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821

  其实,拓跋秀提的那个很实在,现在哪怕是王室也是这么回事。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家庭,夫妻之间的财产根本不存在混淆,有家族的公共财产,有家主的财产,各房妻子也该有自己的一些赚钱渠道。妻子的赚钱渠道就是所谓的月例钱。
  纪昌却是眯了眯眼睛,这个为了获得某种身份便利的主母,似乎非常有主见,好像……是坏事又是好事。他就是不知道自己建议刘彦这么做,到底是对了还是错了。
  刘彦抱着一种没怎么所谓的态度答应了拓跋秀的……请求?然后纪昌找了个借口离去,像是要特意留下两人独处的机会。
  “你的野心很大,作为我的男人,你也必须要有大的野心。”拓跋秀显得比较强势:“代国的公主不止我一个,想要让兄长重视,还需要我们本身的强大。代国目前有危机,但肯定能够发展起来,先帮兄长度过眼前的危机,日后我们获得的好处肯定更多。”
  得说一句实话,刘彦现在有些懵,他尽管是占据主动,但就没有想过事情不出现波折,成了省略过程,直接有了结果。
  “夫君有野心是好事,却要懂得藏拙,您表现得过于强势了。”拓跋秀似乎没有发现刘彦陷入某种混乱,她是选择离刘彦更近一些,缓缓地说:“可不要再出动大军征讨,做做买卖就挺不错。”
  刘彦真的是有些错乱,瞧瞧,现在女的都那么奔放吗?都还没有正式结婚,夫君的称呼都冒出来了?还是胡人的女人比较直接?对于拓跋秀的意见,他倒是非常认可,现在真的是不适合再有什么大动作。
  必要的、正式的婚礼还是需要有的,但不会是近期,肯定是要等待张石那边有确切的消息传来。
  拓跋秀听刘彦说完,矜持地点头:“自然是由您做主。”
  虽然还是觉得有些怪怪的,但刘彦听了感觉好受了一些。他之所以混乱,是觉得纪昌说的那个铁弗身份会很有用,也知道真的会很有用,因为例子有了太多个,比如刘虎不就是匈奴人的铁弗吗?刘虎就是借着这层身份发展了起来的。
  可能这么说有点奇怪,但……交易达成之后,刘彦与拓跋秀的关系确定下来,纪昌又加紧忙碌了起来。
  纪昌在忙碌什么?他在物色晋人身份的女子,寻找着、思索着,该是什么样的身份能够配得上刘彦,并且是要在刘彦与拓跋秀正式成婚之前,抢先一步先让身份足够尊贵的晋人女子嫁给刘彦!
  “先生这是在玩火。”田朔似乎是担忧,又像是嫉妒:“君上要是知道自己的私事被你这般操作……”
  纪昌看出来了,田朔这是嫉妒,无法掩饰的嫉妒。他看似平淡地说:“君主无家事,与胡人联姻是为了将来可以有个助力。寻找一位高贵的(晋人)女子却是为我等将来,想必……你也希望自己未来的子嗣是效忠君上与(晋人)女子所出吧?”
  另一边的刘彦内心里究竟是个什么真实想法?在他看来不过是一个胡人女子罢了,现在弱小也罢,以后强大也好,对待胡人的男子或许是斩尽杀绝,女人杀了则就显得可惜。
  那个铁木真不是说了吗?男子汉人生最快乐的事,就是杀人性命,夺尽其所有财产,使其根绝,其亲属痛哭,再奸淫其妻女。
  父系社会之下,娶一个胡人算什么,不过是需要,刘彦要是能够办到的话,绝不会只弄一个代国的拓跋鲜卑公主,该是每一个胡人种族中最尊贵的女人,能弄到手就弄来……
第82章
新的威胁
  刘彦有自己的势力了,也有了一些对他效忠的人存在,而这个其实只是开始,一个强大过程的起点。
  凡事有了起点就会顺着一个惯性继续发展下去,随着忠于刘彦的人越来越多,述求也会越变越多。
  对于一个新兴的势力来讲,君主的贤明只是必需的一部分。君主敢于用人,能够做出正确的取舍,那不过是一个合格的君主罢了,称不得多么的优秀。
  对于效忠于君主的人来讲,一个优秀的君主还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有属于自己的血脉,在君主老了死去之后,君主奋斗下来的事业有人可以继承。然后,那帮效忠君主的人,他们的子孙后代也可以继续有效忠的对象,有本事就继续发扬门楣,没本事就借着老子的功勋混吃等死。
  “君上,派出的人手已经归回。”纪昌说的可不是找个身份匹配的晋人主母,他说的是东莱书院那边。他说:“书院没有搬迁,只是未能确定书院几位祭酒以及主讲在不在。”
  从东莱书院获得一些人才是早就确定的策略,但纪昌也说得无比明白,刘彦需要先获得朝廷的官职,要是以一部首领的身份,东莱书院或许会派人过来听从差遣,可别想有太突出的人才。
  刘彦对于东莱书院的好奇心很大,问了又问不出一个所以然,仅仅是知道书院的山长叫宫陶先生。宫陶是不是名字尚在两说,估计也不是,大概是个雅号或是什么的。然后,几个在青州有名的大儒都是那里的主讲,所谓的主讲并不是一直待在书院,只有祭酒才是真正的教书人。
  青州在历史上有出过什么有名的读书人吗?显然还是有的,比如孔家……
  对了,刘彦还真的就专门打探过孔家,诡异的是孔家压根就不存在,可能是南迁又或者是暂时性的隐姓埋名什么的。找不到孔家也就罢了,刘彦也没有打算与孔家有什么纠葛,到了一定的份上,孔家反正会再次出现,然后安然地享受“圣人之家”的地位。
  刘彦登高望远的习惯估计一时半会是绝对改不了了,他们现在的位置是在上湾地的马头山。
  马头山虽说是山,可海拔真的不怎么样,并且这边说起来环境还不错,不像大多数沿海的山满满都是怪石。
  按照参详下来的结果,这里会建立一个馆,说得更明白点就是一个办公的所在。然后,刘彦也需要有一个专门的府邸了。
  刘彦对于住的地方还是很希望可以讲究一下,毕竟有更好的环境,谁愿意往差了住啊?
  再则,以刘彦的身份,不自己建一座还过得去的府邸,汉部该是要被看低。不是开玩笑啊,堂堂一部首领住茅屋,那该是落魄到什么份上!
  另外,像是纪昌、田朔、徐正、吕泰……等等的一些人,怎么彰显身份,没有特别的待遇,又该怎么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投效?
  从马头山的最高处瞭望,东面是茫茫大海,海风吹来其实还挺凉;西侧是一片看着相对平坦的地形,那里远远地可以看到有人群在忙碌,大多是在进行木材的砍伐,也有在规整地面,毕竟那边是要建立村子来着;北侧就是一半的海面,另一半离得近了像是一块小盆地,有当地人说可以搞什么渔业养殖,再远一些是又是一个山(窟窿山);南边地形与之西侧差不多,但是远远可以看到不错的海滩,是一种沙滩,可不是礁石林立的那种。
  要是在和平年代,搞一片休闲区其实是一个挺不错的选择,毕竟有山有水有沙滩,地理位置真的是非常不错。
  刘彦还真的就不知道一点,时间向后推移一千七百多年,这片地方还真的就是寸土寸金的所在,满布着各种会所,沙滩别墅区也在这里盛行。
  不过,现在是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去就是满目的荒芜,因为是位于海边也不是那么适合作为民居,毕竟现在的房子除了茅屋就是木屋,再好一些就是夯土屋子,风力稍微大一些就该被刮飞或刮塌。
  “不是一个多么好的发展区域……”刘彦其实不喜欢太靠海,夏天也许还行,但是其它季节生活在海边绝对是一种折磨:“分散式的村庄,布局上不能出错。”
  田朔赶紧行礼:“君上,不敢有所疏忽。”
  其实将人口分散了安排也是迫不得已,要是工业自然是能够集中人口,但农业只能是尽可能地人口分散,毕竟地皮就是那么大,更加不是每一亩土地都能种粮食。
  按照纪昌与田朔的布置,现有的三万多人口会被分成五十来个村庄,选出必要的村长之类,再配合上军事管控。然后,村庄再根据地形分配土地,当然是一种官家的拥农模式(合作公社),只有立功了才有资格拥有自己的私田。
  说白了吧,刘彦提出要屯田,就是曹操曾经干过的那种模式,可纪昌与田朔态度很接近,都认为根本不适合集中屯田。为什么?因为他们几乎没有地盘啊!曹操之所以能够大规模的屯田,那是因为曹操至少有一大片属于自己的领地,汉部现在连真正属于自己的领地都没有,算得上是“蜗居”在这一片狭隘的半湾地。
  因为可用耕田不会多,凑在一起屯田就真的不合适,对于农事比较拿手的田朔给出了一个建议,认为分散式的拥农模式不错,农夫农忙时伺候田亩,非农忙就按照纪昌所说,军管操练便是。
  该是怎么发展,刘彦还是觉得多听听几个管事的意见比较好,毕竟他虽然有两千多年的前瞻性,但先进的就未必是合适的,只有符合实情的才是正确的。
  “会有机会的。”纪昌有着充足的信心:“我们已经表现出实力和价值,国族对于外围领地从来不放在眼中,君上谋取长广郡郡守一职……除非有其他大族争夺,否则十拿九稳。”
  长广郡还有什么人可以与刘彦抢夺郡守一职吗?还真别说,肯定是有。所以咯,汉部早就做好了准备,一旦郡守一职被抢,那很不好意思,到时候可不管什么不能再出风头,该是直接弄死新一任的郡守。
  和平的日子就是惬意,安排种田和开发,对可安排的地皮做出布置,这种安逸的日子是随着王聪从襄国那边回来,才暂时出现变化。
  “什么?姚家让君上出兵两千听从号令?”徐正囔囔:“与我们交战的姚伊买,他是想要借机报复吗?!”
  还真别说,哪怕是姚伊买想报复,汉部又能怎么样,一个是朝中重臣,还是全体羌人的领袖,以姚家的实力和影响力,汉部还真的别想消停。
  纪昌脸上表情阴沉得仿佛可以滴出水来,问道:“是由姚家派人直接提出?过后,姚家可还有什么人前去找张管事?”
  王聪很努力地回忆并确认了一下,说道:“一直是由马信远出面,别无其他姚家人。”
  纪昌听后脸色尽管依然阴沉,可是很明显放松了不少。
  汉部与姚家目前并不在一个等级上,若是姚家想要食盐和武器份额真的没有什么,那本来就是被丢出去的“骨头”,但是要汉部出兵听从号令可真的就是触及了刘彦的底线。
  “我不会出兵,哪怕是出一个兵。”刘彦的脸色亦是非常的阴沉:“不管是什么人,哪怕是石虎,除非我乐意,否则想都别想让我派兵听从号令。”
第83章
非友即敌
  听了刘彦看似霸气(中二)的那句话,有人欣喜有人心优。他也不是单纯表现什么霸气,是太清楚那些人的秉性,只要底线被成功突破了一次,汉部就会变成予求予夺的对象,没完没了各种过份的要求都会接踵而来。
  “我们不会出兵为任何人流血。”刘彦一脸的坚定:“我们只为自己流血!”
  徐正与吕泰对视了一眼,他们将刘彦的态度理解成珍惜士卒性命,不会派出自己的士卒作为别人随时可以舍弃的棋子,去丢到某个艰难的攻坚战场,又或者是被丢下作为断后的棋子。
  作为汉部目前已经有过独立统军作战的两人,他们对于有这样的效忠对象内心的感动无以复加,都能从对方眼眸里看到一种名曰兴奋的情绪。
  乱世,不庸碌无为死于荒野,不被胡人宰掉做成肉脯,有可以发挥所学的地方,再有一个值得效忠的对象,对于武人来说是何等的幸运?
  文职方面的人却是心生忧虑,尽管地理位置不理想,甚至可以说与内陆相比起来简直糟糕,但前一脚他们还在憧憬着可以在上下湾地有什么民政上的建设,后一刻却听闻强大的姚家成了新的威胁。
  田朔两条眉头像是毛毛虫一般的挤动着,脸上的表情纠结到了一定的程度。他频频给纪昌打眼色,意思是让纪昌劝一下刘彦。
  大丈夫嘛,应该能伸能缩,为了长久的未来,暂时忍气吞声一下,是不是应该?
  古有勾践为夫差尝屎……呃,不,是卧薪尝胆,忍人所不能忍,才有三千越甲可吞吴。
  在田朔看来,暂时忍一忍,该派兵就派兵嘛,反正流民那么多,随随便便招够数量,再随随便便操练一下,糊弄一下也就过去了。按照他的理解,姚伊买是面子上过不去,丢两千人过去让出出气,换来汉部的安宁发展,似乎……还是很划算的吧?
  田朔可能没有听清楚,姚家需要部族武装,并且数量不少,对于部队的精锐也有要求,根本不可能随意糊弄。
  流民还真的就不是什么稀缺物,汉部一直有和外部在做奴隶交易,每隔一段时间都能获得一些人口。
  获得的人口并不全部是晋人,杂胡其实是占了其中一定的数量。田朔根据刘彦的安排,杂胡基本是往死里用,不是去挖掘沟渠,便是被安排开山挖矿。对晋人的话,田朔是比较温和,但若说有什么过分的优待则是想太多了。
  本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好,汉部虽说对待晋人绝对是中原最好的一个势力,但是任何的作为总是需要带来利益。那些晋人到了汉部,该有的劳作不会少,基本是充当伐木工和农夫。比起那些杂胡一来就被丢进某个矿场,可以当伐木工和农夫已经很好了,不是吗?
  “君上……”纪昌是经过长久的沉默,经过详细的思考才说:“姚家……我们得罪不起。”
  算起来,刘彦现在得罪不起的人多了去了,后赵那些朝中的重臣有一个算一个,基本没有一个能得罪,但那又怎么样?
  “君上,认为修成侯会为了我们与襄平县公交恶吗?”纪昌要么是用错了词,要么是不知道冉闵与姚戈仲本来关系就恶劣:“君上,我们还是做出一些妥协吧?”
  田朔立刻接着嘴就说:“君上,两千士卒罢了,随随便便从流民中挑选,稍微操练一下……”,他说到这里迎接到了徐正和吕泰不善的目光,又看刘彦表情冰冷,选择闭嘴。
  “财帛上,又或是……拿出姚家感兴趣的?”纪昌极力劝导:“长广郡郡守一职我们志在必得,那……关乎到我们的将来啊,君上。”
  大人物随随便便动动嘴皮子,到了汉部这一边就成了巨大的麻烦。这种现象让刘彦更加渴望可以快点强大起来,也知道必要的时候低头是一件无可奈何的选择,总算是点头。
  “修成侯与襄平县公有间隙,或许这是可以利用的地方。”纪昌早就知道刘彦并非是要投靠冉闵,只是出于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态。他沉思了一下,才继续说:“朝中的那些大儒贪婪,也能在他们身上多喂些财帛。此等人虽无实权,一张嘴却能……”,说着“呵呵”笑了几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