江以北人口为一千万一百左右,剩下的人口全在长江以南。
  即将爆发的干旱,受灾区域包括整个西北,关中也被包含进去,再来就是取消州这个行政单位之前的并州、代州、司州、兖州、幽州和冀州局部、豫州局部、青州局部,等于是偌大个汉国的三分之一全是受灾范围。
  在整个元朔七年,汉国中枢忙碌的事情太多,最为关键的却是估算本土可产粮区,长江以南大力开发荆楚之地(湖南以及湖北),对于荆楚之地的开发效果是有,可能够得到多少产出真没有多少普。
  除开不受干旱影响的长江以南之外,对于原先的徐州也是重视水利建设。
  徐州在东汉就是一个大粮仓,后面虽然一再遭受战争破坏,可是等待归属刘彦管辖之后一直都在恢复,在这一次即将爆发旱灾的特殊时节下,也是一个被期待的产粮区。
  再来,巴蜀之地也确定不会遭遇干旱影响,只是巴蜀只有一处平原是产粮区(既成都平原),基本是作为巴蜀自给自足的保证。
  对于汉国来讲,没有什么事情比即将爆发的旱灾更加值得重视,想方设法获取粮食也就成了关键。
  任何一个中原王朝对于天灾的抵抗能力都不强,很多朝代都是因为爆发天灾而导致灭亡。在天灾爆发的时候,历朝历代极少能够拿出什么有效的方法,哪怕是有足够的储备粮食,实际上因为道路的原因,再加上官员贪腐,真正能够送往灾民手中的基本也没多少。
  细数下来,中原各朝代对天灾抵抗力最强的是被称作弱宋的那一代,两宋在面对天灾时是以收编灾民组建厢军为主要手段,厢军其实就是将灾民集中起来进行有效管理,减少天灾爆发后流民泛滥,也是遏止野心之辈蛊惑和收拢灾民干些改朝换代的大事。
  两宋是不是被厢军拖垮不是关键,关键的是两宋有着很盛行的海上贸易,有相关数据证明两宋期间不断从海外购进粮食,这个也是两宋人口爆炸和商业发达之后,国内却是没有出现明显缺粮的原因。
  刘彦没有准备去干收拢灾民组建厢军的事,他拿出的方案是组建建设兵团,说白了就是将受灾区域的人集中管理,雇佣他们进行各种建设,达到以工代赈的目标。
  “灾难无可避免,自然是要借此机会完善国内交通。”纪昌说的是对于国内交通规划,主要是丞相府牵头,太尉署、御史府、廷尉署、大理寺……等等一应部门都有参与:“初步的规划是,东、西、南、北个边疆都将建设一条直抵都城的国道,南方通常都城以及西北通往都城的这两条会最先建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0/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