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821

  看得出来,纪昌对那些所谓的大儒是一种鄙夷的态度。要说之前,他还真的没有什么资格去鄙视,该说是羡慕又极度那些人可以在庙堂……虽然是胡人的庙堂,但真的是得享高位。
  现在,纪昌服务的对象是大汉主义者,且不管是不是汉人,但就是一个真正的大汉主义者。按照一些常识看来,哪怕刘彦再弱小也能算是正朔,那样纪昌就显得无比的高尚,可以在精神境界上占据制高点。
  “就那么办吧。”刘彦将自己的底线说了一下,最后改变话题:“军中士卒,战兵数量,辅兵数量?”
  这个还是需要纪昌来答:“战兵数量五百二十一人,辅兵数量一千三百零四人。”
  古时候喜欢在兵力讲“号称”,将战兵和辅兵的数量混淆,民夫也被算进去,再乘于多少倍,一二十万的实际人数都敢夸大了喊出百万大军的数量。
  “按照君上的要求,战兵数量会增加,从辅兵中挑战敢战优秀者,增加到一千。从前次随军民夫中挑选辅兵,维持在两千人。”纪昌比较特别地看了一眼徐正和吕泰,然后将视线转到了刘彦身上:“再有君上的八百部族武装,我部短期内并无太大忧虑。”
  长广郡……要说敌对势力,还真没有能够威胁到汉部的存在,可是刘彦从来都没有小看那些能够结寨自保的豪强和大族。
  这么说吧,拿黄岛区周边来讲,有一家姓李的豪强,他们的嫡系血亲和旁支加起来就有四五百人,依附于李家的庄户超过二千。一个家族罢了,可真的要火拼却能凑出近五六百的武装。
  类似于李家的豪强在长广郡至少二三十个,还有更强的大族。晋人在中原真的不是没人,是他们以家族的形式各自结寨自保,各家与各家之前除非是有血缘关系,不然基本不存在联系。好吧,哪怕是有血缘关系也有联系,但是到了遭受胡人进攻的时候……基本就是闭门自保。
  这么看的话,汉部除了拥有三万多的部民,没有了那层“胡人身份”,表面上看来真不比那些豪强或大族强多少。
  “获得了郡守的职位,君上就可以向他们收税,先让他们习惯我们的存在。”纪昌脸上的表情说着变得有些阴冷:“君上的事业需要更多的人成为助力,东莱书院是其一,各家豪强亦是不乏能人。若他们无法成为助力,还是全部去死较好。”
  刘彦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任何事业都存在分割线,不能成为助力那就是敌人,没有什么中立一说。
  目前对于汉部来讲,投靠的胡人家族不算少,反倒是没有任何的晋人豪强投靠。这绝对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就好像汉部去进攻不其城的郡守,晋人也没有任何表现一样。
  汉部需要对周边的豪强展开统治,马上就该对他们进行该有的统治,那么一切将会是以收税作为开始。
  “现在他们就是在观望。我们已经获胜,近期没有敌对势力再次来攻,那些豪强要是不过份愚笨,该猜得出朝廷会对我们进行安抚。”纪昌保持着阴冷的神色:“我们需要先挑出一些识时务者……”
第84章
着什么急
  刘彦可不会傻到认为那些晋人就天生该站在支持他的立场。
  目前的晋人是一群最为复杂的群体,他们自私又自利,不是他们愿意自私和自利,是晋国朝廷舍弃了他们,然后恶劣的局势又逼迫他们去进行这样的选择。
  “是的,他们没有安全感,时时刻刻都生活在忧虑和朝不保夕之中。”纪昌对此深有体会:“我们现在不需要给他们安全感,只需要让他们知道我们没有太大的恶意。”
  汉部会派人向各个豪强或大族收税,类似的事情上次已经做了一次,愿意交和不愿意交都有一个名单。因为汉部要的税并不过份,甚至可以说就只是象征意义。当时,大部分的豪强和大族都选择交,仅有极少部分的豪强和大族无视掉。
  “继续收税。”刘彦有专门了解过,黄岛区附近存在豪强。他说:“如果有豪强拒绝,他们就是我们下一步的打击对象。”
  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晋人豪强不会有太多的蠢货,蠢货无法在复杂的中原生存下去,刘彦倒是真的想看看,汉部已经解除掉了威胁,那些原本不肯交税的豪强之中会不会存在蠢货。
  “我们没有攻城器械……”徐正说出了自己的需要:“再则,攻城器械能造,士卒却还需要些许时日演练攻城。”
  也就只有汉部有相关的理念,既是刘彦觉得没有训练就将人驱赶上战场是一种谋杀,徐正才会说出看似混账的话出来。
  那是真的,没有训练就拉上战场,不说这样的部队能起到什么作用,汉部的人口也没有富裕到可以随意拉去牺牲掉的份上。接下来汉部大概会是一直征讨豪强,那些豪强基本有城寨或是坞堡,汉部的士兵就需要演练怎么去攻城。
  不得不说的是,田朔在管理民政上确实有经验,比较诡异的是他说自己懂得怎么制作攻城器械,又说懂得制造的器械并没有多么复杂的东西,攻城梯必然会,云梯、艨车(攻城车)、井阑,几乎比较实用的都会一些。
  攻城梯?还有不会造的吗?刘彦却知道,还真有不会造的,毕竟现在不是信息爆炸的年代。现在的人接收到的信息太少了,再则就是民智未开,没有足够的文化作为基础,跟现代真的就是两回事。
  “小人祖上……”田朔想要胡扯,想了想还是老实交代:“小人曾经奉命监管工匠,却是特别注意,学到了一些。”
  其实类似的技术刘彦也有概念,但需要的是反复的进行实验。他让田朔带着工匠试做,田朔却傲娇地说需要负责的太多,让一个叫王涉的人负责便可以了。
  王涉是一个看着非常老实的人,见到刘彦的时候慌慌张张行礼,看那紧张的模样似乎都不知道手该往哪里放。
  “小人祖上代代都是工匠,曾经为汉国(前赵)将作监卖过力气。”王涉见刘彦和蔼,镇定了有一小会才能将话说得利索:“若是让小人制作器械,小人能够办到。”
  刘彦特别问了一句:“会做床弩吗?”
  “会、会的。”王涉低着头没有看到刘彦脸上出现喜悦的表情,说道:“只是……需要大量合适的木头,牛筋需要特别熬炼,对于一些小物件的打造……”,说了蛮多的东西。
  刘彦一直在点头,任何一样器械都不会显得简单,需要用很多的零件来搭配。他也清楚床弩的制作会显得更复杂,要不然整个华夏的冷兵器战史就该是床弩广泛被应用,不是到了强盛的年代才会看到床弩被应用在某些战场的记载。
  “床弩的事情先不着急。”刘彦用发现宝贝的眼神看着王涉,吩咐:“先建造一批云梯和艨车。”
  站在一旁的田朔有些尴尬,等待王涉离去,他小碎步跑着过去向刘彦揖礼:“君上,小人……”,讪笑着,偷偷看刘彦的脸色,见到刘彦没有发怒,颇为不好意思地说:“小人其实不怎么会造器械……”
  哪怕是之前没发觉,现在刘彦也该看出来了。但他并没有追究,很多时候属下的才能就是上司的,任何时代都存在这样的事情。事实上,他还能苛求田朔什么?他想要制造器械,田朔把人给找出来,那就够了啊!
  当然了,刘彦对田朔还是需要进行必要的敲打,只是一边有向依这么一个小娘正在准备着饭菜,刘彦将手别在背后语气不重不轻,语速更是不缓不慢,还真的有点上位者的模样了。
  上位者该是什么样?威严,保持着旁人难以接触的威严,然后该行使权力的时候千万不要犹豫。
  对了,拓跋秀其实也在,她是安然地坐在椅子上,双手撑着下巴,安安静静地看着刘彦在训导属下。
  拓跋秀本来很期待过来可以吃上刘彦亲自炒的菜,但一来看到有属下在就不奢望了。她现在在考虑一点,是不是应该要求一下,毕竟屋子旁边就有厨房,似乎炒一盘菜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
  炒菜?两宋之前没人研究,因此炒菜并不存在。事实上炒菜应该是在两宋才会出现,目前的食谱真的不是太多,奢侈一些的基本是鱼生,那就是传说中的脍。
  刘彦与拓跋秀的关系变了,那些没有被弄死的鲜卑武士恢复了自由的身份,拓跋秀没有留下半个,全数派遣回去代国,向拓跋什翼犍汇报几件事情。
  一,她拓跋秀被刘彦俘虏,本就是任刘彦随意处置,刘彦选择的是联姻。
  二,刘彦以后就是拓跋一族的铁弗,愿意拿出若干兵器作为聘礼,拓跋一族不能吝啬,她原本的部族应该作为嫁妆,然后拓跋什翼犍更需要再拿出一些什么增添嫁妆。
  三,她以后会负责与代国的食盐和兵器交易,集体该怎么交易拓跋什翼犍可以派人前来商谈。
  拓跋秀没有对拓跋什翼犍说起刘彦也会与辽东其它族群交易的事情,她也不需要再和拓跋什翼犍去说那么多,等待聘礼与嫁妆互换,她除了出身于拓跋一族的身份之外,与代国的关系会成为过去式。
  真没有开玩笑,相对起华族,胡人的女子出嫁就完全就是属于夫家,姓名前面要冠以夫姓,例如拓跋秀与刘彦成婚,要么就是叫刘秀,要么就是刘拓跋秀。(不存在胡扯,现代的湾湾或香港都依然有一样冠以夫姓的习俗。)
  “走了?”拓跋秀没接受过汉家教育,可不是那么懂身为未婚妻该干点什么:“对那帮人别太好了,应该抽的时候,可劲地拿鞭子抽。”
  刘彦听得一愣,略略不悦地说:“别拿胡人的那一套用在汉部身上。”
  拓跋秀皱眉:“本来就是啊,对部下怎么能不严厉,不严厉……”,见刘彦脸上的不悦更加明显,抿着嘴没再吭声。等待了一小会,见刘彦坐到了对面,她突然问:“你什么时候要睡我?”
  刘彦本来都从桌面将水杯拿起来凑到了嘴边,稍微喝了点,听到拓跋秀很突然那么问,还是赶紧将嘴巴里的水咽进去,但依然忍不住一阵咳嗽。
  “你不将我睡了,我不安心。”拓跋秀做了一下嗅自己身上味道的动作,带着迷惑:“没有羊膻味了呀?”
  “……”刘彦有些懂了,难怪最近拓跋秀显得有些粘,现在更是大摇大摆地来蹭饭,下一步是不是该搬进来住了?
  睡,刘彦肯定是要要拓跋秀给睡了的。但……刘彦还是决定先等等,不是等什么玩意,还真的是在等拓跋秀身上的羊膻味变没了……
第85章
军队正规化
  “你应该站在这里!”阿三长大了嘴巴,露出了泛黄的牙齿,狰狞着脸庞咆哮:“再次犯错,就是五鞭子!”
  被几乎是贴着耳朵大吼的士卒满脸的惶恐,他已经连续两次犯错。
  二百五十人是身穿亚麻衣,一手持着长矛,另外一首拿着木盾,赤着脚立在沙滩边上。他们已经连续训练了将近半月,一直是在进行队列地排列和变换。
  各种各样的口令被喊出,士卒根据口令踏步前进或是停下,不同的口令中刺出长矛,又或是将长矛的后端锄在地上斜出去成为一个尖刺的刺猬。
  让长矛兵携带盾是经过研究之后的附属品,显然是刘彦想起了一个叫马其顿的国家就有这样的一支军队,那支军队的来源是佣兵,却能依靠长矛阵这种简单的阵型纵横欧亚两个大陆。
  当然,刘彦也在寻求组建骑兵,但那需要一个过程。
  汉部正式组建军队也就是近半年的事情,虽说晋人士卒们已经上阵打了不少次战斗,可要说正儿八经的训练真的很少,特别是在阵型的操练上面。
  因为组建的时间短,多次又是被迫上战场,军队哪怕是在建制上都比较乱,还是在这一次计斤城战斗结束后,一些士卒被提拔成为基层军官,才算是将该有的“指挥链”给补充完整。
  是的,军队需要士兵和军官,像是伍长、什长这种基础的军官更不能少。如果觉得伍长和什长官职卑微不该重视就大错特错,没有了他们来直接约束士卒,一支军队也就等于没有了协同的基础。
  汉部的军队规模小,哪怕是再小的部队却也要“五脏俱全”,一些敢战之士建立军功,他们成了这一支部队初代的军官。有了军官的框架,军队的建设才算是进入正轨。
  之前刘彦为什么没有将部队的指挥链完整起来?不需要多说的事情吧,没有经过实战检验,没有空闲的时间训练和培训,军官是那么好挑的?
  因为敢打敢拼,阿三向上爬的速度颇快,半年之间爬到了屯长的职位,成了二百五十名袍泽的上司。在他之上的军官其实并不多,毕竟汉部的军队规模真的小,一千的战兵也就是一个曲的建制,官职到了曲长就已经是到头了。
  汉部目前的曲长只有两人,徐正与吕泰,他们虽说是曲长,可是本部的建制并不完整,每人麾下仅有五百战兵。辅兵却是不能被算作正规战力,那是战兵的补充品,亦是服务于战兵的必要存在。
  一千战兵并不是固定的数量,战时的战损消耗,非战时的淘汰制,等于是无论是不是在战争状态都处于残酷的优劣淘汰。
  “谁想吃糠咽菜!谁能大鱼大肉!”阿三有脸庞狰狞的理由,他上一次演练的时候输给了同僚的那一屯,整整吃糠咽菜了三天,其本人更是一再被同僚取笑。他大吼着:“再来一次!”
  海风其实挺大,吹来的时候还会带着浓浓的腥味,满头大汗的晋人士兵却是没有太多的功夫去计较什么海风,更是没有闲暇观看好像挺赏心悦目的风景,只能是听从命令进行移动。
  大部分晋人士卒都是长矛兵,他们需要学的东西看似很少却非常重要。个人武技上来来去去就那么下可以比划,士兵要学的是杀人的技巧,不是好看的舞蹈,什么最实用就是学什么,哪来那么多的花俏。学会了刺、收、挡、抖,就是一直在进行队列的演练。没有太特别的,既是方形长矛阵罢了。
  一个集体是由多人组成,一个人就是一个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肢体调节能力。想要将集体变得有默契,不会有什么捷径,只有一次又次的演练,让他们哪怕是处于满脑子恍惚,身体都能不由自主地根据指令做出某些反应。
  本来吧,纪昌给予刘彦的建议是,让部族武装参与到普通部队的合练,可是很明显建议是无效的。
  怎么说呢?刘彦是可以向那些系统士兵下达命令,但也仅限于是移动和作战状态,太复杂的指令,例如让系统士兵配合谁,听从谁的命令,类似的指令智商堪忧的系统士兵根本就办不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