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5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5/821

  中原天子想去看一看云山(富士山)对于倭人来说就是天大的荣幸,他们尽管一个能得到刘彦交谈资格的人都没有,可依然屁颠屁颠地求着跟随,好像是能远远地注视到刘彦的身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
  “装的。”刘彦面无表情地说:“他们是真的害怕,不得不装出敬畏和崇拜的模样。要不是大汉缺劳动力,寡人……哼哼!”
  桑虞与庾翼对视了一眼,压根没搞明白一点,就倭人那种刘彦动动嘴巴就能灰飞烟灭的货色,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刘彦那么的讨厌。
  倭人现在将富士山称呼作云山还是有点理由的。从远处看去,富士山常年被白雪笼罩成为一片白色,由于有波纹的存在,看着不就像是有着一层的云朵吗?他们现在并不将富士山视为神山,更没创造出天照大神,也没镇压着八岐大蛇,就是单纯看作一座漂亮的山峰。
  “没‘撒库拉’?”
  刘彦已经来到富士山的山脚下,看着一片的葱葱绿色,有着多种的树木,以松树和杉树最多,就是没看到樱花树。
  “……”桑虞没听懂刘彦刚才讲的什么,看刘彦一脸的失望,压低声音对庾翼说:“陛下好像很了解倭列岛。”
  庾翼无声地点头,要是没刘彦说,谁特么知道倭列岛盛产黄金和白银,就连一座中原根本不知道的山也在事先被描述得差不多,使得他更加笃定刘彦有类似天眼通一类的神术。
  现在的富士山当然没樱花树,甚至可以说整个倭列岛都看不到樱花树。
  樱花的真正原产地在喜马拉雅山的山脉,后面是慢慢传入到长江流域,传到倭列岛是在两宋时期。
  在宋时,林园文化发展到了顶峰,宋人官府可不止一次搞过百花品鉴活动,尤其是苏东坡建立西湖景区之后,几乎每年都会在西湖搞百花争艳活动。
  两宋的读书人,他们对于饮酒作乐有着特殊爱好,还搞出了无数种的噱头,其中在樱花盛开的季节,樱花树下铺上一层毯子,搞来案几蒲团啥的,几个好友坐着一块饮酒作诗,倭人可不止一次看过,并觉得那样做的逼格实在高出天际,以倭人觉得好就必须学的天性,大家就懂得后面的发展了。
  “寡人走之前,让人问一问谁愿意随同寡人前往大汉。”刘彦没看到成片的樱花树,也没搞懂樱花树是在两宋才被倭人搞到倭列岛,没看到想看的心情就会糟糕,转头看向王基:“你知道那些不愿意随寡人回大汉的应该怎么做。”
第820章
神圣不可缺失之土
  刘彦没有看到想看的,倭列岛其余地方也就几处正在开采的超大型金矿和超大型银矿有必要去巡视一下。
  倭列岛的地理位置是坐落在大陆板块中间,它的形成是远古时候大陆板架发生碰撞隆起,等于曾经就是一个满是火山的地方。
  大陆板架互相碰撞,会使深层的一些资源被翻出来,尤其是曾经满布火山,导致一些贵重金属真的会储存量多到可怕。
  在汉人没有来到倭列岛之前,倭人其实已经开始在挖掘黄金和白银,只是他们的社会结构注定了一点,食物才是最珍贵的。因为没有形成昌荣的海上贸易体系,金光闪闪的黄金和银灿灿白银注定只能是烂在仓库里面,无法发挥出黄金和白银该有的价值。
  此时此刻,刘彦就站在一座仓库里面,一眼看去叠成金字塔形状的金锭和银锭在倒映着火光的光明,一堆堆闪耀光芒的黄金和白银,它们互相倒映着光线竟是让整个仓库有那么点变成白昼的模样。
  “此处黄金与白银数量一致,称重却是黄金比白银多。”王基不懂那么多,他当初对黄金比白银重可是感到万分惊奇:“每个仓库储量都一致,共有十二个这样的仓库。”
  刘彦并没有丢掉相关的知识,他记得每立方厘米的黄金为十九克左右,每立方厘米的白银却只有十克左右,那么一样的体积当然是黄金要比白银的份量重。
  简单的说吧,仓库里面的金锭和银锭体积一样,可要两块银锭才有一块金锭的差不多重,倒是也符合它们本身的价值,就是现在诸夏的白银远比黄金缺少,导致的是白银要比黄金更值钱……
  没开任何玩笑的,诸夏那边在白银成为流通货币之后,市面上的白银绝对要比黄金多,可那是经由贸易从海外获得的白银,比如朱明一代的白银超过八成是来自倭列岛,到满清之后新增的白银基本来自美洲,而美洲的白银可不是印第安人带到满清,是欧罗巴人和满清贸易带过来。
  十二个仓库,每个储藏了两吨重的黄金和一吨白银,那也就是二十四吨黄金和十二吨的白银,它们并不是汉国在倭列岛获得的全部,只是新一批等待被运走的货物。
  “大汉从倭列岛获得黄金共有八十七吨,白银九十六吨?”刘彦得到答案就点点头,说道:“远没有足够利用起来。”
  刘彦其实不知道倭列岛储藏了多少黄金和白银,反正不断地进行开采和掠夺就是了,相对于黄金来讲,他对白银更为看重,原因……自然是系统可以凭空变出金矿,就是他不知道自己死了之后会不会消失,正让人在汉国之外的任何一国挥霍着系统“变”出来的那些黄金。
  王猛大手大脚地在波斯花钱,甚至还会去罗马撒钱,花的那些黄金就是属于系统产物,要是波斯人罗马人愿意,他甚至有花钱购置土地的念头,只因为那批黄金的数量真的太庞大了。
  其实王猛的野心算小了,刘彦还想着用黄金买下整个世界,可惜的是有很多东西肯定是非卖品。
  哪怕是加上从倭列岛掠夺的八十七吨黄金和九十六吨白银,以汉国目前的黄金和白银数量肯定是无法支撑起市面上的流通,那也是刘彦为什么还没有搞出金、银、铜三进位货币体系的原因。
  刘彦为什么不直接搞出纸币?首先任何的体系都有一个过程,通常还是社会的需要带动演变。
  比如贸易越来越大,付账的时候拉着几车货币太麻烦,那么将钱存在某个机构,使用机构开出来的兑换凭证付账,那就是很理想的事情。要是机构信誉足够好,也不会发生有人想要兑现拿不出来的状况,凭证的信用值被认可,人们用着用着成为习惯,那么纸币也就被接受了。
  真实情况是,不管是诸夏还是哪里,以少数人搞出来以纸币代替贵重金属的事情,可以说每次都搞出了天大的麻烦,刘邦鼓捣过“代百钱”,汉武帝搞过“白鹿币”,杨广搞过“当百钱”,其实都是变相的掠夺。像是两宋就搞纸币系统,搞得国民经济差点自己崩溃,得是宋人的底蕴还算不错才没搞得举国破产,但是破产成为无产游民的数量也多到吓人。
  汉国目前主要的交易方式与之前的几个朝代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流通的货币当然是铜钱,可是以物易物的现象更普遍一些,原因是铜钱的数量不足以支撑流通,再来也许是货物本身就有利用价值,铜钱却只有人肯卖才能产生价值。
  看完了几个代表性的金矿和银矿,倭列岛就没有哪处值得刘彦游览的地方了,他回到大阪港稍作停留,一是旅途过程中必要的休憩,二来就是等被点名的倭人权贵。
  “倭人该是什么样的真实想法,就看来没来。”刘彦事先已经让人透露风声,这一次带走那些倭人是要带回汉国享福,也就是过去了想回到倭列岛就不容易:“便是大汉随随便便的一处县城,也要有倭列岛最大的城镇更有文明气息。”
  “他们在此处为人上之人,财产也是在此处……”桑虞其实觉得刘彦逼得太明显了一些,却一点忧虑都没有:“真心诚意愿意去大汉生活的倭人贵族恐怕没有。”
  说的是呢,人离乡贱可不止是说去到陌生的地方无亲无故、失去依靠和容易遭人轻视,说到底大部分的财产都带不走,到了新地方什么都要重来,尤其是权贵被迫换了一个地方,不但熟悉的一切会没有了,连带狗腿子也很难全部带走,还怎么作威作福啊!
  刘彦也没想那些倭人能诚心诚意地搬家,他在进行的只不过是汉国获得倭列岛统治权的必要步骤,不是将权贵杀光或是使之融入统治阶层,那就全部给挪个地方嘛。
  得说的是,要是那些倭人权贵能给汉国造成难以想象的伤害,刘彦肯定是不会将事情做得那么粗糙。
  很关键的问题是,那些倭人就算是想搞事,至多也就让某些矿产的做业停顿下来,汉军干活的时候死伤一些人,死最多的肯定是倭人,然后可能会让汉国在倭列岛的政策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比如从温和转变为酷烈。
  就是不管倭人干什么也就那么样子,没必要去描述一群或者某个倭人有什么行动。在刘彦规定期限之内,陆陆续续有被点名的倭人到来,他们普遍是拉上好几车的资产,带上一些奴仆,就是装也装成要去汉国了,很高兴、很开心、很期待……
  “本人来了,家人也带了一些。”庾翼是在最后一个被点名的倭人权贵到来后,才向刘彦报告:“他们之中有人留下第一顺位继承人。聪明的则是带来第一顺位继承人,留下了其余子嗣。”
  刘彦就知道被点名的倭人会过来,目前倭列岛人种挺杂,可是他们的生活环境注定了一点,清清楚楚知道事不可为的时候太能忍了。
  世界上所有岛国或是处于狭隘区域的民族都是那样的共性,比人弱的时候奴才性高出天际,比人强的时候却是比任何人都能搞事和极度残忍。
  到来的倭人,他们表现出了最大的谦卑,哪怕是看不到刘彦的影子,对着刘彦所在的位置进行跪拜是必须的程序,对待稍微有点身份的汉人都得是一副奴才样。
  刘彦一次无意中看到某个倭人权贵小心翼翼地对待站岗的汉人什长,脑海里面不知道怎么就浮现中日战争中的一些事情,比如哪怕是一个高官都要像是狗腿子来奉承一个日军中队长,深怕态度上有些不对就要阖家全族的嗝屁。
  “也只能如此了。”桑虞说的是,倭人权贵都那么没有底线地屈服,不好再继续搞事:“有他们在,大汉奴役下层倭人也更方便。”
  刘彦不得不承认就是那样的道理,就好像英国人殖民印度的时候,对于阿三高种姓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尊重,是为了更好地去奴役那些低种姓,想要让被利用的民族产生最大的价值,一些事情还真的得做。
  舰队又重新出发了,他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是位处大陆边上不远的夷州,到目的地之后一样是会稍作停留。
  “陛下,有倭人很小心的试探。”庾翼是觉得很好笑:“他们担心自己会被丢下大海。”
  刘彦是有过这种想法,但仅仅是一闪而逝。他现在是天子好不好,要是作为一个有点权利的人,那么干挺合适的,可作为天子就不好那么干了。
  理由挺简单的,目前任何的倭人对汉国都无法造成难以估计的伤害,别人都屈服成那样子,骗出来再丢进海里,别人会怎么去评价刘彦这个天子?
  运输黄金和白银的船队是与舰队同时出发,他们在半路上分开。装载倭人的船只没有跟着前去汉国本土,他们很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汉国对大海的利用,和知道汉国开拓出了多大的海洋。
  “既然不杀,就该让他们了解大汉的强大。”刘彦这一招其实是跟倭人学的:“蚂蚁永远不会产生撼动大象的心思。”
  刘彦却是说错了,倭人殖民夷州,为了让当地的一些山地民族别搞事,特地邀请那些部落的首领去日本旅游观光,想让那些首领看到倭国强大的海军,又见识一下当时亚洲最大的工业区。那些首领的确是见识到了倭人的强大,可该争取权益也没忍耐,后面还是掀桌子了。
  夷州是现代天朝人的痛,它是在明朝时期才成为诸夏的疆土,在此之前的任何一个朝代或割据政权,也就三国时期的孙权派军登陆夷州,后面可能是觉得没有利用价值,又或是待不下去,反正孙吴很快就遗弃了夷州。
  大明将夷州变成了诸夏的疆域一部分,他们作为第一个拥有夷州的朝代,政权的灭亡也是随着叛徒出卖而丢失夷州被终结。得说的是老朱家对诸夏的版图贡献非常大,像是高原那边虽然是为了消灭蒙元而进军,可大明也成了第一代将高原纳入疆域的正统中原王朝。
  目前汉国已经在夷州有驻军,还派人在岛上进行勘探和绘制地图,理所当然也是成为汉国疆域的一部分。
  哪怕是夷州岛上真没有多少资源,刘彦依然是拿夷州当成本土的一部分来看待,那是一种现代人该有的情结。
  刘彦的想法是一回事,可要让汉国真的倾斜资源去开发夷州则是想得有点多了,大陆那边需要建设的地方太多,以实际而言建设大陆也更有价值,就算真的想要发展夷州,那也得是等大陆那边该重视的建设结束。
  夷州有汉军驻扎的地方基本是海岸线,像是岛屿中心部分满是山区的地方,其实也就是派人进去观察一下。
  “岛屿之上的山区比想象中要大,几乎是贯穿了整个岛屿的中央区域。”庾翼说的可不是汉国的勘探结果,是东晋小朝廷曾经也想过开疆辟土,派人上夷州进行侦查:“那里面的野人部落非常多,全部相当野蛮。”
  夷州山区的部落能不野蛮吗?岛屿就那么大,资源也就那么多,本地人还自己分了山地族和平原族。山地族和平原族每年都要火拼,山地族为了有更大的狩猎区也搞出了猎头活动,平原族也是时时刻刻为了地盘互相开战。就这样动不动火拼的状况,能奢望他们多么温和?
  刘彦为了这个情况有做过反应,他可没有因为那些部落最后会融合进入民族大家庭心慈手软,愿意配合的自然你好我好大家好,不愿意的只有用刀子说话。
  “此处天然深水港不少。”刘彦得感谢天朝几次真有动武的想法,一些军队文化课也提到过,印象才会那么深刻:“很值得利用。”
第821章
刘彦的伟绩之一
  夷州对于大陆的重要性其实有很多,不是讲根据什么国际规定,某个岛屿周边多少里之内皆为该岛所有国的海域。
  从气候上面来讲,夷州一直都在为大陆挡风,太平洋上靠近大陆的地方形成了飓风或是台风,经常就是被夷州给拦了下来,没给大陆那边造成太大的麻烦。
  如果不是地盘太拮据,还真没有必要大肆开发夷州,顶多也就是利用一下岛屿上的一些天然深水港,将岛屿建成一个对海外贸易物资的中转地。要不然的话,每年几乎都有三个以上的台风或是飓风过境,每次过境都要留下一片狼藉,那就是建好了等风肆虐再继续被吹倒的尴尬局面。
  刘彦可没有兴趣去钻夷州中央的山脉,他就是顺着海峡走走停停地视察了一些港口。
  以当前的形式来讲,夷州对汉国一点都不重要,更外围的关岛已经被找到,就算是想要建设预防性的军事基地,以价值和战略地位那也是选择关岛而不会是夷州。
  再来是,汉国现在正对中南半岛和阿三大陆用兵,夷州这边虽然是海外岛屿,可夷州与海南岛相比距离上不占优势,海南岛都不是第一级别的战争物资储存地,哪又轮到夷州。
  “陛下,此处离吕宋近。”庾翼在为东晋小朝廷做事的时候没少了解夷州,吕宋则是近些年有做了一些研究:“两个岛屿中间还有一些小岛(东沙群岛),夷州是作为南洋货物运往内地的中转站。”
  刘彦之前还真没有太注意过,逼格高一点的说就是他日理万机,哪又能事无巨细地注意。他也没有认真去查看,要不谈就会发现仓库里面香料、香木、宝石、黄金、铜锭……等等的物资多到吓人。
  如果说倭列岛盛产黄金和白银,那么南洋群岛的黄金和白银储藏量或许没倭列岛那么多,但是胜在南洋群岛的资源种类更丰富。
  像是后世菲律宾群岛,黄金储量其实非常可观,可是更多的是铜矿储量,毫不夸张的讲,一些岛屿压根就是一座用铜堆成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5/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