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5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4/821

  刘彦承认一些段子还是有根据性,他很难承认倭人的妆容好看。
  现场的倭人贵族就画了差不多的妆容,一脸满满都是白色的胭脂,两个脸颊还会有腮红,女性会在嘴唇点了一个窄小的口红。他们的这个妆容很有来历,要是回溯一下时间,往前一直到上古先秦时代乃至于先汉,上述妆容可是宫廷专属,民间能画那样的妆容还得是在婚嫁的特殊日子,说白了又是诸夏遗失的一项文化。
  很不愉快却是又要承认的一点,诸夏的文化遗失得太多太多了,周边吸收诸夏文化的其他民族却是完好地保存了下去。
  有一个说法,想要看缩小版的李唐长安,可以去东京古城区;想要看在两宋之后遗失掉的打鼓文化,可以去越南看打鼓队;倭人的空手道和棒子的跆拳道,全特么是继承或改良于唐手;不止是这些,一项又一项的提,几乎能写成一部百科全书。
  “倭人权贵一直紧跟我们。”庾翼说的就是倭人的妆容:“他们屡次前往建康朝觐,使臣便是如此模样。”
  对了,现在的诸夏大地其实也是保存了相同的妆容,就算是五胡乱华都没能彻彻底底的“灭绝”,就是现在已经很少人才会画这样的妆容,婚嫁时期也不再画了,只有一些官妓在迎客的时候会画。这样的妆容到隋唐会出现变种,宫廷有进行改良,民间却是一些骚包男子才会画,不过却是又在婚嫁上进行运用。
  刘彦到来时原本以为会看到每一个倭人权贵手上都拿着扇子,然而却是他多想了,目前两宋都没有影子,没有了宋人发明团扇,也就不会传到倭列岛,倭人自然也就没改良出折扇,倭人权贵人手一把扇子的文化自然也就没有形成。
  还有另外一点,刘彦明显发现倭人权贵的穿着并不是后世的和服,倒是阴阳道一些神官穿着的那种款式。他要是对历史有研究会发现一点,所为阴阳道神官的礼服根本就是诸夏大陆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夫官服。
  必须说明的是,倭人一开始可不将自己穿着的服侍称为和服,他们其实是称呼为汉服,原因当然是改良于汉服,要到蒙元灭掉南宋,又历经大明建国,等待满清成为东亚主宰,倭人才不愿意再将自己的传统服侍称作汉服,给起了个和服的名字。
  还有更操蛋的,倭人的权贵在很漫长的一段时间里也不叫自己倭人或是大和人之类的,他们其实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汉人,用的文字哪怕是用偏旁部首搞出什么平假名、片假名也依然自己称作汉字,等待到南宋时期,倭人才逐渐称呼自己为大和人,根本原因却是因为他们不再作为中原王朝(南宋)的属国,两者是平等的外交地位。
  刘彦可不会按照倭人的安排,他走过去看到的一排排跪在地上将屁股高高翘起来的倭人权贵,却一点都没有要按照安排那样,在规定的时间点走上那个高台。
  高台依然就是诸夏款式,刘彦已经从王基那里知道倭人对建造台子十分用心,一切规格和款式都是天子模式,一再恳求王基要让刘彦上高台接受倭人的跪拜。
  刘彦甚至都没有让跪倒在地的倭人们起来,不是说他特意要侮辱还是什么,作为汉国天子还没掉份到这个地步,其实就是完完全全地无视了。
  “这是什么?”刘彦走到一半却是停下来,指着被摆在案几上的东西,三样什么东西被红绸缎盖了起来,他掀开其中一个:“青铜剑?”
  王基被任命为倭列岛总督。他需要干的活就是监督各处金银矿的开采,甚至还要负责硫磺和硝石的采集,另外就是威慑倭列岛的那些国家,因为汉国的的确确是太强大了,他这个总督俨然就是那些国家的太上王了。
  “陛下,此剑便是魏明帝赐予邪马台的那柄剑。”王基很狗腿地双手将剑从台架上捧起来,也不害怕剑身没剑鞘被割伤,奉给刘彦:“此剑几番遗失又被找到,现为大和国所有。”
  所谓的大和国现在就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国家,只不过这个小国从诞生的那一刻起野心就不是一般的大,是一开始就立志要一统倭列全岛。要是历史没有发生改变,他们也的确是做到了一统全岛,也将倭国治理得强大,最强盛时期可是占了大半个东亚,甚至是太平洋都曾经是他们的内海。
  那是一柄被保养得很好的青铜剑,从雕纹上可以看到浓烈的诸夏痕迹,剑身开刃也显得锋利,凑近了看剑身甚至都能倒影出人脸。
  就是一柄青铜剑而已,刘彦并没有据之己有的打算,它存在的意义就是曾经有那么一个时候,来自中原王朝的皇帝册封某个倭人,于历史上留下亲魏倭王的记录。
  对于刘彦来讲,哪怕是有收集古剑的爱好,找一找历史上伟大皇帝或名将的佩剑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干将、莫邪、鱼肠剑等剑也有收藏价值,至于什么天丛云剑几乎与一块破铜没什么区别。
  倭人也就魏明帝曹叡赐予的三件“神器”能在这种场合拿得出手了,他们拿出三样“神器”也就想表达一个意思,大概就是“天子,俺们一直都是自己人”,后面延伸出来的可能是“妾身已经脱光洗干净了,擦好了蜜糖之类的,赶紧临幸妾身吧”之类的。
  刘彦这才像是记得倭人已经跪得够久,对崔宗吩咐了一下,很快就有专门唱礼的人大喊:“众人平身。”
  没什么天子口谕,也没什么天子诏,更不会出现天子命,那得是分场合和对象,动不动就玩“口含天宪”那一套只会出现在演义作品。
  先是倭人权贵站起来,最后一个倭人权贵之身之后,其余一直在观察的倭人才先后起身。
  “倭人对阶级很重视。”王基虽然才当倭列岛总督没两年,可是对倭人必须要进行研究:“他们的平民很自觉尊重阶级尊卑。”
  倭列岛现在其实是处在奴隶时代,他们会尊重阶级制度可不是依靠好言相劝,是动辄杀人迫使遵守。像是在诸夏那边,哪怕是贵族也不能随意处死奴隶,可在倭列岛这边的贵族只要起了兴致就能随随便便处死任何贵族以下,是用血腥来证明阶级的庄严性。
  别奢望刘彦会去与那些所谓的国王或贵族亲切交谈,甚至连对话都不会发生。他一番巡视下来,觉得够了才走向高台,迈着一道道的阶梯走到最顶上的平台,等他站立的时刻,现场的倭人又是像割麦子那样全跪倒了。
  “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好家伙,刘彦还在思考自己应该干什么,倭人竟是又万众唱起了《诗经·大雅·文王》。
  这个就是一个拍马屁的诗,作者是周公旦,专门用来歌颂周文王姬昌,自被创作出来之后在一些特别场合才会唱,用意当然也是拍马屁。
  一首《诗经·大雅·文王》被唱颂完,倭人还整齐地呼喊了一些什么话,一遍呼喊还一遍做出跪拜的举动。
  “陛下。”王基懂一些倭语,翻译道:“他们认为您就是神灵。”
  刘彦这一刻:“……”
第819章
想要大汉绿卡吗?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刘彦好像是与在世神灵没有什么区别,对于这一点汉国的重臣会有更直接的了解,例如可以大变活人……
  人类天生敬畏强者,会给予臆想出无数种的威能,形成一种近乎于信仰的崇拜。倭人不知道刘彦能玩大变活人,他们却是清楚刘彦统治着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麾下的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仅此就会将刘彦视作神明。
  倭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将中原王朝的天子当成神明看待,等大和国变成了日本国,国王也变成了天皇,他们就自己搞出了一套崇拜体系,比如天皇就是在世神,讲话不叫讲话叫鹤音。
  “大和国?”王基被问及,稍微评估了以下才答道:“人口二十来万的一个小国,大汉没有涉及倭列岛前,他们是列岛上好战性和侵略性最强的一个国家。”
  二十来万的人口在倭列岛已经算非常多了,他们靠着这样的人口和半处于石器时代的武备南征北战,要是汉人没有过来倭列岛,他们很快就会解决掉野比国,下一步就该对九州和四国岛的国家动手。
  “陛下,大和国现在也是出动仆从军最多的倭列岛国家。”王基像是在炫耀自己的政绩那样:“其他倭列岛国家人口十万仅是提供五六千仆从军,大和国二十万人口提供了三万。”
  王基绝对有炫耀的理由,是他统合了一些倭列岛的国家,再出动一个曲的常备军,很轻易就攻克了大和国的首都藤原,可惜的是没有抓到国王给逃去了奈良,不过那个国王到奈良就立刻派人向王基表示“俺服了”。
  作为唯一一个被揍了之后才臣服的国家,王基没有理由不刻意针对,硬生生将一个人口仅有二十来万的国家弄出了三万仆从军,等于是大和国国内的青壮基本是被搜罗空了。
  “臣听闻三万来自大和国的仆从军有一千余人已经获得汉籍?”王基也没敢想要一个答案,矜持地说:“战死的,归于汉籍的,一代的男人不再归于大和国,他们的人口增涨不起来,国家缺失劳动力也难再兴风浪。”
  刘彦倒是清楚一件事情,倭列岛上面向汉国输出适龄女性的国家最多不是大和国,可说起来大和国输出的适龄女性绝对是质量最上等的。他当然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不但是大和国害怕汉国不高兴找借口继续收拾,还因为国内的青壮几乎空了,难道那些女性就不嫁人啦?一样是要嫁人,那么嫁给上国的男人自然是最理想。
  “近些年……大汉从周边引进的女子数量一再增加。”桑虞可是知道汉国一直被男女比例不平衡困扰:“直接掳走的不算,主动嫁给大汉男人的异族女子,去年有十六万。”
  那些女人并不是凭空变出来的,其实就是去年汉人进军西域,干掉和俘虏了相当数量的西域男人,西域那边侍奉强者的观念更强一些,西域女人一看汉人那么强,汉人的男子对女人也好,没道理不黏上去。
  刘彦突然想起一件事情,他好想忘记指定一条律法,也就是外国女人嫁给本国男人就能自动获得汉籍。
  在现代,多少天朝女人外嫁,不是一定是喜欢外国男人的鸡儿粗大,是为了获得外国的国籍。有相关的数据,其中一年最多外嫁女人多达三十四万。要再算陆陆续续嫁出去的,那个数据多到令人惊讶。
  其实女人选择谁是她的自由,就是本民族的男人肯定会觉得不舒服或更负面的情绪,直白点就是本国光棍那么多,女人却不断外嫁,简直是狗都不日了。那么问题来了,女人为什么外嫁,就是因为觉得外国好嘛。
  “子深呐。”刘彦心生恶趣味,嘴角也勾了起来:“御史府责任没到位哇!”
  桑虞直接是心一突,以为御史府出了什么狗屁倒炉的事情让刘彦知道了。他做出一愣的神情,后面诚惶诚恐地请罪道:“陛下,臣疏忽。”
  天子觉得谁有错,那么没错也是错,哪怕觉得太阳从东边升起是不对的,全国上下也要立刻更改地理标注,东边不再是东边,特么成西边了。
  “是疏忽了。”刘彦做出深思的神态,缓慢地问:“嫁给大汉男儿的那些女子,她们没有获得汉籍吧?”
  桑虞很努力地进行回忆,之前压根就没关注过,又哪能想出答案,却是明白了刘彦的意思,当即保证:“臣会立刻去书,御史府会提出立法。”
  其实得是女人缺到一定的份上汉人才愿意取异族女人,要知道至少在上古先秦一直到很久以后,至少汉人觉得自己身上的血统很高贵,绝对不能让异族的血统混进来,尤其是越有身份的人越排斥与外族通婚。
  汉人的血统高不高贵不是自己的说了算,却是没搞明白诸夏的祖先怎么强大并延续下来,不就是依靠征服异族并且占有异族女人的子宫才壮大了本身吗?
  换作游牧民族就很明白这个真理,他们万分清楚民族想要延续缺不了子宫,想要更多的子宫就去掠夺其他民族的女人。
  一个男人和一大群女人可以创造出一个民族,可是一个女人和一群男人却很难创造出一个民族,男人一哆嗦就算完事,女人却需要时间将宝宝孕育出来。
  远古的人朝不保夕,很可能人在树上睡就被豹子给叼走了,也可能好好生活着突然来个泥石流覆盖,他们真切了解到女人子宫的重要性,社会体系就是母系社会。
  好吧,其实是男人难以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女人有着更好的采集技巧能获得更多的食物,那么谁掌握了更多的食物自然也就有更多的话语权。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刘彦指挥的扩张不止是在攫取土地,比起土地其实是掠夺更多的女人最为重要,要不就算是抢下了土地没人又有蛋用。
  “是的,陛下。”庾翼不知道刘彦为什么要问自己,还是恭敬地回答:“征南将军止于您出巡之前,向国内运输了八万的阿三年轻女人。”
  那些阿三女人其实是吉塔拿多的高种姓主动奉上,绝大多数就是所谓的贱民,少量是高种姓女人。他们这么干是从远征军的一些人知道汉国需要女人,很乐意用高种姓女性与汉国的一些人联姻,绝大多数的贱民女人其实就是附属品。
  既然都说阿三了,庾翼也不介意再说说其他国家,比如王猛去了波斯萨珊之后做出来的功劳。
  “王猛啊?”刘彦还是知道王猛在波斯萨珊干了什么的:“他不断购买女奴已经引起了沙普尔二世的注意。”
  沙普尔二世就是波斯萨珊目前的国王,能够称得上是雄才伟略,就是早年的时候有够时运不济,比如酝酿对罗马的反攻偏偏国内不断出现暴动和叛乱,幸运的是罗马人自己也在内乱。
  “波斯人阻拦景略?”庾翼对王猛的印象足够深刻,不止是作为刘彦的初代贴身秘书郎,还因为王猛表现出了与年龄不相符的睿智和稳重。他问完自己却笑了:“波斯人哪怕有心阻拦,一来景略并没有触犯萨珊的律法,二来……波斯人现在正巴结大汉。”
  沙普尔二世没去阻止王猛大肆购买女奴,相反是以优惠价格将叛军和暴民的女性家属卖给了王猛,就是王猛提出在波斯萨珊招聘女工的请求被拒绝。
  除了天生智障之外,没有一个能坐上国王宝座的人是蠢货,沙普尔二世很清楚女人对一个国家(民族)代表着什么,汉人多弄去一个就代表波斯萨珊少了一个,他能容忍王猛购买女奴乃至于是贱卖叛军和暴民的女性家属不过是给汉国面子,可要让他答应以任何形式的手段大肆弄走波斯女人就属于不能忍了。
  刘彦在想其他事情,他记得阿三贱民不管男女的皮肤都很黝黑,尤其是阿三贱民的女性……怎么说?以他的审美观来判定的话,真有点审美不过来。
  “阿三的那批女性……”刘彦又想到了中南半岛,似乎那边只有交趾和附近的人种与诸夏区别不大?他问:“销量好吗?”
  刘彦倒是想岔了,中南半岛的女性以诸夏的审美观来说其实还不错,哪个民族都有丑的,可整个民族一样丑真的少见。
  中南半岛的交趾以及周边,目前的人种其实是黄皮肤系,除了与汉人在五官上略有区别,其他真没什么不同,他印象里中南半岛的那些黑皮肤人种,是阿三陆陆续续移民过去并繁衍下来的后裔。
  比如说,后世泰国并不止盛产人妖,泰国的女人要是以诸夏的审美观来讲其实并不缺美人。
  再有一个例子,半岛那边的棒子,要是有小时候的照片和成人后的照片,最为明显的区别就是他们小时候普遍有一个猪鼻子,可特么成人了谁有事没事都去整一下,就算美也是人工创造的美,年轻的时候看着是美,等年龄到了再一看……呵呵呵呵!
  包括刘彦在内已经不在大阪,是刘彦想去富士山瞅一瞅。
  现在的倭列岛大部分地区是处于蛮荒状态,人口大多是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平原,像是那个大和国能一直对外侵略,就是他们占据着倭列岛上面可能最好的平原地带(倭列岛的关东平原),才能有足够的农田支撑对外用兵。
  当前这个时间点自然是不会有什么东京,事实上倭列岛上面也不存在什么大城市,基本就是零零落落的小村子,最大的城镇是居住着四万人,是位置在九州岛的隼国都城,他们却是夫余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4/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