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4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5/821

  “赛里斯入侵笈多对我们造成很大的麻烦。”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说这话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对汉国的仇恨,更多的是感觉烦恼:“赛里斯与笈多的第一次战争,赛里斯取得了胜利,笈多不会善罢甘休。”
  罗马与笈多王朝的海上贸易非常昌盛,贸易的输出国是笈多王朝,提供奢侈品的同时主要还是钢、铁、铜之类的金属,又会大量出售成品的武器。
  在当代,罗马就是笈多王朝的黄金输入国,罗马人四处征服搞来的黄金向外输出就是集中在笈多王朝身上,那是因为罗马本身并没有吸引笈多王朝的商品,等于是一种不平衡贸易,但双方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属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汉国将触手伸到阿三洋,对笈多王朝的海上破袭战极大干扰了海上贸易,一直是到第一次汉笈之战前,实际上还是有笈多的海上商船能够突防前往罗马进行贸易,等待第一次汉笈之战结束才完全终止。
  笈多王朝与罗马的海上贸易停顿也只是近几个月的事情,对于罗马的影响是有,可是还没有完全显露出来,那是之前的交易物资还没有消耗干净,却是不缺乏明白人感到忧虑。
  罗马的东边部分并不是罗马人的老巢,意大利、高卢、西班牙等一些欧罗巴地区才算是罗马人的老巢,可目前的罗马虽然在政治名份作为一个整体,当代的奥古斯都命令能够发挥效果的却仅是东罗马(现代土耳其地区),使得与萨珊军队交战的罗马军队真的很需要来自笈多王朝的物资。
  要说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率领的使节团来汉国是什么目的,首要目标就是对汉国与笈多王朝的战争进行调停,但他们并没有自大到认为可以命令汉国或笈多王朝,只是必须进行尝试。
  在有使节团前来汉国的同时,罗马其实还有另外一支使节团是前往笈多王朝,一样是寻求调停。
  “事实上以地缘来看,赛里斯该选择盟友也是我们。”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已经打探到波斯萨珊想和汉国结成盟友的消息,那是波斯人没保密,汉国这边也根本没当回事,很容易就能打探到相关消息:“我们在最西端,赛里斯在最东端,波斯人是在中间,一旦我们与赛里斯达成同盟,可以从两个方向对波斯进行瓜分。”
  说起来罗马人的确是很喜欢找盟友的,每一步的扩张都是先找到该区域的一个国家或部族作为盟友,去共同瓜分该区域最强的国家或部族,等待该区域的国家(部族)完蛋再翻脸不认人,就这么扩张到地中海成为他们的内海,偏偏各个国家和民族还屡次上罗马人的当。
  在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等人出发前,是得到当代奥古斯都君士坦提乌斯的直接授权,有权对任何国家或民族进行结盟,因此争取与汉国成为盟友也是他们出使的目标之一。
  相比较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等波斯人觉得汉人会因为先辈的情谊“再续前缘”,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等罗马人则是要理智非常多,结盟什么的就是一个尝试,能够结盟当然是天大的喜事,无法结盟至少也要达成民间贸易。
  当然了,罗马人最希望的还是调停汉国与笈多王朝的战争,就是他们很清楚自己拿不出什么筹码,威胁什么的更是无从谈起,延伸出来的关键问题就成了与汉国的贸易,比如购买极度渴望的丝绸之外,寻求从汉国采购大批量的金属或是武器。
  各方使节团是在寿春进行会合,期间少不了罗马人和波斯人在碰面之后的各种麻烦,就是双方总算没有昏了头脑,知道脚下是汉国的土地,互相看不顺眼的同时,保持理智没有发生流血冲突。
  他们是在袁乔的亲自带领下一路北上,看到了汉国正在进行的大工程,同时也看到了战后该有的满目苍夷。
  对于建康到新长安的国道建设是采取分段模式,不管是哪个使节团在搞明白这一做业后是被惊讶到了,产生文字的使节团无不是用文字进行记录,视这一发现为隗宝。
  经过三个月的路程,他们才算是进入关中,经过潼关时不免会对险峻的雄关发出无数的感慨。
  “赛里斯的国土太广袤了!”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沿途看到的东西太多,比较确认的是汉国这边没搞什么门面工程,该有的繁荣有,该是被战火摧残的废墟也存在,认为自己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汉国:“我最惊讶的是赛里斯人的组织能力,他们竟然能够管理数百万人做相同的工作!”
  任何一个外来者都对汉国的组织能力感到吃惊,尤其是除了管理自由民之外还有大量的奴隶,有人就询问袁乔,得到的答案是工程的各地路段并没有爆发暴动,他们多少还是相信袁乔的说词,毕竟一路走过来自己也没有看到。
  “赛里斯的疆域接近一千两百万平方里(不是公里),与我们的陆地疆域差不多。”马里乌斯·乌格里的消息来源就是袁乔,他也不觉得袁乔有必要说假话:“这是赛里斯天子用八年的时间打下来的疆域。”
  罗马是围绕着地中海在进行扩张,除却欧罗巴西端之外,其余的疆域都是在地中海沿岸,算陆地疆域看着不大,可实际控制范围可是横跨欧、亚、非三个大陆,更是将地中海打成了“内海”。
  汉国这一边,高原还不算是汉国疆土,西边是止步于鄯善,北边是停在后世内蒙古,东北最前沿是到密林(大庆),西南半岛虽然是被攻下却还不算是本土,目前的总国土面积大概是五百九十万平方公里,实际上是比罗马的陆地疆域还要小一些。
  “赛里斯人正在寻求更多的扩张,他们花了三年的时间在南边(中南半岛)灭掉了两个国家和无数个部族,近期又对笈多展开入侵。”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说这话的时候是一脸的苦涩:“我们则是在不断地后退。”
第689章
头等大事
  “有意思……”
  各国使节已经抵达关中,被安排在就长安城,刘彦听取了袁乔的一些汇报,袁乔提到了波斯人讲起匈奴人的消息,是真的觉得非常有意思。
  每一个民族都会有一些死敌,那是经过长年累月的战争积累下来的仇恨,还是因为战争给予每一个家庭带去了无比的悲痛,汉人从西汉开始的死敌就是匈奴,将匈奴打到分裂成为南北两部。
  南匈奴成了圈养的狗,就是这一条狗从来都不听话,哪怕是汉室强盛期间都还会南下打草谷,等待汉军派遣大军来了又当孙子,反反复复了几百年,等待汉家分裂又到司马氏篡夺曹魏帝位,喊出为汉室报仇的口号灭掉了西晋。
  必须说的是刘渊喊出的口号还是得到相当数量汉人的认可,尤其是受不了司马氏统治的百姓多有响应,那些被晋室迁徙到腹地的各族胡人也趁机起事,终结了晋室对中原的统治,中原百姓也在那一次战乱之后沦为比野兽都不如的地位。
  北匈奴则是汉人真正意义上的死敌,他们远窜之初其实没有走远,时不时还会侵袭一下汉家疆域,后面更是一度和汉室抢夺西域控制权,汉匈最后最激烈的一战就是在西域开打,陈汤以少量的汉军再征召西域各国仆从军大败北匈奴,干下了“搴歙侯之旗,斩郅支之首”的伟业,并昭告四方各国“明犯强汉虽远必诛”,北匈奴残余再不敢逗留汉家疆域附近,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远窜。
  “他们说的是匈族,在一个叫里海的西侧,目前正在与阿兰人进行大战。”
  可以理解的事情,哪有一个民族会在自己的命名上加上一个“奴”字?匈奴这个名称历来就是中原王朝的称呼,实际上他们真的就是自称匈族,国号是大熊之国。
  阿兰在中原王朝的记载中叫奄蔡,大体位置在今天的俄罗斯顿河流域,大高加索山以北,黑海、亚速海(中国古书中称为大泽)以东一带。由顿河将其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以黄种人为主,西部以白种人为主,长期过着游牧的生活。虽然人种不同,但顿河流域的人们长期形成了民族认同,都称自己为阿兰人,也就形成了统一的国家。
  阿兰人建立的国家正式名称就叫阿兰国,西方国家则是称呼为阿兰那国,中亚国家会称呼为阿兰聊。他们建国的时间大约是在公元一世纪,经常会袭扰帕提亚帝国的北部和罗马帝国的高加索行省。
  目前的北匈奴的确是在里海的西侧,早期的时候是先击败并吞并了大益人(大赫人),并在大益人的栖息地休养生息。
  相传大益人是帕提亚人的前身,实际上就是同一民族分裂之后的各自分支,比如传闻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和中原的农耕民族都是诸夏苗裔这一说法,再比如东北有分熟女真和生女真,类似的现象非常普遍。
  北匈奴继续向西迁徙第一个碰上的民族叫奄蔡。而必须说明的是中原王朝记载中的“奄蔡国”就是那一帮奄蔡人的部族,所以阿兰人和奄蔡人实际上就是两回事,有鉴于中原王朝老是搞不懂异族的区别,记错了好像也不稀奇。
  奄蔡人很快就被西迁中的北匈奴击败,下一个倒霉的对象变成阿尔瓦人。
  西方史学界是将阿尔瓦人视为柔然人,也就是五胡乱华时期在外蒙古的那个柔然部落联盟,虽然双方都是白种人,可实际上两者并不是同族。
  北匈奴在里海西岸先后击败奄蔡人、阿尔瓦人、莱伽人、苗特人,才算是真的撞上阿兰人,先期的时候北匈奴碰上阿兰人是被教训得满头包,那一阶段的阿兰国可是拳打帕提亚帝国、脚踢罗马帝国,对上同样是游牧民族的北匈奴,尤其北匈奴是处于逃窜阶段,阿兰人很自然而然是能教北匈奴怎么做人。
  “所以,北匈奴现在被阿兰人挡在里海西岸?”刘彦对这一段历史并不知情,问道:“知道目前的匈奴单于叫什么吗?”
  袁乔却是被问哑了。
  现如今的北匈奴其实有点乱,有首领却是没有单于,因为败于阿兰人手里还造成了分裂,一部分是退到了里海北岸,另一部分是留下与阿兰人继续纠缠,只有各部首领而没有整体的单于。
  再往后的数十年间,北匈奴是分裂再分裂,得是等待到了公元三五零年才短暂的各部团结起来,他们再次与阿兰人进行较量并取得胜利。这一次战争也终于是让北匈奴再次有了被各部承认的大单于,他就是巴兰姆伯尔。
  巴兰姆伯尔是在公元三七四年再次发动战争,只不过这一次动手的对象换成了东哥特人。北匈奴人十分轻易就击败了东哥特人,使得北匈奴人占领了顿河区域,并迫使东哥特人投奔西哥特人。
  再随后,巴兰姆伯尔继续征讨西哥特人,两军在德涅斯特河区域爆发大战,也就让欧罗巴出现了一个奇景,包括哥特人在内的满足争先恐后地朝西边逃亡,他们蜂拥进入多瑙河区域,对当时的罗马帝国造成很严重的冲击,罗马人被迫接受了逃亡蛮族的庇护请求,可这帮蛮人并没有对罗马人感恩,搅乱了罗马帝国的欧罗巴部分,为日后北匈奴侵袭罗马帝国创造了条件。
  “波斯人想用这个消息换取大汉与他们进行结盟?”刘彦说到底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北匈奴的仇恨没有那么深,需要得到来自臣属的意见:“你们怎么看?”
  “波斯人看似很了解大汉……”纪昌当然会是被问后的第一个发言者,说道:“他们知道我们与北匈奴只能存在一个。既然已经知晓北匈奴的动向,若是无所作为……不妥。”
  各个文武先后发表意见,无比统一地认为应该干点什么,要是知道了北匈奴的存在而没有什么动作,好像就是自己死后无颜面对先祖。
  刘彦刹那间就感觉到脑仁有些疼,汉军是重新踏及西域,只不过目前是止步于鄯善,距离里海西岸有数万里之遥,就是有心搞北匈奴也是鞭长莫及。
  “臣观看地图,萨珊北侧便是北匈奴栖息的里海西侧,罗马与北匈奴栖息地是隔海相望。”纪昌显然也知道现在的汉国并不能拿北匈奴怎么样,站在政治正确的立场上却不能什么都不干,就说:“两个国家都能对北匈奴有所行动。”
  罗马正使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和波斯萨珊正使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先后表达了结盟意愿,汉国这边根本就是当他们在开玩笑,没有明确拒绝的同时也没有给出什么回复。
  汉国对于与他国结盟的事情,刘彦是一种很无所谓的态度,国家之间因为需要而发生因势利导的结盟很正常,现如今的汉国就与柔然进入到军事结盟的阶段,那是汉国需要柔然对西高车、东高车、慕容残部、拓跋残部有所行动,等待上述国家被灭或是没有什么威胁,汉国该灭掉柔然一点都不会犹豫。
  刘彦是用现代人的思维的思考并且做事,汉国的重臣则是地地道道的汉家思想,不认为谁又资格成为自己的盟友,他国只能是作为小弟而存在,而老大后面再灭掉小弟并不是什么无耻的事情,相反是带着小弟过上幸福生活的正义事业,被灭的小弟该感激而不是怨恨。
  “所以……”徐正站出来做总结:“不管是萨珊还是罗马,谁愿意对北匈奴动手,谁就有资格来当我们的盟友。”
  纪昌点头,接着话题往下说:“臣以为,大汉与谁结盟并无关系,倒是各国的贸易请求乃是大事。”
  说实在点的,他们就真不在乎和谁结盟,结盟之后也并不代表汉国需要加入到不必要的战争中去,等于是盟友干或不干什么只是提出要求而难以干涉,盟友也别来要求汉国必须干什么。
  刘彦突然觉得自己还是属于高尚人士范围,与之一帮大臣比起来简直就是诚实可靠小郎君。他原先还想着要对北匈奴搞事,波斯萨珊或罗马真的对北匈奴动手,正式结盟之后会在一些事情上配合结盟对象,大臣们却是只要好处。
  后面,刘彦想了又想,好像并不能那么干,要是真的与波斯萨珊或罗马结成盟友,至少是在结盟阶段一些该进行的盟友义务还是得干,绝不能不把结盟当回事,更不能因为一些蝇头小利而损害国家信用。
  很明白的事情,刘彦出现了,改变了中原的历史进程,同时也让汉国加入到世界岛的博弈之中,作为当世大国之一,该无耻当然不能顾着脸面,可是需要保证国家信用的时候也不能只看损耗。
  加入到世界岛博弈的汉国必须要表现出一个当世大国该有的担当,维持良好信用对于后面的博弈有利而无害,尤其是对同样作为当世大国的波斯萨珊和罗马更需要维持良好信用,这个远比只占一两次便宜要重要得多!
  “结盟之事需得慎重。”刘彦将正在谈论贸易的众臣注意力拉回来,无比严肃地说:“众卿,大汉远在世界之东,却可借海路干涉远方战事,无论是波斯萨珊,昂或是罗马,其实皆在大汉可攻击范围之内。”
  汉军都已经在入侵笈多王朝了,既然可以进入阿三洋,再进入后世的阿拉伯海也就是找到带路党的事,等于是能够登陆波斯萨珊本土,也能从亚丁湾入红海登陆罗马统治下的埃及,就是不清楚苏伊士运河存不存在。
  毫不胡扯的说,苏伊士运河目前是存在的,只不过它是连接红海和尼罗河。
  苏伊士运河最初的挖通是在埃及第十二王朝,也就是公元前二零零零年到公元前一七八六年的埃及人王朝,启动这一工程的是法老辛努塞尔特三世(Senusret·III,其名字即为“苏伊士”一词的来源)。一直到公元前十三世纪的拉美西斯二世时期,随后运河被荒废,随后又在托勒密二世(公元前二五零年)时期重新修通,一直到公元六四零年都在还使用。
  目前的罗马人就一直在使用苏伊士运河从地中海而出,笈多王朝的一些商队到埃及之后也没有停顿,是经由苏伊士运河进入到尼罗河,再走尼罗河进入地中海,到了地中海就能随意选择想登陆的罗马地区。
  当然了,汉国没有一个知道那么多的,哪怕是刘彦都以为苏伊士运河需要到十八世纪末才被修成,压根就不知道埃及人早在公元前二零零零年就已经干成那么一件大事。
  刘彦说结盟要慎重,几个重臣一开始是没有绕过弯来,又不好直接问刘彦,只能是自己冥思苦想了。
  关于国家信用啥的,其实古人并不是没有相关的概念,只是中原王朝“大一统”的时间已经有点长,周边长期又没有什么同等实力的国家,哪怕是有也是作为敌人而存在,外交上面其实是乏善可陈得很。
  刘彦能看得出他们真没搞懂怎么回事,距离汉国真正能插手中亚乃至于是欧罗巴也是旱灾之后再休养生息一段时间的事,主动将话题拉扯到贸易上面来。
  “虽然难以理解,任何一国却皆是对丝绸无比渴望,他们不但在建康将市面丝绸采购一空,还商家留下预购约定,更向官府商谈大肆采购事宜。”吕议是真的不知道那些歪果仁怎么对丝绸那么痴迷,本着歪果仁想要就是一个拳头产品的想法,说道:“臣以为应当控制丝绸贩卖,不可大肆出售。”
  刘彦却是听懂吕议要说什么,不是说不能卖,是本着物以稀为贵的真理,少量出售保证丝绸的价格,可不能当作大白菜那样贱卖。
  “各国渴望大汉的商品,他们却是没有拿得出手的货物。大汉目前对黄金的需求并不迫切……”吕议也没说假话,汉国是有要进行金、银、铜三进位货币改革,但汉国控制的倭列岛有稳定且巨量的黄金和白银可挖:“我们最为迫切是粮食,可借贸易从各国购买!”
第690章
可怕的国家
  如果说各国使节团在建康看到的是繁华,从建康出发并抵达长安之前看到了充满活力的劳动以及战后的满目苍夷,那么他们看到的长安就真的不像是一个强盛帝国该有的都城。
  旧长安城在前赵刘耀时期是有得到过修葺,应该说城墙还是修得非常雄伟,可后面不是匈奴人的奴隶羯族造反嘛,连带氐族和羌族也是轮流着反,旧长安城实际上是一再历经战火的考验,雄伟的城墙在屡次战争中一再破损,等待羯族坐拥中原之后是定都在襄国,对旧长安城压根就没有进行过修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5/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