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821

  是什么事情让冉闵起了与汉部接触的兴趣?大概就是数日前有消息从青州的高密郡传回,说姚弋仲的儿子姚伊买率军征讨一个新兴部落,结果连续两次兵败,姚伊买纠集起来的杂胡死伤超过七千,一度召集起来的三万众两战四散离裂。
  新兴部落什么的,还有战胜姚伊买之类的,冉闵对这些不会有什么兴趣,中原这片大地上每天都有新的部落出现,然后又会有老旧的部落破灭,又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呢?他们重视的只有一点,那就是无意间从柜县那边发现汉部出产兵器和食盐,似乎数量还不算小?
  兵器啊,哪怕是朝廷在兵器制作上规模都不大,一个新兴的地方部落竟然除了武装自己之外,还能够向外进行贩售?
  除了兵器,竟然还有食盐?知道什么叫“盐铁之政”吗?哦,对,胡人不会懂什么叫盐铁之政,要是懂,不会将国家治理得这么糟糕。但是,冉闵懂,并且非常懂,那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可以使国家兴盛,也可以让国家衰弱。
  冉闵知道朝中的那些大儒之中肯定也会有人懂什么是盐铁之政,只是汉部派过来的人用黄金牢牢地堵住了那些大儒的嘴,没有喂饱之前大儒会拖一下汇报的时间。他要趁那些大儒没有改口之前,先将可以拿的好处拿在手里,这样一来本来不屑一顾的举动就该变一变了……
第78章
皆饵,愿者上钩
  张石是在一间小筑见到的蒋干,蒋干给他的第一眼印象就是个武人,也就是……有着十足的锐气。
  “汉部有自己的冶炼技术?”蒋干穿的亦是一种束身装,与之汉部有区别的是,他身上的款式比较花俏。他看着屈膝跪坐在正对面的张石,又说:“还有晒盐的秘法?”
  小筑的环境很清幽,有青竹与流水,看布局该是经过高手的布置,只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变成了一处踏青所在。
  张石根本不想回答,一张口就问那种话,可以想象接下来会谈到什么,他都有种要站起来离去的冲动。
  胡人想要什么就是抢,冉闵的幕府以晋人居多,但别奢望能够有多么文明,想要什么东西也就是“抢”一个字。
  蒋干见张石不吭声,“呵呵”笑了几声:“汉部的首领想获得什么?”
  张石总算将视线转到了蒋干身上,说道:“我家主上希望在朝中有靠山……”,他微微皱眉,低叹了一声:“将军一来便问冶炼与晒盐,贵家主上想来不会是一个好的靠山。”
  蒋干也不生气,他说:“听过,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吗?”
  张石点头:“我家主上既然拿出货物交易,却是没有想要隐瞒有冶炼和晒盐的秘法。”他见蒋干脸上出现笑容,自己也笑了起来,而后说:“只是敬献给谁,不是敬献?”
  晒盐之法或许还有点用,但是冶炼技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有点鸡肋了。冶炼技术朝廷就有,官员想要冶炼之法简单得很,但有了冶炼之法还要有工匠和固定的矿石来源。
  对于很多人来讲,工匠不难获得也不难培养,难的是固定的矿石来源,那根本就不是单一一个家族所能掌控的东西,很多时候哪个家族意图控制一个矿脉,那离灭族也不远了。
  冉闵真正想要的是汉部的完全投靠,让汉部的生产力成为他的生产力,也就是说刘彦这个人可有可无,但矿石渠道和那些工匠什么的会捏在手里。
  知道汉部有出产兵器和食盐的势力多么?只要是有去探听,想要知道并不困难,毕竟刘彦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隐瞒。冉闵这股不会是第一个伸手的势力,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想要卖出货物,换取自己需要的资源,还想要保密?这是什么逻辑?小打小闹无法满足刘彦的胃口,那就是他为什么从一开始就不打算隐瞒的原因。再则,是会有一些势力动心,但那也正是他所希望发生的,借此与那些动心的势力接触,各取所需。
  蒋干听张石那么说反而沉默了。
  对啊,汉部可以献出来,但是献给谁不是献?
  “汉部首领想要得到什么?”蒋干又问了一次。
  “我家主上的价码是,200战刀或战剑换取长广郡郡守一职。”张石顿了顿,抿了一小口的酒水,又说:“每季可以敬献一千斤的食盐,寻求在朝中有事了,可以有帮口的靠山。”
  蒋干蹙着眉头:“兵器呢?”
  “除食盐,兵器不在敬献之列。”张石非常认真地说:“除了一千斤的食盐是敬献,想要更多只能是交易。”
  蒋干眯着眼睛看张石,略略有些不怀好意:“也就是说,汉部并不打算投靠修成侯?”
  “投靠?修成侯敢接受我家主上的投靠吗?”张石带着一丝的荒谬:“贵方有打探我们的消息,想必该知道一点,青州那边不过是我家主上的产业之一。莫非以为,我家主上在青州那边是全部的力量?”
  可以理解为,刘彦压根就不是后赵这边的人,在某个地方有着自己的部落。至于部落是在哪,猜去啊!
  没人会真的以为刘彦的实力就表现出来的那么点,要知道刘彦前前后后已经拿出了至少一千二百可以称作精锐的部队。
  精锐之所以是精锐,那就不是一种可以随随便便训练出来的部队。能够拿出一千二百精锐,哪怕那已经是刘彦的全部精锐,背后怎么也该有两三万水平差一些的士兵。这样一来,可以有两三万士兵,那部落的规模怎么也有个十来万吧?
  按照冉闵幕府的一众人猜测,刘彦的来路绝对不会简单到哪去,不可能是塞北,该是在辽东那片区域,刘彦应该也不是什么真名字。
  辽东那边有什么势力吗?还算是蛮多的。最强的有慕容鲜卑,然后是段氏鲜卑、高句丽、扶余等小部族或国家。
  因为刘彦是刚刚进入各个家族势力视野不久,短时间内压根不可能收集到太过详细的情报,那么也就只能是依借有限的情报再加上足够丰富的想象力,来努力地减小范围,最后再进行确认。
  知道冉闵那些智囊们最后得出的是什么结论吗?他们认为刘彦不会是鲜卑或是晋国掺的沙子,排除了有实力无动机的那些强国,诡异地得出刘彦是高句丽那边的人!
  还真的是有点事实依据啊!高句丽接收了相当多的晋人逃民,然后高句丽在文化上其实是高度的汉化,冉闵的智囊们还拿出了“证据”,刘彦的部队作战风格酷似晋军,但比晋军坚韧不是一点半点,刘彦的部队战袍和甲胄风格完全就是“汉军”风格,恰巧高句丽那边也维持着“汉军”的风格。
  当然,知道了不代表要说出来,蒋干表现出要吞并汉部为己所用,不过又是一次试探,见张石那么淡定,基本更加坚定汉部就是高句丽那边的“棋子”。
  “……是啊,朝廷前年与慕容鲜卑战了一场,战而胜之。”蒋干自己将话题扯到了对鲜卑的战事上,他带着笑意说:“鲜卑南下被当头棒喝,已经掉转兵锋,似乎是……将目光转向了扶余和娄挹、濊貊……”他眼睛盯着张石看,故意拖了一下尾音,才说:“当然还有高句丽。”
  张石内心是千回路转,适当地皱了一下眉头,然后举起酒盏抿了一下。他的一连串动作就像是为了掩饰什么,也真的是要进行掩饰,但实在也不是那么清楚自己效忠的对象到底是来自哪。
  “想要修成侯出力,每季一千斤的食盐太少。”蒋干自以为计谋得逞,开价:“每月一千斤,再有二十柄战剑。”
  “多了……”张石的语气不是那么坚定:“每季度两千斤,兵器……可以二十柄。”
  “不!就在下说的那个数目。另外,贵方还需要将出产的兵器留下部分自用,其余贩售于修成侯。除青州之外……”蒋干一副吃定你们的表情:“其余地方的食盐也由修成侯代为转售。”
  “容禀。”张石艰难地开口:“若是修成侯能够说服姚家、李家、鲁家、杜家、徐家、尹家……我们自然无意见。”
  蒋干立刻翻脸:“什么意思!?”
  “我家主上并未做刻意隐瞒,不止修成侯知晓我主的事。”张石苦笑着说:“既然修成侯来了,想必……其他家族也不会放弃吧?”
  蒋干的脸色瞬间变得无比差,心想:“的确……是个大问题!”
第三卷
汉部崛起
第79章
自掘坟墓?
  张石并不知道刘彦为什么要选择冉闵,在后赵朝廷的官员中,冉闵绝对不是风头最劲的一个,亦不是最有身份地位的一个。
  在后赵这个朝廷中,羯人身份才是“高贵”的前提,许许多多的要害职位都是由羯人来担任,哪怕是那个羯人除了血统没有其它的才能。
  羯人作为“国族”他们没有才能可以占据高位,有了才能更是会被大用。只要有了官职和身份,想要人才效力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那么在张石来看冉闵就真的不具备耗费巨大代价拉拢的价值。
  很简单的事情,要说是刘彦想要选择晋人出身的人作为靠山,李农在地位上或许不会比冉闵高,但李农与许多的人都能搭上话,再则李农看起来也好像比较容易“喂饱”的模样。
  是的,在张石的感官中,冉闵有些过于贪婪了,不是指什么,目前只要是能当官又有身份地位,谁都会贪婪。张石所谓的贪婪是,他觉得冉闵好像所谋甚大?当然,那也只是张石的感觉罢了,没有什么确切的证据。
  接触了蒋干,不代表事情就那么定下来,张石还需要与相当多的家族进行接触,完全就是一种虽然身为肥肉,却能选择被谁叼走的态度。
  “是有些大张旗鼓,但那是君上的吩咐。”张石心中的压力其实很大,他感觉自己好像有些无法应付局面:“真希望……能够招揽到可以用的人才啊!”
  套用一句后世的用语,张石是有想要招揽人才,但“然并卯”,真正有才能的人根本不会搭理一个看似地方的胡人部落。
  “属下不明白……”王聪一脸的迷惑:“其余人都是选择食盐,为何修成侯碰了兵器?”
  说的是,哪怕是想要占便宜代为销售,目前也就只有冉闵提出代销兵器,而似乎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担保,也没有谈货到付款,该是多少款项之类的事宜,令人不得不迷惑到底是几个意思。
  “在下倒是有点知道君上为什么会选择修成侯了。”张石按照自己的理解,说道:“修成侯义子的身份是其一,其二是晋人出身,最为重要却是修成侯……有欲望,一种君上喜于乐见的欲望。”
  王聪明显感到困惑,那些却不是他这种小人物有资格去干涉,只得说道:“襄平县公那边……”
  “时辰是快到了。”张石抬头看一下天色,说道:“那便过去罢。”
  襄平县公说的是姚戈仲,当然不会是由姚戈仲自己亲自见张石,张石远没有重要到这种份上。就好像冉闵虽然期盼汉部能为自己所用,可是冉闵根本不会亲自出面接见张石一样。
  代表姚戈仲出现的是一个白种人胖子,不是羯人,是一个西域胡,应该是婼羌和西域的混血杂胡?
  对了,婼羌其实不能算是羌人的一支,但目前讲究民族的年代,姚戈仲可管不了那么多,他可是西北区域的羌人大统领,只要能与羌人沾点边的都划拉进自己的阵营。
  “……要求不高,一次性300把兵器,之前的恩怨一笔勾销。”马信远就是他的名字,他带着看似憨厚的笑容:“尔后,固定的兵器和食盐交易,我们要占贵部的三成,每次财货两清。”
  还真的是有些宽宏大量了啊,姚家展现了自己的气度,根本就不计较姚伊买与汉部的征战过往,直接就是向着利益看齐。
  “襄平县公的意思?”张石陪着小心,他可以和蒋干那种人物扯皮,也能向蒋干展现风度,对于马信远这样的杂胡却是不能。
  他们见面的地方是襄国有名的酒肆,消费高,但是什么都有提供,就是环境显得略微吵杂。只因为什么雅间之类的只提供给高官或是“国族”,其余人再有钱也只能是选择分隔的大堂餐位。
  马信远在啃牛肉,啃得满嘴的油腻。他都懒得回答张石。什么叫是不是姚戈仲的意思?哪怕真的是姚戈肿的意思,尽管汉部表现出了不简单的一面,有了给人拉拢和利用的价值,但到了姚戈仲这个级别,除非是王子的级别,不然谁够胆子问是不是姚戈仲本人的意见。
  “别跟我讨价还价。”马信远适当地露出了不耐烦的态度,放下手里没有啃完的牛肉,拿起杯子大口灌了几口葡萄酿,用着衣袖抹了抹嘴,才说:“那是一个你们必须接受的条件。”
  张石陪着笑了笑,说道:“我会禀告我家主人。”
  “刘彦要是聪明会答应的。”马信远挺了挺肚子,似乎还打了个饱嗝,脸上适当地出现了不屑:“另外有一件事情,贵部首领要是足够聪明,选出五百精锐和一千五百的正卒,等待我家公子前去接收,他们会被带去北疆,参与对段氏鲜卑或者拓跋鲜卑的战争。”
  这一下张石连伪装都做不下去,先是错愕,然后是震惊。
  贸易归于贸易,但是出兵接受指挥就是完完全全的投靠,意义上存在巨大的区别。要是汉部出兵听懂姚家子弟的指挥,立刻就会被划入到姚家阵营,到时候可能会减少无数的麻烦,但新的麻烦必定是会出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