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821

  张石在思索,他要是情报没有错误,冉闵是归于石鉴一方,姚戈仲是归于谁?好像也没有特别归于谁,表现出来的态度是忠诚于石虎?
  “大惊小怪!”马信远的不屑根本就没有掩饰:“燕公受命征讨不服,眼巴巴想要效力的人多的是。那是我家公子见贵部的部族武装不错,打算让他们露露脸。”
  张石立刻就回过神来了,他心想:“难怪姚家那么轻易就将交战的事情揭过。”
  出兵效力什么的,张石当然不敢答应,马信远却好像是吃定了汉部一样,两人又聊了一些无关紧要的闲事。最后,是以马信远拿着张石奉上的好处,乐呵呵地走了。
  “原来……姚家是站到了石斌那一边?”王聪略略迷惑地说:“可是,看着不像啊?”
  张石没有多说什么,胡人做事看的是利益,随时都能改变主张。
  接下来好像是到了什么高峰期一样,之前对张石爱理不理的那些家族都有了动作,或是谈利益,收贿赂,讲交情什么都有,就是对食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连王子都将目光转过来了……”张石苦笑连连:“事情……完全失控了啊!”
  对的,就是失控了,就好像是汉部成了一颗石子丢进了湖面,然后泛起了一阵阵的涟漪,大鱼小鱼开始都跃出了水面。
  张石觉得自己效忠的那位好像有点玩脱了,没有低估稳定兵器供应的威力,但好像对食盐的重视有些不足。
  对的,食盐啊,人绝对不能没有吃盐,那会产生各种疾病,同时也会使得人的机能产生不健康的状态。
  肯定是有人从柜县获得了汉部出产的食盐,粗糙一些的不用多说了,但是谁见过像细沙一般雪白的食盐?
  粗糙的盐巴肯定是主流,盐巴的利益大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毕竟整个后赵出产盐的地方真的不多,可不是有海岸线就等于有盐巴出产,导致除了一些人家比较讲究是真的吃盐巴,更多的家庭是用有咸味的东西来进行代替。
  “事态……已经不是我所能控制。”张石的小心肝在哆嗦,他抖着嘴唇对王聪说:“你做好准备,明日就回去面见君上,将事态完完整整地禀告君上。”
  王聪大约明白是什么事态,十分慎重地行礼:“管事放心,聪必定原原本本汇报予君上!”
第80章
新的起点,与谋划
  “我从来都没有想过将晒盐的方法死死抓在手里。”李奇脸上的表情很无所谓:“将不适合的东西掌握在手里是自取灭亡,将可能引起大危机的东西丢出去,想要的人都能得到,那就不再是危险,会变成机遇。”
  真的就是那样,刘彦丢出了两个诱饵,谁想要咬住什么钩,都会让汉部具有操作的空间。一旦有了操作空间,汉部无论是被敌视还是受欢迎,总该是“存在”被接受,那个时候就看该做出什么选择。
  纪昌已经听取了刘彦的盘算,对于刘彦有这样的“舍得”是震惊外加欣喜的态度。
  就是啊,身为君主,不一定要有绝世的才能,只要懂得用人,必要的时候肯舍去什么,那就是一个合格的君主!
  纪昌满脸微笑地问:“君上,却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干涉即将爆发的北疆战事?”
  “北疆战事?”刘彦不敢言干涉,他们的实力还太弱小:“不过是见缝插针,期望能够获取好处罢了。”
  海盐晒法其实早就有了,甚至还略略有些古老,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十分的盛行。到了两汉时期出现盐铁法,晒海盐其实依然十分的盛行,只是被限制在官府的掌控之中。这里的掌握指的不是海盐的晒法,是贩售盐的渠道,以及取得食盐贩卖的许可。
  现在(公元340)的人们不知道因为什么将海盐晒法给遗失了,导致在用盐上面非常紧张,刘彦就亲眼看过拿石头增加咸味的做法,甚至有一种从动物皮毛上增加咸味的煮食法,稍微一看就觉得非常不健康,但是为了增加咸味那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谁让没有盐巴呢?
  后赵有自己的盐场,但是规模上只能说是小得可怜。盐场不是设立在海边,是位于西北的几处盐湖,使用的是天然晒盐的方法。然后,规模小,产量小,权贵当然是无所谓,但平民呢?
  “君上,只怕……不会那么简单。”纪昌喜欢上了文士服,就是晋国那边十分流行的宽松大袖衣裳。他这样的穿着站在海边,海风吹来衣服猎猎作响,袖子更是一直在飘:“胡人喜欢不劳而获,不会有多少人愿意自己建造盐场,只会不断从我们这里索取。”
  是啊,有些人可以拒绝,有些人却是无法拒绝,其中就包括那些所谓的王子,然后还有几个重臣。
  刘彦抛出去了兵器和食盐,兵器不会是主要的产品,只有食盐才会是主要产品。
  兵器为什么不会是主要产品?挺简单的事情,谁都知道一点,制作兵器需要铁矿,有了原材料才有兵器的出产,那么矿石来源就会成为问题。
  或许会有人想要从汉部这里知道哪有铁矿,可是他们注定找不到,找到了也不会属于某个家族,是会被朝廷接管。没人会耗费大力气去干不会有好处的事情,抢不如勒索或是购买。
  食盐不会有太多的问题,他们或是自己搞盐场,甚至都不用去建造盐场,只需要能够从汉部这里获得稳定的食盐供应,他们完全可以作为中间商获取大量的好处。
  刘彦和纪昌在哪?这里现在根本没有名字,后世的话……刘彦大概记得是叫黄岛区,是半岛中的半岛“钳子”区域,上下都有两个湾地,上湾地属于多山区,下湾地地势平坦。
  汉部会在这边地区建造坞堡,将上下两个湾地牢牢地把控起来,使之可以成为开发起来的领地。
  纪昌现在就是指着地势平坦的下湾地,满怀期盼地说:“一些农夫实地查看过,那边可以开发出一千五百亩以上的良田。”
  要是开发农田的话,不会只是下湾地,其实与黄岛区隔了一道海沟的对面,也就是后世青岛市的地区,那边才是最好的开发地,已经将那边纳入到开发的计划之中,前提是稳定下来,是真的要稳定下来……真正意义的稳定!
  真要向开发农业的话,有大片的荒地可以开垦起来,但是开垦起来之后呢?等待有敌军开来,然后再次被战火毁灭吗?
  “君上,两个湾地可以容纳下三万人绰绰有余,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口。”纪昌看着远处正在忙碌的人群,用着满是感慨的语气:“也许对于其他人来讲,人口过多是负担,但是对于君上来讲,有人才有……”,未来两个字,他没有说出去,那个并未被限制自由的鲜卑公主来了。
  说起来,刘彦放两个拓跋鲜卑的人离开已经将近两个月了,拓跋秀却好像是被代国遗弃了那样,两个月都过去了还有没有半个拓跋鲜卑过来联系。
  “听闻你过一段时间要去东莱郡?”拓跋秀看去清减了许多,她也早就不穿羊皮袄,换上了类似于武士的劲装:“可不可以带上我?”
  以前刘彦倒是误解了,拓跋秀没再穿那种肿胖的羊皮装之后,这妞看去倒是很前凸后翘还有腰,不全然是腰粗屁股大,说句真实的就是身材太好了。不过,有一点没变,她脸上那雀斑一直都有,但好像不再被风沙肆意刮之后,皮肤也在变好。
  “带上你,然后你在半路上逃跑?”刘彦对于大变样的拓跋秀也就是那个样子,要不是纪昌有一些建议,他好歹是一部之长,想要解决生理上的问题,什么样的女人找不到?像是贴身侍女向依就是一个很好的暖床对象。唔……向依也的确是暖了床。
  “你之前将营寨拆了,现在又换了个新的驻扎地,我的人可能联络不上我。”拓跋秀不再多余的啰嗦,直接说道:“你如果想要利用我达到什么目的,至少让我跟部民可以联系上。”
  刘彦指向了正在大建设的区域,说道:“你说的当然可以,但首先前提是等我忙碌完这些。”
  拓跋秀也在看忙碌的场地,看到的是带着十足热情在劳动的人群。她现在其实已经发觉到刘彦的不同,是对待晋人身上的不同,没有将晋人当做奴隶,这点令她产生了一些想法。当然了,有什么想法,前提是都需要先与自己的部民取得联系。
  “我这边有一些消息,听不听?”刘彦没有过多的矫情,直接说道:“石虎的儿子石斌正在召集人手组建大军,欲要北上用兵……”
  话都还没有听完,拓跋秀脸色一变,前些年石赵已经与鲜卑打过一次,最强的慕容鲜卑败了,连带段氏鲜卑和拓跋鲜卑也搞得元气大伤。她所担心的是,代国与塞北的刘虎水火不容,眼见代国与塞北的战争马上就要爆发,这个时候石斌再出兵北方,稍微想想都知道石斌是要干什么。
  “看来你是猜到的啊?”刘彦用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语气说:“石斌没有掩饰自己要干什么,他就是要先攻击段氏鲜卑,然后进军代郡。不用我多说了吧?”
  当然了,刘彦现在还不知道姚戈仲让汉部出兵听命的事情,要不肯定就幸灾乐祸不起来。
  “我的部众……”拓跋秀好像是快哭了:“我的部众会被充公,那就是我的人为什么没有回来……”
  刘彦已经知道了这个结果,那是鲜卑一族的特色,公主什么的完全就没什么关系,可以说很不值钱,没了就没了,但是爆发战争之后部众却是一定会被整合,好用于战争。
  拓跋秀红着眼睛,抿了抿嘴,问:“我是不是对你已经没有价值了?”
  刘彦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啊,是很严肃的在思考。站在他旁边的纪昌却是笑了,笑得有些奸计得逞的模样。
第81章
君主无家事
  刘彦需要一个身份,于鲜卑那边有一个可以被接受的身份,那么拓跋秀的存在就提供了某种可能性。
  汉人……或者叫晋人,想要发展需要有铁弗的这一层身份,那是被胡人接受成为自己人的前提,要不晋人别想在中原或是北疆拥有什么发展。
  经过与姚伊买的一战,刘彦起到了一层担忧,他很明确地告诉纪昌,自己的身份似乎并不是那么可靠了,因为汉部表现出来的许多东西与晋人几乎没有区别。这个只是其中的一层,另外就是刘彦想要在辽东那边有发展,贸易只是其中的一方面,还有未来可能出现的在沿海发展领地。
  纪昌对于刘彦到底是哪一族其实已经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目前的汉部,几大管事者都是晋人出身,只要保持这种趋势,刘彦哪怕是胡人也无所谓,是晋人……好吧,刘彦一再坚持自己是汉人而不是晋人。刘彦是晋人或是汉人已经成为次要,最为重要的是汉部能够生存下去。
  在沿海地区发展领地?纪昌将这个理解为刘彦想要更大规模地发展水军……或者叫海军。汉部已经享受到了海上的好处,例如因为汉部在海外有岛屿可以栖身,等于是有了一个安全的退路。
  千万不要小看退路的重要性,要是汉部没有在海上有退路,纪昌怎么都不觉得周边的势力会选择罢手,该是进行沟通,然后纠集起来发动更大的进攻。然而,就因为汉部在海上有栖身之地,那些势力很清楚就是战胜汉部也不会获得太大好处,还需要面临没完没了的报复。
  “你们……为什么笑成这样?”拓跋秀女性的直觉在提示着某种危机:“想打我的什么主意?”
  刘彦“咳咳”了几声,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我想接纳你,成为我众多的女人之一。”
  拓跋秀听得一愣,给出的反应却是比较怪:“理所当然的事情。”
  “……”刘彦反倒是有些纳闷了:“你……一直都在笃定这个?”
  “当然!”拓跋秀直截了当地说:“自你提出要与辽东各族交易,我就已经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还真的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了,幸亏刘彦从来都没有发表类似于嫌弃拓跋秀没身材和没相貌的话,要不脸可就没有地方搁了。他稍微一想就笑了,心想:“好像还真的是足够理所当然,一个外来人想要与辽东各族交易,怎么都需要一个桥梁,拓跋秀就是充当桥梁的存在。只是……这个女人似乎有些聪明过头了?”
  “相信我,兄长也早就有足够多的心理准备。”拓跋秀非常平静地接受现实:“要是我们能够在一次征战中起到一些作用,想必兄长提供的嫁妆会更丰厚的。”
  刘彦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看看拓跋秀很自然地用上了“我们”的字眼,那是连一个过渡期都不用直接接受了“联合”。
  本来嘛,刘彦和纪昌还以为会需要经过一段艰难的劝说什么的,甚至是要强迫……好吧,看看拓跋秀的反应是不用了,但刘彦怎么有一种自己“上当了”的错觉?
  拓跋秀又说了许多话,包括怎么与代国取得联系,汉部应该做到一些什么,她最后咬着嘴唇:“你可以集中一些兵器,在两个月内送到代国吗?”
  按照打听到的信息,石斌在大肆纠集人手,最快却是没有半年以上难以做好出征的准备。考虑到大军出征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石斌用半年的时间来纠集部队,需要用两三个月来进行整合,随后还有辎重等等方面的需求,那样一来今年可别想出战塞北了。
  刘彦带着比较复杂的情绪,问道:“多少?”
  “主要是以枪头为主,以及少量的战刀。”拓跋秀嫣然笑着:“两千个枪头,二百把战刀。如果能够提供箭镞就更好了。那些是你给我兄长的聘礼。”
  纪昌赶紧打眼色,胡人婚嫁,聘礼越多,回礼的嫁妆就更多。要是认真算起来,拓跋秀索要的物资真的是挺多的,可能也就是一个开头,后面肯定是还有索取,但汉部要是能够提供,他认为最好还是提供。
  “还有什么,一并说了吧。”刘彦有一种买老婆的既视感,忍着内心的荒谬,又说:“最好一次到位,不然临时准备相当麻烦。”
  “食盐,长久的食盐供应。”拓跋秀理所当然地说:“由我来负责与辽东各族的食盐供应,那是属于我的月例钱。”
  不是土生土长的刘彦明显不太懂什么是月例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